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安徽省六安市清水河学校 李昌翠 张玉文
关于复述课文的几点思考
□ 安徽省六安市清水河学校 李昌翠 张玉文
语文课中的“复述课文”是提升学生阅读、写作能力的最佳媒介。阅读教学应加强学生复述能力的训练,让学生在复述中历练思维、提升口头表达能力,提升学生言语表达的智慧。
课件辅助法连词成文法回归情境法顺序法
小学语文教学的根本目的是培养学生的阅读、写作能力。阅读是语文教育中最基础最核心的部分,是最基本最重要的训练。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是极其重要的。那么如何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并在阅读中不断培养创新能力,使阅读深入到学生生活之中,成为未来学习的主要技能呢?语文课中的“复述课文”就是提升学生阅读、写作能力的最佳媒介。
复述,即是将所读材料的内容用自己的话说出来。复述课文是指在理解原文重点内容的基础上,自己组织语言,按一定的顺序清楚、连贯地叙述课文中所描写的人物、事件、情节、环境等内容的教学形式。
复述不同于背诵;背诵需要一字不落地还原文本,不允许个人有自由发挥的空间。复述要求在遵循原文的前提下,学生可以发挥一定的自主性,可适当地创造,既鼓励“用自己的话讲故事”,又提倡恰当运用课文中优美的词句。复述必须在能熟读课文,了解课文叙述顺序,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进行。
刚开始接触复述时,学生会有一定难度,要么照本宣科地背诵,要么将文中内容张冠李戴。这时,老师只要给出一个画面,学生依画面内容去说就显得很容易。如《乌鸦喝水》(苏教版小语第一册),故事的开头部分学生很容易说清楚,后面部分学生说起来可能会犯过于简略的过失。这时若让学生对照着画面谈变化,说结果,就很容易。学生对照画面讲述,既提高了积极性,又能做到与原文非常吻合。
课文的讲解中,教师要做到对重点字词的挖掘、讲解,就能够很好地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理清作者的思路,同时板书涉及课文内容的关键词。复述时根据这些关键词的提示,如同是接力跑,一站站接下来,效果自然不错。如《厄运打不垮的信念》(苏教版小语第十册),要有条理地复述谈迁著写《国榷》的过程,学生有一定困难。可以让学生根据板书的重点词,运用自己的语言串联这些关键词来复述。再如执教《郑成功》一文,教授“收复台湾”这一语段时,教师引领学生深入文本,尝试运用三个关键词提炼“收复”的过程;当学生揭示出“造船聚粮、整肃军容、炮击敌舰”时,教师可引导学生围绕三个词语将句子说长、说具体,形成收复台湾的全过程。学生在复述过程中不仅重现了原文,也训练了自己的创造性思维。
叙事性作品大多都有一定的故事性。每一个故事的发生都有一个特定的环境,只要我们创设情境,将这个故事按一定程度还原,让人物的外貌、语言、动作、心理、神态等都鲜活起来,课文的原味会自然而清晰地再现。如《公仪休拒收礼物》(苏教版小语第八册)。同子明、管家相比,公仪休显然具有和他们不同的地方:他虽然很喜欢吃鱼,却坚持要用自己的钱去买鱼。复述时,只要借助其他两个角色的配合——子明、管家的言行,就能很好地把握住文章的中心。此外,情境再现,对于表演课文内容也必不可少,学生因此印象更深。
帮助学生理清课文的叙述顺序,对于复述及语言训练显得尤为重要。事情的发展都是有前因后果的,但在作者的叙述中,或是为了吸引读者,或是为了便于叙述,方法就不尽相同。复述中,我们同样可以借鉴。(1)可以按照故事的发展顺序推进。如《盘古开天地》(苏教版小语第八册),课文脉络清晰,对照“盘古睡醒后——天和地分开后——盘古倒下后”的顺序复述,就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2)也可以先由精彩的过程入手。如《掌声》(苏教版小语第五册),文中的三次掌声越来越热烈,相当吸引人,特别是第三次掌声热烈持久,由此入手,效果较好。(3)也可以由故事的结尾推进,即倒推法。顾名思义,从故事的结果中去探寻故事发生的起源。牢记故事结尾,再一点点地找到故事生发的起因和经过,抽丝剥茧,故事就会越来越清晰。如《负荆请罪》(苏教版小语第十一册),设问:廉颇是怎样背着荆条去请罪的?(这就是故事的结尾)再去顺藤摸瓜叙述为何要请罪。需要注意的是,这只是一种用来复述的简便方法,应根据材料的不同而取舍,不能单靠求新、求变,强行改变课文的顺序来复述,使得学生的复述条理不清,层次不明。
阅读教学应该加强学生复述能力的训练,让学生在复述中历练思维、提升口头表达能力,提升学生言语表达的智慧。当然,学生的复述能力不是一朝一夕就可以形成的,需要我们语文教师在平时的教学中不断引导训练,从而能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进而提高语文教学的课堂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