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伟
关于提升柜面劳动生产率的调研分析
□李伟
摘要:当前,商业银行基层行面临的人力资源短缺问题,很大程度上是由于柜面潜在劳动生产率未充分释放造成的。本文结合农业银行无锡分行实际,通过现状剖析,提出充分释放柜面人力资源的意见建议。
无锡分行2015年1~9月柜面日点均业务量为677笔,日人均111笔,全行日点均现金类业务252笔,非现金类业务425笔,占比分别为37%和63%,城区行现金业务量占比相对较大。全行内部人员点均7.6人(含长病假,下同),不含主管6.6人;剔除分支行营业部后,点均6.3人,不含主管5.4人。如剔除长病假人员,点均在岗人员减少0.3人。
调研显示,全行柜面人力资源配置整体偏紧,但尚有潜力可挖,影响柜面人力资源充分释放的主要原因有以下五点:
(一)网点功能定位模糊,求全求大。
部分经营行缺乏网点业务结构、金融资源分布特点、城市布局规划等方面的系统性、整体性研究,缺乏动态监测,网点布局持续优化不够,功能定位模糊,该撤不撤,该设不设,该瘦身不瘦,或瘦身模式选择不合理,造成部分网点人力资源投入与产出不匹配。
(二)劳动组合不尽合理,联动不够。
客观上柜面人员点均配置总体偏紧,且女员工、新员工占比近三分之二,突发状况较多,长病假人员月均达47人,柜面压力确实较大。但劳动组合不合理、不统一也是影响柜面人力资源释放的重要原因。一是岗位安排弹性不足。从抽样监测看,90%以上的柜员每天都固定在同一窗口,大部分网点没有根据业务量忙闲变化,合理开闭窗口、配置柜员,高柜与高柜之间、高柜与低柜之间、贵宾与高柜之间、柜面与大堂之间缺乏弹性流动。二是柜面内外流转不顺。因低柜功能限制、大堂力量不足等原因,大堂分流、识别、转推荐、深度营销和售后服务的流转不顺畅,影响柜面和大堂处置效率,浪费生产力。三是员工搭配不互补。部分经营行对网点人员配置缺少“性别结构、年龄梯次、业务特长、性情差异”等因素的有效研究,组合效应发挥不充分。
(三)自助渠道利用不充分,创新不足。
全行渠道分流率虽然已达89.5%,但能够进一步解放柜面劳动生产力的自助系统、自助设备未充分开发利用。一是设备利用不充分。超级柜台未发挥集群规模效应,单台零星布放仅起到了减轻柜面人工处置业务的压力,未实质性减少柜面人员。自助回单打印机处于试点阶段,推进速度不快。二是设备组合不充分。大堂设备布放不尽合理,导致客户使用、员工辅导不方便;部分设备功能重复,未能互补劣势,发挥优势。三是系统功能开发不充分。如对公预处理系统,系统后期优化滞缓,网点运用不当。
(四)柜员操作技能有差异,效率有高低。
技能是提升效率、节约人力的保障。分、支行均高度重视柜员技能素质提升工作,“日练、周测、月考、季评、年比”已成为常态化的练兵手段,但网点之间、柜员之间依然存在差距。主要原因:一是少数新入行大学生不安心,沉不下心练技能,把三级转岗标准作为终极目标;二是团队骨干培育不够;三是题库内容偏理论化,针对性不强,更新不及时,缺乏直观的模拟操作系统。
(五)考核激励有待完善,有效引导不够。
一是部分行的绩效分配没有因岗位特点设置差异化调节系数,导致岗位职责交叉,导向不明,影响效率。二是柜员转岗缺乏标准。大学生入行后基本充分就业,没有上岗准入条件。转岗安排大多临时性设置条件,缺乏持续规范的标准,导致新员工缺少刚性提升目标。
(一)合理定位网点功能。
一是需要认真分析网点业务结构、周边金融资源特点,以及规划发展方向,合理确定网点类型,科学设定岗位,确定人员配置。二是积极实施网点“瘦身”。对具有一定业务保有量,但发展潜力有限的网点,应及时瘦身并依据业务结构,分别确定“高柜式、低柜式、离行式”运行模式。按照现有物理网点配置测算,每瘦身一个高柜式可节约2人,低柜式可节约3人,离行式可节约4人。三是动态调整网点类型。持续监测网点的经营状况,使网点的功能与市场资源和业务量匹配,人力资源的配置与网点功能匹配。
(二)充分开发运用自助渠道。
一是加大“超级柜台”投放力度,并注重有效布放,发挥规模集群效应。超级柜台投产是节约柜面人力资源的又一重要渠道,可对非现金业务量大,柜员数量充足的物理网点,布放2~4台桌面式超级柜台,布放场景可根据大堂条件分别确定“低柜、环岛或直排”等模式,对便利店和瘦身网点布放2~3台大堂式超级柜台。通过超级柜台的组合布放和业务量提升,逐步释放30~50人的生产力。二是加快开发自助操作系统。完善自助回单打印机功能缺陷,通过自助回单打印,每个网点每天可以节约1人1个小时的生产力。加快开发个人综合填单系统和自助流水打印系统,提高预处理能力,提升柜面经办效率。三是有效组合大堂自助设备。根据自助设备的优劣势,组合好超级柜台、自助发卡机、自助终端、填单预处理系统、自助回单打印、网银体验机等自助设备,方便客户按需使用,方便大堂辅导操作,最大程度发挥设备功效,提升客户体验,节约人力。
(三)持续优化柜面劳动组合。
一是统一设定柜面劳动组合标准,根据网点的业务量、现金业务占比,以及员工轮休、内控底线等因素,合理确定柜面设岗模式和人力配置标准。二是合理安排弹性工作制,根据柜面业务忙闲状况,弹性安排高、低柜窗口,高低柜之间、柜面与大堂之间人员配给,实现弹性流动,提升流转效率。三是调优柜面结构。除兼顾上班路途远近外,还要兼顾年龄新老搭配、性别搭配、技能搭配和性情搭配,优势互补,充分发挥团队“1+1>2”的作用,提高效率。四是逐步外包在行式自助设备维护。在外包费用许可,以及员工能岗适配的前提下,逐步将在行式自助设备维护由“2+0”、“1+1”和“0+2”模式向“1员工+1外包”的集中维护模式转变,逐步释放20人左右的生产力。
(四)强化柜员队伍技能提升。
一是提高柜员综合业务素养。扩充员工业务知识面,延伸其业务经办范围,既可挖掘员工综合服务潜力,又可提高其岗位认可度。二是持续提升新员工技能。持之以恒地抓好常态化技能培训,差异化安排训练内容,并一对一结对帮扶。三是善于培养骨干,发挥帮带作用。每个网点都要培养1~2个技能骨干,营造氛围,共享经验,促进整体提高。四是优化培训方法。网点重点抓好“周测”,经营行重点抓好“月考”,市分行重点抓好“季评”和“年比”,同时要针对青年员工的特点,安排形式多样的培训项目。五是及时更新业务题课。把理论题库优化为理论与实务结合的题库,充分注重面上问题和客户多样化需求的收集,有效问题解决方案的积累,去理论化,充实有针对性、实用性的知识点,使员工学有所用。
(五)完善有效的激励机制。
一是合理确定岗位激励目标。如高柜要以快速经办现金业务为主,激励的权重应偏向效率、准确和现金业务量,对识别和转推荐等应做业务可设定一定刚性惩戒考核要求,防止客户资源流失,同时对直接一揽子营销,影响运转效率的业绩打折兑现。二是完善柜员等级评价标准。柜员等级应成为柜员业务技能和服务能力的标尺,柜员等级评定不宜以技能考试成绩为主要构成,更要与其业务能力、服务能力等相挂钩,通过科技手段从日常经办业务种类、业务量、效率、准确率、服务评价等多维度评价,同时业务等级也需与柜员岗位等级晋升、评先评优全面挂钩。三是统一上岗和转岗的评价标准。对柜员上岗要设定评价标准,转变“能上不能下”的机制,达不到条件的,强制下岗培训,二次下岗的提前解除合同,惩戒后进,减少低效劳动力。对柜员转岗要明确柜面从业年限、技能等级、履职考核等指标,实行综合考核或积分考核。四是强化典型宣传,培育正能量,提升柜面员工目标取向和岗位价值,增强归属感。
(作者单位:农业银行无锡分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