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江春
让文字与画面一起律动
——运用 “文字画面互转法”读人物传记
□陈江春
“文字画面互转法”就是指阅读者对阅读材料的文字展开丰富的联想,形成一幅幅生动、立体的画面的阅读方法。在人物传记阅读指导中运用这种阅读方法,能引导学生加深阅读理解,启发阅读联想,促进语言运用,开发阅读潜能。培养学生“理解想象”“运用创新”“评价鉴赏”“体验感悟”的阅读能力。
文字;画面;互转法;理解;联想
“文字画面互转法”是指:阅读者对阅读材料展开丰富的想象,在脑海中形成一幅幅生动、立体画面的阅读方法。“文字画面互转法”的运用能够逐步提升小学高年级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初步的研读能力与创造性阅读能力,符合《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版)对第三学段阅读教学的要求。笔者在几年高年级的课外阅读教学探索中,尝试以阅读策略教学为支点,以人物传记为载体,通过让学生运用 “文字画面互转法”,展开丰富的想象,深入体验和感悟,把看不见的、不容易理解的变得看得见、容易理解;把阅读材料中的文字变成生动立体、充满张力的画面,逐步培养学生 “理解想象”“运用创新”“评价鉴赏”“体验感悟”的阅读能力。
人物传记中的人物形象,是作家在生活中多次接触、多次感受、多次为之激动的既丰富多彩又高度凝炼的形象,它不仅仅是感知、记忆的结果,而且打上了作家的情感烙印,受到他们的思维加工。笔者与五年级学生共同阅读人物传记 《乔丹》(季风著·中国少年儿童出版社)第七章《生命的契约是打球》时,首先请学生充分阅读,并交流章节中自己喜欢的故事;接着一起探讨乔丹的语言、行为和心理活动,使学生心中对乔丹形成了一个粗浅的轮廓;最后,教师设计了学习活动,学生们兴致勃勃地投入到再次阅读中,迸发出了不少精彩的火花。
师:把你最感兴趣、感受最深刻的一个故事场景变成脑海中的一幅图画,并用口述的方式展示画面。
课件出示片段 (P56页):高二那年,这个对家务活厌恶到极点的懒鬼,竟然在学校里主动选修了家政学课程,而在莱尼高中的所有男生中,选修家政课的也仅有几个人。他在家政课上认真听讲、做笔记,主动学做 “女人活儿”,好像那些 “婆婆妈妈的琐事”意义重大,乐趣无穷。在家里他不再逃避家务活儿,兴致勃勃地为大家煎玉米饼、炸薯条、煮鸡蛋汤……
(展开想象的翅膀,学生大脑中出现了一幅幅画面)
生1:乔丹坐在教室里上家政课,一脸认真地听老师讲课,做笔记,在他的旁边坐着的都是女学生,使乔丹看起来是那么的奇怪。
师:你的描述画面感十足,那么接下来会发生什么?
生2:乔丹上完家政课出来,走廊上的同学用异样的眼神看着他,窃窃私语,还不时发出笑声……
生3:乔丹在家里的厨房,围着一条妈妈的花格子围裙,兴致勃勃地为家人煎玉米饼、炸薯条、煮鸡蛋汤。全家人在一旁像围观外星人一般,张大嘴,瞪大眼睛看着他的一举一动。
学生的精彩描述呈现了一个个令人捧腹又充满想象张力的画面。“文字画面互转法”使乔丹的形象在学生的心中丰满、立体起来,激发了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训练了学生良好的语言风格品位,使之通过赏析人物特点,深刻感受人物丰沛的情感。
现代心理学研究成果表明:小学阶段是培养儿童联想能力,丰富和发展儿童形象思维能力的最佳年龄阶段。“文字画面互转法”适合学生的形象思维发展,能有效启发学生的阅读联想。在指导阅读 《乔丹》第七章 《生命的契约是打球》时,笔者利用故事片段中的省略号,引导学生展开联想,补白故事画面,再现球场上的乔丹形象。
课件出示片段 (P54页):所有跟迈克尔打过球的男孩们都有相同的经历和感受:从开始喜欢和他打球变成不愿跟他打球,甚至发展到恐惧。他们不是怕打输,而是害怕迈克尔没完没了,纠缠不休。只要一开场,他就不许结束。明明开赛前说好只打一场,可一场比赛刚完,大家还没来得及喘口气,他就催着第二场比赛赶快开球。后面还有第三场、第四场……
师:同学们看到这段话结尾的省略号,请展开联想,说说你的脑海中出现了一幅怎样的画面?
学生1描述第一幅画面:画面上方用文字标示这是第一场练习赛。乔丹与伙伴们在场上激烈拼抢,乔丹一个漂亮的飞身上篮。
学生2描述第二幅画面:第二场比赛,第三场、第四场以及一串省略号,一只乌鸦从省略号后飞过。
学生3描述第三幅画面:伙伴们一个个张大嘴巴大喘气,汗流浃背,目光无神。可乔丹仍然精神抖擞地飞身上篮。
……
学生展开丰富的联想和想象,描述的画面层层递进,呈现了一个热爱篮球近乎痴迷的乔丹形象。其中,学生描述的第二幅画面,虽然是几句文字搭配简单的涂鸦式图画,却是学生对故事的人物、情节和情景展开的合理联想,并且留有巨大的想象空间,看似简约但不简单,充满了学生的独特联想。
教师在培养学生阅读理解能力、丰富学生阅读联想能力的同时,还可以利用丰富发展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促进语言运用,有利于学生阅读运用能力的培养。教学人教版第十二册第十课 《别饿坏了那匹马》一课时,学生们对“文中的 ‘我’发现真相”的一幕体会不到位,迟迟打不开思路。于是,笔者让学生们运用 “文字画面互转法”,再现文中的 “我”发现真相的那一幕场景。为了描述文中的“我”发现真相的那段话,他们用心揣摩人物当时的心理活动,将人物神态刻画得细致入微。一位学生是这样描述的:“当 ‘我’推开那扇门,看到院子里那堆干枯的马草时,‘我’惊呆了,手一松,马草 ‘啪嗒’一声,落在地上。‘我’两眼直勾勾地盯着那堆干枯的马草,嘴巴微微张开,眼里有一抹晶亮的光芒一闪而过。一瞬间,‘我’全明白了。”刚说完,全班响起了热烈的掌声。
在文字画面的相互转换中,学生的阅读热情被充分点燃,阅读时能细致地揣摩书中人物的一举一动,一言一行。这种方法在无形之中,为学生开辟出一片片创造的天空,让他们有机会运用课外阅读的收获,享受阅读的乐趣,提高了语言表达能力。
笔者更愿意把每个学生看作是一颗包含生命潜能的种子,这种存在但却未被开发的能力一旦开启会带来意想不到的惊喜。在 《落花生》一课的尾声,笔者出示了课文的中心句:“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讲体面,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让学生运用 “文字画面互转法”进行描述。一位学生的描述令人眼前一亮,他说:“我眼前出现这样一幅画面:‘一辆自行车翻倒在地,车篮里的蔬菜水果洒了一地,一位西装革履,穿着体面的男子袖手旁观,他的背影投射在墙上,显得那么渺小;另一位衣着朴素,长得不起眼的小伙子伸出了他的援助之手,他的背影投射在墙上,显得那么高大。’”寥寥数语,画面感十足,道出了这句话的精髓。“文字画面互转法”给学生提供了一个想象的空间,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与感受描述画面,培养了学生的灵活性和创造性,促进学生创新思维的发展。使学生从文字思考拓展到图像思考,甚至是影像思考,使学生的阅读理解更富创造力,充分开发了学生的阅读潜能。
“文字画面互转法”是阅读教学的一种新尝试,能加深阅读理解,启发阅读联想,促进语言运用,开发阅读潜能。然而要培养学生的语文课外阅读能力,不可能一蹴而就,需要教师抓好开端,从学生的兴趣点入手,循序渐进,持之以恒,培养学生 “理解想象”“运用创新”“评价鉴赏”“体验感悟”的阅读能力。
(编辑:杨迪)
本文系教育部重点课题“国际阅读素养框架下的我国小学阅读教学和测试改革的实践研究”(课题编号:DHA140324)的研究成果。
G623.2
A
1671-0568(2016)09-0013-02
陈江春,福建省厦门市槟榔小学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