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 敏(长春汽车经济技术开发区实验学校小学部 130000)
注重培养学生理解算理,提高计算能力
赵敏
(长春汽车经济技术开发区实验学校小学部130000)
摘要:算理就是计算过程中的道理,是指计算过程中思维方式,是解决这样算的道理,从而促进学生计算能力的培养。算法就是计算的方法,主要是指计算的法则,是指怎样算的问题。下面我将从以下几个方面来阐述我对注重培养学生理解算理,提高计算能力的粗浅理解。
关键词:算理 算法 计算能力
算理是在直观的基础上形成表象,概念,并进行分析、综合、判断、推理等认识活动的过程中不断发展起来的,在操作时要让学生看懂,并把操作和语言表述紧密结合起来,才能让学生在操作中理解。例如:如何让学生理解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算理?我注重让学生在数与形的结合中直观地理解算理。从异分母分数的分数单位不同不能直接相加减这一矛盾入手,逐步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使学生从中明确算理、掌握计算法则。通过观察、尝试与验证,培养学生探究获取知识的能力。运用转化思想探索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1]
具体过程
(1)1/2+1/3=
思考:1分母不同的两个分数,能不能直接相加减,为什么?
2.果不能直接相加减怎么办?
3.分母分数相加减与同分母分数相加减有什么区别和联系?
探究算理:为什么是5/6? 用1/6的纸尺测量
方法一、5个1/6的和。
方法二、还剩1/6 也就是1-1/6
也就是有5个1/6 1/2=3/6 1/3=2/6
结论:要进行异分母分数相加减,必须先通分,统一分数单位后再加减。
首先,重视学生自主探索计算方法的过程,因为在探索的过程中学生会尝试调动自己的经验、知识来说明方法的道理,这实际上是自己的“算理”。例如:36÷3学生要学习竖式计算的法则,教学中不仅要使学生学会法则,而且要理解法则每一步的意思和道理。30÷3=10,6÷3=2,10+2=12
常用的理解算理的方式有实物原型、直观模型等。实物原型指的是具有一定结构的实物材料,如“元、角、分”等人民币,“千米,米,分米”等测量单位;直观模型指的是具有一定结构的操作材料和直观材料,
"算法多样化"符合新课标改革的要求,提倡并鼓励算法多样化,有利于"不同的学生得到不同的发展",但算法并不是越多越好。教学时我们面对学生各种各样的算法时,要注意分析这些算法的特点、局限性,适时引导学生的思维,对算法进行优化。例如教学完乘法的运算定律后进行简便计算时,要求对"25×48="怎样简便就怎样计算,出现了25×48=25×4×12=100×12=1200,2 5×4 8 =(2 5×4)×(4 8÷4)= 1 0 0×1 2 = 1 2 0 0,25×48=25×40+25×8=1000+200=1200等多种算法。在全班交流时,他们各抒己见:有人说第一种容易理解,有人说第二种比较方便,有人说第三种方法更加实在,有人说用竖式简便…"你们都说的很有道理,这计算方法的多样,就如同我们在生活中处理事件,有很多方法和渠道。可我们总是要寻找最简单,最合理的方法来处理,希望你们能在众多计算方法中通过尝试、比较,找到最适合自己的。"这算法多样化的学习方式,在学生相互的交流与探讨中逐渐确立自己的计算方法,并在众多的计算方法中,给他们一个充分自主的空间,让他们选择一种适合自己的计算方法,并适时渗透一些数学思想。学生在发表自己的见解时,与他人比较、共享他人的学习成果,进行自我反思,直至产生共鸣,达到对算理的深刻理解,形成了优化算法的技能。[2]
算法是解决问题的操作程序,算理是算法赖以成立的数学原理。"在教学中,要引导学生联系自己身边具体、有趣的事物,通过观察、操作、解决问题等丰富的活动,感受算理,学会算法。如在教学三位数的加法例1:计算220+260时,就是根据数的组成进行演算的:220是由2个百、2个十组成的,260是由2个百和6个十组成的,所以先把2个十与6个十相加得8个十,再把2个百与2个百相加得4个百,最后把4个百、8个十合并得480,这就是算理;当学生进行了一定量的练习以后,发现了计算的规律:个位数只能与个位数直接相加、十位数只能与十位数直接相加、百位数只能与百位数直接相加,也就是相同数位上的数才能直接相加,最后再把几个得数合并,这是学生感悟算理的过程;最后进行优化计算过程,为了便于计算一般写成竖式形式,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抽象概括出普遍适用的计算法则:把相同数位对齐列出竖式,再从个位加起,满十向前一位进一,这就是算法。
加强学生说算理的训练,老师可以让学生经常说说自己的思路。如:教学两位数乘整十数的48×10口算时,可引导学生这样说:10个十是100,48个十是480,或者1个48是48,10个48是480,让学生在基本理解算理的基础上算一算96×10=、54×10=、85×10=,再让学生说一说自己的算法,让学生掌握算理,学会算法,形成技能。可见,计算教学要在领悟算理基础上掌握算法,最后形成计算技能。
教师在计算教学时常常容易忽略学生对于算理的有效理解与表达,而认为学生只要是掌握好了算法,能够正确的计算有关题目就达到教学目标了,其实学生能很好掌握最优化的算法往往是有较清晰的算理的支持,一些计算能力强的学生,算理比一般同学更加清晰化,不但知道如何进行计算,还知道这样计算的理由是什么?所谓追根朔源。
在教学过程中,老师必须重视算法,更要注重培养学生理解算理,提高计算能力,要培养学生分析问题、思考问题的方法,重视引导学生发现真理和寻找真理。
计算教学的目的不仅是让学生获取有关计算知识,更重要的是发展学生的数学思维,培养学生对数学的情感。
参考文献:
[1]小学数学《课程标准案例式导读与学习内容要点》
[2]张丹 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