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定义更重要的是什么?
——从特级教师蔡宏圣执教的“认识方程”谈起

2016-03-01 08:23江苏省张家港市泗港小学赵红婷
新教育 2016年13期
关键词:天平等式算式

□ 江苏省张家港市泗港小学 赵红婷



比定义更重要的是什么?
——从特级教师蔡宏圣执教的“认识方程”谈起

□ 江苏省张家港市泗港小学 赵红婷

“先学后教”的教学方式能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这毋庸置疑。在这类课上教师究竟该讲什么?譬如方程,学生自学概念后似乎懂了,但这个“懂”意味着真正理解吗?这个“懂”就不值得教师关注了吗?前段时间,有幸聆听了特级教师蔡宏圣执教的苏教版五年级下册“认识方程”一课,蔡老师指出:“方程的定义不等于方程。”那么,对方程而言,定义是最重要的吗?比定义更重要的是什么?是对数学的感觉?还是对数学的理解和感悟?教师不能仅仅满足于让学生根据方程外在形式定义去辨别方程,应引导学生从更深层次认识方程。

一、寻找感觉:用数学的眼光去观察

有时,知道某一概念,却未必真对其有感觉。而一旦对所学概念有了感觉,认知水平就会达到较高层次。蔡老师认为,对于“先学后教”的课,教师需要有这样的警惕:学生貌似懂了,可能只是浅层次的懂,未必真正理解概念含义。整节课,他始终鼓励学生用数学眼光去观察、去审视,寻找对方程的独特感觉。

【片段1】

师:什么是方程?

生:含有未知数的等式是方程。(教师板书)

师:怎样的等式是方程,你能举个例子吗?

生:x+50=200,2x=200。

师:判断是否是方程,要抓住什么?

生:要看是不是有未知数,是不是等式。

师:一年级学过这样的算式()×3=12,这个是方程吗?理由是什么?

生:是的,理由是它有未知数,而且还是等式。

师:怪不得你们都懂了,原来你们一年级就接触了!

师:请看,y×4=8是方程吗?

生:是方程。

师:再看,x×3>50是方程吗?

生:不是方程,因为它不是等式。

【思考】对于方程,学生会有怎样的感觉?显然,对数学的感觉主要基于经验。关于方程,学生并非一张白纸,他们有朦胧的感觉,教学的目的在于激发和提升这种感觉和体验。蔡老师的处理可谓与众不同,课伊始,他就单刀直入,让学生试着说出方程概念。学生正确表述后,教师再让学生举出方程的例子。教师还令学生说出判断方程的依据。然后教师呈现了一年级填括号的例子,以及一些含有未知数的式子,让学生用数学的眼光去观察和判断。丰富的例子,丰厚了学生对方程的体验。

二、简化形式:用数学的语言去记录

抽象、去情境是数学的本质特征。从某种意义说,学习数学就是一个不断追求简洁的过程。方程并非凭空出现,它是一些生活情境的数学化表达。方程是用数学的方式,即用数、符号等来记录事情。用数学语言去记录生活中相等的事例,便凸显出方程的本质。

【片段2】

出示天平图:左边是一个橙子和一个50克的砝码,右边是150克的砝码。

师:你能说出这幅天平图的意思吗?

生:x+50=150。

师:看起来是一个橙子加上50克等于150克,你们把它简化了,变成了什么?

生:x+50=150。

(用文字写出题意:一个橙子加上50克等于150克)

师:老师写了那么多文字,跟你们写的式子有什么区别?

生1:我们把橙子设为x。

生2:我们用上了等于号,就是符号。

师:还用上了什么?

生:还用了数。

师:你们用数学语言写下来就成了方程。方程是怎么来的?

生1:是把我们的语言描述表达成了数学算式。

生2:把一些未知数转化成了字母。

生3:它是两边相等的。

师:不同的人看周围世界是不一样的,用数学的眼光去看,用数学的语言记录下来,方程就是其中之一。不同年龄可以写不同样子的方程。

【思考】仅用语言描述,能把方程问题阐述清楚,但逻辑上容易出现混淆,而用数学符号来阐述就显得清楚易懂。史宁中教授指出,教学方程时,可先让学生用自然语言阐述事情,然后抽象成数学表达,最后用数学符号建立方程,并解决问题。事实上,强调用数学符号把要说的话(即两件等价事情)表达出来,这是方程的根本,是学生必须真正掌握的东西。蔡老师对此深有体会,出示情境后,通过文字描述和符号描述的对比,学生感受到了数学符号表达的简洁性。

三、凸显本质:用数学的思维去感悟

学习方程的意义在于:一是学习在生活中从错综复杂的事情中,将最本质的东西抽象出来,这个过程是非常难的,也很有训练的价值;二是在运算中遵循最佳的途径,将复杂的问题简单化,这种优化思想对于人的思维习惯的影响是深远的。

【片段3】

教师出示四个情境图问题:

第1题:天平左边是3个橘子,右边是800克砝码,天平向左倾斜。

第2题:天平左边是250克砝码,右边是一个橘子和一个苹果,天平平衡。

第3题:5个小杯和1个容量300毫升的大杯合起来一共是800毫升。

第4题:一辆公共汽车上,原有乘客50名,中途又有12名乘客上车,现在车上共62名乘客。

师:你能看到方程吗?

生:图1不是方程,因为它是3x<800,不是等式。

生:图2是方程,x+y=250。

师:图3没天平,能写成方程吗?

生:方程是800-300=5x,要找出等量关系,才能写出算式。

师:是的,就像图1,没有等量关系,就没有等式。要找等量关系,就是找谁和谁是相等的。

师:图3还可以写成怎样的方程?

生:800-5x=300。

师:含有未知数就是未知数与数一起干活,形成等式,这才是我们要的方程。我们应该写怎样的方程?

生:应该把数和未知数写在一起。

师:不要写成以前算式的样子。

师:第4个问题是方程吗?为什么?

生:不是方程,因为没有未知数。

师:对,虽然有相等关系,但没有未知数,所以不能写出方程。

(出示方程史话:为什么有方程?)

早在3600多年前,埃及人就会用方程解决数学问题了。在我国古代,大约2000多年前成书的《九章算术》中,就记载了用一次方程解决实际问题的史料。一直到300多年前,法国的数学家笛卡尔第一次倡议用x、y、z等字母代表未知数,才形成了现在的方程。

【思考】方程阐述了一个事实本身,一个没有经过任何加工的事实本身,方程说明两件事情是等价的,这正体现了建模思想。认识方程,应引导学生关注数量关系,体会方程的高度概括性和抽象性。比如:4X=40,这个方程可以记录的事件很多,但这些不同的事件却都可以用这个方程来表示。正是因为不论是哪种事件,他们本质的数量关系是相同的。教师为学生打开了代数这一新视野,在代数世界里,未知数获得了与已知数一样的地位,可以平等地参与运算。这是方程的基本特质,也是学习方程的价值所在。

总而言之,比定义更重要的是对数学的理解和感悟,是数学思维的应用和强化。学会抽象和概括,摒弃与数学无关的外在属性,只关注数学的本质属性,增强做事情运筹和逻辑的条理。这种数学思维的训练,这一数学素养的形成,对学生成为一个合格公民、适应日常生活,以及进一步学习数学,都是至关重要的。

猜你喜欢
天平等式算式
说说天平的使用
天平使用前后的两次平衡
组成等式
怎么写算式
一个连等式与两个不等式链
好玩的算式谜
天平的平衡
一道加法算式
一道减法算式
一个等式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