办一所蕴含全人教育思想的学校

2016-03-02 06:08作者单位沂南县第三中学山东临沂276000
现代教育 2016年8期
关键词:特长名师社团

(作者单位:沂南县第三中学,山东临沂 276000)



办一所蕴含全人教育思想的学校

■袁俊会

“全人教育”就其理念而言,是整合以往“以社会为本”与“以人为本”两种教育观点,形成既重视社会价值又重视人的价值的教育新理念。就其内涵而言,“全人教育”首先是人之为人的教育,其次是传授知识的教育,再次就是和谐发展心智,以形成健全人格的教育。就其教育目的而言,“全人教育”把教育目标定位为:在健全人格的基础上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让个体生命的潜能得到自由、充分、全面、和谐、持续的发展。简言之,全人教育的目的就是培养学生成为有道德、有知识、有能力、和谐发展的“全人”。

一、构建全人教师成长工程,培育全人教师

全人学生必须由全人教师来培育。叶澜教授曾经说过:“没有教师的主动发展,就很难有学生的主动发展;没有教师的教育创造,就很难有学生的创造精神。只有当教育者自觉完善自己时,才更有利于学生的完善和发展。”教师必须把培育全人当成最美好的事业,富有进取精神,富有创造精神,富有专业素养。因此,构建全人教师成长工程,培育全人教师,就成了学校全人教育的首要任务。学校领导研究确定运用“两个机制”,开展“全人教师成长工程”,培育全人教师。

(一)学习发展机制

“学而不厌,诲人不倦。”教师只有不断学习,才能不断进步;只有在创新教育实践活动中才能发展自己,实现自我价值。学校只有具备科学的教师学习发展机制,才能促进教师不断提升。

1.集体学习。一是聘请“全人教育”专家给教师们讲解“全人教育”思想,让教师们对“全人教育”思想有深刻的认识。二是给老师们讲解“全人教育”的办学理念、办学目标、办学方式等。

2.自主学习。学校给全体教师购买了《全人教育视野下的有效教学》等大量教育名著;每学期给教师发放免费购书卡,要求教师在个人工作室及交流平台上交流学习心得。

3.名师大讲堂。2008年9月,学校启动“名师大讲堂”,聘请全国名师开讲,并要求每位学校名师每学期都要登上“名师大讲堂”,或给教师们开主题讲座,或给学生开专题讲座,或开全校公开课。

4.名师成长俱乐部。2008年10月,基于教师发展的需要,学校组建成立了“名师成长俱乐部”,每周三中午第一节课“开讲”,采取对外开放的形式。每位教师根据自己的优势、特长自主申报微课堂、微课程、微课题、微论文、微报告、微讲座“六微”项目,学校根据教育发展规划遴选确定定期开讲的内容。

5.教师特长发展工程。学校要求每位教师必须申报一项特长项目,加入“校本课程”之中。

(二)竞争评价机制

没有竞争就没有促进,没有评价就没有比较。学校确定“全人教育”评价方案,对教师“全人教育”的过程和结果进行量化考评,并且把结果纳入教师个人考评之中,与评优树先、职称晋升等挂钩。

2008年9月,学校启动“五级名师”评选活动,对教师的业务能力、教育教学业绩、职业道德进行综合评定,分为五级名师:合格教师——优秀教师——学校名师——首席教师——功勋教师。教师自己申报“五级名师”的某一级,学校评审小组进行公开评审,确定名师等级;每年再根据名师标准对教师上一学年的发展和成绩进行综合考评和动态评定。

适应活化是指酵母菌对一个或多个抑制因子几小时或几天的适应过程[3]。此过程中,酵母激活了与高酒精浓度及其他抑制条件相关的新陈代谢应激反应,并在较大程度上减弱了抑制因子对酵母细胞的影响[4-5]。研究表明,酵母复水活化过程中稀释倍数、活化液含糖量、活化温度和时间[6-8]等对提高酵母菌活性具有重要作用。为避免酿造过程中酵母细胞大量死亡而导致的发酵提前终止,酿酒师们往往在接种前用酒水混合液对商品活性干酵母进行适应性活化处理,近年来商品氮源和酵母活化剂等在酿酒工业中日也益受到重视[9-10]。

两个机制的实行促进了教师学习的热情。每位教师主动学习,自觉参加各项活动,提升了自己的理论水平,提高了专业素养,为“全人教育”的全面开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二、打造全人课堂,促进学生和谐发展

课堂教学是教育教学的主阵地。传统的课堂是“教师讲、学生听,老师问、学生答”;学生是被动地学习,自主学习的时间太少,自主学习的信心不足,思维的活跃程度不够,成功的幸福感不高。于是,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提升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让学生主动学习、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快乐学习、享受学习,就成为我们“全人课堂”的研究课题。

从2009年开始,学校根据“全人教育”的思想探索“全人课堂”教学模式。经过一年的探索,我们确立了基本环节和要领:一是自主学习。包括独立学习(尝试独立完成学习目标)、互助学习(组内互助,解决个人解决不了的问题,促进知识掌握)两个阶段。二是展示交流。开展互助式交流,通过开展小组间的相互质疑、问难和评价,达到强化巩固、拓展思维和促进深化理解的目的。三是达标测评。包括自主测评(独立完成,组内互助达标)、交流展示(交流思路、要点、技巧)两个方面。四是学习总结。包括自主小结、展示交流两个阶段。

“全人课堂”的根本目的和本质任务就是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主动发展、共同发展和可持续发展。着眼于“互助”和“交流”的和谐氛围与合作关系,优化教学设计,组织课堂教学。在学习的整个过程中,落实同学之间的相互辅导、相互管理、相互激励以及相互讨论、相互展示、相互评价。“全人课堂”具化了“全人教育”的内涵,使学生的思维能力、学习习惯、合作精神、交往与沟通技能等各个方面得到了全面发展,真正为学生的发展营造了良好的生态环境。

三、构建全人校本课程,培育全人学生

“全人学生”应该是人格健全的人、全面发展的人、特长突出的人。虽然学校教育把德育放在了首位,也比较重视“思品课”、“政治课”的开展,可是大部分学生道德境界不高、思想深度不够、行为习惯不美。虽然学校教育也强调“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但实际上很多学生的身体、心理并不健康,缺乏兴趣,没有爱好,没有特长。经过深入的调查研究发现,我们的“思品课”、“政治课”只重视理论的学习,没有文化的熏陶感染,没有日常行为的落实;所谓“全面发展”,只是重视了“智”的教育,重视了分数,而忽视了体育、心理、艺术、美育、生活技能等方面的发现和培养。于是,开展有针对性的教育,破解这一难题,就成了“全人教育”的主题。经过周密的研究,我们认为,以构建“全人教育校本课程”来培育全人学生,是最有效的方法和途径。

(一)厚德全人课程

《左传》有言:“太上有立德,其次有立功,其次有立言。虽久不废,此之谓不朽。”“立德”是教育的第一要务。过去,我们之所以虽然重视德育但是没有取得很好的效果,是因为把德育建立在理论说教上。要真正“立德”,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高尚的品德、深刻的思想、美好的行为,只有建立在文化上,以文化人;建立在行动上,以行化人。

1.“三一活动”。“三一活动”是指一日一字、一日一句、一日一善。

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名言警句,是我国古圣先贤思想智慧的结晶,是我国五千年文明的精华。它们对培养中国人的美德和思想有着独特的作用。例如“子曰:‘我欲仁,斯仁至矣。’”“子曰:‘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子曰:‘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仁者安仁,知者利仁。”一日一句,每天学习一句,熟读成诵,真正领会其深刻的内涵,就等于在学生的心里植入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基因,进而融入学生的血液之中。

一日一善,就是让学生将在一日一字、一日一句中学到的美好道德化为美好的行动,在一点一滴的孝行中形成孝德,在相互学习、相互帮助中形成爱心,知善、行善、扬善。

从2009年3月到2012年1月,经过三年一轮的实验,“三一活动”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学生更加热爱汉字,热爱中国文化,学生的思想道德素养有了很大的提升,行为习惯也越来越高雅,越来越彬彬有礼。

三年的实验也发现了一些问题,“一日一字”“一日一句”还是零散的、不系统的。为了克服这一问题,在第二轮实验中,我们把“三一活动”与“思品课”结合,以问题导向为引领,根据初中学生道德教育的内容和实际构成一个个德育问题系统——孝敬、诚信、感恩、分享、责任、爱国、交往、早恋、交流合作、手机和网络、挫折与减压、冲动与自控、人生理想、法制教育、生命与安全……把每一个德育问题作为“三一活动”的主题,由国学教师选择那些代表“中华传统美德”的字和句,编成“一日一字”和“一日一句”,并作为教材进入思品课堂。学生每天理解“一字”,写好“一字”,领悟“一句”,背诵“一句”,在理解、书写、领悟、背诵的过程中形成道德意愿和道德情感,在“一日一善”的实践中落实、践行中华传统美德,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2.开设国学课。“三一活动”的开展提高了学生的文化素养,提升了学生的道德修养,但是毕竟是零散的、不系统的,因而思想深度还不够,道德厚度还不够。《周易》有言:“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要真正提高学生的思想深度和道德厚度,就必须进行广度和深度的开掘。于是,我们开设了“国学课”。

2012年9月,学校正式开设国学课,初一、初二每周正课一节,课外活动三节为读书课。初一两个学期为《论语》《西游记》《三国演义》,初二上学期为《大学》《中庸》《水浒传》,初二下学期为《孝经》《孟子》《红楼梦》。

为了提高学生的读书兴趣,每学期各班组织一次读书交流会,让学生演讲、交流读书心得、交流读书笔记等,各班组织一次读书写作竞赛。学校每学期组织一次读书演讲比赛、一次读书作文竞赛。学校每年还组织一次“背《论语》游‘三孔’”活动。

经过四年的实验,学生喜欢国学课,喜欢阅读课;学生热爱国学经典,热爱中华传统文化。学生的文化素养不断提升,道德修养不断提高,言谈举止文明高雅。“国学课”的开设,真正培厚了学生的文化根基和道德根基,激发了学生善良的道德意愿、道德情感,培育了学生正确的道德判断和道德责任。国学课的开设真正起到了“以文化人”“以文育人”的效果。

(二)特长全人课程

人的成就与他的爱好和特长密切相关。一个人做自己最喜欢做而且最擅长做的事情,是最幸福的,也最容易出成就,最容易成才。一个学生在幼儿园、小学,最晚在初中、高中阶段,就应该有自己的爱好和特长。家长和学校就应该发现他们的爱好和特长,就应该培育他们的爱好和特长。如果从幼儿园到高中,孩子不知道自己有什么爱好和特长,家长和老师也没有发现孩子的爱好和特长,就是教育的失败。如果发现了孩子的爱好和特长而没有对孩子进行爱好和特长的培育,使他们的爱好和特长得到发扬,就是教育的悲哀。要培养“全人”,就必须开展爱好、特长的教育。孔子对弟子进行“文、行、忠、信”的教育之外,还有“礼、乐、射、御、书、数”的“六艺”教育。这给了我们启发。根据学生发展的需要,开发校本课程,培养学生的兴趣、爱好、特长,就成了我们的共识。

2009年3月,学校成立了“校本课程研究室”,以专业的视角开发校本课程,以“益智养性、修身育德、育心怡情、强身健体”为目标,以兴趣小组、特长社团为组织形式,以活动为开展方式,开发组建了5类课程34个兴趣小组和社团。例如,文化课程类有孔子思想研究社团、诸葛亮文化研究社团、王羲之书法艺术研究社团、阳都文化研究社团、沂蒙红嫂革命活动研究社团、沂蒙精神研究社团;艺术课程类有舞蹈社团、京剧社团、葫芦丝社团、百花园合唱团、演讲口才社团、主持人社团、摄影艺术社团等。

第一轮实验,从2009年3月到2012年1月,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学生踊跃参加各个兴趣小组或社团,积极向老师学习,积极参加活动。几乎每个学生都有了自己的爱好,都发现了自己的特长。学生的特长得到了不同程度的开发。经过第一轮实验,我们也发现了一些问题:很多学生把兴趣小组和特长社团当成了“课外活动”,没有当成人生成长过程中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所以重视程度不够,参与程度不够,让人有“蜻蜓点水、浮在面上”的感觉。

2012年3月开学,我们对校本课程进行了深化和优化。有些与国家课程融合,成为正式课程,适当增加课时量。例如:舞蹈、京剧、葫芦丝等与音乐课融合,国画、电脑动画设计、篆刻、石刻艺术、沂蒙民间泥塑与美术课融合,足球、篮球、乒乓球、武术、太极拳与体育课融合,体育课增加到每周3课时。有的单独设课。例如,心理健康课、书法课等都单独设课,每周1课时。这样,教师的重视程度高了,研究的程度深了;学生的重视程度高了,参与程度深了。全人教育课程的开设,不仅促进了学生的发展,也促进了教师的发展。一大批教师被评为“沂蒙名师”、“临沂市教学能手”和“沂南名师”。

四、优化全人教育管理机制,深化全人教育

在传统的教育管理机构中,不应该分离的,实际上却分离了;应该分离的,实际上却没有分开。比如,学校教务处与政教处职能的分设,就造成了教书和育人的分离。两处室都有分管的校长,都直接对校长负责,往往为师资、时间、成绩等争得面红耳赤;教师只管教书,不管育人。再比如,教育评价也是问题多多。自己教、自己评;自己管、自己评;学校的“教、管、评”职能不能剥离,失去了评价的科学性、公正性。

健全了全人教师的培养机制,构建了全人教育课程体系,管理理念和管理机制又成了一个必须要过的关口。特别是当教育发展到一定阶段时,学校管理机制如果得不到及时优化,往往会成为制约学校向前发展的瓶颈。

2014年,在调研论证的基础上,我们提出了“优化学校管理机制,建立全人教育管理组织”的主张,遵照“因事设岗、因才录用、岗位成才、和谐发展”的原则,整合学校原来的各处室,重新组建成立了发展研究中心、成长指导中心、评价管理中心、服务保障中心。“四中心”聚焦人(师生)的成长,服务人的成长,一切为了教育质量的提高和学校的可持续发展。“四中心”管理以“中心”为单元,实施中心主任负责制,推行项目管理,聚焦人(师生)的全面发展、和谐发展、可持续发展和管理的高效益。

在具体管理过程中,我们将各领域、各阶段、各环节中需破解的重点、难点问题以项目的方式分解到各中心。各中心根据项目性质、类型、专业特点和难易程度成立项目小组,坚持问题导向、项目引领,集中化解不同教育领域的难题,对结果实行捆绑式评价,做到“物尽其用,人尽其才”,使教育创新不断满足学生成长的需求,推动全人教育向更深层次发展。

新的管理运行机制彻底打破了学校延续多年不变的“教书与育人割裂、政教与教务分离,自己教自己评、自己管自己评”的弊端。全人教育管理体制的优化,释放了每个人的内在潜能,极大地调动起了每位教师干事创业、教书育人的内在力量和工作热情。每个教师都从自己的岗位中发现了自我,找到了自己的位置,都在参与管理实践中体味到了自身生命的价值力量,唤醒了教师的职业尊严感和职业幸福感。

五、全人教育的办学反思与展望

我们把学生作为一个完整的人进行整体观照,开发全人课程,培养全人教师,优化管理机制,以创办一所全人教育学校的历史担当,通过七年的探索实验,回答了“教育如何培养人”的问题,也收获了丰硕的成果。

全人教育引领了沂南三中的整体发展,铸造了学校教育的品牌。近年来,我们相继承担了4项国家级重大课题、1项山东省“十二五”规划重大招标课题、13项市规划重点课题。学校被确立为“省级重大课题创新教育实验基地”,先后获得“山东省中小学德育工作先进单位”、“中小学教师校本培训省级示范学校”等荣誉称号。学校全人教育的探索与实践,先后被《中国德育》《中国日报》、光明网、新华网、大众网等20多家媒体报道、转载,在教育界掀起了一股学习、探讨全人教育思想的热潮。

没有最好,只有更好。在几年的探索和实践中,我们感到,在全人课程体系建构、全人课堂教学模式等方面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特别是聚焦学生核心素养的发展,提供适合学生发展的包含核心素养的课程和文化;在课程的实施中,通过整合与拓展,从单一的学科本位课程走向综合的、创生的、全面的、发展的学校本位课程,我们还有很长的路要走,我们的课程还需要进一步优化。

(作者单位:沂南县第三中学,山东临沂276000)

(责任编辑:孙培东)

猜你喜欢
特长名师社团
缤纷社团
名师简介
名师简介
老板的特长
名师简介
名师简介
特长,亦是一种成长
最棒的健美操社团
K-BOT拼插社团
特长公路隧道照明设计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