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锐强
(大埔县教师进修学校 广东梅州 514299)
以情感投入促进问题学生的转化
何锐强
(大埔县教师进修学校广东梅州514299)
教师的情感投入跟学生的发展息息相关,特别是对问题学生的教育转化,情感投入是转化问题学生的基础。研究学生的心理特点,投入教师的情感,是教育转化工作的一个重要内容。教师要进一步加强对学生的情感投入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教师 情感投入 问题学生 转化
“爱应该是教育的工具”这是苏联教育家别林斯基的教育思想之一。教师情感投入符合教育学、心理学的规律。在很多课题研究中发现教师的情感投入跟学生的发展息息相关,特别是对问题学生的教育转化。问题学生是在班上思想表现差,学习差的学生,就是在某一方面表现差的学生,凡是做老师的都会有一个共同的心愿,希望每一个学生都是成绩良好,品行端正的人。但是问题学生的存在,是个无法回避的客观现实。那么,该如何面对问题学生,怎么进行转化教育呢?十多年的工作实践,使我深刻体会到:情感投入是转化问题学生的基础。下面简单谈一下我的做法:
新课程倡导既注重学生认知方面的发展,又注重学生的情感、价值和态度方面的发展,促进学生和谐、均衡地发展。教师和学生的关系好,班里的什么工作都会很顺利,并且完成得很好,所以平时要和学生多谈心,多理解学生,知道现在班里的学生在想什么,喜欢什么,最不喜欢什么。师生之间的感情、观点、思想交流与碰撞,能激发学生的智慧、潜能、兴趣,能引导学生树立良好的行为习惯。尊重学生,理解学生,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对教学管理十分重要。
大量事例说明,问题学生的心理是一种矛盾的心理。特点是正确与错误,思想与行动,愿望与现实,既矛盾又统一地存在于学生身上。这些矛盾经常引发各种心理冲突,并以变态或逆反的形式在学生的行为中表现出来。学生之所以出现问题,原因是多方面的。对问题学生的教育,最重要的是要有深厚的爱生情感,并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采用不同的方法做好教育转化工作。
由于种种原因,问题学生容易产生自卑心理,丧失自尊心和自信心,甚至自暴自弃,步入歧途,以至影响自己的一生。对这样的学生,过多的批评指责只会加重他们的自卑感,促使他们自暴自弃。而采用“成功教育”,让他们尝试成功的喜悦,却往往能使他们认识到“我能行”,从而激发起学习兴趣,使凋零的自信心逐渐复苏。培养学生的自信心,要以鼓励为主。要记住“有时一个和蔼的微笑,一丝信任的目光,一句鼓励的话语就能让一个自卑的学生挺起胸膛”。失去自信的学生往往在学习活动中消极被动,在课堂上只当观众,不积极参与学习活动,所以难以体会到学习的乐趣。
我所教过的一个班中有这样一位学生,对学习失去信心,上课就睡觉,作业不会做就干脆不做。针对这种情况,老师除了给他补课、对他进行思想教育外,还在课堂上有意识地选一些较容易的题请他回答,即使有点滴进步,也给以肯定和鼓励,让他体会到“参与学习”的乐趣,初步培养他参与学习活动的意识,使他逐步树立起学习信心,对学习产生了兴趣。后来,这位同学以较好的成绩完成了学业。因此,教师要培养其参与意识,激发其学习兴趣。
多年的教学实践证明:经常对学生进行赏识教育,能够培养学生的自信心,有利于学生的成长和发展。心理学家威廉姆斯曾说:“人类最深的寻求就是渴望得到别人的欣赏赞美”。对于失去自信心的“问题学生”来说,不断进行赏识教育,更是起到不可估量的作用。
当“问题学生”得到老师的赏识时,就觉得自己有进步,能学好,有发展前途,以为在老师心目中是好学生,因而产生增值感,增强学习的内部动力,从而调动了他们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所以,教师对“问题学生”要转变教育方式,由批评、斥责转变为赏识,由“恨铁不成钢”转变为“信铁能成钢”,进而给“铁”加温,也就是鼓励、表扬。在日常的教学活动中,要做“有心”人,要善于观察发现他们课内外哪怕是极其微小的一点闪光点,抓住时机加以肯定,给予表扬和鼓励。
总之,研究学生的心理特点,投入教师的情感,是教育转化工作的一个重要内容。教师要正确运用心理学知识,正视学生的个体差异,对症下药。教师要热爱学生,尊重学生,要注意保护他们的自尊心,培养他们的自信心,使他们学习激情更高,学习信心更强,学习兴趣更浓。这样,他们就会彻底脱离“问题学生”的行列了。
教书育人是我们教师的职责,将每位学生培养成为国家的有用之才更是我们教师义不容辞的责任。让我们都行动起来积极探索“问题学生”转化的成功举措,进一步加强对学生的情感投入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将“问题学生”的转化工作推向前进,为全面提高学生素质而献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