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爱芹 李信义
浅议育人的艺术
■于爱芹李信义
教育工作者的伟大不在于他们自己是多么伟大的人物,而在于他们能激发学生成长的灵感,给予学生前进的动力,更在于他们甘心为学生、为教育奉献出情感、智慧和人格魅力。
从孔子的“爱之,能勿劳乎?忠之,能勿诲乎?”到夏丏尊的“没有爱就没有教育”,从罗素的“凡是教师缺乏爱的地方,无论品格还是智能都不能充分的或者自由的得到发展”到苏霍姆林斯基的“我把整个心灵献给孩子”,都在向我们彰显了什么?古今中外教育家的教育风格各有千秋,教育思想也会各异,但是有一点是共通的,那就是“爱的教育”——爱是教育的灵魂,爱是教育的生命线!
爱既是一种艰辛的劳动,又是自身人格的最好体现。只有自己感情充沛、具有良好的师德和优秀的素质,才会培养出懂得爱的学生。教师要把爱洒向每一个学生,尤其要偏爱处于困境的学生,帮助他们克服困难、树立信心。教师的爱犹如春雨,不管滋润了哪一位学生的心田,都会产生巨大的效应——使学生看到自身的价值,产生向上的力量,进而自立进取。正因为如此,学生渴望爱的抚育,有时甚至超过对知识的渴求。热爱学生的目的,在于让学生用同样善良、真诚之心去爱自己、爱父母、爱他人、爱社会、爱国家!这是教师的天职。
教师所从事的各门学科,不论自然科学还是社会科学,都是科学知识。教育,也是科学知识,更需要讲究科学性。当前,我们的教育体制改革走向了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新阶段。新时期的教育工作者作为教育教学的主阵地,要带着科学的思想、科学的认识、科学的做法去耕耘、去发挥、去创造,去呈现新的气象、新的风尚、新的成效。新时期没有现成的班级管理模式让我们尽情效仿,也没有理论与实践兼备的专家、学者站在我们身边指导。我们唯一的办法就是秉承一颗科研之心,去探索、去研究、去实践。我曾接手过一个“二手班级”,何为“二手班级”?就是别的班主任不做了,需要中途换班主任。当时,班上有一名男生,他在学校的“名气”很高。他的问题是学习无兴趣,经常参与打架,经常与老师发生冲突,甚至经常阅读不宜于青少年健康发展的书籍。可能是前班主任本着“射人先射马,擒贼先擒王”的理念,任命这名同学担任这班的班长。刚开始接手时,我反复思考要不要撤掉他的班长之职。班长是班主任的得力助手,一个优秀的班长可以创造很多奇迹,把一个班交给他我确实不太放心。可如果把他撤下,他的逆反可能会给班级工作带来很多不必要的麻烦,我和他很可能会成为对立面。经过再三考虑,我决定班长继续由他担任,但我要把他作为我的一个科研课题,为他量身制定一个科学的教育方法。因为我知道,他的改变与成才才是我真正意义上的能力的体现。我经常与他沟通,对他的工作进行指导,帮助他树立班级威信,同他盘点他的优点和缺点。经过我对他的“洗脑”式教育,我发现他的整个人都变了,他对自己的行为进行了反思,思想和心理上的问题基本解决,他原本就是极其聪明的孩子,他真切地感受到了我对他的信任。
艺术追求美、创造美,美是艺术的真谛。艺术育人也追求美、创造美。艺术是高度创造性的产物,没有创造便没有艺术。但艺术的创造不是随心所欲的,艺术育人必须遵循教育的发展规律、建立在师爱的基础上。
在模仿陶行知先生的这个教育案例中,我充分地尊重了学生的人格,即以心灵赢得心灵,用人格塑造人格。与那些“急风暴雨”似的教育方式相比,真是天壤之别。传统的教育方式已经习惯了采取“自上而下”的灌输和强迫,忽视了受教育者的真实感受。虽然我们每位教师都是爱学生的,但有时难免打着爱的旗号书写着一笔笔教育的败笔。教育是爱的艺术,在管理中存在着人与人之间情感的相互交流和相互激荡。艺术育人,我做到了以情动人,追求独特风格,从而达到尽善尽美的教育效果。
总之,育人就是师爱的力量、智慧的彰显和教师的人格魅力的综合体现。
山东省成武县天宫庙镇中心校;山东省成武县苟村中心校,山东成武2742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