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以人为本”价值观的基础教育价值

2016-03-02 02:18王吉康
西北成人教育学院学报 2016年5期
关键词:以人为本考试阶段

王吉康

(西北师范大学教育学院,甘肃 兰州 730070)

论“以人为本”价值观的基础教育价值

王吉康

(西北师范大学教育学院,甘肃兰州730070)

从人的发展和教育的价值意蕴角度来看,基础教育应当确立以“以人为本”的教育价值。注重人的主体地位,做到以学生为本,抛弃目前的种种“异化现象”,为人身心健康成长打下基础,为终身学习打下基础,为进入并适应社会打下基础。

以人为本;基础教育;教育价值

一、基础教育内涵的界定

关于基础教育的内涵,首先要理解“基础”的含义。所谓“基”是指根基,地基,“础”是指地上建筑的附着之物。基础的夯实与否直接决定上层建筑的好坏。具体到教育方面,基础教育是为学生打“基础”的教育,其特点应表现为面向全体学生的教育,一个都不能少;为学生全面发展奠基的教育,要做到“面面俱到”;同时也是为人生奠基的教育,为人人健康幸福地生活做准备。其特点可以概括为“全民性”,“全面性”与“基础性”三个特点,其中“全民性”体现了教育对象的广泛性,“全面性”与“基础性”反映了教育内容的全面性与基础教育本身所具有的特性。目前我国基础教育阶段可划分为学前教育阶段,义务教育阶段(小学教育阶段,初中教育阶段)以及高中教育阶段。如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中,指出我国的基础教育是高中(含高中)以前的所有教育形式。根据《教育大辞典》上的定义,“基础教育又称为‘国民基础教育’,是对国民实施基本文化知识的教育,是提高公民的基本素质的教育,也是为继续升学或就业培训打好基础的教育。”基础教育的目的是提高国民的基本素质,促进人的德智体美全面发展,为未来进入社会或从事科学研究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顾明远教授认为“从人的发展来看,基础教育更指的是人一生发展的基础。具体包括三个方面,即打好儿童青少年身心健康成长的基础;打好学生终身学习的基础;打好走入社会的基础。”三者之间具有因果递进的关系,环环相扣,不可分离。人的身心健康成长为终身学习和进入社会打下坚实的“物质”基础;终身学习可以为进入、适应并在社会中获得良好的发展打下坚实的“文化知识”基础。三者阐释了基础教育应持有的“以人为本”的价值标准,其价值目标应为包含人的身心全面发展,人的终身学习,以及人适应社会生活做准备三个方面。

目前基础教育价值日益扭曲“异化”,与上述所阐释的价值目标相背离,主要表现为“考试至上”的观念甚嚣尘上,教育功利化倾向严重。

二、当前基础教育价值的“异化”

1.“考试至上”的观念甚嚣尘上

考试是学校教育评价的一种重要方式,是评价学生并促进学生发展的工具。根据布卢姆的教育评价理论,作为评价的方式之一,考试具有诊断性、形成性、终结性的作用,对应到具体考试制度中,考试有诊断、发展、选拔等多种功能。每种作用都不同,但同等重要。然而,现行的考试制度过分注重选拨的功能,注重终结性的评价,并且夸大了考试本身所不具备的功能,考试升学成为了教育的目的,“考试至上”的观念甚嚣尘上,上学就是为了考试,一切为考试做准备,“考试第一”就是好学生,就是优秀的学生。这种错误的认识使学生素质全面发展的方向发生了偏向,只注重考试成绩,限制了在体育、美育、道德等方面的发展,不利于人的自由全面的发展。

2.教育功利化倾向严重

教育的目的应当是为人的全面发展、幸福快乐的生活做准备,但是,“当前基础教育以获得物质上的满足为主要目的,功利化倾向十分明显”,过分地拔高了教育的物质创造功能。上学不是促进身心健康发展,培养正确的价值观念,而是看重教育所能带来的物质方面,使教育变得庸俗化,偏离了原本的价值追求。教育功利化主要表现为:(1)片面追求升学率,社会上普遍认为考上重点大学就可以“鲤鱼跳龙门”,出人头地,过上富裕的生活。从小学就开始注重考试,为考上重点初中而激烈竞争,上了初中又为上重点高中而挤破头皮,上了高中又为考上名牌大学而继续努力;(2)课外辅导班如“雨后春笋”般泛滥,人们如“过江之鲫”趋之若鹜,补课跟风现象愈演愈烈。家长出于各种“功利化”的目的,有的把孩子送进补习班,学习语数外等考试科目,提升孩子的考试能力;有的将孩子送进艺术学习班,学钢琴,学画画,学唱歌跳舞,希望孩子能够成为艺术家,音乐家,美其名曰提高孩子的综合素质,而不考虑孩子是否感兴趣,是否有这方面的特质,强迫孩子参加各式各样的补习班,学习班。他们的学习负担也越来越重,总是处于“负重”的状态下,疲于应付,扼杀了孩子本该快乐的无忧无虑的生活。(3)家长对孩子的期望过重,希望通过教育使孩子成龙成凤。家长总是给孩子灌输学习好将来才有出息,才能成为“人上人”这样的思想,在这种思想的激励带动下,学生们也只顾学习,忽视了其他方面的发展。

三、确立“以人为本”的基础教育价值

“以人为本”是一个哲学价值论的概念,其“实质是对人的价值、人在社会发展中的主体作用与地位的肯定。它既强调人在社会发展中的主体地位,又强调人在社会发展中的主体作用,从本质上体现了实现人的价值、确立人的地位、维护人的尊严、推动人的发展,最终求得人的发展的目标。”同时,“以人为本”也是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我国社会,经济,政治,文化发展理念转变的标志,是指导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明灯,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文化的重要指导思想,作为社会科学中的教育,也是社会主义事业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与社会的发展进步有一脉相传的联系,与社会发展的规律相统合,所以教育尤其是基础教育也需要“以人为本”思想的指导,全面贯彻科学发展观。

1.为学生身心健康成长打下基础

教育是一种培养人的活动,是一种有目的、有意识地促进人的发展的活动,同时人的发展又会促进社会发展进步。所以教育具有促进社会发展和人的发展的基本功能,促进人的发展是第一位的,促进社会的发展是第二位的,通过教育培养高素质的身心健康的人才来推动社会的发展进步,实现教育在社会子系统所应发挥的功能。所以发展基础教育的目标首先要促进人的身心健康发展,促进人的发展要遵循人的发展规律。人的身心发展具有规律性,主要表现为四个方面,即(1)发展的顺序性,即人的发展过程是循序渐进的,人的生理的发展、心理的发展、情感的发展以及认知的发展都基本遵循从简单到复杂的过程;(2)发展的阶段性,人在不同的年龄阶段表现出不同的特征,但从认知方面看,如皮亚杰的认知发展阶段理论所揭示的,人的发展分为四个阶段,分别是感知运动阶段、前运算阶段、具体运算阶段、形式运算阶段,这四个阶段也是循序渐进的,前一阶段为后一阶段的基础,认知水平不断发展提高;(3)发展的差异性,由于环境,遗传,所受教育,主观能动性的不同,不同的人的发展程度是有差异的,有的人少年天才,像王安石文章中的“仲永”有的人则是大器晚成,像北宋三苏中的苏洵,二十七始读书,成为文豪;(4)发展的不均衡性,在人的发展中,人在不同年龄阶段的发展是不均衡的,青年人无论在身体发育,还是心理发展的成熟程度,都比少年的发展程度要高。同时,在同一年龄阶段,不同的方面也存在不均衡的发展。例如,在现代社会中由于生活水平的提高,物质条件的极大丰富,孩子的“早熟”现象越来越引起人们的重视,即身体的发育过快,第二性征发展显著,但是心智方面发展还不成熟,生理与心理发展不协调的情况下往往会造成学生尤其是基础教育阶段学生困扰,如不加以教育与疏导,很可能引发学生的心理问题等。

所以要实现人的发展,达到教育的目的,就要遵循人的发展规律尤其是基础教育阶段人的发展规律。在基础教育阶段,人的发展会经历两个“高峰”。第一个“高峰”即出生后的第一年,另一个为青春发育期。这两个阶段为人的发展的关键期,人在这个阶段的发展程度会为以后的身心的发展起到重要的作用。在学前教育阶段,要加强日常生活自理活动,青少年时期正处于青春发育期 (adolescence puberty),“青春发育期这个阶段,既不同于儿童,又不同于成人,它的最大特点是生理上蓬勃的成长,急骤的变化,是人生发展的‘两次高峰’之一”。在这一阶段人的身心发展具有“骤变”的特点,最大的、最明显的变化就是身体外形上的变化,身高、体重的变化,第二性征的出现,同时女生的月经初潮,男生的遗精也在这一阶段出现。其次在心理上,脑神经系统等方面的发展处于非常关键的时期。在基础教育阶段面对学生的身心方面的发展,要以学生为本,遵循他们所处发展阶段的规律,针对学生不同发展阶段、不同的特点、不同的发展所遇到的问题因材施教,并进行个别化辅导,使每一个学生都能得到相应的、充分的发展,为青少年身心健康成长打下坚实的基础。

2.为学生终身学习打下基础

在当今社会处于信息大爆炸的时代,知识更新换代加速,经济全球化发展迅速,跨文化国际交流日益频繁。在这种大背景下,需要人们时刻进行学习,所以终身学习日益成为世界各国人民的共识,同时也是人的发展必不可少的活动和历程,体现了“以人为本”的思想。“终身学习”具有整体性、个性化、多样化的特点,同时终身学习还具有人人学习的特点,每个人都需要终身学习,与基础教育的“基础性”“全面性”“全民性”的特点相契合,终身学习是指通过一个不断的支持过程来发挥人的潜能,激励并使人们有权利去获得他们终身所需要的全部知识、价值、技能与理解,并在任何任务、情况和环境中有信心、创造性地应用它们。”可见终身学习要求学习者必须具备三个方面的特征和能力。第一,需要个人的主动性,学习者要自觉加强学习,自学能力及其重要,而外界的指导与帮助则处于次要或可有可无的地位;第二,能够获取所需要信息的能力,加工信息,并能够理解和综合运用所需要的信息;第三,拥有创新的精神和能力,活学活用所学到的知识,举一反三。因此在终身学习过程中“人”自身的作用起到至关重用的作用,是个人学习是否有效,是否紧跟时代潮流,是否促进自身不断发展的决定性因素。所以个人的自身素质尤为重要,因为只有拥有良好的学习习惯,辩证的思维能力,适应自身的学习方法,较强的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等方面才能使终身学习产出硕果累累。“基础教育又是终身学习体系中最为重要与基础的一个环节。”基础教育是终身教育的起点和地基,所以基础教育要坚持以人为本的价值取向,顺应终身教育的潮流,对学生进行素质教育,全面培养和提高基础教育阶段学生的学习能力,兴趣,创新能力。总之,包括学生的德智体美劳等各个方面的发展,为终身教育打下良好的基础,促进人的终身发展。

3.为学生进入社会打下基础

进入并融入社会中是现代人必然经历的过程,是人的社会化的过程,也是人生发展、奋斗和腾飞的场域。作为促进人的发展的教育就成为使人顺利地融入社会中,促进个体社会化的重要途径应当是教育尤其是基础教育的功能之一,为人进入社会做好准备,这就需要“以人为本”价值的指导;同时基础教育阶段也是青少年的社会化进程之一,这两个方面可以有效地促进人的社会化发展水平。人的社会化是社会学的基本概念之一,费孝通认为“人的社会化过程是指个人学习知识、技能和规范,取得社会生活的资格,发展自己的社会性的过程”。人的社会化过程需要个体身心的社会化,即进入社会所需要的心理适应能力和能够自食其力的健康身体,必要的知识,生活的技能,以及获得社会发展的能力,使自己在社会上获得成功的能力。所以在基础教育阶段可以有意识地促进青少年在社会适应方面的发展,包括社会道德,社会人际关系的建立与维系,进入社会所必须的知识等等,给学生以启蒙和教育,增强社会的适应能力,为将来获得成功奠定坚实的基础。这就需要基础教育以“以人为本”的价值观念为指导,促进人的综合素质的发展,增强辨别是非善恶的能力。目前社会上学生受骗的事件屡见不鲜,不仅儿童青少年上当受骗,而且大学生等受过高等教育的人也会误入歧途,进入传销组织等,害人害己,这些都是对社会的了解不够,社会适应能力不强所致,从侧面反映出目前的教育尤其是基础教育对人的社会化过程的发展重视不够,这也是强调“以人为本”作为基础教育价值的原因之一。

[1]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 (试行)》[Z].2001-06-08.

[2] 顾明远.教育大词典[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1998.

[3] 孙云晓,洪明.准确理解基础教育的含义——访顾明远教授[J].少年儿童研究,2014,(11).

[4] 曾继耘,对基础教育考试改革方向的思考[J].课程教材教法,2004,(2).

[5] 刘静,当代基础教育功利化问题反思[J].时代教育. 2015,(15).

[6] 黄梅.以人为本: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核心价值[J].教育发展研究,2010,(22).

[7] 林崇德,李庆安.青少年期身心发展特点[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1).

[8] 傅涛,张召琪.论终身教育的特点及启示[J].西北成人教育学报,2006,(3).

[9] 徐尉羚.论学会学习是终身学习的基础[J].才智,2010, (22).

[10]陈俊珂.终身学习思想与基础教育改革[J].教育新论, 2003,(3).

[11]费孝通.社会学概论[M].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1984.

责任编辑:刘海燕

文字校对:伯恕

G639.2

A

1008-8539-(2016)05-0064-03

猜你喜欢
以人为本考试阶段
关于基础教育阶段实验教学的几点看法
在学前教育阶段,提前抢跑,只能跑得快一时,却跑不快一生。
Japanese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Robotto Take Entrance Examinations
语文教学应“以人为本”
以人为本理念在幼儿园管理中的应用研究
提升教育智慧,打造高效课堂
你考试焦虑吗?
大热的O2O三个阶段,你在哪?
两岸婚恋迈入全新阶段
准备考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