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双英
《过秦论》编排在人教版第三册“阅读鉴赏”部分第三单元古代议论文的第三篇,这一单元的教学重点是借鉴古人议论艺术,学会如何清晰有力地表达思想和见解,借鉴学习立论方法,注意严密周详的论证逻辑;而本册书的“表达交流”的写作专题是一般议论文的写法;从选取立论,选取和使用论据,论证方法,议论中的记叙等几个角度来学习议论文的写法。
纵观教材,整体规划教学内容,古代议论文单元恰好是议论文写作的很好的范式:《寡人之于国也》中,伴随着孟子深入浅出,气势磅礴的论辩艺术,展示的是问政,析政,解政的治国安邦策略;《劝学》《师说》中,先是提出中心论点再或是比喻、举例或是对比、道理进行论证,对于指导议论文写作都是难得的有的放矢、清晰晓畅的好范文。而笔者在教授《过秦论》过程中,却总有种如鲠在喉的感觉,甚至觉得《过秦论》算不上是一篇议论文。下面从议论文写作专题训练的几点要素角度评析其弊病,有不当之处敬请方家指正。
一、从选取立论角度看,论点模棱两可不够鲜明
在教材原文习题后所给资料里,金圣叹评点《过秦论》:“过秦论”者,论秦之过也;秦过只是末句“仁义不施”一语便断尽。笔者无意指责评点大家的点评有失偏颇,但仔细琢磨,确实只是一语,贾谊用的是卒章显志的手法,到结尾亮出观点——指责秦的过错在于“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但“断”没“断尽”,观點是否鲜明呢?笔者认为没有断尽,不够鲜明:“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仁义不施”就是不施仁义,没有什么异议,但后面的“而”具体表示的是因果关系还是递进关系,还要好好斟酌。关系不同,意义也就大相径庭了。是因为不施行仁义因而使攻守的形势发生了变化呢,还是因为不施行仁义而且攻守的形势发生了变化了?这两种解释莫衷一是。因为前边没有任何的铺垫和论述,具体取哪一说确实无法判决,模棱两可。这样的观点,能说鲜明吗?
二、从选取和使用论据角度看,论据证明不了观点
全文1084个字,共五段,其中前三段737个字在叙述秦国的强盛过程:
首先,开篇写秦孝公以来利用地利、人和、雄心及商君之辅佐,稳固了基业;而大家都知道商鞅用法家思想来治理国家,发展农业,加强军事,在内政外交上取得了长足发展,这和作者论述的秦之过错有什么关系?又跟“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有什么关系?
其次,到中三王时期蒙故业,因遗策,四方征战拓土,秦国继续强盛。而诸侯会盟谋弱秦,不爱珍器重宝肥饶之地;以致天下之士,聚集九国之师,齐集六国谋臣策士武将;尤其战国四君子明智忠信,宽厚爱人,尊贤重士,但最终也不能摆脱强国请服,弱国入秦朝的灭亡命运。这段史料在论述什么?强秦没有施仁义而兴国,而以仁义代言的四君子代表的诸侯国又收获了什么?相比之下的结果是否滑稽可笑?而贾谊选取这段事例想证明什么?能证明论点吗?
再者,及至始皇的举措比中三王时期有过之而无不及,不是愚民、弱民,就是防民;没有一点的仁义措施,凭借“执敲扑而鞭笞天下”,却成就“威震四海”的“帝王万世之业”。这和论点恰恰是背道而驰的,这是在论述秦之过错吗?也无法为卒章显志的“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蓄势。
最后,第四段叙述起义军地位、才能、财力、作战力量等方面的低劣,结果却亡秦族矣,根本没提陈涉施仁义得民心之意,这跟中心论点“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又有什么必然联系呢?
总之,一至四段所举事例不是仁义的事,也无关乎秦之过错,选取论据不能围绕中心论点展开,怎么能证明论点呢?
三、从论证过程看,论证不够充分
第五段的论证过程:从“且夫”这个议论发语词开始,采用了对比论证的方法。将陈涉与九国之君在身份地位、武器装备、军队素质以及用兵之道等方面作对比,突出了陈涉的渺小和微不足道。然而“成败异变,功业相反”的事实不得不引发人们深刻的思考:为什么秦国没有被强大的九国之师所击败,反而被实力弱小的起义队伍所推翻呢?我想原因很多,可能是国不可一日无贤明强悍的君主,可能是统治集团内部的分崩瓦解,可能是宦官为权的颠倒黑白……为什么只能是“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
纵使“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是秦灭亡的原因,也不是直接原因,顶多是个必要原因也不是充分原因。所以,中心论点就是“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未免有些突兀牵强。犯了一叶障目,不见泰山的毛病。这样的论证,能说是充分吗?论证有说服力吗?
四、从议论文中的记叙角度看,繁简失当
各位文史学家的褒赞的评论是否也像我们当今的高考作文阅卷老师爱犯的毛病一样,被铺排渲染的骈赋形势和气势磅礴的语言气势所震撼蒙蔽,竟没有静思论文的基本要义,论证的逻辑严密性呢?大赋家贾谊擅长铺排渲染,但他忘了语言是为内容服务的,也忘了写作的题目是《过秦论》,是论文。而论文中的记叙是为议论服务的,其目的是为作者所阐明的道理提供依据,只要把证明观点的那部分交代清楚就行;而本文却洋洋洒洒了四段去记叙,几乎没有正儿八经的论证,就直接得出了结论“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这不是很牵强吗?这能叫好的论文吗?这不是犯了论文中的大忌:记叙过多,堆砌事例,论点无法得到充分的证明,文体不清吗?
综上所述,透过《过秦论》的分析,我们应注意一般议论文的写法。首先,开篇明义,亮出观点,并且要观点鲜明,切忌模棱两可;论据要典型且有说服力,恰切地证明观点;说理论证要充分,要有分析论据的过程;记叙要简明扼要,服务于论证;有关论点的关键词要多次出现,适当点题扣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