尹立杰
(吉林省乾安县职业教育中心)
革命史观、文明史观、全球史观在教学中应用之我见
尹立杰
(吉林省乾安县职业教育中心)
为在新课改教学中不断提高教学效果,本人努力探索多种史观在历史教学中的应用。下面结合教学实践谈点粗浅认识。
革命史观既是毛泽东对历史唯物主义具体化或中国化的一种理论表达形式,也是毛泽东思想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如,从鸦片战争到新中国成立,中国在漫长的黑夜中探索前进。在讲述这一过程时,利用革命史观研究和阐述中国近代史的主要目的就是为了实现革命斗争的需要,为了宣传和普及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理论,鼓舞人民的斗志。培养学生学会系统地评价历史人物与事件,尽可能地做到客观和公正。
首先,在新课程教学中,要关注制度史的教学,适时结合我国的国情,注意研究和借鉴人类制度文明方面的有益成果,引导学生为发展社会主义的制度文明和民主政治而努力。
其次,新课标体现了多样的史学观念,教学中体现文明史观、现代化理论和全球史观的同时,不排斥唯物史观的指导地位,在课程性质、课程目标等方面,明确体现关于唯物史观历史本体论一系列教学原则。
随着新航路的开辟,人类历史开始从分散发展向整体发展转变。特别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和第三次科技革命的兴起,全球化趋势进一步增强,世界整体化进程加快。要从世界历史发展的全局认识中国历史。
因此,在历史教学中,可以运用全球史观综合讲述某一专题内容的本质、背景、阶段特点,引导学生从人类文明、整个世界发展的角度宏观把握历史、掌握阶段特征,帮助学生构建新的知识体系,注意中西对比,古今联系,培养其辩证地分析、比较历史现象的能力。
如,在讲述必修Ⅰ《近代中国维护国家主权的斗争》,提出“列强为什么要侵略中国?为什么能侵略中国?”,然后要求学生从政治、经济、军事、外交等方面对鸦片战争前的中国和世界进行对比。在得出答案后,进一步要学生思考“鸦片战争给我们什么启示?”把几个专题都联系起来,重新构建知识结构,从横向和纵向进行比较,使学生更清晰知识点之间的联系,也培养了学生的全球史观。
·编辑 薄跃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