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轶群
最近,在区里开展的教研活动中,我与几位老师一起对《捞铁牛》(长春版四年级上册)一课进行了多次研讨。其间,对课文中重点段及课后相对应的练习题的研究与实践让我颇为受益。以下是《捞铁牛》重点段的三磨过程。
重点段:“和尚先请熟悉水性的人潜到水底,摸清了八只铁牛沉在哪儿。然后让人准备了两只很大的木船,船舱里装满泥沙,划到铁牛沉没的地方。船停稳了,他再叫人把两只船并排拴得紧紧的,用结实的木料搭个架子,跨在两只船上。又请熟悉水性的人带了很粗的绳子潜到水底,把绳子的一头牢牢地拴住铁牛,绳子的另一头绑在两只大船之间的架子上。”
课文后面有这样一道与重点段相对应的练习题:
【教学步骤】
1.读:自由读课文第三自然段,想想这段主要写了什么?
2.画:怀丙做了哪些准备工作?默读第三自然段,看第73页的填空题,用笔把答案在段落中画出来。
3.说:说说怀丙的准备工作做得怎么样?
第一次的教学,教师拘泥于教材,对重点段的解读很浅显。读段落,做练习,谈体会,这样的教学指向的仅仅是阅读和理解,对于四年级的学生来说,过于浅薄。
【教学步骤】
1.读:自由读课文第三自然段,想想这段主要写了什么?
2.画:怀丙做了哪些准备工作?默读第三自然段,看第73页的填空题,用笔把答案在段落中画出来。
3.思:把描写每一步准备工作的长句子概括成词,填在横线上。
4.品:关注练习题中的“首先、然后、再、又”,把它们放到课文中,再读读这段话,体会这几个词语在这段中的作用。
第二次的教学,教师对重点段的理解更加深入,也能更灵活地使用教材了。这一次,教师引导学生把描写每一步准备工作的长句子进行概括,在“语句瘦身”的过程中有效发展了学生的概括能力。把概括后的词语填到横线上,再看这道题的时候,就能更清晰地把握住准备过程中的几个步骤,这有利于学生更好地梳理段落。对“首先、然后、再、又”这几个连词的关注,让学生发现了本段叙述条理清楚的奥妙,这样的关键词语的学习,使学生在得意的基础上实现了得言。
【教学步骤】
1.读:自由读课文第三自然段,想想这段主要写了什么?
2.画:怀丙做了哪些准备工作?默读第三自然段,看第73页的填空题,用笔把答案在段落中画出来。
3.思:把描写每一步准备工作的长句子概括成词,填在横线上。
4.说:在这些词语的提示下用自己的话说一说准备的过程。
5.品:关注练习题中的“首先、然后、再、又”,把它们放到课文中,再读读这段话,体会这几个词语在这段中的作用。
6.写:练习用这些表示先后顺序的词有条理地写一段话。
这次的教学充满了浓浓的语文味,教师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引导学生行走于段落之中,更好地实现了语言的习得与运用。
在引导学生将长句子概括成词之后,教师告诉学生有了这些词语的提示,不看课文就可以用自己的话把准备过程说出来,可很多学生都不相信。老师让一位学生尝试着说了第一步后,大家发现并不难,便有了自信,积极踊跃地进行了练习,后来他们竟能很轻松地用自己的话把整个准备过程清晰地表述了出来。此时,老师引导学生发现:“刚才,我们用三种方式完成了这个练习。大家发现了吗?语言能伸能缩,非常有趣,提取要点时要把长话说短,这样更清晰;讲述事情时要把短话说长,这样更具体。今后我们要学会根据需要灵活地运用语言。”
这个环节的语文学习更像是语文游戏,学生从中发现了语言收放的小奥秘,这让他们对语言表达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在运用语言的过程中,他们不但发展了语言能力,更学会了怎样根据实际情况恰当地进行表达。
在关注段落中的连词,体会其表达作用之后,教师引导学生练习用上表示先后顺序的连词有条理地写一写生活中的事。学生很快学以致用,条理清晰地写出了“写作业、做游戏、干家务”等的过程。这非常有效地改变了他们此前在表达过程中存在的连词运用不当、描述混乱不清的现象,使他们在体会写法的基础上学会了自主运用。
三次备课,是三次感悟,更是三次提升。教研在磨课中深入,教学在磨课中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