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和坤 阮鹏程(重庆晨报,重庆 400010)
不谈模式,只谈纸媒转型融合移动互联网的思考逻辑
肖和坤 阮鹏程
(重庆晨报,重庆 400010)
摘 要:自2014年1月起,全国各大小报业集团陆续拥抱移动互联网,推出新闻客户端,至2015年底,几乎各省市报业集团“人手一个”。纵观这些由报业集团、报纸主办的新闻客户端,因各自投入人财物大小不同,所处环境不同等因素,所最终呈现的特点也不相同。上海报业集团的澎湃新闻、界面新闻,南方报业集团的并读新闻,重庆日报报业集团的上游新闻,湖北武汉的九派新闻,财新、阿里、新疆政府合作的无界新闻,多点齐放。至于这几款新闻客户端的模式,在这两年的各种业界讨论中,早已不是什么秘密。但即便已经“摸透”它们的模式,真正到自己来打造新闻客户端的时候,不少报业集团或报纸还是异常谨慎,毕竟要拿出庞大的人财物进行投入。不少新闻同行调侃说:不转型是等死,转型是找死。所以,本文意在避开对各类模式进行简单陈列,而是希望回归到转型的思考逻辑上来。
关键词:纸媒;转型融合;互联网;思维
基金课题:本论文为重庆市科委资助项目,项目类别:科技攻关(应用技术研发类,重点),项目编号:cstc2012gg-yyjsB0100,项目名称:重庆日报报业集团移动数字出版平台研发
“互联网思维”是近一两年来最火的词之一。报人内部,也常将互联网思维挂在嘴边。至于什么是互联网思维,解释众多,也模模糊糊。这里不回答什么是互联网思维,只讨论怎么形成互联网思维。
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物质决定意识。实践出真知,实践是传统报人的大脑形成互联网思维的最好办法。澎湃老总邱兵、界面老总何力,在其公开演讲中多次提到,在打造澎湃、界面之前,他们对移动互联网的认识也是一片空白,直到真正去做了一年多以后,大脑里才开始对互联网思维有了较为清晰的认知。上游新闻上线时,重庆晨报副总编辑陈旭在接受采访时也谈到,与其整天商量讨论,不如真刀实枪地干,小步快走。
互联网思维不是刷刷朋友圈,看几篇文章,喝喝互联网咖啡就会有的。可见,真正去参与移动互联网的项目是非常必要的。至于是全员参与,还是部分参与,这要结合各报业集团或报纸的自身情况而定。这两年各地客户端陆续推出,可见转型迫在眉睫,但推出客户端是做做尝试,还是下定决心转型,众媒体负责人的心中,各有衡量。
“两微一端”是目前传统纸媒涉及新媒体的必属装备。但这三者之间的关系,以及与报纸的关系该如何界定和处理,是不少新媒体负责人头疼的问题。我们要讨论的是,为什么要建“两微一端”?特别是新闻客户端,投入较大,是否真有必要?
今日头条老总张一鸣,在接受媒体采访时曾提到,他创办今日头条,主要是为了解决用户在移动端阅读的问题。解决问题,是如今不少创业公司,特别是互联网企业的核心出发点,甚至有人将互联网精神总结为:每天都专注于解决问题。
而媒体人,特别是纸媒的报人,从当记者开始,比起解决问题,更擅长的是提出问题。现在纸媒自身出现困难,传统报人首先要做的,就是向自己提出问题,发现问题。细细梳理会发现,纸媒如今自身的问题,主要有这几点:作为内容生产商,内容与读者之间未产生强关系,内容与渠道不再合二为一;纸质发行成本大;传统报人知识结构单一;传统纸媒品牌影响力降低等等。并由此衍生出的问题是,读者流失,广告下滑,士气低落,人才逐渐流失。
做一款新闻客户端,要解决用户的哪些需求,要解决自身的哪些问题?总之,拟清问题所在非常重要,这能帮助传统媒体在转型过程中保持清醒,明确目标。
尽管各地陆续推出了新闻客户端,但接下来的问题是,如何把它做好。首先要强化的第一个意识是,一定要注重客户端的运营。传统报人做移动新闻客户端,会特别注重内容生产,但仅注重内容生产是远远不够的,还要特别重视运营。
在诸多问题中,有一个核心问题,就是用户流失。其具体表现为,用户不在内容生产商的平台上活动。这也是纸媒当下最无奈、最尴尬的问题。如果内容不上网,担心报纸影响力受到影响;如果上了网,内容又会被无情扒取,给其他平台免费打工。
要解决这个问题,一方面要加强法律对版权的保护;另一方面,就是要提升自建平台的用户黏性。并读新闻、澎湃新闻以及上游新闻,在这方面做了相应的探索。
并读新闻的“读赚模式”,让用户阅读新闻的行为变为积分,这些积分按照当日广告额,直接转化为金钱,用户还可提现。目前来看,并读新闻用户黏性不错。
澎湃新闻的“问吧”,本是由为解决读者对于新闻的深度需求提出的“追问”升级而来,但“无心插柳柳成荫”,如今澎湃的“问吧”栏目,用户活跃度高。用户只有在“问吧”的平台上,才能参与问答,这不失为一个提升用户黏性的有效方法。
上游新闻的“活动”,一上线就连续推出各类有趣的抽奖活动,让用户在有趣的线上活动中享受福利,让用户逐渐形成习惯,对促进用户活跃度起到了不错的效果。并且,商家也乐于接纳这样互动性强的合作。
其实不管哪种形式,有一个共同点,就是“简单、粗暴、直接”。在新闻之外,以一个非常吸引用户的“点”,让用户形成期待和习惯,以提升用户黏性和活跃度。只有提升用户黏性、提升活跃度,让用户与平台产生强关系,客户端运营者才能了解用户行为。掌握了用户行为,才能反馈给内容生产部门和经营部门,进一步提升内容质量,提升经营效果。
纸媒转型还会遇到一个重要的问题,就是怎么挣钱。业界有句话说的是:经营上的转型成功,才是真正的媒体转型成功。
经营转型,需要纸媒花时间梳理清楚现有的业务模型及资源线。另一边,需要设计清楚,纸媒在移动互联网领域的业务模型,以及能嫁接的资源是什么。特别是业务模型梳理,这与提升用户黏性同等重要。最终纸媒在移动互联网选择什么样的产品,以及产品如何设计,都要围绕这两个方面展开。
举个例子,业务构成中含广告。对于客户而言,他们会看重3点,一是用户数量,二是精准度,三是品
牌。那么产品设计就要围绕如何提高用户活跃度开展,而技术手段和数据手段,就要为提高精准度努力。产品的运营就要围绕如何提高自身品牌影响力展开。以此逻辑推演,将问题一一分解,并寻找具有针对性的办法。
其实,无论是微信、微博,还是客户端,都是用来解决问题的工具。各纸媒的新媒体负责人,要根据问题的不同、工具特点的不同,进行匹配,以寻找一个最合适的问题解决方案。
上述的系列思维过程,最终呈现的都还只是“点子”,要真正落到实处,拼的是执行力。
说到执行力,恐怕又要给纸媒从业者泼冷水。过去人们在谈到报社出去的人,创业大多难以成功,很重要的一个原因就是:想法多、执行力差。转型,无异于创业,甚至比创业还要艰难。这其中需要的执行力,主要体现在这些方面:
第一,齐心。纸媒转型,不仅面临外部压力,在内部同样会有不同的声音。一旦认定转型是必然的,那么报业内部就要上下齐心,积极主动为转型出谋划策。
第二,自省。转型是为了解决当下的问题,就是在进行自我革命,常自省也是一种执行力。
第三,耐心。转型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不是推出一款客户端就能立即收获效益,需要明确发展步骤,不急不躁,把握好发展关键节点。
第四,虚心。在移动互联网领域,传统报人可谓是“小白”,需要归零的心态,从0到1,向互联网企业虚心学习,切忌坐而论道。
第五,冷静。移动互联网与纸媒,各有优劣,互联网浪潮已经产生一些浮躁的泡沫,作为困难期的媒体转型,更不能盲目冲动。
第六,专研。传统报人要优化提升自我的知识结构,学习互联网工具,不断get新技能,以适应互联网时代的新闻业。对“用户”“痛点”“数据”“需求”等关键词,加以深刻的研究。
中图分类号:G206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8883(2016)02-0009-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