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 岩,朱小惠
(浙江工业大学学术期刊社,杭州310014)
科技论文的学术质量是科技期刊学术质量的基础,具有明显的创新性、探索性和实践性。“三审制”是保证科技论文质量必不可少的一种评价方法,是科技期刊编辑出版工作中最为重要的环节,其目的就是从作者来稿中对稿件进行评价,筛选出具有一定学术含量的科技论文,以确保期刊的学术质量,实现期刊的办刊宗旨。目前,“三审制”是科技期刊稿件审稿最常用的形式,即“编辑初审+专家复审+主编终审”,它可以明确编辑、同行专家和主编在审稿过程中的分工范围和协作关系。因此,笔者以《浙江工业大学学报》编辑部审稿流程为例,结合实践,从编辑学的角度再谈科技论文质量“三审制”中各审流程及处理方法,与广大同仁探讨,共同做好稿件的审稿工作。
编辑初审是确保录稿内容质量的基础,是一种形式审查,是对每篇来稿从写作形式和学术上进行的初步审核把关的过程,一般应由具有编辑职称或具备责任编辑资格的人员承担(责任编辑必须是在新闻出版总署注册登记的编辑人员)。初审的内容主要包括:考察论文的写作格式是否符合期刊的要求;考察所用的专业名词、图表、公式符号和单位是否规范、统一;考察文后参考文献的引用是否正确,文中是否标注出处。编辑通过考察以上内容做出对论文质量的评价,判断论文是否有必要送专家复审。
第一步,浏览全文。编辑要以公正之心认真阅读全文,防止凭编辑喜好而“先入为主”。首先看来稿主题是否符合本刊的栏目要求;其次看摘要中研究的目的、方法、结果和结论是否具有独立性和自明性;最后看论文的编排格式是否符合本刊的要求,包括论文题目、中英文摘要、关键词、作者简介、基金项目、参考文献等是否齐全。
第二步,利用现代化手段对论文进行查新。满足第一步要求的稿件,就要审查论文的创新性,判断论文是否具有一定的学术价值。常用的方法是通过中国知网“科技期刊学术不端文献检测系统”进行主要指标检测,进行实质性比对来判断论文的学术价值。同时,通过比对也可以甄别论文是否有抄袭与剽窃他人的研究成果、伪造或修改实验数据、一稿多投或不当署名等学术不端行为。
第三步,仔细地审读全文。对符合本刊要求且有创新性的稿件就要审查论文的各部分内容是否完整、结构是否合理,正文部分的结果和结论数据是否翔实可靠,图表和公式引用是否正确、合理、与文字叙述是否一致,所得结论是否有理有据,有无独立见解或可行性建议,所用的专业名词、符号和计量单位是否规范、统一,参考文献的数量、新旧程度、出处以及著录内容有无缺项,是否已在正文中标出等。
编辑初审稿件时既要快速,又要发现问题,不能过分地依赖复审和终审。一篇稿件从作者投稿到初审结束,时间上一定要及时,编辑收到稿件后应马上进行初审,以便及时判断稿件的优劣,决定是否取舍[1]。对不符合要求的稿件应尽快通知作者,并给予合理的建议;对不符合规范要求或项目不齐全的稿件,则通知作者快速修改、补齐;如果发现有学术不端行为,可直接退稿,并向作者说明理由,从而为作者节约时间,避免作者投稿后,石沉大海。同时,编辑既可减少递交复审稿件的数量,又可节省复审费用,也提高了专家审稿的工作效率。
编辑要有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思想和敬业奉献的精神,对作者要耐心,尤其是初次投稿的作者,对稿件的格式、图表和公式等不规范的地方,应给予耐心指导,必要时可用铅笔加旁标注予以说明,以此帮助作者提高论文的写作质量。为了做好这一工作,编辑不仅要具备多学科知识,而且还应具备一定的科研能力,具有独立撰写有一定学术水平的论文或相关学科研究动态的综述文章的功底。只有这样,编辑审阅稿件时,对作者的研究目的、研究方法、论点论据等等,才能了然于心,从而对稿件作出正确的判断和建议。
专家复审是确保稿件录用质量的关键一环,是编辑决定论文水平、稿件取舍的重要依据,一般应由具有副高级以上职称的人员担任。专家复审是责任编辑在初审的基础上将符合和达到规范要求的论文提交给同行专家,要求同行专家对所审论文的学术价值做出科学、公正的全面审核:考察论文的学术水平、专业方面的创新性、实验方面的可重复性、研究方法上的合理性、分析讨论上的正确性,从而判断其是否具有研究价值,是否具有发表的价值。因此,专家的评审意见不但对学术期刊的健康发展有巨大的推动作用,而且对学术研究也有很大的提升,有利于期刊质量的稳步提高。
复审稿件每篇我们一般选送2位专家评审,特殊情况3位专家评审,在专业上要尽量选择“小同行”审稿,同时对作者申明回避的专家,尽量不要选择。责任编辑填写审稿意见单,对原稿屏蔽作者信息,确定审稿日期,实行“双盲”网上审稿。为确保稿件的审稿周期,编辑应对超过审稿日期未审回的稿件,及时发催稿函提醒专家或电话询问原因,对催审逾期仍未审回的稿件,应立即改请其他合适的专家重新评审,以免过长的审稿时间影响了编辑后续的工作。责任编辑在选择审稿专家时,一定要选择责任心强的专家,对一些不愿意审稿或不负责任的专家,要随时在专家库中对他们的信息进行备注或剔除,对条件相似的专家,宜优先选用年轻专家,但为了避免在审稿中出现一些技术偏差,最好采用老中青优势互补的方式,使审稿质量更全面,更有保障[2]。采用“双盲”审稿(对审稿人和作者双向屏蔽个人信息)的优点是审稿专家在审稿时无心理压力,可以直率、客观、公正地对论文进行评价,有利于保护审稿人。
我们设计专家审稿的内容主要包括:①稿件学术水平、理论和应用价值如何?②稿件的创新性表现在哪里?实验依据如何?③文中(包括外文摘要)是否有不妥之处,应提出具体修改意见。④稿件是否涉及保密内容?专家对稿件的总评价包括学术水平、创新性、文字表达水平、能否发表。对于不宜发表的稿件,也请专家说明理由。专家填写的审稿意见大致可分为三种:第一种,既有整体评价,又有修改意见,而且很到位[3],可以指导稿件的修改、加工;第二类,只对论文水平整体把关评价,对细节不太注意,很难指导稿件的修改、加工;第三类,对论文不做评价,细节上加以指导,大节上可能会存在潜在的问题,其结果可能导致编辑对稿件取舍上的困难,难以保证录稿质量。
经复审后的稿件,由责任编辑根据专家意见对稿件进行整理,专家的评审意见有利于帮助编辑了解和掌握稿件的长处与不足,同时也为编辑加工稿件提供科学依据,在学术上起到控制与把关的作用。编辑处理稿件有三种情况:退稿、退修、刊用。对“没有新内容”或“研究的意义不大” “创新性不明显”或“总体水平不高”等评语的稿件,一般做退稿处理。对专家评审中“退修”的稿件,会及时通知作者按专家意见进行补充修改,包括实验资料或步骤的补充等等,为了避免稿件出现技术错误,编辑人员也可直接指导作者修改。经修改后的稿件并通过审阅后,即将稿件送入最后的审查阶段——主编终审环节。对 2位评审专家持相反意见的稿件,责任编辑要认真核对原稿,仔细分析两者的意见,看否定意见如果是基于学术水平或创新性,就可以直接作退稿处理[4];如果是文字表达水平方面的问题,则可请相关编委“复审”后再做决定。对学科前沿的论文,如专家审稿意见不一致,要谨慎处理,如有必要可请外校专家再审。
主编终审主要是对稿件的前二审结果进行综合考察,分析前二审结果的合理性和正确性,判断其学术质量是否达到期刊编辑出版要求,并做出最后是否采用的决定。一般应由具有正、副编审职称的社长、总编辑或由社长、总编辑指定的具有正、副编审职称的人员担任。终审工作做得好坏不仅关系到前二审工作的成败,而且关系到期刊在作者和读者心目中的形象,它势必会对期刊的发展产生直接或间接的影响[5]。因此,主编必须重视终审,切不可掉以轻心。
经过前二审处理的稿件,由责任编辑按专家意见整理后按期送主编进行终审。主编终审主要是对稿件的内容质量进行全面负责,对认为尚有问题或前二审中还有未解决的事项,可以提出异议,责成复审者重新考虑或要求责任编辑另行处理。对于有异议的稿件大多是由于审稿专家所采用的标准尺度相差很大,不可避免地在各分支专业间造成审稿结果的不平衡,需要在终审定稿过程中对这种不平衡进行适当的调节,主编或编辑人员的独立思考和判断能力是保证学术公正的必要条件之一。此外,主编还应根据期刊每期的具体情况,协调各个学科、各个栏目稿件的质量和数量,对学术性不高或科学性、前瞻性不足的稿件有权否决。终审结果确定后,应根据稿件内容和水平,作出合理安排,尽快根据期刊的发稿计划按期发表。
终审通过的稿件,应由责任编辑及时给作者发出录用通知和反馈修改意见,并在录用通知书中注明发表的时间、期号及返回的日期。编辑在撰写反馈修改意见单给作者时,表述应当准确、具体、突出重点,使作者在修稿过程中能目的明确,有的放矢。撰写反馈修改意见是编辑工作中的又一个重要环节,是提高稿件学术质量最直接的一种方法,也是编辑与作者联系和沟通的重要渠道[6]。作者在修改稿件时,若向责任编辑提出异议且理由充分或发现专家的意见具有某种偏见或与稿件事实不相符的情形,编辑就应对作者作出解释或拒绝采纳审稿专家的意见等,然后责任编辑再根据作者修改后的稿件经审核后再决定是否需要重新复审,直至得到最终的处理结果。
“三审制”是保证科技期刊学术质量最有效的方法之一。科技期刊实行“三审制”可以达到科学、公正、准确、规范地评审和选用稿件的目的,可以帮助编辑工作者更全面的认识并做好稿件的编辑加工工作,在一定程度上提高期刊的学术质量,扩大期刊的学术影响力。同时,还能够相应地提高编辑人员的专业素质、业务素质和工作能力。
[1]李长惠,刘颖果.浅谈三审制中的初审审稿[J].编辑之友,2008(1):77-79.
[2]刘岩,刘新军.论高校学报在学科建设中的作用及推动学科发展的实现途径[J].中国科技期刊研究,2012,23(2):297-300.
[3]赵丽莹,杨波,张荣丽,等.对专家审稿的分析和思考[J].编辑学报,2010,22(2):146-148.
[4]潘学燕,郭柏寿,杨继民.学术期刊编辑应慎重对待再审稿件[J].中国科技期刊研究,2012,23(1):141-142.
[5]张康生.论科技学术期刊论文的终审[J].编辑学报,2008,20(6):494-495.
[6]刘岩.期刊编辑应如何对待研究生稿件[M]//学报编辑论丛2011.上海:上海大学出版社,2011:229-2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