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领域专业学术期刊的可持续性办刊之道
——以《建筑钢结构进展》为例

2016-02-28 11:11刘玉姝
学报编辑论丛 2016年0期
关键词:稿源专辑科技期刊

刘玉姝

(同济大学《建筑钢结构进展》编辑部,上海200092)

专业学术期刊的报道内容集中于某专业或者某领域的学术动向和发展[1],具有专和精的特点,已成为专业人士了解最新科研进展和科技进步成果的首选渠道。当然也正由于其内容的专业性和针对性极强,其读者群和作者群也因此受到了明显的限制。随着众多学术期刊间竞争的加剧,专业学术期刊也面临着众多挑战。

《建筑钢结构进展》就是这样一种专业学术期刊,而且还是二级学科结构工程下面的一个分支领域,学科研究范围比较狭窄,但也具有其独特的特色。经过17年的发展,《建筑钢结构进展》在学术界的影响不断扩大,2007年入选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的“中国科技核心期刊”,2011年入编北京大学图书馆的《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2011年版(即第六版)之建筑科学类的核心期刊,并在2014年继续入编《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2014年版(即第七版)之建筑科学类的核心期刊。现已是“2015—2016年度”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来源期刊。并在2015年10月被目前全球规模最大的文摘和引文数据库Scopus收录。2016年又入选上海高水平高校学术期刊支持计划。

应该说以上成绩的取得,是《建筑钢结构进展》多年在小领域专业学术期刊中不断精耕细作的一个结果,本文将结合《建筑钢结构进展》的办刊经验,探讨有效提高稿源数量和质量、提高审稿专家投入度、提高编辑综合能力的方法和措施,从而实现小领域专业学术期刊的可持续发展。

1 如何保障优质稿源

稿源是刊物的立刊之本。充足数量的稿件以及高质量的稿件是保障学术期刊持续向前发展的核心因素。期刊的学术质量归根到底取决于稿源的数量和质量——只有稿源丰富,才有选择的余地;只有来稿的质量高,才能优中选优[2]。

《建筑钢结构进展》所刊载的内容隶属于土木工程一级学科之下的结构工程二级学科之下的一个分支领域,因此,作者和读者群体人数都局限在非常小的一个圈子里。这一点制约了其稿源的数量。另外,科研人员在投稿时,一定是选择将更优秀的文章投到国内外影响因子较高的期刊,在这种远称不上乐观的形势下,我们显然不能消极地“等米下锅”,而应该积极地开辟各种可能的渠道,通过多种手段吸引大量优秀的稿件和作者。《建筑钢结构进展》根据自身的特点,因地制宜地采取了以下几点举措,保障了稿源的数量和质量。

1.1 充分发掘编委资源

《建筑钢结构进展》杂志拥有一支由中国工程院院士沈祖炎教授作为编委会主任、59名境内专家(含8名院士)及17名境外专家作为编委的强大编委队伍。这样一支豪华阵容的专家队伍应该说对吸引优秀稿源有一定的优势,尤其是海外稿源。而行业专家的稿件具有导向性和前瞻性、水平高、内涵丰富,往往能体现最前沿最高水平的科技成果,在把握本学科的发展历程和动态、增加信息量方面会起到很好的推动作用,也会进一步吸引更多的新作者投稿。因此近年来,在《建筑钢结构进展》杂志发表的文章中,由海外知名专家撰写的文章占25%~35%,是目前建筑结构类学术期刊中唯一能够做到的,这也是充分挖掘杂志专家队伍潜力的成果。

1.2 主办或协办学术会议

学术会议论文是一种重要的科技文献源,通常能够反映有关学科领域中的最新发展和最新动向。其实,许多开创性工作内容都是以会议论文的形式发表的,并在日后产生持续的影响。《建筑钢结构进展》杂志在会议组稿的方面有一些经验和心得,并且在过去多年里和一些海内外协会和机构共同主办或协办了众多学术交流会,如两年一届的海峡两岸及香港钢结构技术交流会。2014年还针对行业热点承办了第一届全国建筑与工程结构工业化建造技术交流会,2015年承办了第八届钢结构抗震国际会议——中国研讨会。这些会议既扩大了杂志在国内外的影响力,也争取到了一些好的稿源。因此,在会议方面开拓稿源仍将是编辑部的工作重点。

1.3 集中行业热点策划专辑

专辑具有同领域研究成果集中化的特点,可以使科研工作者在短时间内对自己所关心的研究领域有着全面的了解,因此具有其独特的优势。《建筑钢结构进展》杂志从2002年开始,针对建筑钢结构的重点研究方向和热点研究领域进行了专题组稿工作,如“钢结构抗火专辑”“钢结构住宅专辑” “钢结构稳定专辑” “钢结构设计与施工专辑” “组合结构专辑” “空间结构专辑” “薄壁结构专辑” “铝合金结构专辑”等等,涵盖了建筑钢结构研究领域的方方面面,因此获得了比较高的关注度和影响力。除了分专题,编辑部还尝试向企业界组稿,推出了“中国船舶工业第九设计研究院专辑”和“日建设计专辑”,得到了业界的好评。另外,根据地域还相继推出了“香港和台湾钢结构专辑”“山东钢结构专辑” “安徽钢结构专辑”等。以专辑的方式出版是《建筑钢结构进展》的一大特色,编辑部仍将继续保持这个特色。

1.4 培育研究生作者群体

研究生作者群是科技期刊稿件的重要来源,并且也可以通过培育和引导成为优秀稿件的贡献者,同时,研究生的创新研究有助于提高科技期刊的学术质量。因此,编辑部致力于采用多种方式来吸引和激励优秀的研究生作者投稿[3]。《建筑钢结构进展》采取的一个有益尝试就是通过组织研究生专辑的方式来获取优秀研究生稿件。通过这种方式遴选的稿件,稿件学术质量高、创新性强、且具有一定的多样性。比较成功的实例有:浙江大学、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同济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天津大学等高校的钢结构研究生专辑,其带来的影响也是非常深远的。其他的激励办法如设立研究生优秀论文奖,也是一种不错的方式。另外,在处理研究生稿件时,编辑部尽量通过合理安排刊期的方法优先刊登研究生论文,还可以针对学术价值较高的优秀研究生论文制定一些特殊的倾斜政策,为他们的论文顺利发表开辟一条“绿色通道”。

2 如何提高审稿专家投入度

目前很多期刊都存在着审稿专家投入度不高的现象。审稿专家的投入度不高表现为热情不足,不能按时完成审稿工作,要在编辑的反复催促下才能勉强把稿件审完。另外,就是审稿不负责任,审稿意见简单粗糙,没有好好发挥审稿人的作用。如何能够调动审稿专家的积极性,关键在于如何高效完成审稿过程,如何提高审稿专家的荣誉感和被认同感,并让审稿专家也在审稿的过程中有所收获,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2.1 准确选择审稿人

不管是编辑还是主编,其专业领域都有一定的局限性,对学术质量的判断还是需要依赖于学科专家,所以审稿专家选择准确与否将直接影响对稿件质量的评判[4]。另外,随着各个专业学科的深入发展和向纵深横向拓广,专业细分的方向和新兴学科日趋增多,学科交叉的论文也越来越多,这就要求编辑在选择审稿人的时候,一定要有的放矢,匹配得当,也需要编辑部登记翔实的审稿人信息,对审稿人的研究方向和领域要进行细化,不能笼统写个大方向即可[5],同时还要求编辑部要与时俱进,不断更新审稿专家数据库,才能够对任何文章都能匹配到相对合适的审稿人。做好这个工作是提高审稿质量和效率的第一重要环节,也会提高审稿人审稿的意愿和兴趣,降低文章的拒审率。

2.2 建立科学合理的审稿系统和沟通机制

审稿专家一般都是学科带头人,他们肩负着繁重的教学和科研任务;还有一些行政和教学科研都兼顾的双肩挑、三肩挑的专家,他们更是事务繁忙。那么建立科学合理的审稿系统和沟通机制并规范实施,可以保证审稿质量、审稿的效率和评审结论的客观性,同时节约审稿专家的宝贵时间,提高审稿专家的投入度。编辑部门应做好初审工作,避免给专家审阅低质量稿件而浪费专家的时间和精力。另外,期刊编辑部还应建立合理的催审(提醒)机制,对因事务繁忙而忘记审理稿件的专家进行合理提醒。

2.3 提高审稿专家受重视程度

很多审稿人将被邀请审稿看作是对个人学术成就以及在学术界贡献、受到评价的认可和肯定,也是个人学术地位被尊重的一种体现。因此,对于提高审稿专家投入度的做法中,具有可行性的有:对外定期公布审稿专家的名单、向审稿专家发放聘书、通过网站或者微信等公开媒介向审稿专家发表感谢信或进行表彰、在审稿系统中向全部审稿专家显示贡献排行榜从而在审稿专家的圈子内提升贡献较高专家的地位[6]、定稿意见向专家反馈、听取审稿专家在期刊建设和发展方面的意见及建议等。

2.4 为审稿专家提供知识回报

文献[7]给出的审稿专家愿意为期刊审稿的三个主要理由之一是:增加了与同行交流的机会,占调研专家比例的68.25%,这也说明一个双赢的审稿过程是不仅编辑部得到了公正客观的审稿意见,对审稿专家来说,也有启发思维、博采众长的作用,并为他们提供了一个学到新知识的机会。通过审稿获得学术创新和发展的机会,是吸引专家进行审稿的主要因素之一,对其自身知识的完善和更新也大有帮助。因此,应重视对审稿专家的知识回报。具体做法有:挑选具有一定创新性,且概念清晰、书写流畅的文章给专家审稿;促进作者与审稿专家之间以及不同审稿专家之间的交流和讨论[8];编辑部可根据来稿情况,分析总结研究热点与审稿专家分享和交流[9]。

3 如何提高编辑综合能力

要保证专业学术期刊,尤其是小领域专业学术期刊的办刊水准和质量,一支优良的编辑队伍是不可或缺的,而编辑的能力素质是做好编辑工作的重要前提[10]。一名编辑的能力素质是编辑在知识、品质、禀赋、感悟等方面综合能力的集中体现,作为一名新时代的编辑,更要求具有较高的综合能力,笔者在这里想强调的是除了基本的规范、加工、写作能力之外的一些重要能力素养。

3.1 科学敏锐度能力素养

专业学术期刊的性质决定了编辑在工作中必须以学术作为导向,具备一定的学术敏感性和学术鉴别力,这样才能甄别来稿的质量,或者迅速捕捉到学术领域的最新发展动态并围绕其进行有计划的选题组稿。《建筑钢结构进展》在过去的十多年内正是敏锐地感知到建筑钢结构领域的各种研究热点,成功地组稿了若干期专辑,不仅获得了行业的好评和认可,也对钢结构的科学研究起到了学术引导作用。编辑可以通过多参加学术讲座和会议、浏览科技网站、阅读论文了解学术动态等方式提高科学敏锐度能力。

3.2 沟通交流能力素养

办刊工作是一项系统工程,追求的是一种“人和”的境界[11]。编辑部的公共关系的维护就是要靠编辑通过各种交流沟通手段,来协调平衡编辑部与作者、读者、审稿专家、高等院校及科研机构、主办单位、行政管理单位、出版、印刷、发行等业务单位、文献检索机构、同行、广告客户以及赞助企业等等公关对象之间的关系。公关的核心问题是协调,而协调的基本方法则是利用现代传播媒介和人际传播手段进行双向交流,编辑应于细微之处、点滴之间,用自己的良好沟通能力和实际言行取得各方面的充分信赖和支持,共同做好编辑出版工作。

3.3 新媒体融合能力素养

科技的发展带来的是人们生活方式的变化、阅读习惯的变化,如何将数字化与传统媒体行业相结合,这对专业学术期刊而言也是一个不得不面对的问题[12]。另外,各种电子科技手段在专业学术期刊方面的应用将会越来越丰富,编辑对于各种计算机技术的学习也迫在眉睫,未来编辑需要掌握的业务技能也会向高科技化发展。专业学术期刊编辑应不断充实自己,提升和优化自己的知识结构,用现代化的科技手段来武装自己,从而更好地为编辑工作服务。

4 结 束 语

应当说在当今竞争激烈的时代,小领域专业学术期刊的生存和发展非常艰难。《建筑钢结构进展》坚持初衷,认真办刊,在十多年的办刊过程中不断强大自身、稳步前进,取得了一个又一个的成绩。在此对如何保障优质稿源、提高审稿专家的投入度以及提高编辑综合能力等方面的办刊经验与同人分享,为小领域专业学术期刊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一些借鉴。

[1]张琨瑜.如何保障小型专业科技期刊的稿源——以《稀有金属和硬质合金》为例[J].科技传播,2016(3):30-32.

[2]刘玉姝,何亚楣,李国强,等.开拓学术期刊优质稿源的途径[J].编辑学报,2010,22(4):362-363.

[3]刘玉姝,王东方.建立研究生作者群与科技期刊双赢关系的举措[J].编辑学报,2011,23(6):547-548.

[4]高佳.高校学报审稿专家库的建设[J].技术与创新管理,2015,36(4):409-412.

[5]刘玉姝,陆芳,何亚楣,等.科技期刊专家审稿过程中的问题分析及对策[J].编辑学报,2010,22(5):443-444.

[6]钟琳,高超民.科技期刊外审专家激励措施扎根研究[J].中国科技期刊研究,2016,27(3):278-282.

[7]陈培颖,陈倩,李娜,等.国内学术期刊同行评议现状的调研——基于国内自动化领域作者群和评审专家群[J].中国科技期刊研究,2016,27(1):3-9.

[8]刘菲,李奎,高雪莲,等.向审稿人反馈他审和终审意见的必要性和意义[J].中国科技期刊研究,2016,27(2):148-151.

[9]吴爱华,王晴,杜冰,等.科技期刊应重视对审稿专家的知识回报[J].编辑学报,2013,25(2):164-166.

[10] 陈璟.高校学报编辑能力素质研究[J].池州学院学报,2015,29(6):120-122.

[11] 刘玉姝,何亚楣,陆芳,等.建立并维护科技期刊良好公共关系的举措[J].编辑学报,2011,23(3):249-250.

[12] 胡小萍.大数据背景下科技期刊编辑知识结构的调整和优化[J].上海电力学院学报,2014,30:145-146,155.

猜你喜欢
稿源专辑科技期刊
科技期刊的分类
陶瓷文化传承创新专辑
声 明
科技期刊的分类
两张专辑,你更喜欢哪张? 区瑞强《致敬 Beyond》/张玮伽《你最珍贵》
高职内刊学报发展路径调查研究
科技期刊的分类
科技期刊的分类
SNH48组合7SENSES推出第三张迷你专辑《天鹅(SWAN)》
新时期科技期刊稿源挖掘问题的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