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察根尖分生组织细胞的有丝分裂”实验的不足和改进①

2016-03-01 19:43
新课程教学(电子版) 2016年6期
关键词:盖玻片培养皿教科书

赵 姬

(江苏省昆山中学,昆山 215300)



“观察根尖分生组织细胞的有丝分裂”实验的不足和改进①

赵姬

(江苏省昆山中学,昆山215300)

该实验是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1)》中难度最大、成功率最低的一个实验,本文对教科书中的教学过程、实验材料、试剂配制以及操作步骤都做了相应的改进和优化,取得了很好的实验效果.

根尖分生组织有丝分裂实验效果改进

“观察根尖分生组织细胞的有丝分裂”是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1)》中难度最大、成功率最低的一个实验.现在很多学校因各种原因已不再开设这节实验课,或直接以“观察洋葱根尖的永久装片”来替代.究其原因,一方面即便严格按照教科书中的步骤来操作,实验效果也不太理想;另一方面,实验操作的时间较长,一堂课内要同时完成步骤讲解、实验操作、学生观察这几个步骤会很仓促.笔者通过多次实验,对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1)》(分子与细胞)中的教学过程、实验材料、试剂配制以及操作步骤都做了相应的改进和优化,取得了很好的实验效果.

一、改变教学流程

【不足】本节实验课时间很紧张,实验操作讲解和学生动手操作需要30~35 min,如果按照“先讲后做”的常规方法教学,那么留给学生观察、交流和总结的时间就很有限.

【改进】该实验的每一步操作都要等待一段时间,因此可采用“边讲边做”的方法,既节约了课堂时间,又提高了实验效率.如在上课前让学生先进行第一步“解离”操作(需10~15 min),在等待的过程中,可以导入新课,并进行后续步骤的讲解.

二、更换实验材料

【不足】本实验教科书中建议的生物材料是洋葱,但通过多次实验发现,洋葱生根效果并不是很理想,数量较少,分组实验根本不够用,而且细胞中染色体形态不明显,实验效果不好.另外,洋葱放在装满清水的广口瓶中培养时,因其底部与广口瓶的瓶口较吻合,易造成氧气供给不足而出现烂根的现象.

【改进】通过查阅资料和多次实验,发现用蒜做实验材料,生根更多,实验效果更好[1].蒜容易发根,每一瓣蒜可发根十几条,蒜的根尖比洋葱根尖细,便于解离;且细胞中的染色体形态清晰,便于观察.具体做法:找一块厚度适中的泡沫塑料板,在上面挖一些小孔(以刚能放入蒜瓣为宜),然后将剥去膜质枯衣的蒜瓣轻轻插入小孔中,以蒜瓣基部的根原体刚好露出小孔为宜;最后将泡沫塑料板放入盛有清水的塑料盆中培养,因浮力作用,蒜瓣基部的根原体始终能接触到水面,每天只需换水1~2次即可.用这种方法培养根尖,操作方便,简单易行,教师省时省力.

三、改良试剂配制

【不足】解离时,教科书中使用质量分数为15%的盐酸与体积分数为95%的酒精(1∶1)的混合液对根尖进行处理.其中盐酸的作用是使细胞壁纤维素软化,便于根尖细胞相互分离开来;酒精主要起一个固定作用,防止在制片中引起细胞形态和染色体状态的改变.因前期已使用卡诺氏固定液(无水乙醇∶冰醋酸=3∶1,体积比)进行了固定,所以无须再在解离液中添加酒精.另外,在染色时,教科书中使用质量浓度为0.01 g/mL或0.02 g/mL的龙胆紫溶液染色3~5 min,但在实际使用时发现浓度偏高,染色过深,很难观察到细胞中的染色体.

【改进】解离液配制时,可以直接使用质量分数为20%的盐酸,无须加入酒精,只要解离到根尖色泽亮白,略带透明即可.通过多次实践发现,用质量分数为0.25%的龙胆紫溶液染色,效果最好.也可用改良苯酚品红染液进行染色,因其对染色体着色力强,效果更佳.染色后还可以用20%的醋酸进行分色,使装片中的染色体着色更加清晰.

四、改进操作步骤

1.增加预处理和固定保存

【不足】该实验的效果不好,最主要的原因是处于分裂期的细胞较少,难以寻找.所以要想观察到细胞中染色体的形态和分布,最好对实验材料进行预处理,以增加分裂相细胞的数目.另外,大蒜根尖分生区细胞有丝分裂指数在上午8时和下午14时左右达到最高值[2].但实验课的安排不一定都在这两个时间段附近,且有时多个班级连续开展实验课,若都在实验前取材,时间上也会很仓促.

【改进】在取材前,可以增加“预处理”这一步骤来提高实验效果.预处理可以改变细胞质的黏度,使染色体适度缩短,并有利于分散[3].预处理有低温预处理和化学试剂预处理两种方法,但化学试剂对环境有一定的污染作用,所以常采用低温进行预处理.具体做法是在取材前将根尖置于4 ℃的冰箱中处理24 h左右,然后再置于卡诺氏固定液中固定24 h,最后用70%的酒精长期保存(最好不超过1年),需要时随时取用,避免了实验前再剪取根尖的忙乱.

2.调整根尖的剪取长度

【不足】按照教科书中的操作要求,实验一开始即要剪取根尖2~3 mm,而在整个实验操作过程中,要用镊子先后4次夹取根尖,特别是在解离后根尖变得更加酥软,反复夹取后,很容易破坏根尖生长点,以致染色后找不到根尖,使实验失败.

【改进】解离时剪取大蒜根尖2 cm左右,后续操作过程中,用镊子夹取根尖末端,这样就很好地保护了根尖的生长点.直到操作的最后一步制片时,才剪去多余的部分.多次实践下来,效果颇佳.

3.换用解离、染色的器皿

【不足】按照教科书中的操作要求,解离、漂洗、染色均在培养皿中进行.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发现,培养皿表面积过大,解离和染色时都要加入较多的药液才能没及根尖,存在着一定的浪费现象,且玻璃材质的培养皿沾上染液后,很难洗刷干净.

【改进】用瓷质的六孔点滴板代替培养皿进行解离和染色,解离和染色可分别在点滴板的两个小孔中进行.点滴板中的小孔深浅适宜,既节约了药品,又便于操作,且实验结束后还易于清洗.

4.改变漂洗的方式

【不足】按照教科书中的操作要求,解离后根尖需在盛有清水的培养皿中漂洗10~15 min,才能漂洗干净.而实际上,因该步骤操作时间较长,挤占了学生后面的观察时间.经过多次实验,可通过对该步骤的优化,大大缩短漂洗时间.

【改进】用镊子夹取根尖的末端,在盛有清水的烧杯(以选用容量为100 mL的烧杯为宜)中轻轻晃动几下,如觉得漂洗得还不够干净,可再用滴瓶中的清水冲洗2~3次.通过这样的漂洗,时间可以压缩到1 min以内,而且也能达到很好的漂洗效果.

5.替换压片的方法

【不足】进行制片时,按照教科书中的操作要求“在盖玻片上再放一个载玻片,用拇指轻压盖玻片,使细胞分散开来”.而学生在实际的操作过程中,问题很多.如制片时会使盖玻片上方沾有水渍,在压片时就会使盖玻片沾到上面的载玻片上;另外在压片时,学生不会用力或用力不当,使细胞不能彻底分散、重叠较多,最终影响观察效果.

【改进】改“压片”为“敲片”,找一支带橡皮的铅笔,用有橡皮头的一端,轻轻敲击盖玻片.在敲击过程中一定要用手指固定住盖玻片,以免盖玻片在载玻片上滑动,反复多次,直到肉眼中看到淡淡的云雾状.

改进后的实验,准备时间约为4~5天.虽然前期准备时间略长,但是课前只需把处理好的根尖分发给学生实验即可,大大节约了课堂实验的时间.在课堂中,学生实验操作大约20 min,在此过程中,教师可以穿插进行实验步骤讲解.因此,留给学生实验观察、交流讨论的时间就较为宽裕,大大提升了实验效果.

[1]肖桂芝.观察植物细胞有丝分裂的好材料——大蒜[J].生物学通报,2001,36(3):43.

[2]肖桂芝,冯永平,厚今.大蒜有丝分裂指数与根长和取材时间的关系[J].承德医学院学报,2002,19(4):269-272.

[3]齐志广,秘彩莉,柏峰,等.不同预处理对有丝分裂的影响[J].河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3,27(1):88-91.

(责任编辑:李珺)

江苏省中小学教学研究课题《普通高中师生共建教学问题库的实践研究》(课题编号:2013JK10-L086)

猜你喜欢
盖玻片培养皿教科书
《制作洋葱鳞片叶内表皮细胞临时装片》的实验改进
制作洋葱表皮临时装片标本
从一道试题再说血细胞计数板的使用
《备急千金要方》:中医急诊教科书
NASA and Space Exploration
微生物“长”出惊艳画作
这节课,真有趣
一种用于药物抗菌试验纸塑料培养皿
藏起来的教科书
对一道教科书习题的再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