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勇+董艳丽+王硕
【摘要】 目的 探讨牙隐裂的特征及临床疗效。方法 对60例患者的65颗牙隐裂进行调牙合、隐裂直接充填术、根管治疗术、全冠修复等综合治疗, 观察疗效。结果 经过3年跟踪随访, 牙隐裂治疗有效率为87.7%。结论 牙隐裂最主要的致病因素是过大的牙尖斜度, 全冠修复是最有效的治疗方法。定期口腔保健检查, 早期发现及时治疗, 综合治疗至关重要。
【关键词】 牙隐裂;病因;综合治疗;全冠修复
DOI:10.14163/j.cnki.11-5547/r.2016.20.016
【Abstract】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characteristics and clinical effect for cracked tooth. Methods
Comprehensive treatment by occlusal adjustment, direct plombage, root canal therapy and complete coronal restoration was taken for 60 patients with 65 cracked teeth. Their curative effects were observed. Results Follow-up for 3 years showed effective rate of cracked teeth treatment as 87.7%. Conclusion The main pathogenesis of cracked tooth is excessive cusp inclination. Complete coronal restoration is the most effective treatment method. It is important to receive regular oral health examination, along with early diagnosis, timely and comprehensive treatment.
【Key words】 Cracked tooth; Pathogenesis; Comprehensive treatment; Complete coronal restoration
牙隐裂[1]是指发生在牙冠表面的细小、不易发现的、非生理性的细小裂纹, 在临床上极为常见。根据流行病学资料统计, 牙隐裂的患病率已经成为继龋病、牙周病之后造成牙齿缺失的第三大因素[2, 3]。因此, 及早对牙隐裂进行正确的诊断和治疗, 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本文就牙隐裂的病因及临床治疗效果进行了相关分析, 对在本院门诊就诊并治疗 的60例患者的65颗牙隐裂跟踪随访3年, 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选择2010年1月~2013年1月本院就诊的60例患者的65颗牙隐裂。男36例, 年龄18~78岁, 女24例, 年龄20~70岁, 其中4例男性有2颗牙隐裂, 1例女性有2颗牙隐裂。40~65岁年龄段牙为52颗, 占80.0%(52/65), 其余年龄段牙为13颗, 占20.0%(13/65)。上颌牙共39颗, 占60.0% (39/65);下颌牙共26颗, 占40.0%(26/65)。牙隐裂上颌磨牙最多, 其次是下颌磨牙和上颌前磨牙。见表1。患牙的隐裂方向:近远中向裂纹多见, 占92.3% (60/65), 舌(腭)颊尖向折裂为23.1% (15/65 ), 颊舌向占4.6% (3/65)。
1. 2 方法
1. 2. 1 诊断方法 可采用染色法, 将牙面擦净后, 涂碘酊, 用75%乙醇脱出多余的染液以帮助隐裂的诊断;也可用光透照法或者让患牙咬合棉签可出现短暂撕裂样疼痛。
1. 2. 2 治疗方法 65颗牙隐裂患者均先降低咬合, 根据临床症状选择不同的治疗方法:无症状且牙髓活力正常者, 降低咬合及表面涂氟保护剂;对有冷热刺激痛、咬合痛者, 降低咬合并适当调磨对牙合相应的牙尖, 适当备洞, 用复合树脂充填;有牙髓病或根尖周病者, 作根管治疗后全冠修复, 建议在根管治疗期间粘带环, 防止牙劈裂;也可发现隐裂后直接全冠修复。
1. 2. 3 疗效判定标准 随访3年评价疗效, 成功:患牙无疼痛, 无自发痛, 能正常咀嚼, X线检查牙周及根尖周组织正常;好转:患牙有轻微咬合不适, 但无自发痛, X线检查牙周及根尖周组织无明显改变;失败:患牙不能正常咬合, 牙龈反复红肿或形成瘘道, X线片示根尖或牙周出现低密度影。成功和好转为有效。
2 结果
经过3年随访, 治疗有效率87.7%(57/65)。8颗失败牙中有3颗在治疗过程中导致折裂拔除, 5颗在根管治疗并全冠修复后瘘道形成经再次治疗失败后拔除。见表2。
3 讨论
3. 1 牙隐裂的概念及病因 1964年Cameron正式提出了牙隐裂综合征[4]的概念, 引起牙隐裂发生的相关因素很多, Lynch等[5]学者将牙隐裂的病因细分为4类:①修复过程;②牙合因素;③发育因素;④其他因素, 如牙齿磨损, 热循环等。在临床检查中发现, 沟裂比较深的地方多是隐裂发生的高发区域, 且大多数牙隐裂的裂纹走形与牙尖之间的窝沟区走形一致。有国内外学者认为, 高陡的牙尖和牙尖斜度较大是导致牙隐裂的高危因素之一[6, 7]。当咬合力大小超过平均咬合力时发生隐裂的可能性也会增加, 比如经常咬硬物, 骤然的咬合意外都会造成自然牙隐裂[8, 9], 这主要是与患者不自觉产生的较大咬合力有直接关系[10]。本临床统计资料显示上颌第一磨牙牙隐裂发生率最高, 与其他研究结果[11] 相似。
3. 2 牙隐裂的治疗 临床上治疗方法较多, 主要有降低咬合、适当调磨对牙合相应的锐利牙尖、全冠修复、复合树脂充填、粘接剂封闭等, 在牙隐裂的治疗中应首先保存活髓, 防止牙体劈裂。治疗时应首先调牙合, 对于症状不明显或隐裂涉及的范围较小时可采取预防性的修复方法, 主要是使用树脂或高嵌体等保护受累牙尖, 避免折裂继续发展。如果隐裂涉及范围较大、裂纹较深时, 可应用全冠来保护牙体, 可恢复患牙的咀嚼功能, 因此在牙隐裂治疗中, 全冠修复应当作为首选的治疗方法, 防止因力的变化而导致牙隐裂的加深[12]。据报道[13], 牙隐裂做牙髓治疗后, 因未及时做冠保护而引起牙纵折者达16.67%, 因此及时对牙隐裂在带环粘结保护下行根管治疗后, 再行铸造或烤瓷全冠修复, 成功率达94.1%, 明显延长了牙隐裂的使用寿命, 有效地防止了牙齿的劈裂。临床上对只有轻微咬牙合痛或有咬牙合痛并伴一过性冷刺激痛的牙隐裂可采用直接冠修复治疗, 延长患牙的使用寿命, 提高患者的咀嚼效率。对于近期牙齿纵折, 松动不明显, 无明显根尖周病变者, 可用0.3 mm结扎丝固定劈裂的患牙牙冠, 根管治疗后全冠修复;若牙齿松动明显, 经根管治疗无效后则要考虑拔除牙隐裂。
3. 3 牙隐裂的预防 临床上牙隐裂的治疗已经引起口腔医务工作者高度重视, 但牙隐裂的预防尚未受到患者和部分口腔医生的特别关注。要培养大众养成良好的咀嚼习惯, 不要用牙齿咬硬物, 降低隐裂临床发病率。对做过根管治疗的牙齿, 建议要做嵌体或全冠加以保护。此外, 要定期口腔健康检查, 定期口腔保健也可以降低牙齿折裂的发生率, 有条件的6个月检查1次, 若发现牙齿有隐裂趋向时, 要及时减低咬合, 降低患牙咬合适当调磨对牙合锐利的牙尖, 避免牙折裂。
参考文献
[1] 樊明文. 牙体牙髓病学. 第4版.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12:152-154.
[2] 徐海, 王贻宁. 隐裂牙综合征的研究进展. 牙体牙髓牙周病学杂志, 2004, 14(10):596-598.
[3] Geurtsen W, Schwarze T, Günay H. Diagnosis, therapy, and prevention of the cracked tooth syndrome. Quintessence International, 2003, 34(6):409-417.
[4] Cameron CE. Cracked tooth syndrome. Am Dent Assoc, 1964(68):405-411.
[5] Lynch CD, Mcconnell RJ. The cracked tooth syndrome. Journal, 2002, 68(8):470-475.
[6] Banerji S, Mehta SB, Millar BJ. Cracked tooth syndrome. Part 2: restorative options for the management of cracked tooth syndrome. British Dental Journal Official Journal of the British Dental Association Bdj Online, 2010, 208(11):503-514.
[7] 钱蕴珠, 李建. 牙尖斜度对上颌第一磨牙牙体应力分布的影响. 实用口腔医学杂志, 2007, 23(2):256-259.
[8] 杨天广, 许杰峰, 何女. 老年人牙隐裂的临床原因及预防浅析. 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 2007, 16(32):2845.
[9] 陈宇, 林正. 牙隐裂的临床研究. 国际口腔医学杂志, 2009, 36(3):355-360.
[10] 肖丹, 张德辉. 牙隐裂病因分析与临床治疗. 口腔颌面修复学杂志, 2010, 11(3):165-167.
[11] Byoung-Duck R, Young-Eun L. Analysis of 154 cases of teeth with cracks. Dental Traumatology Official Publication of International Association for Dental Traumatology, 2006, 22(3):118-123.
[12] 高岩. 不同时期牙隐裂全冠修复治疗的远期疗效观察. 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 2008, 29(16):1960.
[13] 王景德, 王勤, 席国华. 隐裂牙的显微镜观察与病因分析. 现代口腔医学, 1998, 2(1):5-7.
[收稿日期:2016-04-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