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福学 何栋国
卷首语
教育生命在校本教研中重生
——基于高中新课程改革的校本教研探索与研究
□朱福学何栋国
当前,开展校本教研活动已经成为多数学校领导、教师的共识,它能促进学校持续发展,落实教育教学改革,对教师个人的专业化成长也大有帮助。文章就甘肃省武威市古浪县第五中学的校本教研历程进行了深入探讨,提出了促进校本教研健康发展的有效措施。
校本教研;高中课程改革
随着高中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以校为本的教研活动已经成为普通高中促进教师专业化成长、促进学校可持续发展、推进学校课程改革与深化的必要手段。甘肃省武威市古浪县是国家级贫困县,第五中学 (简称 “我校”,下文同)是该县的一所薄弱高中,学校发展步履维艰。近几年来,我校以校本研训为抓手,结合高中课程改革深入开展了校本教研活动,有效地促进了学校的持续发展。
为了切实解决教师在课程改革中遇到的问题,我校于2010年底结合高中课程改革开始对校本教研进行探索,当时 “校本研究”“观察量表”“观察提纲”“诊断式听课”等字眼早已充斥双眼,教师们也进行过一些校本研修,但是许多教师却很不以为然,认为校本教研难成气候。其实,教师消极应付主要是觉得这种研究会给自己的工作带来很多麻烦,会影响自己的正常教学,但迫于学校的压力又不敢完全抗拒,只好敷衍应付,按时参加学校的校本培训,参加教研组的听课、评课活动,甚至还消极地进行着课题研究。在这种状态下,教研的成果与预期必然有较大差距。
后来,在学校领导的带领下,在对校本教研的深入探讨中,我们深刻地体会到开展校本教研的好处,知晓了新课改背景下实施校本教研对学生学习效率提升、教师专业发展的作用。于是,教师们在校本教研中由被动变主动,真正投入到了这一过程中,实现了校本教研质的提升。
课程改革首先是一场教育思想的变革,新课程改革背景下的教师必须成为学科教学的研究者,只有树立学习意识、专业意识、研究意识、开放意识、社会意识,方可成为一名新课改背景下的合格教师。因此,我们把转变教师教育观念、培养教师科研意识、引导教师认识校本教研、确立个人成长目标作为重点,深入开展了校本培训。
首先,以张行涛教授的专著 《校本教研的理论与实践》为培训教材,进行每周一次的集体培训。让全校教师明白:校本教研注重以人为本,是一种学习、工作和研究三位一体的学校活动和教师行为。它让研究与教学走到了一起,它不是一种具体的研究方法,而是一种研究取向,是广大教师借助相关教育理论,运用相应的科研方法,进行有目的、有计划的探索教育教学规律的创造性认识活动;它不仅是教师的专业发展活动,还是一种经验的理论提升过程;不仅是教师的个人行为,还是学校提高教育质量,创造个性化、特色化学校的主要途径之一。
其次,进行分层定标,分层培训。我们根据学校教师的年龄特征和综合素质,把全校教师分成三个层次,第一层次:青年教师。①侧重于提高教育教学实践能力;②发展一到两门技能、特长,能辅导一个兴趣小组;③学习计算机技术,能够熟练制作学科多媒体课件;④确定未来教学特色发展方向,进行知识和技能的储备。第二层次:中老年教师。①侧重于理论知识的学习和观念的更新,提高教育创新实践能力;②总结已有的教育教学经验,上升到理论层面;③开展行动研究,形成具有个人特色的教学模式和方法。第三层次:骨干教师。①侧重于提高教育科研能力和水平;②牵头申报并承担各级课题的研究和实验工作;③基本形成个人教学风格,有比较成熟的教学经验,逐步向学者型、研究型教师发展。对三个层次的教师分别提出不同的培训目标,针对性地进行培训活动,让全体教师都能深切地意识到,校本教研一定会让他们从教书匠向科研型教师转变,校本教研势在必行。
我们始终认为:磨砺是吾师,实践是径要,自身是关键,只要务实肯干、积极进取、开拓创新,就会在现实生存的土壤中找到自己的生长点,并能以自己的成长影响周围的人。理论只有扎根于实践的土壤,才能长成参天大树。在学校探索校本教研之路中,我们渐渐认识到:专业引领是开展校本教研的 “助推器”;同伴互助是开展校本教研的“催化剂”;自我反思是开展校本教研的 “发动机”;课题研究是开展校本教研的 “推进剂”。
专业引领是全员性的集中教研。笔者所在学校比较重视全员参与的集体教研,主要是通过挖掘学校内部的资源,安排业务领导、骨干教师集中对全体教师进行培训,培训内容涉及课程改革的理论与案例、课题研究的理论与方法、班级管理的方法与技巧、信息技术的应用与操作等方面。同时,我们还聘请市县教育局、教研室的老师来校开设专题讲座或听课指导,让他们与学校老师积极互动,使全体教师及时了解教育前沿的信息,拓宽了视野,更新了教育理念。有了正确理论的指导,研培活动中的课改理念在教师心中实现了更好的理解和内化。
同伴互助是学科教研组内的合作学习。学校始终努力把学科教研组建设成为学习型团队的基层组织,始终强调教研组教师集体的作用,强调教师之间的专业切磋、协调与合作,互相学习,彼此支持,共同分享经验。不同的教学经历、教学感悟、教学过程所产生的不同的思想、理念、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的交流与碰撞是非常宝贵的。通过近几年的探索,我们深深地意识到,同伴互助问题不在于大小,理论不在于深浅,知识领域不在于宽窄,关键是要抓在 “痒处”、揭在 “短处”、学在 “长处”。同伴老师的一句提醒、一点建议,都可能启发我们的智慧,成为点燃我们灵感的火把。
自我反思是个人的实践提高。学校强调教师要有反思的意识,要善于从5个方面进行反思:一是课堂教学反思,二是专业水平反思,三是教育观念反思,四是学生发展反思,五是自我意识反思。要求所有的教师都写 “教学反思”,着重思考成功之处、失误之处,对课堂突发事件的处理,对学生不同见解的处理、学生还存在的问题应如何弥补等方面。自我反思主要有在教案上进行课后反思小结、撰写教学随感、进行个案记录等几种形式。课堂教学是长效的活动过程,不可能每节课都依靠专业引领和同伴互助,因此,个人反思才是自我拯救、自我超越和创新的重要途径。于是,我们要求教师充分利用课余时间研究 《新课标解读》《走进新课程》等相关课程改革的学习资料,并充分利用网络资源学习先进的信息技术,接受最前沿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模式,进行自我充电,自我完善。
课题研究是校本研究的升华。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如果你想让教师的劳动能多获得乐趣,天天上课不致变成一种单调乏味的义务,那就应引导每一位教师走上从事教育科研这条幸福的道路。”对于课题研究,我们普遍认为只有经过立项申报、由上级教科研部门立项的规划课题才能称得上 “课题”。原来在学校的奖励机制中,也只对这些立项课题在结题评奖后进行奖励,课题立项后,往往是学校领导挂帅,再组织几个骨干教师进行研究,在结题阶段写个研究报告参加评奖,但普通教师多与科研基本无关。因此,在传统的教研活动中,我们可能会提出一些问题,但普遍不会把 “问题”转化成课题。
实施校本教研后,我们在自我反思、同伴互助、专家引领的过程中产生了不少 “问题”,这些问题来自于课堂,来自于教师的亲身实践。我们要求教师要把这些小问题转化成课题,进行深入研究,并及时与自己的教育教学实际相结合,在实践中探索,在探索中反思,在反思中改进,由此,校本教研才能取得实效。当然,并非所有教学 “问题”都能构成研究 “课题”,只有当我们持续地关注某个有意义的教学问题,并想方设法试图解决它之后,日常的教学 “问题”才可能转化为研究 “课题”,教师的 “问题意识”才会上升为 “课题意识”。
在坚持校本教研的实践中,我们惊喜地发现学生在变,他们在快乐、幸福中成长,在能动、创造中发展;教师在变,一批优秀青年教师脱颖而出,中年教师则相继成为学校乃至全县的教学教研骨干,正朝着专业化、个性化的更高标准迈进;学校在变,正朝着现代化、科学化、规范化的目标阔步迈进。
1.教学理念全面刷新
5年中,学校组织了集体研修300多场,分层研讨600多次,教师通过远程网络搜集各种教育教学资料10000多份。广大教师边学习边实验边研修,他们通过校本研修,深刻理解了新课程改革的真正内涵,明确了课改的目标和方向,能够运用全新的教育理念指导教学。他们还根据本学科的特点,把先进的教学理念与课本内容有机地融入课堂。5年来,我们欣喜地看到,教师的观念正在悄悄地更新,教师角色正在逐渐转化,学生的主体地位也正在慢慢凸现,素质教育的实现已成为可能。广大教师的课堂气氛活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浓了、劲头足了,效果自然令人满意。
2.教学研究逐步深入
有了校本教研,学校的教育科研就不再是空中楼阁。为了能及时、有效地组织校本研修,我们成立了中心教研室和备课组,中心教研室专门负责网络教育资源的开发和学科教学的研究、培训工作,备课组专门负责同年级、同学科的备课、研讨、研究工作。
在备课过程中,各备课组在组内采取集体备课的形式,即同一单元的内容,每人备一课,然后将备好的教案拿出来同中学教研室开发的资料比较讨论,经过反复切磋,最后各取所长,定出这课的教案,定案后的教案就作为本备课组成员的公用教案。
在课堂上,一般采用 “说课——讲课——评课”的教学模式,即中心教研室组织备课组成员,让备课主笔人就自己的备课思路进行说课,然后同学科教研组成员一起听课,最后评课,总结经验,完善教学的每一个环节。经过这一系列活动,每位教师对教材内容都烂熟于心,驾驭起来自然游刃有余。5年来,每位教师上课,既有大家共同讨论总结出的现成方案,又不完全拘泥于这一套现成方案,各人都显示出各自的教学风格,因此能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正是由于学校重视了校本教研,教师对教研工作才认识到位,在这5年中,我们才取得了可喜的教研成果:有10项成果获得省级奖励,12项成果获得市级奖励,16项成果获得县级奖励,有5项课题通过省、市级鉴定验收,还有16项省、市级课题正在展开研究,有80余篇论文在市级以上刊物公开发表。
3.教学质量稳步提高
从正式开展校本教研以来,学校制定了一些行之有效的办法,如规定每位教师每周上网学习不少于12小时;每周运用多媒体课件上课不少于3节;每学期听课不少于20节,订阅教学刊物不少于3种,还号召教师相互听课,相互切磋,扬长避短,共同提高。为了全面减轻学生的负担,我们对学生在校时间、作业量、考试次数、教辅读物等方面都做了明确规定,取消了原先实行的不必要考试,把学生从题海和无休止的考试中解脱了出来。
正是由于我们进行了校本研修,在这五年的各级课堂教学竞赛中,学校教师才能异军突起,凭着扎实的现代信息基本功、全新的教育理念、新颖的教学方法,取得了可喜的成绩:有38人次在县级以上优质课竞赛中获奖。不仅教师取得了良好的成绩,学生的成绩也极为可观,有30余人在全国数理化竞赛中获奖。
4.教师实力日益壮大
通过校本培训,教师队伍专业素质得到明显提高。5年来,有60多个多媒体课件在县级以上多媒体课件制作竞赛活动中获奖,有1人获 “古浪县名校长”称号,有1人获 “全国模范教师”奖,有1人获 “全省技术标兵”奖,有50人获 “县园丁”奖,有5人被评为 “省级骨干教师”,有10人被评为 “市级骨干教师”,有20人被评为 “县级骨干教师”,还有5人被评为 “县级优秀班主任”。
我们深深地体会到校本教研虽然很辛苦,但是充实、快乐,校本教研带着我们走进了一个前所未有的教育境界,校本教研为学校的教学插上了奋飞的双翼。教育与创造共进,个性与激情齐飞,我们将勇于钻研,锐意进取,不断探索并踏踏实实地走出一条属于我们自己的且卓有成效的校本研训之路。
(编辑:朱泽玲)
G632.3
A
1671-0568(2016)09-0004-03
朱福学,甘肃省武威市古浪县第五中学教师;何栋国,甘肃省武威市古浪县第五中学教学副校长,中学数学高级教师,甘肃省青年教学能手,甘肃省中学数学骨干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