隋玉华 蓝 芳
所谓“双主题”,就是根据教材单元内容的特点,将学习内容分为“阅读”和“表达”两种类型,并以此为依据确定为两类主题。该研究通过对教科书中阅读能力与表达能力训练点的梳理,制订了较为具体的目标内容,并根据目标需要构建不同的课型,从而解决了教学中目标不明确、课型单一等问题。
课标只有学段目标而没有内容目标,导致教学实效性不强。针对这一问题,我们对课标中不同学段的阅读目标和表达目标进行了细化。
如课标对中年级的阅读目标提出“能复述叙事性作品的大意,初步感受作品中生动的形象和优美的语言。”但是学生需要从哪类作品中感受哪些优美的形象和语言呢?课标中并没有具体说明。针对阅读目标过于笼统的问题,我们将阅读目标细化为:阅读儿童诗,感受诗歌的韵律美;阅读神话、童话故事,关心故事人物的喜怒哀乐;阅读小说,体会人物的性格特点等。然后将这些细化的目标分解到“双主题”各个单元的教学中,从而使阅读教学目标清楚,重点突出。如课标对中年级的表达目标提出“尝试在习作中运用自己平时积累的语言材料,特别是有新鲜感的词句。”那么积累的语言材料指什么?怎样才算是有新鲜感的语句?在课标中找不到依据。针对表达目标过于笼统的问题,我们将表达目标分解为:学习写人文章,积累写人事例;学习写景文章,积累描写景色的诗句以及对景色介绍的文字和图片等。
目前我们使用的是苏教版教材,单元内的三四篇课文之间在读写训练点上缺少内在的关联性和一致性,致使教学上也以“篇”为单位,知识的传授比较零星杂乱,缺乏整体性和系统性。在“双主题”教学研究中,我们打破教材的编排顺序,根据主题的需要,对单元内容进行了调整。
例如苏教版五年级上册第二单元有《去打开大自然绿色的课本》《装满昆虫的衣袋》《变色龙》和《金蝉脱壳》四篇课文。除《去打开大自然绿色的课本》是诗歌外,其他三篇均是记叙文,并且都是通过记叙一件事来说明昆虫的特点。所以,我们确定的本单元表达主题是“写一写观察到的昆虫”。这样本单元中《去打开大自然绿色的课本》这首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热爱的诗歌,就不适合作为单元的首篇,于是把原本作为略读课文的《变色龙》一文提到前面,作为精读课文。
在日常教学中,不管什么体裁、题材的文章,基本以教师分析为主要授课方式。课型单一导致了教学效率的低下,影响了学生综合素养的提升。在“双主题”课程构建与实施策略研究中,我们围绕主题目标分别构建了浏览课、阅读欣赏课、拓展阅读课、习作指导课、习作讲评课等基本课型。五种课型呈螺旋上升式,逐步展开教学的全过程。
浏览课是单元的起始课,旨在使学生整体把握本单元的主题课文,明确本单元的学习目标,包括表达目标与阅读目标,从而在下面的课型中顺利完成本单元的学习。精读课是落实单元教学目标的重中之重,是学生习得的主要环节。在这一课型中教师直切主题、重点指导,将阅读与表达的方法教给学生,学生则通过自主学习,在阅读中体悟表达,通过表达的学习同时深化阅读目标,两个目标相辅相成、共同促进,步步深入。拓展阅读课是继精读课之后进一步深化本单元的教学目标。通过前面几节课的学习,学生积累了语言,习得了方法,习作指导课上,教师开始引导学生回顾之前的例文,运用课前搜集的资料,联系生活,练习写作。习作讲评课主要是由学生在完成习作后,教师将以多种形式帮助学生完善习作。
当然,不是每个单元的课型都是如此,根据不同单元主题、内容的需要,其课型设置也不尽相同。
只有唱响阅读与表达这两个“主旋律”,才能从根本上解决语文教学费时低效的问题,并确实提高语文教学的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