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学科学课怎样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

2016-03-01 04:09于景文
新教育时代电子杂志(教师版) 2016年11期
关键词:温度计动脑科学课

于景文

(河北省承德市丰宁满族自治县大阁学区总校白塔小学 河北承德 068350)



浅谈小学科学课怎样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

于景文

(河北省承德市丰宁满族自治县大阁学区总校白塔小学河北承德068350)

科学探究应让学生体会科学家的思想观念、领悟科学家研究自然界所用的方法,因为这样可以让学生少走弯路,较快地找到科学探究的大门,为此在以下方面做了些尝试:创设情境,主动建构;强化实验设计;重视科学探究史教学。

科学探究能力 情境 实验 探究史

科学课上,我们看到学生亲自动手操作、亲自体验,亲身经历着一个又一个的探究过程,科学课呈现出了与以往常识课明显不同的特点:学生动手机会多了。然而,学生的科学探究到底情况如何?以探究为核心的课堂效果到底如何?事实上,我们的许多科学课都存在着课堂教学低效的现象,这是我们值得注意的问题。因此,我们必须注重学生的科学探究,切实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一、材料的准备及实验的改进,是提高探究活动有效性的前提

我们都知道“巧妇难为无米之炊”,作为科学教师来说,我们的“米”便是材料,没有材料,我们的科学探究也就无从开始,没有材料,我们的科学课成了纸上谈兵。因此,作为科学教师,我们也深刻体会到,提高课堂教学效率,首先就必须准备好材料。实验材料是学生进行探究活动的工具,材料的准备必须符合学生学习的实际,且具有安全性、实用性、科学性、典型性、代表性的特点。教学中,小组人数不宜太多,材料的准备上尽量做到人人参与动手操作。此外,上课前,教师应对每一个演示实验、分组实验进行试做,对学生在实验中可能会遇到的问题做到心中有数,同时,根据遇到的问题,积极改进实验,保证学生探究活动的有效开展。

二、引导学生从日常生活、自然现象或实验中发现问题

如何从生活、现象中挖掘发现隐蔽的问题呢?观察是发现问题的重要源泉,所以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对观察的现象进行分析、思考、比较,形成一个具体明确的可探究的科学问题,通过引导学生思考,演变为有价值的科学问题。例如,在没有学习“电磁感应”知识之前,教师引导学生运用逆向思维,从通电导体能使它旁边的小磁针发生偏转的现象中猜想,既然电能生磁,那么,磁也许可以生电,即放在磁体旁的闭合线圈中也许就会有电流通过,在此基础上教师不失时机地适当加以点拨,便使学生提出一个有价值的科学问题:在什么情况下磁能生电?等。

三、明确探究任务,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学生在探究活动中,必须明确探究任务和目标,才能有效地进行探究。在教学《温度与温度计》,在描述天气、气温后,学生很顺利地引出了温度。然后给每个组一个温度计,让学生观察。在学生观察时,我发现很多学生对观察温度计的构造、刻度、标记等不感兴趣,而是对温度计下面的“红液玻璃泡”很感兴趣,都在玩红液玻璃泡。在后来的汇报中,学生都没有讲温度计的构造、刻度等,而是说:“我们用手捏住‘红液玻璃泡’,温度计中的红线上升了”等。课后反思,主要是在让学生观察前,没有让学生 明确老师需要观察的是什么?所以学生观察时没有方向,课堂就失去了方向,研究就缺少了效率。所以我在另一个班上这一课时,强调探究活动的目标主要是:观察发现温度计的组成构造、用途及使用方法、使用时的注意事项、你的其它发现等,还要求学生关注记录表,并要求学生认真填写相应的观察记录表。探究活动之前,指导学生认真观察记录表也是相当重要的,会直接影响探究活动的有效开展。本人曾经观看过浙江省特级教师陈曦《用橡皮筋作动力》的光盘课,这节课探究橡皮筋缠绕的圈数与小车行驶距离的关系,活动之前对记录表的讨论,就给我们做了很好的典范)观察完毕,小组进行交流与讨论,全班达成共识,再进行下一步的探究活动。这样改进后,既满足了学生自由探究的欲望,又让学生带着任务去观察,探究活动既开放又目标明确。

四、发挥小组合作学习,让学生在互助中学会探究

很多教师上科学课管不好学生,课堂上学生不听话,实验材料发下去后发现学生根本不做实验,而是随心所欲想怎样就怎样,时间长了,很多教师所幸将学生的分组实验改成了教师演示实验,探究活动的有效性可想而知。如何提高探究活动的有效性,我认为发挥小组学习的作用,是一种较好的措施。在教学中我将学生每四人分成一组,每组成员各有任务:两人充当实验操作员,一人充当实验记录员,最后一人充当材料保管员和组长,同时负责组内的噪音控制问题。四个人轮流充当各个角色,共同承担小组发言人的角色。哪个小组没有按照要求实验,小组四人都要承担责任。长期坚持小组学习,让学生互相监督,各负其责,取长补短,既能培养学生的学习习惯以及尊重他人、团结协作的精神、又让探究活动得到了有效的开展。

五、在探究活动中培养动手又动脑的好习惯

探究包括提出问题、假设、收集信息和整理信息、归纳总结等过程。其中既有动手观察、实验等活动,也有动脑分析、整理、总结信息等活动。但是学生往往只对动手操作比较感兴趣。针对这种情况,我在教学中关注动手和动脑的紧密结合,让学生“想好了再做”、“在做中思考”、“做完后反思”,让动脑的活动贯穿探究活动全过程,从而形成良好的科学态度和科学探究能力。

如:在《测量摆的快慢》一课中,当提出“什么因素影响摆的快慢?”的问题时,让学生通过动脑提出自己对问题的假设。在设计验证方案时,让学生思考“通过什么样的实验验证假设?”“应该怎样注意控制变量和不变量?”等问题。在总结汇报阶段,又提出:“实验数据说明了什么问题?能不能验证我们提出的假设?”,“为什么我们的数据与别的组不同?原因在哪里?”……

学生只有养成“想好了再做”、“边想边做”、“做完后反思”的好习惯,探究活动才能真正做到:手脑结合、目的更明确,观察更到位,实验更有效……

六、教会学生对探究过程和结果进行反思

在教学中,教师要组织好学生对科学探究的全过程及每个环节的实施情况及时进行认真的反思、总结与评价,从中获取成功的经验与失败的教训,为以后学习指明方向。教师将实验结论交给学生,让他们去思考,去相互讨论,评价彼此探究的过程和结论。这样有利于学生的批判思维的发展,同时进行交流与合作,从中发现新问题,新方法,以使探究的问题更深入全面。最后让他们写出准确表达自己观点的探究报告,这样更有利与他们探究科学能力的提高。

总之,小学科学课堂探究有效性是一个需要不断深入思考的问题,我们只有努力探索有效探究的方法策略,才能张显探究的魅力,焕发出课堂应有的活力。

猜你喜欢
温度计动脑科学课
正确认识温度计
各种各样的温度计
上一堂动森科学课
温度计的『一二三』
看谁填的快
三招搞定温度计
动脑动手轻松闯关
科学课教学反思
科学课不利因素的实验改进
浅谈科学课中实验的运用与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