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群
(重庆市酉阳县第一中学)
浅谈《过秦论》的语言美
刘群
(重庆市酉阳县第一中学)
说起汉赋就要提起贾谊,他不仅是政治家,也是著名的文学家,他习惯于在进行散文说理的时候使用赋的手法。在他的作品中,词、句等处的手法和用词都可谓汉初散文的典范,尤其是他的《过秦论》,更是出众!
排比中含对称,结构严谨、节奏整齐、音调铿锵,长短排比同时出现,句式变化多端、参差结合,情感如万马奔腾之势,有一种雄壮美。如“齐有孟尝,赵有平原,楚有春申,魏有信陵。此四君者,皆明智而忠信,宽厚而爱人,尊贤而重士。于是六国之士,有宁越、徐尚、苏秦、杜赫之属为之谋,齐明、周最、陈轸、召滑、楼缓、翟景、苏厉、乐毅之徒通其意,吴起、孙膑、带佗、倪良、王廖、田忌、廉颇、赵奢之伦制其兵。”写出了合纵之广,四君子的才干,九国联合后人才济济,势力强大。“陈涉之位,非尊于齐、楚、燕、赵、韩、魏、宋、卫、中山之君也;锄櫌棘矜,非铦于钩戟长铩也;谪戍之众,非抗于九国之师也;深谋远虑,行军用兵之道,非及向时之士也。”用排比句,内容相照应,写出了陈涉与九国地位悬殊之大,结果却是九国失败,弱小的陈涉打败秦国。自然而然就引出了作者的观点“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读起来真是气势如虹。
如果一篇文章从头到尾都是长句,会让人感觉喘不上气;如果采用整齐划一的句式,给人的感觉就是有些死板、单调,另一方面也局限了作者的思维,对文章词意表达也有影响。《过秦论》注意句子长短句的变化,骈散结合,参差错落、波澜起伏;使句式生动活泼、语势浩荡、意味绵长;读起来朗朗上口,荡气回肠。如,于是六国之士,有宁越、徐尚、苏秦、杜赫之属为之谋,齐明、周最、陈轸、召滑、楼缓、翟景、苏厉、乐毅之徒通其意,吴起、孙膑、带佗、倪良、王廖、田忌、廉颇、赵奢之伦制其兵。尝以十倍之地,百万之众,叩关而攻秦。秦人开关延敌,九国之师,逡巡而不敢进。秦无亡矢遗镞之费,而天下诸侯已困矣。于是从散约败,争割地而赂秦。秦有余力而制其弊,追亡逐北,伏尸百万,流血漂橹。因利乘便,宰割天下,分裂山河。强国请服,弱国入朝。长句道出了九国的人才之多,势力之雄厚;短句写出了秦国在面对如此强大的九国时的沉着冷静。
《过秦论》文中有时惜墨如金,如“十倍之地,百万之众”八个字就道出了战争来临,九国气势汹汹,真是“山雨欲来风满楼,黑云压城城越摧”;有时又泼墨如云,如写秦国的野心连用相同意的四句话。这就是为了使文章有变化,不呆滞,贾谊袭用赋中同义叠句的句法即为了突出某种意思,不惜重复数句。
“有席卷天下,包举宇内,囊括四海之意,并吞八荒之心。”席卷、包举、囊括都有并吞之意;宇内、四海、八荒都有天下的意思。正如《古文观止》所说:“四句只一意,而必当叠写之者,盖及言秦先虎狼之心,非一辞足也。”一句虽能表达秦国统一天下的想法,但不能道尽秦国的虎狼之心、野心勃勃。
“之属为之谋,之徒通其意,之伦制其兵。”同字重出极力渲染九国人才济济,结果在秦国面前溃不成军,是为反衬秦国的强大作铺垫,也是在为后面写陈涉的弱小埋伏笔。
“然陈涉瓮牖绳枢之子,氓隶之人,而迁徙之徒也。”三句写地位卑微,让人印象深刻。使其在强大的九国和秦国面前形成反差,为写强大的秦国在弱小的陈涉面前不堪一击蓄势。
都说写文章讲求的是惜字如金,一个词能阐述决不用两个,但是贾谊在文章中一些地方却是相反,但是却能做到使文章表词达意生动,一气呵成!
动词一般是表示动作或者状态的词,不仅可以准确表现人的心理活动,也可以将一件复杂事物的形态表现出来。“振长策而御宇内,吞二周而亡诸侯,履至尊而制六合,执敲扑而鞭笞天下。”“振”是举起,“御”是驾驭、统治;描绘秦始皇挥动马鞭,驾着马车统治天下的威风咧咧、霸气十足;“吞”是吞并,“亡”是灭亡,指得天下轻而易举;“履”“制”傲慢的姿态;“执”“鞭笞”不光体现了傲慢的姿态,还体现了秦始皇武力征服天下。这几个动词连用生动、形象地道出了秦始皇以摧枯拉朽之势,一举灭六国,获得天下之易;同时也描绘了秦始皇君临天下、霸气十足、骄傲之极、威势之猛;也暗示了秦始皇的暴力治国倾向。“废先王之道,焚百家之言,以愚黔首;隳名城,杀豪杰,收天下之兵,聚之咸阳,销锋镝,铸以为金人十二,以弱天下之民。”其中的“废、焚、愚、隳、杀、收、聚、销、铸、弱”淋漓尽致地道出了秦始皇为了守天下采取的“愚民、防民、弱民”政策之严,把他的暴虐写到了极点;同时也写出了把骑在马背上打江山的策略用来治国的可笑;还形象地道出了秦始皇飞扬跋扈、唯我独尊、目光短浅的一介武夫形象。再如“叩关而攻秦。秦人开关延敌,九国之师,逡巡而不敢进。”中的“叩、延、逡巡”写出了九国的自负,结果是自不量力;秦人的自信对九国的蔑视;九国人心涣散、各怀鬼胎的微妙心理。
张乃禾.浅谈《过秦论》的思想意义和艺术特色[J].南都学坛,1982(3).
·编辑李琴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