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杨氏太极拳在西藏推广普及的可行性研究

2016-02-25 06:26西藏体育科学研究所西藏拉萨850000
体育科技文献通报 2016年2期
关键词:发展途径全民健身西藏

西藏体育科学研究所,西藏 拉萨 850000



传统杨氏太极拳在西藏推广普及的可行性研究

Feasibility Study of Spreading Traditional Yang Tai Chi in Tibet

西藏体育科学研究所,西藏 拉萨850000

李德平

1太极拳概述

1.1 太极拳

太极拳的形成与老子的《道德经》、道家修身的哲学思想、养生观念,有着密切的传承和演变关系,它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种体现,并且渗透在人们的生活中,其本质是由武术而上升到武道的身心修炼方式,是一个有系统、有理论、有实践、有历史、有文化的中国人对待世界的生活方式。国内外已经有理论和实证研究,练太极拳不仅能缓解关节疼痛、减轻疲劳、强健筋骨、提高人体伸展和平衡能力等,还能改善心态,减轻精神压力,将来或被用作一种“处方药”[1]。

1.2 传统杨氏太极拳

传统杨氏太极拳传承于陈家沟陈长兴,尊张三丰为太极拳的始祖,其创始鼻祖为杨禄禅(1799-1872),经过杨家九人三代100多年的研习和传承,在清末将此拳由河北永年县广府镇的乡下带到京城,民国期间,又由北京传至上海、杭州、南京广州等地,以至影响到社会各杨氏太极拳个阶层。杨家的后人及其各地门徒新时代将其推广至整个世界,造福后人。传统杨氏太极拳蕴含着诸多先贤们的心血和智慧,动作松柔缓、风格大气、结构严谨、架势舒展、动作和顺、刚柔相济,既适合养生保健,又适合强身技击[2]。

2传统杨氏太极拳在西藏发展现状

传统杨式太极拳情缘一位如今已84岁高龄,被誉为“播撒吉祥的健康使者”藏族同胞扎西,她是杨氏太极拳第五代传人中一位德高望重、有社会影响力的太极传播者,从1978年义务授拳至今,学生遍布世界各地近万人,大师遵师命把太极群传播到西藏,造福雪域高原各族人民。在上世纪90年代,传统杨氏太极拳已经在西藏落地生根,其快速发展阶段始于2011年并持续至今,短短几年时间,杨家的弟子一起为西藏太极拳爱好者举办义务培训班不下二十余次,并成立了西藏自治区武术协会,带领西藏自治区代表队出征第五届世界传统武术锦标赛、首届全国武术运动大会等国内外赛事,取得优异成绩的同时,也为西藏太极拳事业发展奠定了广泛的群众基础,其中以藏汉族居多,其他各族群众兼有。到目前为止,西藏练习传统杨氏太极拳的人从拉萨市最初的十几人发展到辐射周边县市的几百名爱好者,并呈现出星星之火燎原之势,林芝、山南、那曲地区练习传统杨氏太极拳的人也越来越多。每天清晨,在布达拉宫脚下的宗角禄康公园、罗布林卡公园都可以见到他们的身影。

3传统杨氏太极拳在西藏推广普及的可行性

3.1 动作松柔缓慢,适宜高原环境开展

青藏高原作为世界第三极,其特殊的高原高寒、缺氧、紫外线强等艰苦的自然环境,在一定程度上妨碍了人们的身体活动,对世居、移居高原人们的身体健康也造成了一定的损害,出现诸如头晕头疼、高山性肺水肿及(或)高山性脑病、低氧血症、红细胞增多症、肺动脉高压和心脏肥大以及心力衰竭等各类急性高原病和慢性高原病。特殊的环境决定了高原群众不宜长期进行剧烈体育健身活动,剧烈活动不但不能起到强身健体的作用,反而会损害人体机能,给健康带来负面作用。传统杨氏太极拳一个最突出的特点是动作松柔缓慢,易学,易记,易练,适宜在高原开展,可有效防治各种高原疾病。

3.2 西藏群众对传统杨氏太极拳兴趣的实地调查

在2015年8月举行的西藏自治区太极拳比赛中,经调查统计,在团体赛的13支队伍中,有8支队伍的参赛项目是传统杨氏太极拳套路,占总数的62%;在个人拳赛的35人中,有28个人比赛项目是传统杨氏太极拳套路,占总数的80%;在个人器械比赛24个人中,有12个人的比赛项目是传统杨氏刀剑,占总人数的50%。调查结果表明:多数西藏群众对传统杨氏太极拳有浓厚的兴趣,希望藉此带来身体健康,以能够更健康、更快乐的在高原环境生活、工作和学习。根据实地访谈发现,因练传统杨氏太极拳,医好了久治不愈的慢性病者有之,心脑血管病练好者有之,多年严重的肺病不翼而飞者有之,弱患变强者有之,因坚持练拳而老当益壮者有之。传统杨氏太极拳没有过分的高难度动作,适应社会层次广泛,适应面宽,不论男女老幼,体弱体强,甚至慢性疾病患者,均可以习练。

3.3 促进文化交流融合,丰富高原特色体育文化

文化,是国家和民族无可替代的身份标志,是国家和民族薪火相传、生生不息的灵魂与血脉。太极拳文化根植于五千年中华文明史的深厚沃土,吸收了哲学、医学、兵学、美学等诸多文化的滋补与营养,承载了中国传统优秀文化的基本精神和主导倾向,是一个底蕴丰厚、主旨鲜明的优秀文化体系。在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大背景下,太极拳作为一种文化实体,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真实展现和逼真摹本[3],学练太极拳对了解传统文化有一定的促进作用,能在潜移默化中提高练习者的科学文化素质和思想道德素质。西藏历史文化底蕴深厚,高原特色体育文化同样具有浓郁的民族特色。太极文化在高原的传播可以促进不同文化的交流、融合,进而丰富高原特色体育文化。

3.4 构建和谐社会

“和谐”思想作为中国文化的主导思想之一,作为东方文明的精髓,在人类文明的进程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太极拳的核心价值观是“阴阳和谐”,对于实现人的身心、人与人、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对于建立新的人、自然、社会的和谐发展关系,具有重要理论与实践意义。当前,国家提出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治国必治边,治边先稳藏”的伟大战略任务,太极拳文化应该发挥其独特功能,为国策服务,为时代造福,为维护祖国统一、加强民族团结和实现西藏社会局势的持续稳定、长期稳定、全面稳定做贡献。

3.5 践行“全民健身计划”战略

新时期,全民健身已经上升为国家战略,战略的最终目标是群众的身心健康。在西藏这一高原高寒、缺氧、紫外线强的特殊地域开展全民健身活动,全民健身活动的内容必须符合科学性原则,不能随随便便拿一些现成的运动形式和方法组合。太极拳是二十一世纪的运动,是人们共同参与的运动,它有《全民健身计划纲要》内容所要求的生活化和终身性的特质,对场地器材要求不高,形式灵活多样,简捷易行,可以把西藏的不同阶层、不同职业、不同年龄、不同爱好的社会群体纳入到全民健身活动中。把传统太极拳普及推广到全民健身计划的实施中,将是一条符合西藏区情的、切实可行的全民健身之路。

4传统杨氏太极拳85式在西藏发展所面临的难题

4.1 大量群众需求与武术社会体育指导员数量缺少的矛盾

新时期,随着西藏经济社会的发展,人民物质生活已经得到了极大改善,群众的健身需求越来越凸显,越来越多的健身爱好者投入到太极拳这项运动中,与此同时,西藏武术社会体育指导员却显得捉肘见襟,从自治区武术协会调研得知,目前我区武术社会体育指导员仅5人,全部是兼职,人员少不说,真能能起到太极拳推广普及作用的更少。大部分太极拳习练者都是自己看书或者看视频自学,或者通过那些义务授权没有证书的习练年久者学习,社会体育指导员的缺少对太极拳在西藏的传播起到了极大的限制作用。

4.2 参加太极拳锻炼群体单一

通过到拉萨宗角禄康公园、罗布林卡公园、何坝林公园、山南体育馆广场等锻炼人群多的地方进行现场调查访问,对习练太极拳人群进行年龄统计,其结果如下:

结果显示:在西藏经常参加太极拳锻炼的群众中,中老年人(50岁以上)数量最多,占总数的58%;其次为中青年,为40%;儿童少年则是最少的,只有2%。由此可见,在参与太极拳锻炼的人中,年龄分布比例很不均衡。目前,全社会练习太极拳主要是老年人群体,这就给人们留下误解:认为太极是老年人的运动。这是认识上的误区,实则不然,太极拳是典型的老少皆宜的运动项目。在西藏第六次工作座谈会上,习书记指出:“在高原上工作,最稀缺的是氧气,最宝贵的是精神。”在高原工作的各族干部群众,特别是青壮年群体,在缺氧不缺精神的干劲下,更应该投入到自由的、自觉的、自主的、自足的全民健身实践中[4],拥有了好身体,才能更好地服务高原工作。

表 太极拳练习者年龄分布状况表

4.3 太极拳组织机构不健全,得不到各级领导的重视与支持

西藏群众体育发展还处于初级阶段,群众体育组织尚不健全,政府对群众体育的投入不足等都制约了太极拳的健康发展。各个太极活动点多以自发性松散组织为主,人员比较松散,流动性较大,他们不从属于任何健身组织,处于自生自灭的状态,在一定程度下也给管理带来困难。调查得知,西藏没有专门的太极拳协会,武术协会近年刚成立,自身的宣传和管理职能还不够完善,尚未形成自身的良性运行机制,并没有发挥其主要组织力量。西藏太极拳日常活动的开展,大多是个人的自发行为,缺乏政府有关部门和领导的支持,太极拳爱好者很难有机会接受太极拳健身知识讲座、专业技能指导,小型表演或竞赛活动不多,无法为锻炼者提供固定的场所、设施。

5传统杨氏太极拳在西藏推广普及的发展途径

5.1 加强太极拳社会体育指导员队伍建设

针对西藏太极拳社会体育指导员人才匾乏的现状,体育管理部门要加强太极拳指导员队伍建设,依靠现有的社会体育指导员培养机制和管理体制,并与社会力量结合,选拔培养具有任职资格的太极拳体育指导者,并对之前的社会体育指导员进行规范性培训。社会体育指导员发挥作用,传授标准的太极拳动作和技术要领,帮助太极拳爱好者改正错误动作,是传统杨氏太极拳在西藏普及的重要保证。

5.2 将传统杨氏太极拳纳入西藏各级教育教学活动中

建议将传统杨氏太极拳纳入西藏中小学、高中、大学的体育教学中,并逐步提高太极拳运动在学校体育中的地位。我们有必要把太极拳作为体育课的主要教学内容之一,把太极拳提高到培养学生健康的身心、具有传统美德的修养的一门必修课[5]。在小学、初高中阶段,对学生的身心发展有益着想,可以把传统杨氏太极拳内容改编成动作缓慢悠扬的太极操,隔天交替练习,成为学生日常锻炼的一部分。传统杨氏太极拳进入高校教育,成为体育系学生的必修课,甚至还可以试推行推广成为学校的公共学科[6]。

5.3 推进技术创新,创编更多适合在高原推广的传统杨氏太极拳套路

太极拳多元发展的载体和基础在于技术创新,技术创新也是是太极拳文化发展和创新的一部分。现在社会上普遍流行的太极拳套路主要是建国以后新编的24式、48式、88式、42式太极拳和32式、42式太极剑等,在高原上锻炼这些套路的价值难以考究,如何结合高原高海拔特殊环境,创编更加科学的易学、易练的太极拳套路,是太极拳专家学者应该下工夫解决的一个问题,应鼓励专家创编适合不同性别、年龄阶段人群练习的传统杨氏太极拳套路,提高太极拳练习参与程度和参与人口。

参考文献:

[1]扎西.感恩太极[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2011.

[2]张杰.太极拳在美国的传播及文化影响[D].北京:北京体育大学,2012.

[3]张翠.论太极拳与全民健身活动[D].广西:广西师范大学,2001.

[4]许之星.太极拳的多元发展策略[D].四川:西南大学,2011.

[5]董世彪.太极拳进入高校体育教育的可行性探究[J].体育文化导刊,2015,(7):14-17.

Tibet Research Institute of Sports Science, Lhasa 850000, Tibet, China.

Li Deping

摘要:运用实地调研法等,对传统杨氏太极拳在西藏的发展现状进行调查和分析。研究表明:传统杨氏太极拳适宜在高原开展,利于构建和谐社会,可丰富高原特色体育文化,是践行全民健身的有效载体。

关键词:传统杨氏太极拳;西藏;全民健身;发展途径

Abstract:The paper investigates and analyzes the development status of traditional Yang Tai Chi in Tibet with field survey method. Research shows that traditional Yang Tai Chi is appropriate in plateau, and it is conducive to the construction of a harmonious society, can enrich the sports culture of plateau characteristics and functions as an effective carrier to practice national fitness.

Key words:traditional Yang Tai Chi; Tibet; national fitness; development path

doi:10.3969/ j.issn.1005-0256.2016.02.047

中图分类号:G85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0256(2016)02-0110-2

作者简介:李德平(1986-),男,山东临沂人,硕士,实习研究员,研究方向:高原体育、体育教育训练学、户外运动理论与实践。

猜你喜欢
发展途径全民健身西藏
都是西藏的“错”
神奇瑰丽的西藏
一个人的西藏
少林武术发展途径及建议
探讨体育产业与全民健身协同发展
农民发展致富途径
贵州布依傩戏传承发展研究
西藏:存在与虚无
产学研相结合:新建本科院校发展途径探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