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瑀
【摘要】 目的 观察急性肌肉拉伤的中后期综合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 120例急性肌肉拉伤患者, 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 每组60例。对照组于中后期采用肌肉锻炼康复治疗, 观察组在压痛点行全面的银质针导热治疗, 并局部痛点注射复方倍他米松联合后期肌肉锻炼。比较两组远期效果、再次拉伤发生率。结果 经过1~3年随访, 观察组总有效率显著(100.0%)优于对照组(80.0%), 再次拉伤发生率(1.7%)显著低于对照组(10.0%),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综合治疗急性肌肉拉伤效果明显, 具有较好的远期疗效, 可减少再次拉伤的几率, 值得临床推广。
【关键词】 急性肌肉拉伤;中后期;银质针导热疗法;综合治疗
DOI:10.14163/j.cnki.11-5547/r.2016.05.147
急性肌肉拉伤为运动训练中常见的损伤之一, 患病率为42%左右[1], 其中大腿肌肉拉伤为急性肌肉拉伤最常见类型, 治疗不当或反复拉伤可导致瘢痕形成, 严重影响患者的运动功能。急性肌肉拉伤患者入院后需给予卧床休息, 局部加压包扎、固定, 待中后期后逐渐行功能锻炼[2]。本研究选择本院2010年12月~2014年12月收治的120例急性肌肉拉伤患者为研究对象, 观察中后期综合康复治疗的临床效果, 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本组患者120例为本院2010年12月~2014年12月收治的急性肌肉拉伤患者。所有患者均有明显的外伤史, 出现局部疼痛, 运动功能受限, 经X线片确诊。将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 各60例。对照组男47例, 女13例, 年龄17~26岁, 平均年龄(21.5±3.8)岁, 就诊时间为伤后2 h以内, 其中轻度损伤22例, 中度损伤38例;观察组男49例, 女11例, 年龄16~25岁, 平均年龄(21.4±3.6)岁, 就诊时间为伤后2 h以内, 其中轻度损伤25例, 中度损伤35例。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具有可比性。
1. 2 治疗方法
1. 2. 1 对照组于拉伤中后期给予肌肉锻炼, 具体方法如下:患者受伤2~3 d后开始进行伤部恢复性锻炼, 在弹力绷带保护下, 逐渐由静力性练习过渡至动力性练习, 由力量性练习过渡至速度性练习, 练习强度以不疼痛为宜。静力性练习:通过绷大腿、绷小腿、静力抵抗练习等使肌肉静力性收缩5~10 s, 间隔10~20 s, 反复10次, 练习1~2次/d。动力性练习:通过仰卧举腿、俯卧直腿背伸、提踵、蹲起练习等使肌肉每日收缩至最大幅度时停留3~5 s, 再还原动作, 如此反复10遍, 训练1~2次/d。速度性练习:患者运动功能部分恢复后, 逐渐由慢跑过度至正常跑、快速跑, 400~1600 m/d。
1. 2. 2 观察组采用银质针导热+复方倍他米松+肌肉锻炼治疗。肌肉锻炼方法同对照组, 银质针导热治疗:针具:选择直径为0.6 mm的不锈钢合金改良银质针, 常用针身长度为6、8、10、12、15 cm, 根据部位及肌肉厚度不同选用长短不一针具, 使用前高压消毒, 严格在无菌操作下进行。操作:确定病变部位后, 通常取仰卧位、侧卧位, 局部给予充分暴露, 指压法确定痛点部位, 以间距2 cm设计二排进针点群, 每一段约7~10枚针。龙胆紫标记, 碘伏消毒, 沿标记点做0.5%利多卡因局部麻醉皮丘, 根据进针部位, 选择长度适中的银质针进行直刺、斜刺直达肌肉或筋膜附着的骨面, 银质针毕后连接银质针导热巡航仪, 由弱至强加热, 加热至患者耐受为度, 30 min/次, 之后拔除银质针, 局部碘伏消毒, 于拉伤部位明显压痛点给予复方倍他米松2 ml+2%利多卡因4 ml+0.9%生理盐水4 ml混合液局部注射, 完毕后局部碘伏再次消毒, 止血贴覆盖针眼, 并用手掌轻按注射局部, 被动活动肩关节, 以利于止血及药水疏散, 1次/周, 治疗1次为1个疗程。次日配合肌肉锻炼(方法同对照组)。
1. 3 疗效判定标准[3] 患者症状消失, 体征完全改善, 肌力评定可达5级, 可参加正常的体育训练为显效;治疗3周后, 患者症状与体征基本消失, 但不能进行大量运动为有效;治疗后无明显变化者为无效。总有效率=(显效+有效)/总例数×100%。
1. 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AS9.0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 x-±s)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 1 两组远期治疗效果比较 两组患者均获得随访, 随访时间1~3年。观察组随访过程中显效51例(85.0%), 有效9例(15.0%), 无效0例, 总有效率100.0%。对照组显效28例(46.7%), 有效20例(33.3%), 无效12例(20.0%), 总有效率80.0%。观察组显效率、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 2 两组随访再次拉伤发生率比较 观察组随访过程中出现再次拉伤1例, 再次拉伤发生率为1.7%。对照组出现再次拉伤6例, 再次拉伤发生率为10.0%。观察组再次拉伤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肌肉拉伤为肌肉主动收缩产生的张力、重力或对抗所引起的肌肉过度牵伸, 导致肌纤维撕裂/断裂、毛细血管破裂的急性损伤。患者多可见局部出血、水肿、疼痛、瘀血凝滞等表现, 严重影响患者的日常工作及生活。祖国传统医学认为, 急性肌肉拉伤为局部筋脉受损、瘀血凝滞, 血脉不通则痛, 筋骨屈伸不利, 临床治疗应以活血化瘀、行气止痛为主要原则[4]。
本组对急性肌肉拉伤中后期患者, 选择银质针导热+复方倍他米松+肌肉锻炼治疗的综合治疗方案, 其中银质针导热为基于中医针灸理论的康复技术, 通过银质针导热针尖局部温度可达40~55℃, 通过热效应更好地促进血液循环, 消除炎性病变;可显著增加治疗后血供。舒育芳[5]的研究显示, 通过银质针加热方法治疗肌肉损伤, 1个月局部血流量可增加20%~40%, 有显著的消炎镇痛、解除肌肉痉挛等作用。此外, 银质针导热治疗还具有松解肌肉痉挛、筋膜开窗减压的作用, 利于缓解疼痛, 促进拉伤肌肉恢复。
复方倍他米松为二丙酸倍他米松及倍他米松磷酸钠的复方制剂, 可在治疗对糖皮质激素奏效的疾病中发挥强力的抗炎、抗风湿和抗过敏作用, 缓解肌肉拉伤疼痛效果显著。合理的肌肉锻炼可改善肌肉血液循环, 消除肌肉痉挛, 防止肌肉损伤导致的挛缩、粘连。
本组研究中, 对急性肌肉拉伤患者分别采用中后期采用肌肉锻炼康复治疗与银质针导热+复方倍他米松+肌肉锻炼治疗, 结果显示, 观察组总有效率、显效率、再次拉伤发生率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
综上所述, 综合康复治疗可显著提高康复治疗效果, 促进拉伤肌肉恢复, 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 张济时.密集型银质针治疗急性腰扭伤疗效观察.浙江中西医结合杂志, 2013, 23(3):211-212.
[2] 许华, 刘晓梅, 薛慧君, 等.银质针配合药物注射治疗运动员慢性软组织损伤的研究.世界中西医结合杂志, 2010, 5(3):241-242.
[3] 和岚.刺络放血合电针治疗肌肉拉伤疗效观察.中国针灸, 2006, 26(3):198-200.
[4] 刘晓光.急性肌肉拉伤的康复治疗.中国临床康复, 2002, 6(23): 3569.
[5] 舒育芳.电针配合肌肉伸展练习治疗大腿后肌拉伤疗效观察. 中医临床研究, 2013, 5(17):43-44.
[收稿日期:2015-09-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