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刘鹏飞, 赵海月
(吉林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 吉林 长春 130012)
戴维·哈维资本积累理论视阈下的空间批判〔*〕
○刘鹏飞, 赵海月
(吉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吉林长春130012)
在解读近代资本主义国家发生的一系列生产方式变革的过程中,经典马克思主义的理论边界似乎显得不够宽阔。美国学者戴维·哈维(David Harvey)在对马克思资本积累理论进行空间重构和对列斐伏尔等学者的空间理论充分借鉴的基础上试图从资本积累的动力机制着手分析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不合理性。通过研究戴维·哈维的资本积累理论,并在其视阈下分析戴维·哈维的空间批判理论尤其是对城市空间批判和对全球化空间的批判,有助于我们完善和丰富马克思主义理论内涵,研究资本主义城市化进程,探索全球化权力与空间关系。同时也为解决我国现代化建设中面临的空间问题提供一些启示和思考。
戴维·哈维;资本积累;空间
伴随着二战后资本主义经济危机频繁的周期性爆发,资本主义虽然面临极大的存在危机却总能够神奇般地存活下来。这种所谓的“腐而不朽,垂而不死”从现实层面逼迫学者们必须对之做出合乎逻辑的反思,到底是资本主义已经克服了马克思所谓的不可克服的矛盾?还是资本主义的飞速发展已经冲破了传统理论的边界?亦或是我们对经典理论的解读和诠释并不够深入?美国学者戴维·哈维试图从资本积累的动力机制着手研究资本主义条件下资本积累的矛盾与危机并尝试探索资本主义的替代道路。哈维在对马克思“资本积累过程必然导致资本过度积累的危机”的判断的基础上,进一步从空间维度对马克思的资本积累理论进行丰富,他同意马克思关于“资本家是为了积累而积累,为了生产而生产”的论述,在研究资本积累和如何解决过度的资本积累问题的过程中论证了空间生产的重要性,提出了所谓的“空间修复”概念并开展空间批判。
哈维的资本积累危机理论目标是非常明确的,那就是从资本积累和当代资本主义空间生产之间关系的维度,利用空间循环理论对城市空间生产理论、全球化理论等进行探索,并尝试理解资本主义条件下城市化的运作。哈维试图对经典马克思的历史唯物主义进行空间重构,但哈维所借助的理论资源并不仅仅只来自于马克思。列斐伏尔的空间理论对哈维影响也极为深远。哈维正是一方面承继了列斐伏尔的问题提出方式与解答路径,另一方面又通过对马克思的资本理论的重构来深入研究空间与资本的关系,进而从资本积累和空间生产的维度,对资本主义社会各个领域展开研究和批判。
(一)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继承
所谓资本积累按照马克思的定义是“把剩余价值当作资本使用,或者说,把剩余价值再转为资本”。〔1〕在马克思看来,“竞争迫使资本家不断扩大自己的资本来维持自己的资本,而扩大资本只能靠累进的积累。”〔2〕一方面,竞争和生存迫使资本家不断地进行扩大再生产,不断地增加资本的数量以维持自己的资本,另一方面出于对利润最大化的追求,他们不断地榨取工人剩余价值,减少工人收入。周而复始,资本总量和商品数量虽不断地增加,但是需求却不断减少,这种生产方式会导致经济危机的爆发。哈维正是在寻求资本过度积累解决办法的过程中论证了空间生产对于缓解资本主义积累危机的价值。他在马克思“资本积累过程必然导致资本过度积累危机”判断的基础上提出了四条解决路径,简而言之就是包含“时间修复”和“空间修复”两层含义,所谓时间修复是指在不变的空间内部进行的结构性调整,而随着资本积累的不断增加,这种时间修复会变得越来越难,与此同时,空间修复就会变得越来越重要,即资本开始不断地展现其扩张的本性,寻求向外部空间进行转移以减缓积累过剩。在这个过程中,一方面资本家要不断开发市场空间,另一方面资本在各个市场之间的循环流通要求不断地摧毁各种阻碍资本的景观。其实马恩在《共产党宣言》和《德意志意识形态》中较早就论述了随着资本主义的发展,物质生产与精神生产必将全球化,而伴随着这种全球化的是一种结构性的权力关系,只是他们并没有明确地建构关于空间方面的理论,而哈维在《资本的限度》中就是要将空间整合进马克思的理论中去,并且明确建构“时空压缩”理论和“地理不平衡发展”的理论。通过对比研究,我们可以很清楚地看到哈维对于马克思的资本积累理论和空间生产理论的继承和反思。
(二)对列斐伏尔空间理论的进一步探索
哈维曾经坦率地承认,列斐伏尔的主要著作对他的研究有着非常重要的影响。的确,哈维的资本积累循环理论以及空间批判理论都与列斐伏尔的空间生产理论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列斐伏尔空间生产理论认为空间是社会的产物,对于这句话列斐伏尔将其诠释成四条基本原则:第一,物质空间正在消失;第二,任何一个社会,都会生产出包含着生产关系和再生产关系的社会空间;第三,对空间认识的理论是对生产过程的复制和再现;第四,从一种生产方式向另一种生产方式的过渡中必然伴随着新空间的产生。〔3〕列斐伏尔将对于空间的解读从单纯的物理属性和自然属性的层面上升到了社会实践、社会发展、社会伦理的层面。列斐伏尔对资本主义空间的抽象理解以及矛盾空间的定义在此后漂洋过海地来到了美国,哈维以列斐伏尔创立的空间理论为灯塔,通过对空间和资本的具体研究,进一步审视历史唯物主义的空间维度。
按照哈维历史—地理唯物主义思想的逻辑排列,其实资本积累理论和空间批判理论都是历史—地理唯物主义的重要组成部分。那么,我们在资本积累理论的视阈下去审视空间批判理论的意义和价值在哪里?首先,资本积累理论可以说是哈维历史—地理唯物主义思想中最为重要的理论,是核心构成,这就好比“因”。而空间批判理论是在资本积累理论与空间生产理论碰撞基础上产生的,是对于哈维核心思想的有利支撑,这就好比“果”。由因及果,对于我们搞清楚哈维历史—地理唯物主义思想的真正内涵很有帮助。另外,哈维的空间批判理论实际上也是资本积累理论的延伸,或者说是哈维从理论层面到实践层面过渡的一个桥梁,因为哈维将空间维度注入到马克思的资本积累理论宝盒以后,他开始进一步研究资本主义条件下的城市化问题、全球化扩张问题以及由此衍生的地理不平衡发展问题、新帝国主义问题等。本文主要探讨哈维对当代资本主义城市空间和全球化空间的批判。
(一)对城市空间的批判
哈维在《资本的城市化》一书中指出:“通过聚焦于城市化,我并不想把它当作一个独立于资本主义生产的、理论化的特殊分析对象。正如马克思所强调,资本不是一种物而是一种过程。研究城市化就是研究资本主义通过自然和社会景观以及意识形态的生产而展现自身的过程。”〔4〕由此可见,哈维是将资本积累问题和城市化问题纳入到同一个理论框架中并进行批判的。这里,我们不得不提到哈维的资本三级循环理论,这是他用来阐释资本积累危机的有效理论,也是剖析城市空间问题的有效法宝。哈维所谓的资本的初级循环(primary circuit)实际上源自于马克思,在这个阶段,资本生产过程中的自由竞争、盲目竞争导致了资本家不顾市场、资本和劳动力的现实而积累,最终导致过度积累危机。这时,资本往往会流向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和消费基金领域,即进入资本的次级循环(second circuit)。由于这些领域具有规模大、周期长、能够吸引大量的剩余劳动力和剩余资本的特点,对于解决在第一级循环中的积累危机很有帮助,资本的第一级循环中的积累成为了第二级循环的前提,而第二级循环又恰好是解决第一循环危机的有效手段。然而,哈维认为资本在城市空间中的流通又不仅仅只包含这些,还应该包括譬如医疗、社会保障、军事领域以及国家机器的投资,这就是资本的第三级循环(third circuit),当然在第三级循环领域的投资并不是单个资本家所能完成的,“在一定程度上,资本家只有将自己组织成为一个阶级——通常通过国家政权代理人的形式——才能找到投资于科学研究和发展的渠道,才能找到提高劳动力数量和改善劳动力质量的渠道”。〔5〕哈维用资本的三级循环理论阐明了当今资本主义条件下资本的循环过程,并指出这种循环并不能有效解决资本积累过剩问题,因为在第二级循环和第三级循环中同样会存在投资过度问题,正如哈维所分析:“这种过度投资的价值毫无疑问不能得到完全地实现。因此,在资本的第二级循环和第三级循环中就出现了危机。”〔6〕而资本在第二级循环和第三级循环中产生的危机往往更难消除,投资的过剩和有效需求的不足会使得固定资产和消费基金大幅度贬值,加剧了危机的表现,而由于这种固定资产本身就具有投资规模大、投资周期长、资金周转慢等特征,资本家很难在短时间内将其转移变现,这就会造成资本的缩水,也就是说资本家用来克服初级循环中资本积累过剩的方法很快却成为制约其发展的障碍。于是资本家要不断地对二、三级循环中的固定资本进行破坏和重建以求缓解上述现象,这就会造成哈维所说的资本主义城市独特的地理景观和地理不平衡发展状况。哈维认为这主要体现在三方面:第一,资本家为了缓解资本三级循环中所提到的危机会不断地对城市进行破坏和重建以寻求新的空间,当资本家认为城市中心已经无利可图之时,他们便会把目标转向郊区或者城市次中心,此时的城市中心便会因此荒废,面临衰落危机。而对于次中心和郊区的过度开发必将会压缩其原有的生存空间,失去其固有的空间价值。另外资本向新兴工业城市的转移同样会使老工业城市面临失业、固定资本贬值等危机。第二,“空间……始终都表现了某种阶级的或者其他的社会内容,并且往往成为剧烈的社会斗争的焦点。”〔7〕正如第一条所讲,资本的流动压缩了人们的生活空间,转而进行垄断性质的商业生产,那么,这些劳动者和低收入群体势必面临着服务于这种垄断生产的同时又必须面对生存空间被强行挤压的现实。这成为了城市阶级关系激化的主要诱因。第三,无论是资本在哪个逻辑下循环,都要遵循其最原始的资本逻辑,资本的不断扩大和流动使整个浮躁的城市处在对资本的无限追求中,而忽视了如何使人们获得更好的生存和发展空间,人们“被掷入现代城市交通漩涡中,孤零零地对抗庞大、快捷而致命的质量与能力凝聚物”。〔8〕
(二)对全球化空间的批判
哈维的全球化理论同样是建立在资本积累理论基础上的,他认为从资本积累以及循环的角度来分析全球化空间如何形成、如何发展、如何深化是最直接的方法和最有效的途径。在哈维看来,全球化形成的原因是资本的过度积累迫使资本家不断地进行资本的空间转移以缓解资本循环过程中的矛盾,全球化不过是资本主义进行危机缓解而采取的一种空间策略。正如哈维所说:“‘全球化’术语的兴起所预示的事情之一就是深刻的资本主义地理重组,使许多关于‘自然’地理单元——资本主义历史轨迹就发展于其中——的假定变得越来越没有意义。”〔9〕资本的全球化流动与其在城市中的流动可以用同样的逻辑来分析,资本的生成量需要多种因素来决定:资源条件、劳动力条件、自然条件、政治条件等等。原本就存在差异的地域格局由于资本的冲击而变得更加复杂,地理的分散、生产体系的分裂和劳动力层次的分割问题随之更加突出,由此便造成了哈维所说的地理不平衡发展,这势必会给全球空间造成诸多危害。这种危害具体可以理解成这样几个层次:第一,空间布局二元化加剧。发达国家不断地通过高科技的信息、技术、文化、人才手段掌握生产力发展的核心,却将产品附加值低、能源消耗量大的低端制造业和代工厂转移向劳动力成本低,核心竞争力差的发展中国家,正如哈维所描述的发达国家城市中心已经出现了“去工业化”现象。这致使全球很多发展中国家成为以单纯追求资本效益、付出大量劳动力、牺牲环境为代价的全球工厂。同时,制造业在发展中国家的高速发展需要大量土地作为支撑,这势必会侵蚀发展中国家的农业用地,也会对农民造成一种“在家务农不如进城务工”的心理。这不仅制约了发展中国家农业的发展也会侵占发展中国家城市居民的生存空间。第二,资本的全球扩张势必会给发展中国家造成严重的生态危机,形成了生态环境的地理不平衡发展。资本的全球化流动带来的不仅是社会问题,还有一些比较严重的生态环境问题,先前的资本主义国家也同样面临着生态环境危机,雾都伦敦是一个典型代表,在20世纪60、70年代,迫于生态压力,资本主义国家将生态环境问题随着资本一起带到了发展中国家和第三世界国家以此来缓解本国的生存环境和生存空间。
作为西方马克思主义学者,哈维的资本积累理论和空间批判理论在其历史—地理唯物主义大体系下发挥着重要作用,存在较高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当然也存在一些缺失。
(一)资本积累危机理论视阈下的空间批判理论的价值
面对当代的全球化、城市化等空间问题。如何在经典马克思主义的理论框架内重新树立起马克思主义对于解决当代诸多问题的话语权是每个历史唯物主义学者的迫切愿望。虽然马恩已经明确意识到这种空间社会权力关系是与资本主义发展密切相关的,但却没有进行系统而又明确地论证。哈维的资本循环理论指出了资本主义为什么能够得以持续地存在以及当下无产阶级革命的困境,也论证了帝国主义现象产生的必然性,这无疑丰富了马克思的历史唯物主义生产理论,增强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现实批判性。同时,哈维的空间理论也存在着较大的现实意义,他对于资本主义城市化问题、全球化问题的研究无疑为解决我国现代化建设中的空间矛盾提供了一面镜子。
(二)哈维资本积累理论和空间批判理论的缺失
同新马克思主义学者一样,哈维也认为经典马克思主义存在较大的“空间失语”。笔者认为这是欠妥当的,在《共产党宣言》《德意志意识形态》《资本论》《论住宅问题》等马恩的经典著作里,对于空间问题的讨论无处不在,《共产党宣言》指出:“资产阶级使农村屈服于城市的统治。它创立了巨大的城市,使城市人口比农村人口大大增加起来,因而使很大一部分居民脱离了农村生活的愚昧状态。正像它使农村从属于城市一样……”“资产阶级日甚一日地消灭生产资料、财产和人口的分散状态。它使人口密集起来,使生产资料集中起来,使财产聚集在少数人的手里”〔10〕,这是马恩早期对于生产要素的空间集聚以及资本空间扩张探讨的有力证明;“就住宅过分拥挤和绝对不适于人居而言,伦敦首屈一指……即使把伦敦和纽卡斯尔的许多地区的生活说成是地狱生活,也不算过分。”〔11〕这是当年马克思在《资本论》中对于伦敦住宅问题的深刻论述;“一个古老的文明国家像这样从工厂手工业和小生产向大工业过渡,并且这个时期还由于情况极其顺利而加速的时期,多半也就是‘住宅缺乏’的时期。”这是恩格斯在《论住宅问题》中对于德国城市住宅问题的论述;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机器大工业“建立了现代大工业城市——它们的出现如雨后春笋——来代替从前自然形成的城市。凡是它渗入的地方,它就破坏手工业和工业的一切旧阶段。它使城市最终战胜了乡村”。〔12〕这是马克思、恩格斯对于资本主义城市空间中的城乡对立问题进行的早期探索。诚然,经典马克思主义关于空间问题的论述远不止于此。只是由于马克思和恩格斯所处的特定历史条件限制,他们对于空间问题的研究似乎并没有像时间问题那样感兴趣或者说是直接将其纳入到历史唯物主义的范畴内去研究。所以说哈维对历史唯物主义的理解存在很大的局限性,他急于将空间理论塞入马克思主义经典理论的宝盒之中而把历史唯物主义理解为单纯的时间性问题。通过阅读马克思的经典著作我们可以知悉,马克思的历史唯物主义绝不单指时间问题,他是对于历史发展、生产方式的发展、社会结构的发展等一系列问题的连续性探讨。而哈维只是在历史唯物主义的基础上嫁接了空间概念但却没能把其放在历史进程中进行考量,从而限制了其理论的深度和实际指导意义。
(三)哈维资本积累理论和空间批判理论对于我国空间发展的借鉴意义
哈维的资本积累危机理论涉及到资本在全球范围内流动的问题,这对于我国如何应对资本全球化扩张是有一定的启示意义的。中国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在资本全球化过程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我们拥有世界上最多的劳动力同时又拥有着世界上最大的市场,这无疑会成为发达国家进行资本空间扩张的最主要目标,西方资本主义国家无论在空间生产、空间布局、空间支配、空间占有方面都处于优势。所以,我们在应对资本全球化的不可抗力的同时必须要保持清醒的头脑,一方面要充分利用好资本全球化给我们带来的有利发展机遇,另一方面也要警惕资本全球化给我国市场经济带来的不良影响。其次,随着资本全球化的加剧,在资本逻辑的长期影响下,我国已经进入空间问题的爆发期:城市居民的生存空间问题、城乡空间的统筹问题、环境污染问题、文化空间对立问题都比较突出。受舶来文化的影响,国人的主流价值观在急剧变化,我们对于传统文化和传统观念的忠诚度又在慢慢降低。因此,当前中国的现代化建设迫切需要从资本主义国家发展中汲取经验和教训,清楚地认识到资本主义国家全球化扩张的手段和目的,在此基础上走出一条健康和谐的可持续发展之路以解决我们在全球化空间生产中的颓势。哈维资本积累理论衍生出来的地理不平衡发展理论和历史—地理唯物主义理论无疑为我们提供了一条笔直的参考路径。按照哈维理论的启示,在缓解区域空间失衡、城乡空间失衡方面我们应该注重资本空间流动的积极作用,控制好资本流动的空间条件,解决欠发达地区资本流失的问题,在此基础上同时满足企业家对于空间利润的要求和劳动者对于空间消费的要求。在寻求空间正义方面我们应该积极借鉴哈维曾对社会空间正义提出过的六项建议:“减少劳动力剥削、解放受压抑人群、赋予弱势群体权力、消除霸权主义、合理的社会控制、消减社会工程的负面影响。”〔13〕
注释:
〔1〕《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5卷,人民出版社,2009年,第668页。
〔2〕《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2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第240页。
〔3〕Heri Lefebvre,The Production of space,Basil Blackwell Ltd,1991,pp.30-46.
〔4〕David Harvey,The Urbanization of Capital,Baltimore:The Johns Hopkins University Press,1985,pp.xvi-xvii.
〔5〕〔6〕David Harvey,The Urbanization of Capital,Oxford,UK:Basil Blackwell Ltd.,1985,pp.8,12.
〔7〕〔美〕戴维·哈维:《后现代的状况——对文化变迁之缘起的探究》,阎嘉译,商务印书馆,2004年,第229页。
〔8〕〔美〕戴维·哈维:《巴黎城记——现代性之都的诞生》,黄煜文译,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年,第266页。
〔9〕〔美〕戴维·哈维:《希望的空间》,胡大平译,南京大学出版社,2006年,第56页。
〔10〕〔12〕《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57年,第300-301、114页。
〔11〕马克思:《资本论》第一卷,人民出版社,2004年,第759页。
〔13〕David Harvey,Social Justice,Postmodernism and the City,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Urban and Regional Research,1992(16),p.558.
〔责任编辑:流金〕
〔*〕本文受“安徽大学博士科研启动经费项目”(项目代码:33190246)和“2016年度安徽省高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项目编号:SK2016A004)资助。
陈庆军,博士,安徽大学艺术学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英国Falmouth大学访问学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