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文慧
(中原工学院 信息商务学院,河南 郑州 451191)
应用型本科院校编导专业教学改革实践探索
张文慧
(中原工学院信息商务学院,河南郑州451191)
摘 要:在全国性的本科院校向应用型转型的大背景下,根据《教育规划纲要》中体现的精神,广播电视编导专业作为一个近几年较为热门的专业,其人才培养更应该向应用型实践人才方面进行改进。针对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目标,可以对编导的教学工作采取行之有效的改革措施,以期培养学生理论和实践相统一的能力。
关键词:应用型本科院校;广播电视编导专业;实践教学
现在的大多数高等教育教学都存在一定的问题,最大的表现就是在学业完成进入社会的时候,没有办法很好地和社会接轨。最大的原因就是在以前的高等教育教学环境下,各个大中专院校都将学生的培养计划定位在理论知识的学习上,而实践教学的能力往往被各个教育单位所忽视,这就直接导致很多学生在大学毕业之后根本无法学以致用。
在当前严峻的就业形势和人才竞争压力下,培养应用型技术人才对于本科院校的发展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而要想做好这一发展的转型,就势必需要将实践教学在培养计划中的比例扩大,以行业需求为导向,更好地和社会接轨。
广播电视编导专业兴起的时间是20世纪末,国家教委在1998年为了适应广播电视行业的发展变化,在本科生专业目录的艺术类中增设了“广播电视编导”等专业,在这样的大背景下,广播电视编导专业作为一门新的专业得以兴起。而在国内各个高等院校为了适应这一政策的变化和行业的需要,纷纷开设广播电视编导专业,开始培养这方面的人才。但是随着市场的发展,广播电视编导专业这一学科越来越暴露出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甚至编导毕业的学生最后毕业也只得到了一纸证书,就业方面和专业相去甚远。
(一)考生本身对专业感到盲目
很多参加高考的学生,为了最终能获得大学本科文凭,选择了这一相比其他的艺术类专业而言,既不需要像美术专业大量耗财耗,也不像播音专业需要姣好的形象和声音条件。因此很多高考考生在临近高考的时候选择报考编导专业,以便最终自己能在几十万上百万的高考大军中有个“保底”的学校,也因此,每年报考广播电视编导专业的学生人数只增不减,他们只需要较低的文化课分数和合格的专业课成绩,就可以保障自己在高考结束后有一个“接收单位”。
这些报考编导专业的学生大多数只是经过了十天半个月的集训,有的学生甚至没有参加过任何有关编导专业的培训。由于这种现象的存在,许多考生在报考本专业时存在非常大的盲目性。
(二)学校办学条件存在严重的资源短缺
不论是硬性的配套设施,还是软性的师资力量,各个学校都存在着非常严重的不足。理论课的讲授由一些有经验的教师赶鸭子上架勉强应对。但是对于硬性的设备问题,很多学校都存在严重的短缺情况,即使很多学校有这些配套的硬性设配,但是在软件和设备的实际操作上也没有办法跟上,这就导致了很多学校的培养计划中大多数的课都是理论教学,没有办法接触真正和专业相关的实践知识。
理论教学占主导的培养计划已经不能满足编导专业学生以后步入社会的需求,在全国性的本科院校向应用型院校转型这样的大契机下,编导专业更应该多措并举,实现教学和行业的接轨。
(一)加强培养计划中实践教学的比例
对广播电视编导专业来说,实践能力的培养是重中之重,理论性的培养计划应该做出大规模的调整,实践教学的比重应该替代传统理论教学方式。以课程为单位或以学期为单位的实践教学,应该成为现如今广播电视编导专业人才培养的重要方向。
除此之外,应该多和校外具有含金量的一些比赛进行联系,在教学过程中,不断地获取外界较权威性的认可,这在非常大的程度上能够鼓励学生学习实践的积极性。
(二)完善陈旧理论知识的更新
广播电视编导这个专业的很多知识和设备都是在不断更新的,并且更新的速度非常之快,从柯达公司的倒闭我们就可以很好地看出这一点,行业巨头瞬间灰飞烟灭,这也就体现出了传媒技术更新的速度。
理论知识的陈旧性是不足以应对日新月异的传媒业变化的,作为传媒业最为重要的载体来说,广播电视编导的知识更新速度也是显而易见的。硬件设备的更新必然会伴随着理论知识的更新,在进行教学的过程中,应该积极了解最新的技术性知识,及时对所开设课程进行与时俱进的更新修订。
(三)扩展校外相关单位实习基地的建设
校外实习基地的建立,对于学生是最好的课堂,尤其是编导专业的学生,对于校外实习的兴趣远远大于校内枯燥乏味的课堂讲授。听一学期的理论课,很多时候效果还不如在校外某些实习单位进行一周的实践。编导教学过程中,培养单位注意和校外单位建立实习基地,对于学校本专业的发展具有长远的作用。
(四)对学生作品严把“质、量”关
很多编导专业的学生在毕业就业时,面临最大的尴尬就是拿不出真正能代表自己能力的高质量作品,这是大多数院校在培养计划方面的缺失,也是全国性应用型本科院校改革背景中应该注重的问题。对于学生作品有“量”的要求是一方面,这只能证明大学四年的工作量,而对作品提出“质”的要求,才能使学生能力得到更高层次的体现。
广播电视编导这一在传媒行业占有越来越重分量的专业,应该把实践操作能力的培养作为它和社会接轨的重要指标。在全国性的应用型本科院校改革的大背景下,广播电视编导的发展更应该引起开设此专业的相关单位的高度重视,学生是否有能力适应社会,完成就业,是这个专业在未来是否能够很好发展的重要因素。
参考文献:
[1]《教育规划纲要》工作小组办公室.教育规划纲要辅导读本[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13:7-8.
[2]孙惠敏.教学服务型大学理论探析与实践[M].浙江大学出版社,2014:154.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8883(2016)05-0248-01
作者简介:张文慧(1988—),女,河南新乡人,中原工学院信息商务学院助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