不做最熟悉的陌生人

2016-03-03 05:46程莎莎
西藏教育 2016年8期
关键词:教室班主任老师

◆程莎莎

不做最熟悉的陌生人

◆程莎莎

我们相遇,我们相处,我们相伴,我们却不能相知。多么悲哀,多么伤感!但这却正是对当下我们大部分班主任与学生关系现实的写照。我们是最熟悉的陌生人。

当我们面对教育的现状,出现种种问题时,头脑中的教育理念全成了纸上谈兵,不堪一击。看着德育班级量化的表格,我们受不了刺激,想要奋发图强,没有急中生智,反而病急乱投医,只顾治标,不管治本,尝试各种手段,只为了创建一个良好的班集体。我们辛苦付出着,却不一定每一个辛苦的班主任都能换取最后成功的微笑。于是,我开始反思:原来种下因,也不一定就能有果。我要吸取失败的教训,将这些点滴汇集成文,希望能与更多的同仁一起探索,走出误区。让自己用辛勤汗水浇灌的种子能够发芽、开花、结果。

别让班干成监工

试问有谁喜欢成天生活在被人监控之中呢?而在如此简单的问题上,我们仍要走入误区,而这种错误带来对师生关系的伤害甚至是无法修补的。

那是我带过的一个汉文文科班。我校历届汉文文科班的常态给老师们的印象就是纪律超乱,学生超拽,极不好管。我带班之后发现所闻并非传说,还真是存在诸多问题。比如除班主任课外,其余课上什么状况都可能发生:上课睡觉、吃东西、递纸条,甚至在纸上下五子棋,或者玩手机、听音乐、聊QQ……到了自习课,以上所有活动就由桌下偷摸式转化成了桌上公开式。再比如,集体卫生区和教室卫生打扫,每次都是集体劳动在班主任一转身之后就成了极少数人(一般是组长自己)的个人劳动。去踢球的踢球,去吃饭的吃饭。这些问题都是在一次次量化扣分表里体现出来的。

每次看到扣分情况的我都是火冒三丈地冲进教室,可当我出现在班级门口时,一切完全正常啊?看书,写作业,很安静。认真扫地,打水……“假象,一切都是假象!”我心里叨念着。为了抓手机问题,有一次我还突击搜身!因为科任老师反应刚才的课堂上许多人在玩手机,我当机立断,立马要求大家回教室,每个人都必须经过我的检查才能出教室。可居然搜查的结果是一无所获,只收了几个小镜子和梳子之类的玩意儿。(他们上课也有男生梳发型,女生描眉画唇的)

气急败坏的我紧急召开班干部会议,班里必须整顿!于是,班级“探子”也在我的计划中展开……

果然不出我所料,班里的确是毛病众多。上课居然还有请假去厕所抽烟的。尽是骗老师说自己不舒服要上厕所,其实是烟瘾犯了。还有好多是“恋人”关系的,甚至有些还关系复杂······于是我也不管证据是否确凿了,这下我可有针对性的收拾这些小家伙了。“探子”报一例我治一例。刚开始,班里的氛围一下就变得紧张起来,学生们也消停了一些,不敢轻举妄动。当我正暗自得意的时候,意外却发生了。后来想想,这不是偶然,而是必然。

全班同学都超常的团结起来了,和班干部们有了明显的对立情绪。尤其是针对“探子”。明里暗里都在骂我的卧底是走狗,是叛徒,什么难听骂什么。扬言一定要找到这个人,而且大家都会与他绝交。“探子”内心开始挣扎,几次找到我,希望辞掉班干的工作。我当时没有意识到同学们的这些言行对这个孩子是多么大的一种伤害,仍然用正义,用职责去安抚他,让他只管好好工作,不用在乎旁的什么。可我忘了孩子毕竟只是孩子,怎能藏住事呢?

终于她被公之于众,终于她没办法再面对同学,她选择了自动留级。她是个品学兼优乖巧懂事的孩子啊!可是班干的这份“探子”工作却废了她一年的学习时间,甚至让她失去了更多。再接下来,自然没人愿意再当“探子”,而我与学生之间,又多了一层隔膜,结果是我要付出更多的精力去管理,而有些东西,是我无论如何付出再多也没有办法换回的了。

经过这许多之后,我十分认同一句话:最好的管理办法,就是自我管理。让学生管好自己,而我应该要做的,是正确的引导和让学生养成自我管理的习惯。

眼见不一定为实

没有了学生做监工,那这份“监督”工作就成了我的日常工作之一。上课铃响了,我习惯性站在了教室窗外察看学生到位情况。科任教师也进教室了,可还空着一个座位,当时我心里已经有数了:“又是这个小子,又迟到。肯定睡过头了,看今天怎么教训你······”正想着就看到他急急忙忙满头大汗的跑过来,没等他站住,我就厉声叫住他,严厉地批评了他之后,罚他站在门外,一天都站着听课。平日里嘻嘻哈哈的他今天却有些真急了,喘着气一直说:“不是……老师……不是……”没等他说完,我便转身走了。

两节课过后,是我的课。他一言不发站在最后排,眼神是不屑一顾的。这让我有些奇怪,还没等我开口,班里的同学就有人替他打抱不平了:“老师你冤枉他了!”“我还冤枉他?咱们班的迟到大王封号谁最有资格?他今天难道没有迟到?我难道看错人了?”学生们也不管我的说辞,七嘴八舌的替他辩解着。原来他在来上学的路上捡到一个钱包,里面现金还挺多,还有几张银行卡。周围又没有交警,又不放心交给别人,就在原地等着失主,这才迟到了。我当时半信半疑地只说了句“迟到就是事实”没有理会继续上课。后来我去学生说的街口打听了一下,还真有这回事,我这才知道的确是我错怪了学生。我找他道歉时,他嘴上说没关系,可仍是好长一段时间不怎么搭理我。

孔子早就感叹过:“眼睛看到的也不一定可信啊!”孔子一次带着一群弟子周游列国,被困在陈、蔡两国之间,靠吃野菜为生,长达七天之久。第八天,颜回从外面讨回了一些大米,赶紧拿去煮饭吃。在煮饭的过程中,孔子看见颜回偷偷地吃了一把饭,心生不悦,但却没有直接批评,而是委婉地说:“我刚才梦见了先人。你把干净的饭先祭祀给先人吧。”颜回明白老师的意思,赶紧解释道:“饭是干净的,刚才有烟尘把一些饭弄脏了,扔掉怪可惜的,我就把它吃掉了。”

我们常常用“这是我亲眼看到的”来证明事情的真实可靠。我们往往喜欢用自己积累的经验和学生平时常见的表面现象给学生们贴上许多标签:这个听话,这个懂事,这个开朗,那个调皮,那个内向,那个懒惰等等。不是眼睛看见的欺骗了我,而是“经验”的灰尘蒙蔽了我的心。孩子的心是敏感脆弱的,伤害了就不易愈合。要了解一个学生靠的不是“经验”,我们除了用眼睛观察,还要用心灵去感受。

倾听比说教更有用

要真正了解自己的学生,班主任们一定都采用过多种交流的沟通方式。我也不例外,尝试过许多种能够走进学生内心的沟通办法。比如书信式,QQ聊天式,每周一记等等,但这些方法我发现更多的都是老师主动,学生被动,要么是我一问学生一答,要么是学生象征性回应我几句了事。每周一记也变成了学生要完成的任务和作业,甚至有一回很多学生在周记里只写了一句话:本周无大事!完全是报平安似的敷衍我。这离我预期的沟通目的反倒越来越远。学生带着戒备,小心地回答我的提问。

重视倾听,是一次偶然事件让我幡然醒悟的。那是一节晚自习刚上没多久,天已渐渐黑了,正在办公室批阅作业的我突然看见我班一个女生哭着跑走了,她是当时的年级前三,班级第一,重本的好苗子啊!平日一向乖巧守纪的她是什么事让她不顾纪律?居然在班主任眼皮底下就敢逃课?我马上跟了出去,追喊了一阵却没有回应。当时班里另外两个女生也跟着跑了出去,急忙中给我丢了句:“老师对不起,我们请个假,有点急事。”我也来不及制止她们的怪异行为,由着她们去了。理智告诉我先冷静,莫动气,等了解清楚情况了再做决定。因为眼睛也会骗自己。

时间一分一分过去,已是放学时间了,仍不见那三个女生回来,于是我一一打电话到她们家里,得知她们安全在家就挂了电话,什么也没对家长说。因为我不清楚事情的始末。

第二天,那个女生主动来找我认错,但她并不解释原因,只说没请假就早退,她错了。我也没有追究。我告诉自己耐心等待,相信自己的学生。接着的一段时间我十分关注她,从平日的观察中不难发现她情绪十分不稳定,常常发呆,常常掉眼泪。同学们也有些闲言碎语,我大致猜到了,她一定是失恋了。就快高考了,她这样下去别说重本,本科都危险。我正愁如何开导她好的时候,她主动找到了我,说想跟我谈谈。

整整一个下午,三节课,我一直耐心地听她讲述着她的故事,无非是每个年轻人都会经历的青涩年华,她还不停的提醒我恳求我不要告诉她的家长。希望我替她保守秘密。我只能说“好!”当然后来我也做到了。等她讲完,我刚想安慰她,开导她几句的时候,没想到她反倒先说:“老师,你要说的我都知道,我之前心情不好,让你担心了,今天把这些话说出来,我也感觉好多了。谢谢老师,我没事了,你放心吧!”后来她仍然以高分考取了重本,没有让我们失望。原来,倾听比说教还更有用,有时学生只是需要一个除了同学之外还可以信赖的可以倾诉的对象。学生毕竟是孩子,而成年人能给与他(她)们安全感。我们用心倾听就好,我恍然大悟。

这之后,我再与学生沟通时,更多的采取了“听”,适当的“说”,而这个方法也让我比较有效的疏导了好些情感出现问题的学生。有的有关亲情,有的有关友情,也有的有关爱情。我发现一旦学生和老师之间有了些共同的“小秘密”之后,师生关系就会发生微妙的变化,师生间的信任就变成了沟通最好最坚固的桥梁。

老师只有真正了解了学生,才能因材施教。学生信任了老师,老师的话哪怕轻轻一句,也会扎根在学生的心里。学生懂了老师的良苦用心,老师的教育才能水到渠成。师生间相互知晓是多么重要啊!而师生间能否建立良好的关系,就要看在平日生活中的细微之处我们是否留心了。

我愿班主任和学生之间,不要再做最熟悉的陌生人。我们相遇是缘分,我们相处要用心,我们相伴要真诚,我们相知才可能!

作者单位:西藏林芝市第一中学

责任编辑:韩秀梅

猜你喜欢
教室班主任老师
如何做好一个班主任
“313”教室
这里的教室静悄悄
如何缔造完美教室
夸夸我的班主任
长时间待在教室更容易近视
班主任
老师,节日快乐!
老师的见面礼
六·一放假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