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承珍
小学语文作文先导式教学设计
■李承珍
“作文先导式”教学核心是突出学生的真实体验和交流表达。其目的是将学生对语文的学习热情作为教学重点,将语文学习过程作为对学习欲的培养过程。要抛弃传统的语文学科化特点,打破传统作文教学中识字、阅读、作文教学的模式,提高作文本身的作用和特点,提高学习的效率。同时要充分理解“体验为中心”的内涵,合理地控制“作文先导式”教学设计。基本教学模式要求教师能够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穿插作文教学的各项活动。例如,在情境教学和活动体验中穿插识字教学、拼音教学,并在后期的教学需求阶段引入阅读、说话、写作等能力的培养。
确定了基本的教学模式,其教学方式也有多种转变。从教学的侧重点来看主要有表达交流型和阅读拓展型两种,前者侧重学生体验后的表达和交流,后者则侧重于基础能力和培养。尽管各有侧重,但都满足了作文先导式的理念。为此我们提出了以作文先导式为基础的语文教学的改革,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构建全新的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是开展教学活动的前提,传统的语文教学过度强调语文学科的概念,因此教学目标的生成也极大地贴合了语文学科特点。但是在作文先导式指导下,教学设计中就要有意地淡化客观知识的中心地位,教学的重点不再是让学生掌握几个生词或者句式,而更加重视学生能力的培养。基于作文先导式的要求,教师要在教学设计中突出交流和表达空间,将教学目标转化成学生语文能力和素质的培养,教学的过程中知识的构建、学习等过程也要以交流和表达为主要的形式。由于要充分地体现出学生体验作为教学资源的地位,因此教学中也要有意淡化教材的绝对主导地位,教师可以适当地增加特定教材内容,更加充分地利用“学生体验”这样一个特殊的教学资源和材料,并有机地组织和利用教学资源开展教学,构建创新的教学目标。
(二)整合基础能力
传统的语文教学将教学的内容分成四个部分,分别是拼音、识字、阅读和作文,这样的分类是固有的认识语文学科的表现,这种分类也阻碍了小学语文教学的创新和发展。实际上这几项能力是相互影响和交叉的,传统的教学中对语文学科的固有认识也阻碍了学生语文综合能力的提高,所以基于作文先导式的教学设计中要有意整合这几项能力的培养。最基本的方法就是能在教学设计中将拼音、识字、阅读和作文转变成一种学生的“学习需求”。例如,学生要记录和表达自己的真实体验就要充分的利用这几项知识和技能,学生想表达某一个场景要用到特定的词汇和句式,而这种“需求式”的学习也改变了传统语文学习中的固有思维,打破了传统的单一结构,形成一个良好的反馈机制,并能有效地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三)注重课堂上的迁移
语文教学不同于其他学科最大的特点就是其人文性,语文学习本身既有一定的工具性特点,同时也蕴含了更多人文的需求。但是传统的语文教学中由于过多的强调基础知识的学习而忽视了语文本身的价值和意义,那就是对学生人文素养的启蒙。因此,课堂上除了基本的语文学习之外还要能有一定的纵向拓展,具体到教学设计中主要从三个角度来改变:首先是将交流和学习作为语文知识获取的基本方法,整个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自主思考能力;其次是重视学生情感上的传递和变化,特别是保护小学生的奇思妙想,认识到他们思维中的创新和闪光点,并在情感上给与支持;最后是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让学生能够在放松和自由的环境中表达自己的观点。
(四)创新教学评价
教学评价是教学设计中的重要内容,基于作文先导式的语文教学的评价过程也与传统教学有所不同。在作文先导式的指导下,教学评价也被融入教学过程中,为了进一步体现出语文教学的民主性,突出学生在教学中的主导地位,教学评价中教师和学生的地位也发生了改变,教师是引导者和点拨者,而学生的参与和合作也得到提高,可以通过交流、说话、写作等方式参与到教学评价中,从而实现能力上的进一步发展。
综上所述,“作文先导式”教学方法是现阶段语文教学改革的热点,这种教学方法的核心是以学生体验作为教学开展的资源,并让学生真实地表达自己的体验。开展过程中主要围绕三个方面着手,分别是活动体验、交流与表达、阅读和生成,并结合作文教学的实际进度和要求,灵活地安排常规作文教学的课时和内容,将传统的语文作文教学方式进行创新和改革,从而符合素质教育的要求。
济南市东河村小学,山东济南 250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