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忠民
(福建省惠安第一中学)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策略探析
曾忠民
(福建省惠安第一中学)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必然要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必须做到教学目标、教学内容、课程资源和探究性活动的融入,在预设上实现核心价值观的引领,在交流互动中认同核心价值观,在现实中感悟核心价值观,在体验中内化核心价值观。
高中思想政治;教学目标;教学内容
党的“十八大”从国家、社会和公民三个层面概括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价值目标、价值取向和价值准则。“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这24个字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内容,为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供了基本依据。当前,我国正处于社会转型的特殊时期,各种社会思潮激荡起伏,纷繁复杂,中学德育已成为基础教育的一个薄弱环节。结合高中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充分发挥思想政治课主阵地、主渠道的作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显然为增强中学德育的实效性提供了有力的保障,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必然要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涵丰富、时代性强,融入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是对教学内容的提升和深化。
思想政治课是对高中生进行思想政治方向引导和社会参与能力培养的公民教育课程,以培育应有的思想政治素养为目标。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提出,与思想政治课的课程性质和课程目标相契合,引领着当前对思想政治课德育功能的强化。因此,教师在课堂教学目标的预设上,应自觉融入“24字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育人目标具体化。例如,在“经济生活”教学中,我们可以对教材单元进行梳理,分解出核心价值观的单元教学目标,有针对性地对学生进行价值引领。
第一单元“生活与消费”可分解为:
(1)通过“神奇的货币”探究体验,树立依法正确使用人民币的意识,增强法治观念。
(2)通过学习“多变的价格”,把握价值规律知识,明确等价交换原则,增强诚实劳动、合法经营、平等竞争意识。
(3)通过学习“多彩的消费”,树立正确文明的消费观,倡导绿色消费,践行勤俭节约、艰苦奋斗的精神。
第二单元“生产、劳动与经营”可分解为:
(1)通过学习“生产与经济制度”,坚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感悟市场经济的公平性,树立公平竞争意识。
(2)通过学习“企业与劳动者”,感悟诚实守信经营对企业发展的作用,增强诚信、敬业观念;通过探究“劳动就业”,树立正确的择业观,增强维权意识。
第三单元“收入与分配”可分解为:
(1)通过学习“个人收入的分配”,理解政府的相关举措,树立效率意识,培养公平精神。
(2)通过学习“国家财政”,关注国家与社会发展,感悟国强民富,增强爱国情感;通过学习“征税与纳税”,增强依法诚信纳税意识。
(3)通过“提高效率促进公平”的探究活动,认识维护社会公平正义的重要性,积极维护社会公平。
第四单元“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可分解为:
(1)通过学习“市场配置资源”,领悟市场交易原则的重要性,提高遵守、维护市场秩序的自觉性,培养诚信为本、操守为重的良好道德品质;通过学习“国家宏观调控”,感受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坚定社会主义信念。
(2)通过学习“科学发展观和小康社会的经济建设”,开展生态文明主题系列活动,增强节约意识和忧患意识,树立生态文明观念,自觉践行科学发展观。
(3)通过学习“经济全球化与对外开放”,树立开放包容的心态,增强忧患意识,自觉维护国家经济安全。
(4)通过“经济全球化与中国”的探究活动,培养爱国、爱社会主义的情感,提升关注人类共同利益的使命感。
1.优化情境创设,讨论中认同核心价值观
情境创设唯有“新”“活”,方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参与热情。教师要善于立足学生的日常生活和社会实际,设计多样的基于案例,基于问题的课堂活动主题情境,引导学生把社会生活或实际情境中的具体问题升华为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认知。例如,在“经济生活”第五课“企业的经管与发展”的教学中,以“诚信经营和公平竞争”为议题,搜集生活中欺诈经营的主要手段和不正当竞争的典型事例,让学生分析诚信对企业和个人的价值,评析反垄断的重要意义,理解公平竞争的重要性,提升对诚信的价值认同。在“文化生活”第四课“传统文化的继承”的教学中,以“生活中的文化传承”为议题,通过交流搜集习俗中的故事,评议“汉服热”“国学热”“中医热”的影响,举行“传统是包袱还是财富”课堂辩论会等相关活动,思考对待传统文化的正确态度,帮助学生形成文化自觉,提升文化自信。
2.优化师生互动,对话中认同核心价值观
教师不仅是“传道、授业、解惑”的主角,还是课堂教学的“导演”,是学生认知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学生则是学习活动的主体。因此,教师要充分利用课堂教学这一平台,在充满教学民主的氛围中,适时抛出学生感兴趣的话题,引导学生参与,在对话中认同核心价值观。例如,在“文化生活”第七课“永恒的中华民族精神”教学中,当谈到“爱国主义不是抽象的,而是具体的”问题时,可抛出“你认为家与国有什么关系?你爱你的家人吗?你是怎样表达爱的?你为你的家做了哪些事?从你爱家人、为家发展所做的事情中,你认为有哪些是与民族精神的内涵有关联的?你从中得到哪些体会?”等一连串问题作为导题,围绕“爱家即爱国”合理吗?组织学生参与讨论。在引经据典的论证中,让学生明白:国是由千千万万个家组成的,没有家哪来的国;同样,没有国也就没有真实意义上的家。爱家人必须学会诚恳地对待家中的每一个成员,与家人平等和谐相处,民主协商家里的每件事。为家的发展做力所能及的事,勤奋学习,自强不息地完成家人赋予的职责;与父母、兄弟姐妹和邻里和谐相处;帮助父母做力所能及的事,减轻父母的负担等道理。学生在认同这些道理的同时,更加直观地感受到爱国是具体的,而非抽象的。接着,又可以请学生作“爱家即爱国”的现身说法,谈谈他们平时是怎样对待家人的?是如何为家的发展努力的?通过一系列的“问题引导”和“学生的现身参与”,在平等地对话交流中,爱国的核心价值观如春风化雨融入学生的内心世界。
1.整合时政资源,凸显时代感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有很强的时代性,把时政热点与教材文本结合起来融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使教学内容更具厚度。因此,教师应有意识地选取时政热点资料供学生阅读或作为教学情境,设计问题,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时政事件,还可以通过开设时政讲座或论坛,组织时政知识竞赛等活动,培养学生关注世界、关心国家民族兴旺的责任感与使命感,在真实中感悟核心价值观。例如,在“政治生活”第九课“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繁荣”的教学中,可以整合“‘中东之问’的中国方案”素材:2016年1月19日至23日,国家领导在对沙特、埃及、伊朗进行国事访问时,为中东的和平与发展提出了中国方案:化解分歧,关键要加强对话;破解难题,关键要加快发展;道路选择,关键要符合国情。中国也一直用实际行动助力中东和平与发展,对巴以争端,积极劝和促谈;对叙利亚问题,反对武力干预或“政权更迭”,使叙问题回到联合国框架下;对伊拉克问题,坚定支持伊主权独立和领土完整,并对伊提供帮助;2016年同中东各国对接“一带一路”建设,决定向巴勒斯坦提供5000万元人民币无偿援助,向叙利亚、约旦、黎巴嫩、利比亚、也门人民提供2.3亿元人民币人道主义援助。提供这些真实的素材,让学生结合本课主题,去感悟、去判断,从中领悟我国在国际社会中的地位和作用,感受祖国的伟大、民族的振兴。
2.挖掘利用乡土资源,实现融入的真实性
教师立足对乡土资源的挖掘,找到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契合点,并将其运用于课堂,可以拉近教材文本与学生的距离,从而使教学更加贴切真实,达到学生融入乡土,培养家国情怀,使核心价值观润物细无声地渗透到学生的内心深处。例如,在“文化生活”第三课“文化多样性与文化传播”的教学中,我们充分利用福建泉州丰富的乡土文化资源,引入南音、中国传统木结构营造技艺、中国水密隔舱福船制造技艺等3个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和享有“世界宗教博物馆”之美誉的泉州宗教文化等素材,让学生真实地感受家乡历史文化深厚、中华民族历史文化的伟大成就,深刻领悟家乡对于自身成长的独特意义,形成爱家报国的价值取向。
探究性活动是思想政治课学习不可或缺的重要载体。通过活动的开展,可以将抽象的理论学习变得趣味生动活泼。为此,教师要为学生提供足够的选择空间和交流机会,鼓励学生合作探究,利用课余时间,通过问卷、走访、查阅文献等方法进行探究,与社区服务、研究性学习、社会实践等综合实践活动相结合,引导学生跳出教材、走出课堂,关注社会生活,在参与过程中修正或完善自身的价值观。例如,在“政治生活”第二单元综合探究“政府的权威从何而来”的教学中,可组织考察政府履行职能的活动,如参观行政服务机构,了解政府部门的办事程序,讨论执法特点,识别执法标识,模拟执法活动,参与基层环境治理;举办“假如我是执法者”演讲会、“我为政府提升公信力提建议”交流会等。在探究过程中摒弃以往一味灌输的模式,使学生在思维的碰撞、观点的鉴别中将法治核心价值观内化为思想深处的存在。
王芳.在乡土、乡情、乡印中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J].思想政治课教学,2015(5).
注:本文系福建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2014年度常规课题“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策略研究”的研究成果,课题立项批准号:FJJK14-405。
·编辑李建军
曾忠民(1964—),男,福建惠安人,本科,职称:中高,研究方向:中学思想政治课教学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