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中有画 画中有诗
——《用文字画画》习作教学

2016-04-16 08:38:42肖绍国特级教师
小学教学设计(语文) 2016年11期
关键词:画中有诗诗中有画诗画

肖绍国(特级教师)

【教学内容】

依托人教版教材自创习作内容,适用于六年级。

【教学目标】

1.欣赏教材里的文字画面,懂得用文字可以画画,揣摩用文字画画的技法;

2.选取生活中的美景,尝试用文字画画,欣赏画出的文字画面;

3.初步品味“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哲学辩证关系。

【教学时间】

两课时

【教学过程】

一、诗中有画,画中有诗

1.唐朝有一位大诗人、大画家,名叫王维,字摩诘。宋朝的苏东坡非常仰慕王维,他曾经写诗表达自己品味王维诗画之后的感想,诗句是这样的,我们一起来读一读。

(大屏幕出示:“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苏东坡评王维《蓝田烟雨图》)

摩诘,是王维的字号,《蓝田烟雨图》是王维的一幅画,画上配了他亲笔题写的诗,苏东坡看了,发出了这样的感慨:“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这个诗句什么意思,你知道么?

2.王维的诗真的可以画画吗?我们不妨来吟诵几句。

(大屏幕出示:“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王维《山居秋暝》)

你看见了怎样的画面?明月夜,短松冈,疏影婆娑,几处卵石,一洌清泉,叮咚叮咚。

(大屏幕出示:“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王维《鸟鸣涧》)

你看见了怎样的画面?静夜春山,万籁俱寂,皎月升起,涧水东流,鸟儿纷飞,啁啾啁啾。

(大屏幕出示:“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王维《使至塞上》)

你看见了怎样的画面?茫茫大漠,一线狼烟,迢迢长河,落日浑圆,孤雁落单,呜咽呜咽。

3.原来,用文字真的可以画画。就像摄影家选择用相机画画,画家选择用画笔画画,作家则会选择用文字画画。是的,有人说,世界上最好的画笔就是作家手中的文字,因为用文字画画,既方便又可以长久保存。(板书:用文字画画)

【设计意图:母语,是每个民族最敬畏的图腾。汉语是承载我们民族精神的母语,习得她的过程应该是从容的、浸润的、流淌的、悄然的、涓涓的、潜入的、融化的、熨烫的、蒸融的、沙漏的、咀嚼的、诗情的、画意的……一言以蔽之,习得母语的过程,其核心应该是——诗情和画意。习得母语,无限风光在险峰。那么,诗情和画意的习得方式有哪些“招”呢?我以为,最大的“招”不是在于外在的形式,而是在于母语本身。苏轼评王维之诗画有“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之悟,母语同样具有“诗”与“画”的两维,“诗”乃文字,“画”乃画面,“诗”与“画”的互现,或者说“文字”与“画面”的互现,是我的“诗画作文”课堂的理想与信念。“诗画作文”的母语血缘正是王维,由王维的诗作入手启动诗画作文的课堂大幕,使得课堂的文化脐带带有鲜明的诗画特征。】

二、每个人都是天生的画者

1.我也喜欢用文字画画。我是一位流浪者,我的家乡在江南的小河旁,现在却漂泊在岭南的大海边。有时候,我会思念家乡。当这种思念达到极致的时候,我就开始画画,用文字画画。在我的腾讯微博里保存了我用文字画的一幅又一幅思乡之画。

2.今天,我特意为大家带来了其中的一幅画作——《夜》。

(大屏幕出示:江南的夜浸润着冬的别致。运河两岸的楼阁轻巧地安身于雾气深处,窗棂里投射出黯淡的灯火。河心的石板桥斜斜地躺着,任凭三两个行人悠然地行走。远处夜行的船只发出幽怨的机鸣声,船板上偶尔的狗吠惊动了夜空上的星星。踱步,引一身诗意于怀,零落的冬雨奇妙的味道沁人心脾,身心是难以承受的生命流连。——夜·节选自肖绍国的腾讯微博)

这就是江南的夜,你看到哪些画面?你觉得我画得怎样?

3.不用羡慕,其实每个人都是天生的文字画家,从你开始写作的那天起,你早已在用文字画画了。不信,让我们现场来验证一下。请拿起笔来,我们来进行第一次练笔。凭借你潜在的绘画本领,用文字画下一幅小小的画面,要求是自然界的真实画面,储存在你的记忆中,现在请你花几分钟用文字把它画下来。

(生第一次写作,5分钟。)

你画了怎样一幅画?

(生交流,师游走于文字中的画面,激发学生与生俱来的绘画冲动。)

4.看来,每个人都是天生的文字画者。有人说,人生就像一场旅行,有了文字这支画笔,我们就可以慢慢地,边走、边画、边欣赏。

【设计意图:教师的文字是习作课上学生呼吸的最直接最有效的养料。教师文字的品味各有不同,不同的文字品味背后折射出来的是教师对母语的态度和对课程的理解。在诗画作文教学中,教师的文字往往是极具画面感的,这样的文字是浸润教师生命底色的文字,是融化课程风格的文字,也是学生最需要的文字。诗画作文的文字能打通文字与画面的通道,又充满诗情画意,无疑对学生言语生命起到良好的滋养作用。】

三、中国画创作的两大技法

1.要做一个优秀的文字画者,还必须钻研一些画画的技法。其实,在我们的语文教材中早就给出了用文字画画的技法,我们一起来看看。

(大屏幕出示:传说有一次戴嵩的好朋友请他作画。画什么呢?戴嵩沉思片刻,决定画一幅《斗牛图》。他一会儿浓墨涂抹,一会儿轻笔细描,很快就画成了。围观的人看了,纷纷夸赞。——人教版二年级下册《画家和牧童》节选)

这是我们二年级时学过的一篇课文《画家和牧童》,里面有一段话,谁来读一下?这段话有两个描写画画技法的词语,找出来。(板书:浓墨涂抹 轻笔细描)这两种画法有何区别?

(大屏幕出示:我挤过去一看,原来是那位青年在静静地画画。他有时工笔细描,把金鱼的每个部位一丝不苟地画下来,像姑娘绣花那样细致;有时又挥笔速写,很快地画出金鱼的动态,仿佛金鱼在纸上游动。——人教版四年级下册《鱼游到了纸上》节选)

这是我们四年级时学过的一篇课文《鱼游到了纸上》,里面有一段话,谁来读一下?这段话也有两个描写画画技法的词语,找出来。(板书:工笔细描 挥笔速写)这两种画法有何区别?

(大屏幕出示:在天底下,一碧千里,而并不茫茫。四面都有小丘,平地是绿的,小丘也是绿的。羊群一会儿上了小丘,一会儿又下来,走在哪里都像给无边的绿毯绣上了白色的大花。那些小丘的线条是那么柔美,就像只用绿色渲染,不用墨线勾勒的中国画那样,到处翠色欲流,轻轻流入云际。——人教版五年级下册《草原》节选)

这是我们五年级时学过的一篇课文《草原》,里面有一段话,谁来读一下?这段话同样有两个描写画画技法的词语,找出来。(板书:绿色渲染 墨线勾勒)这两种画法有何区别?

2.现在,请看黑板,在这些画画技法中,哪些技法是相近的?用线连接起来。

3.这就是中国画的两大技法——写意和工笔。

浓墨涂抹—工笔细描—绿色渲染—写意

轻笔细描—挥笔速写—墨线勾勒—工笔

(大屏幕出示:写意,中国画的一种画法,不求工细形似,只求以大气之笔涂抹景物的神态轮廓,抒发作者的情趣。工笔,中国画的一种画法,讲究以精致细腻的笔法细描景物,抒发作者的情趣。)

【设计意图:任何一项言语技能(技巧)在一开始的时候都需要反复修炼,诗画作文当然需要技巧、技法,而这种技法恰恰来自于学生们的语文学习本身。在诗画作文教学中,语文教材的通篇整合能力是对教师的基本要求,即教师要有宏观的视角和跳出教材看教材的能力。人教版教材中有多篇涉及到文字和画面的题材,如《画家与牧童》《鱼游到了纸上》《草原》《一幅名扬中外的画》等等。笔者惊奇地发现,在这些作品中,谈及的作画技法是如此的相似:浓墨涂抹、工笔细描、绿色渲染、轻笔细描、挥笔速写、墨线勾勒……原来,这就是中国画技法中的两大门派——写意和工笔。】

四、写意之法挥洒人生

1.其实,用文字画画用到的也主要是这两种技法。如果用写意、工笔的名义去观察老舍的文字画作《草原》,是写意,还是工笔?(写意)

(大屏幕出示:在天底下,一碧千里,而并不茫茫。四面都有小丘,平地是绿的,小丘也是绿的。羊群一会儿上了小丘,一会儿又下来,走在哪里都像给无边的绿毯绣上了白色的大花。那些小丘的线条是那么柔美,就像只用绿色渲染,不用墨线勾勒的中国画那样,到处翠色欲流,轻轻流入云际。——人教版五年级下册《草原》节选)

对照写意手法:不求工细形似,只求以大气之笔涂抹景物的神态轮廓,老舍涂抹了哪些画面?(小丘、平地、羊群、绿毯、大花、云际)

2.运用写意手法画出的文字画面,最大的感受是什么?(大气、潇洒)你想不想尝试一下这种作画的方式?请拿起笔来,我们来进行第二次练笔。运用写意的手法,不用精细,只用潇洒大气的手法涂抹景物的轮廓,描绘一幅储存在你记忆中的画面,现在请你花几分钟用文字把它写意地画下来。

(生第二次写作,5分钟。)

你画了怎样一幅画?

(生交流,师游走于文字中的画面,激发学生与生俱来的绘画冲动。)

3.的确,每个人都是天生的写意文字画者。假如,人生是一场旅行,那么,有了写意文字这支画笔,我们就可以潇洒地,边走、边画、边欣赏。

【设计意图:其实,写作也罢,画画也罢,无非就是将写意和工笔调节到最佳的点,或写意、或工笔、或既写意又工笔。譬如写意,就如用相机拍照,采用远焦的视角,扫描景物的轮廓,记录景物的起伏,就像中国画中的泼墨、涂抹、点缀。这些技法,无论是摄影的、还是作画的,说到底,也是写作的。于是,诗画作文让学生们运用写意的手法描写画面,激起了他们大脑芯片中贮存的记忆,恰好找到了恰当的手法,于是,一幅幅写意文字画作流泻纸上,透过文字展现一幅幅活灵活现的写意中国画。】

五、工笔之法陶冶性情

1.尝试了写意之法,那么与之对应的就是工笔之道了。我们三年级时学过一篇文章叫《一幅名扬中外的画》,里面有这样几段:

(大屏幕出示,指名朗读。)

张择端画这幅画的时候,下了很大功夫。光是画上的人物,就有五百多个:有从乡下来的农民,有撑船的船工,有做各种买卖的生意人,有留着长胡子的道士,有走江湖的医生,有摆小摊的摊贩,有官吏和读书人……三百六十行,哪一行的人都在这上面了。

走在街上的,是来来往往、形态各异的人:有的骑着马,有的挑着担,有的赶着毛驴,有的推着独轮车,有的悠闲地在街上溜达。画面上的这些人,有的不到一寸,有的甚至只有黄豆那么大。别看画上的人小,每个人在干什么,都能看得清清楚楚。

最有意思的是桥北头的情景:一个人骑着马,正往桥下走。因为人太多,眼看就要碰上对面来的一乘轿子。就在这个紧急时刻,那个骑马人一下子拽住了马笼头,这才没碰上那乘轿子。不过,这么一来,倒把马右边的两头小毛驴吓得又踢又跳。站在桥栏杆边欣赏风景的人,被小毛驴惊扰了,连忙回过头来赶小毛驴……你看,张择端画的画,是多么传神啊!

是写意,还是工笔?(工笔)对照工笔手法:讲究以精致细腻的笔法描绘景物,作者精描细摩了哪些画面?(人物:人物的职业、人物的形态、其中一个骑马的人)细到怎样的程度?

(生谈体会)

2.运用工笔手法画出的文字画面,你读上去最大的感受是什么?(细腻、栩栩如生)你想不想尝试一下这种作画的方式?请拿起笔来,我们来进行第三次练笔。运用工笔的手法,以精致细腻的笔法描绘一幅储存在你的记忆中的画面,现在请你花几分钟用文字把它精细地画下来。

(生第三次写作,8分钟。)

你画了怎样一幅画?

(生交流,师游走于文字中的画面,激发学生与生俱来的绘画冲动。)

3.毋庸置疑,每个人都是天生的工笔文字画者。其实,人生就是一场旅行,有了工笔文字这支画笔,我们就可以精致地,边走、边画、边欣赏。

【设计意图:大气过后必将细腻,诗画作文极好地把握着课堂节奏。在诗画作文课堂上,师者使出浑身解数,想方设法地打通文字与画面的通道。我们让学生拿着心中的照相机,透过文字的肌理,去拍摄背后的一幅又一幅画面,而后又从一幅又一幅画面中返回到文字的中间地带,细细地咀嚼,静静地品尝……于是,在诗画作文课堂上,少的是外在的形式,多的是文字与画面的亲密互现。在这样的往返穿行之中,诗画作文呈现出鲜明的节奏感。以上设计环节以工笔之法呈现,是极细腻入微的。就如张择端画《清明上河图》,当以显微镜观察其纹理。写作当然需要细腻,而关键是怎样细腻?于是描写《清明上河图》的一段文字画作给了学生们样板,照着作者那样去画,像玩智能手机一样,把画面一点点地弹大,里面的肌理就呈现了出来。这样的指导,极具形象而又历历在目,学生们喜闻乐道。】

六、渔舟唱晚,诗画交辉

1.(播放《山野幽居》)原来,艺术都是相通的,国画的两种技法竟然可以在写作中加以运用,写出的文字居然有如此美妙的画面感。也难怪宋朝的苏东坡欣赏了王维的诗画后发出这样的感慨——

(大屏幕出示:“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苏东坡评王维《蓝田烟雨图》)

(生齐读)

现在,你对这句话有了怎样的新的理解?

(生谈体会)

2.那么,诗和画,到底是怎样的关系呢?

(生谈体会)

3.我国现代著名美学家宗白华关于诗与画的关系有一种观点——(指名读)

(大屏幕出示:诗中有画,而不全是画;画中有诗,而不全是诗。——宗白华《美学散步》)

谈谈你的理解。

4.关于诗中有画、画中有诗,让我们在人生的旅途中,慢慢走,欣赏吧!(板书:诗中有画

画中有诗)

再读这句话,下课!

【设计意图:每一堂诗画作文都是一场言语约会,与课文中的言语相遇,与言语中的节奏相遇,与孩童和师者的生命相遇。在课堂上,教师和学生玩味着言语,享受着言语节奏带来的快感,就像李清照写道的“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师生在言语的河流中放舟,从晨曦到日暮,全情投入,一时忘记来时路,在言语节奏的冲击下,顺流而下来到如诗如画的境地,犹如王羲之在《兰亭序》中描述的“此地有崇山峻岭,茂林修竹,又有清流激湍,映带左右……”写作终将是要回家的,当一堂诗画作文课结束的时候,最重要的是告诉学生们什么呢?笔者以为,绝对不是技法和技巧,而是对言语的思考,对人生的思索。“诗中有画、画中有诗”,这一命题就像《易经》中的阴阳两面,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这需要学生们一辈子去体验,去感受,去思考,语文课程的哲学意义正在于此。

猜你喜欢
画中有诗诗中有画诗画
从言、象、意看王维“诗中有画”
诗中有画 画中有诗——相约台湾诗人林焕彰
谈诗与画的相关性
戏剧之家(2018年7期)2018-06-13 10:07:56
诗画
散文诗(2016年14期)2016-11-11 03:23:31
Painting the Paradox
汉语世界(2016年1期)2016-09-12 08:28:55
Painting the Paradox
诗画话
读书(2004年12期)2004-07-15 01:09:56
诗画话
读书(2004年10期)2004-07-15 01:09:55
诗画话 丁聪配画
读书(2004年4期)2004-07-15 01:09: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