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花
如何培养刚入校智障孩子的习惯
□李花
特殊教育学校的学生存在智力缺陷,其心理特点以及环境因素等限制了他们认知活动和个性的发展,使他们很难形成辨别是非的标准、道德观念以及良好的道德情感和行为,行动也不易接受理性的约束和调节,所以,培养智障学生的良好习惯在特殊学校教育中具有重要的意义。在平常的教育中,教师应结合智障学生的日常生活和学校生活,加强家校之间的联系,言传身教,使他们知道什么可以做,该怎么做,经过反复实践训练,使他们形成良好的习惯。
培养;智障孩子;良好习惯
叶圣陶先生说:“什么是教育?简单一句话,就是养成良好的习惯。”心理学家马斯洛也说:“心若改变,你的态度跟着改变;态度改变,你的习惯跟着改变;习惯改变,你的性格跟着改变;性格改变,你的人生跟着改变。”所以对特殊教育学校的这些智障孩子来说,培养他们形成良好的习惯,可以为他们以后更好地融入社会打下坚实的基础,让他们受益一生。
笔者所在的学校是一个寄宿制的县城特殊教育学校,成立时间只有一年多,老师都是从普校教师转型而来,我们既是上课教师又是值班教师,面对这些智障孩子,我们只能在网上多学习一些特教的理论经验,然后结合实际教学情况摸石头过河,逐渐让自己成长起来,完成从普校到特教的彻底转型。由于是寄宿制学校,所以我们所收的智障孩子分两类:一类是有简单的自理能力,能自己排大小便,能自己吃饭、穿脱衣服、睡觉,能简单完成洗漱;另一类是生活不能自理,不过家在附近,要求家长天天接送。面对这种情况,在一年多的摸索实践中,笔者发现,最重要的是要用自己的爱心、耐心慢慢培养他们养成良好的习惯,这是一个漫长而又循序渐进的过程,我们不能制定过高的目标,也不能急于求成,只能反复对他们言传身教,使他们刚入学就在学习、生活方面初步形成好习惯,在以后的教学和值班过程中,经过师、生、家长三方面的努力,为步入社会创造良好的条件。
对于刚入学的智障学生来说,离开朝夕相伴、无微不至呵护自己的父母,适应陌生的环境、教师、同伴,那是人生的第一个断乳期的考验,因此,无论在课堂上还是课后,笔者都试着慢慢走进他们,但由于智力的局限,他们的思维发展多停留在具体、直观、形象这一低级水平上。所以教师单纯地说教不能给他们留下深刻的记忆,只有亲自示范、手把手地去教,不厌其烦地反复指导,才能让他们觉得老师很有亲和力,从而消除对老师的戒备;老师对他们的每一个善意的微笑、每一个充满爱意的抚摸、每一个赞许的词语都会使他们愿意接受老师,愿意接受老师告诉他的道理,由此,教学才能取得好的效果。
1.课堂常规训练
在课堂上,教师应运用多媒体、儿歌等让学生目睹画面上孩子们听到上课铃声、下课铃声的动作、语言以及听课、写字的姿势等简单的课堂常规,让他们模仿,看哪个孩子做得好,并及时给予鼓励,同时也对做得不对的及时指正,让他们反复模仿,加以训练,从而帮助其形成良好的习惯。如:上课铃儿响叮当,看谁做得端又端;班长喊起立,看谁站得直,问声老师好,声音脆又响;小小手,背后面,小眼睛,看黑板。由于受智力因素限制,学生的记忆速度缓慢,记忆容量小,且易遗忘,因此需要不厌其烦、反复地再现具体场景,还不能容量过大,以免其失去学习的信心。面对这种情景,笔者告诫自己要有耐心、不急躁,一周不掌握,就两周,直到掌握为止。事实证明,教师的耐心、细心对学生课堂常规的保持起着重要的作用。
2.培养认真听课、做作业的习惯
学生由于受成长环境和自身素质的限制,他们往往很难形成认真听教师讲课的习惯。面对这种情况,笔者一再提醒自己,别烦躁、别气馁、循序渐进,付出一定会有收获。对此,笔者经常俯下身子给学生们做示范,耐心指导他们握笔、书写,并通过多媒体画面展示,让他们通过直观感受了解差异,同时,笔者还充分调动他们爱模仿的天性和希望得到别人认可的好胜心,借助给做得好的同学用小星星、笑脸加以奖励的方式让他们约束自己、努力往好的方向发展。慢慢地坚持下来,这些学生的学习习惯有了明显好转。
在值班期间,教师要善于捕捉教育契机,及时给予学生用餐、休息时应有的文明礼仪教育。例如,就餐前排队洗手、排队到窗口端饭、不挑食、不浪费、禁止大声喧哗、同学之间互相帮助、不打扰别人、轻手轻脚等简单的文明习惯,并结合现场情景,让学生们体会谁做得对、谁做得不对,培养其良好的行为习惯。
此外,还可利用学校开展的各种活动,让学生们在充满竞争、团结的氛围中培养人际交往、合作意识。例如,在叠被子比赛中,教师就可用手机拍摄现场情景,并将之制作成简单的课件,在课堂上回放给学生,让他们发现自己以及同学哪些地方做得好、哪些地方需要改进,让他们为做得好的同学鼓掌喝彩,学会欣赏别人,学会认识自己的不足,并能及时加以改进。
为了让良好习惯的培养更具针对性和实效性,教师和家长必须经常取得联系,互相交换信息。在学校里,教师应严格要求学生,对他们的各种习惯加以指导和督促;学生回到家后,家长对学生也要严格要求,并不断督促和强化,防止坏习惯的滋长,以便于继续深化养成教育,让教育在实际的生活中得以巩固运用,从而提高养成教育质量。因此,家校要互相配合、携手帮助培智孩子养成一个受用终身的好习惯。
良好的习惯是在长期地反复训练中形成的,要持之以恒,常抓不懈,因此,学会在特殊教育工作中做个教育的有心人,善于发现和抓住任何一个有利于培养培智学生良好习惯的教育契机,只有这样,才能把弱智儿童培养成为有一定文化的自食其力的劳动者。
[1]董朋杰.浅谈对智障儿童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J].教育教学论坛,2013,(22).
[2]何丽英.培养智障儿童良好的行为习惯[J].中国科技博览,2011,(1).
(编辑:朱泽玲)
G625.5
A
1671-0568(2016)09-0135-02
李花,甘肃省兰州市永登县特殊教育学校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