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沛然
(云南财经大学 传媒学院,云南 昆明 650221)
新媒体视角下少数民族村寨文化的保护与传承
——以云南省临沧市沧源县翁丁佤寨为例
郭沛然
(云南财经大学传媒学院,云南昆明650221)
摘 要:随着新媒体的出现,人与人之间的距离骤然缩短,文化交流日益频繁,我国少数民族的优秀文化受到了多元文化的冲击。一方面,我国少数民族地区普遍经济落后,缺乏基础设施建设和文化传播意识;另一方面,少数民族的文化传播多以口传心授的形式,因此少数民族对外的文化交流出现严重的不平衡现象,导致我国少数民族的非物质文化即将面临退化甚至消亡的命运。合理利用新媒体无边界性、高时效性、交互性和多元化等优势,是如今传播和储存我国少数民族优秀文化的有效途径。与此同时,新媒体因为传播的信息量巨大,存在传播的信息真伪难辨、信息的猎奇性包装等劣势,也是阻碍我国少数民族文化传播的问题之一。在人人都是自媒体的时代背景下,研究新媒体视角下对少数民族村寨文化的保护与传承是必然趋势,利用新媒体资源更高效地传播和保存濒临消亡的少数民族优秀文化势在必行。
关键词:新媒体;少数民族;文化传播
佤族是我国云南省众多少数民族之一,佤族文化历史悠久,内容丰富多样。翁丁佤族村位于临沧市沧源佤族自治县勐角乡翁丁村,是中国保存最为完整的一个原生态佤族村。新媒体时代的到来,极大地改善了少数民族文化传播的媒介环境并提供了更多元的传播渠道;同时,少数民族的文化也将与多元的文化进行交流与融合。据此,本文以云南省临沧市沧源县翁丁村为研究对象,从传播学的角度,对新媒体时代下翁丁古寨的文化保护与传承进行研究和探讨。
云南省临沧市沧源县勐角乡,辖老寨、新寨、永榕、大寨、桥头寨、新牙寨等六个村民小组。其中,大寨指的便是翁丁村。翁丁村全村居民皆为佤族,村民皆说佤语。随着科技的发展,翁丁村家家户户都安装了让生活更加便利的各种电器,但用火塘做饭的习俗仍不曾改变;少部分居民家里安装了互联网,使他们可以通过网络了解外面的世界,但翁丁村佤族居民的宗教信仰、婚姻制度、生殖崇拜与审美追求都延续着佤族独特的文化传统。旅游职能部门每年都会选送部分翁丁村民到西双版纳和云南民族村等地区学习考察,不断提高村民的旅游经营素质。随着民族文化产业的飞速发展,翁丁村丰富的佤族文化被充分利用起来,启动实施了“沧源翁丁佤族文化旅游村”、“世外沧源、世界佤乡”影视文化城等建设项目。但另一方面,翁丁村的基础设施与其他民族村寨相比仍较为落后,整个佤族村寨呈现出原始部落的风貌,旅馆、餐馆条件较差,一日游的游客较多;另一方面,翁丁村的村民缺乏文化传播意识以及运用新媒体的技术知识,因此佤族文化并未真正地“走出去”。
如今,经济全球化对文化产生了巨大的影响,消费性文化和经济性文化阻碍了少数民族文化的传承和发展,传统媒介已无法满足少数民族文化的传播需求,然而新媒体传播打破了时空的限制,让人们可以随时随地获取有关少数民族文化的信息。但随着时间的推移,新媒体在少数民族文化传播方面也呈现出诸多弊端:
(一)少数民族文化面对多元文化的冲击
新媒体的出现不仅丰富了少数民族文化传播的渠道,扩大了传播的话语权,同时也使多元的文化传入少数民族地区。文化全球化不仅意味着随着多元文化的碰撞而产生新的文化,也意味着主流文化的传播地位和传播技术的进步会对处于传播弱势地位的少数民族文化产生入侵或文化殖民等文化交流不平等现象。在文化全球化与无处不在的新媒体信息的狂轰滥炸下,少数民族人民在潜移默化中接受了新的生活方式和价值观念,少数民族的文化认同正在消亡,传统文化岌岌可危。例如,翁丁村佤族人民惯有抹黑牙为美的文化习俗,女人的牙齿越黑越美丽。但如今,全翁丁村仅有村长夫人等几位女士仍坚持抹黑牙的习俗,年轻女孩受到多元文化的影响不再以黑牙为美,因此难以形成对本民族文化的认同感。尽管在新媒体时代下,文化全球化是必然趋势,但少数民族文化具有独特的历史价值,值得我们去保护和传承。
(二)传播的内容良莠不齐
新媒体传播内容良莠不齐,主要是因为新媒体的特性,即人人都能参与到新闻传播的过程中。新媒体传播的便利性决定了个人或组织都能简单、快捷地发布和传播信息,因此会出现不专业、不真实、碎片化的信息以及带有强烈个人感情色彩的信息。新媒体是经济和科技发展的产物,受到市场经济的影响,新媒体传播成为谋取利益的工具,传播的信息逐渐商业化。例如,传播者为了博取高点击率从而获利,将佤族文化中寄予美好祝愿的“摸你黑”狂欢节的新闻报道标题,改造成:“男女互摸派对,佤族摸你黑狂欢节”和“女人的胸也可以摸,佤族摸你黑狂欢节太夸张了”等具有明显猎奇性的标题。这无疑将少数民族的优秀文化变成了文化消费的噱头,使真正的少数民族文化传播走向消亡。
(三)新媒体基础设施建设薄弱,人才匮乏
长期以来,我国少数民族处于经济落后的不发达地区,少数民族的文化传播建设仅仅依靠政府拨款是不够的,文化投入不足导致基础设施建设薄弱。少数民族文化的自我发展能力差,不仅与经济条件,也与新媒体运营人才的缺失有关。特别是随着高新技术的发展,现代电子传媒的广泛应用,一方面,缺少资金导致少数民族村寨无法构建新媒体平台,无法普及新媒体设施,因此少数民族文化的传播和传承仅靠单一的传统媒介,处于传播的弱势地位;另一方面,少数民族缺乏新媒体运营人才,现有的文化管理人才队伍缺乏管理和运用新媒体的知识技术,缺少文化创意人才,因此人才队伍的整体素质有待提高。
(四)传播观念落后
如果说新媒体的低普及率是阻碍少数民族文化传播的原因之一,那么不同民族、不同地区对新媒体文化传播观念的差异就是阻碍少数民族文化发展的另一原因。少数民族地区的经济条件、文化条件和社会条件的不同导致其接触互联网的可能性和使用频率上存在明显的差距。例如,提及云南,广大受众只对文化传播效果突出的丽江和大理等地耳熟能详;相较之下,仍然有许多少数民族地区对大部分受众来说十分陌生,比如本文提及的翁丁村。由此,我们应该重视少数民族地区的文化传播,建构少数民族的文化传播观念。
(一)构建新媒体传播平台
新媒体为少数民族文化传播提供了更多的渠道,利用新媒体构建多元化的传播机制是加强少数民族文化传播的有效途径。首先,少数民族地区应建立官方的新媒体传播平台。例如,翁丁村应建立官方网站、网络博物馆与文化馆等,对其村寨的佤族文化进行宣传与传承;还应利用当下流行的社交媒介,如微信平台和微博等进行文化传播,将少数民族文化传递给全世界的受众。其次,在新媒体时代下,只有内容创新、推广成熟、传统媒体与新媒体合力,才能更好更快地完成少数民族文化的传播任务。将传统媒体与新媒体相结合,构建相互促进的传播机制,扬长避短,促进少数民族文化的传播。例如,拍摄翁丁村的佤族文化纪录片,以影像的方式传播和纪录民族文化,并在多元的新媒体平台进行传播。
(二)建立具有民族特色的文化产业
经济繁荣是文化发展和繁荣的保障,反过来文化的繁荣又能拉动经济的增长。少数民族特色文化具有巨大的经济价值,新媒体为其提供了便利的传播平台,如根据少数民族传说制作动漫作品,成立动漫公司;少数民族独特的歌舞和佤语可以录成教学视频,开设网上课堂;建立电子商务中心,将少数民族的特色手工艺品通过网络销售至世界各地;打造精品少数民族文化体验之旅,给游客还原本真的少数民族文化旅游体验。如此一来形成产业化发展,文化建设的资金来源不再单一地依靠政府,而可以通过多样的文化产业得到支持。因此,打造具有民族特色的文化产业链是实现少数民族文化保护与传承的有效手段。
(三)引导与监督新媒体传播秩序
新媒体意味着人人都可以是传播者,人人也都可以是受传者,这也同时提醒着我们,新媒体不同于报纸和电视等传统媒体,新媒体不具有“把关人”。因此,新媒体传播的信息内容真假难辨,时常出现恶性炒作和猎奇性新闻泛滥的现象。针对这一现象,首先,政府应建立健全关于新媒体传播的法律法规。其次,应鼓励和规范少数民族文化传播行为,坚决摒弃少数民族文化传播过程中过度进行商业炒作等不良竞争行为,为少数民族文化传播创造和谐与包容的传播环境。
(四)培养少数民族文化自觉和自信
新媒体时代下,少数民族文化受到多元文化的冲击,增强少数民族文化认同感和培养文化自觉是必然趋势。要保护文化多样性和增强文化自觉与自信就要求少数民族地区必须对公众开展文化传播的相关活动。一是通过展开相关活动,使公众对本民族的优秀文化产生认同感和自豪感,使其不容易迷失在多元文化的碰撞里。二是普及文化传播知识,使少数民族的每一个人都意识到自己肩负民族文化繁荣的任务,都能积极参与到文化传播的过程中。只有对少数民族的文化有着正确且坚定的认识,才能更好地传播和传承少数民族文化。
参考文献:
[1]孙钰钦.新媒体时代少数民族文化传播渠道探索[J].编辑之友,2013(8):17-19.
[2]温和琼.民族地区在少数民族传统文化传承和发展中的历史使命[J].前沿,2011(6):23-25.
[3]张竞月,王金磊.新媒体视域下民族文化传播的困境及出路分析[J].黑龙江民族丛刊,2014(4):79-81.
[4]白润生.我国少数民族新媒体建设的困境与出路[J].浙江传媒学院学报,2011(06):115-119.
中图分类号:G206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8883(2016)06-0129-02
作者简介:郭沛然(1993—),女,河北人,云南财经大学传媒学院研究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