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丽娟,周海英
学习心理学视角下高职院校“应用语文”翻转课堂的有效性研究
——基于常州信息职业技术学院的调查
黄丽娟,周海英
摘要:阐述了翻转课堂有效性研究的理论视角,分析了翻转课堂的发展及现状,以常州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应用语文”翻转课堂为例,从学习心理学角度探索翻转课堂的有效性,对高职院校“应用语文”翻转课堂改革路径提出建议。
关键词:高职院校;应用语文;翻转课堂;有效性研究;学习心理学
近年来,“慕课”、“翻转课堂”等以网络学习为主的教学改革已成为教育界关注的话题,从理论阐述阶段逐渐走向大范围的实践阶段。以笔者所在的常州信息职业技术学院为例,已建设成30门网络翻转课程。而“应用语文”则在全院范围内推广翻转课堂教学模式。那教学效果如何?如何将这种教学模式更好地在实践中运用?笔者在学院大二学生中发放了500份问卷,进行调查。回收有效问卷476份,除了问卷调查,还有针对性地深度访谈了50余名学生。
(一)翻转课堂的界定
翻转课堂是一种创新的教学模式,最初是在美国兴起,后逐渐在全世界范围内流行。所谓翻转,主要是指重新建构学习流程。[1]多年来,传统的教学模式流程是老师与学生面对面的课堂教授,课后复习,完成作业,然后参加期末考核。但是在翻转课堂的教学模式中,老师提前根据教学大纲制作视频传至网络,学生先进行线上学习,其后与任课老师课堂见面,通过一些实操性的练习,将视频中所学的理论来解决问题。在学生遇到困难或者有学习上的困惑时,老师会通过网络、QQ、面谈等方式和途径给予指导。
有国外专家指出,翻转课堂不完全等同于在线视频学习,它除了网上学习视频之外,还有师生间的线下互动时间,师生之间共同完成有目标的学习活动。视频不能完全代替教师,也不能简单地依赖视频来指导学生的实践。翻转课堂作为一种教学手段,目的是增加师生之间良性的互动和促进学生更深入的个性化学习,教师在这一过程中应该成为学生身边的“导师”。
(二)学习心理学的启示
既然翻转课堂从本质上看属于一种新的教学方法的改革,势必要从根本上符合学生学习的心理规则,才能提高学习效率。学习心理学对“学习”进行了科学的分类。根据学习对象的不同,分成知识的学习、智力技能的学习、动作技能的学习、态度的学习。[2]这里所谓的技能,广义来讲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能力”,任何能力的学习都是以知识为基础的。知识分为符号、概念和命题三类,知识的学习过程一般分为识记阶段、保持阶段、应用阶段。
智力技能在本质上是一套办事的程序,一套办事规则、操作步骤、流程,它的学习分两个方面,一个是利用概念属性去办事,一个是利用规则去办事,比如语文中的写作,有很多微妙的规则,复杂且难学。智力技能如何学习呢?同样分成3个阶段;第一是陈述性阶段,就是知道怎么做,知道先做什么,实际上就是获得相关知识,知晓相关规则;第二是意识控制运用阶段,即在掌握相关的知识信息、相关的规则之后,开始有意识地去控制自己,按这个方式来做;第三是自动化阶段,也就是熟练地做,在做的过程中意识控制程度比较低。学习心理学关于技能的学习有一个判断:任何技能都可以通过充分练习达到自动化,而且掌握的规则越多,练习越多,越自动化。智力技能习得需要有强烈的内部动机,更需要一定的外部条件,比如必须阐明操作程序,必须呈现给学生足够的正例和反例,还要提供大量的练习,并给予反馈。
动作技能与智力技能相比,有一个重要的不同在于它有肌肉活动的成分参与,宽泛来看,演讲、辩论等能力属于智力技能为主、动作技能为辅的一种能力,其习得过程与智力技能相似,但动作技能形成条件则有四个方面:一是动作规则的掌握;二是遵守规则的示范;三是反馈;四是练习。
态度包括情感、态度、价值观,它是指人的行为倾向性。态度是影响个体对事件、对象或人物的行为选择的内部状态。态度如何形成?一般要经历3个阶段:第一是顺从,在社会影响下,外在行为表现得与身边人一致,而对客体没有深刻的赞同,这种态度是表面的,多受物质奖惩的支配,有时也称之为从众;第二是认同,指喜欢某个客体,内心主动与之保持一致,在这个过程中,认同其中的价值;第三是内化阶段,把自己情感上的认同与自己固有的信念、价值观结合起来,进行理智的判断。
态度形成有4种方式,分别是经典条件作用、强化、榜样示范、说服与沟通。比如说强化,通过一些类似物质化、精神激励的手段,给的报偿越多,给的强化物越多,人们就认为这个任务越有价值。改变一种态度,也有5种方式,分别是自我领悟、角色扮演、行为改变、情境体验、共情反应。
(一)翻转课堂的起源
提及翻转课堂的起源,要追朔到美国科罗拉多州林地公园高中两位化学教师首创的微视频。当年他们为了解决这所学校许多学生因为交通不利时常缺课的问题,开始把教学内容录制成视频,配上PPT(演示文稿)和讲解声音,上传到网络,专门提供给缺课的学生补课。随后,这两位老师又有意识地引导所有学生事先在家看视频听讲解,然后在课堂开展练习,学会将视频里学习到的理论知识应用到解决实际问题中去。[3]这些在线教学视频受到广泛欢迎,被更多的学生所喜欢。2008年,美国有专家从理论和模式的角度对这种教学模式予以研究,并借助研究结果开始推广微视频。于是,一种利用现代技术辅助教学的新模式产生了。
(二)我国翻转课堂的发展现状
2011年开始,我国多个地区开始了翻转课堂的实践。初期因学习内容、手段的变化,学生乐于尝试。但经过一段时间后,当学生发现知识的讲授仅是由课堂黑板上老师讲变成视频上老师讲的时候,兴趣逐渐减退。[4]并且有些高校把网络课程与翻转课堂模糊界限,线上视频与线下的辅导、练习、反馈关联性不大。总体上看,我国翻转课堂尚属起步阶段,有许多问题需要探讨。
为了获得相对真实、有效的数据和信息,笔者设计了《关于高职应用语文翻转课堂有效性的调查问卷》,问卷共有14个题目,其中第一、第二题是关于调查对象的年级和所在学院的个人信息,最后一题是让受访对象对大学语文翻转课堂提出具体建议。
(一)“应用语文”翻转课堂的学习效果
从职业发展角度来看,“应用语文”教学目标应该是强化学生语文应用能力,着重技能的学习和训练。那学生对“应用语文”的期待具体如何呢?在问及“通过语文课,你最希望达到哪方面能力的提高?”44.6%的学生选择了“口头表达与沟通”能力的提高。但在回答“语文课翻转课堂学习结束后,觉得自己哪方面能力有了明显提高?”只有23.1%的学生选择了“口头表达”,还有12.6%的学生选择“没有提高”,13.8%的学生选择“不清楚”。对于“与传统课堂教学相比,你认为翻转课堂的学习效率是?”46%的学生选择了“一般,没什么区别,该会的还是会,不会的还是不会。”甚至还有8%的学生选择了“较低,不知道如何参与课堂活动”。而对于是否愿意让学校继续开展语文翻转课堂教学试点时,明确选择愿意的只有21%。
从以上数据表明,翻转课堂的学习效果并不明显,并没有比传统课堂的教学模式体现出更多的优势,尤其是学生对于后续的试点工作缺乏信心。
(二)“应用语文”翻转课堂实施过程的反馈
一门翻转课堂的实施涉及到网络学习视频、线下学习、老师的个别化辅导等。首先对于“应用语文”翻转课堂的学习视频,38%的学生选择了“不能吸引你”,34%的学生选择“没感觉”,另外还有8%的学生觉得“部分还可以”,认为“能吸引你”的只占19%。关于看视频和线下面授的时间分配,42.4%的学生认为“一般”,40%的选择满意,17.6%的学生明确表示“不满意”。笔者访谈的部分学生则表示:比较喜欢线下的学习,因为能和老师互动,可以上台锻炼自己。对于线下课堂比较有效的互动交流方式,有59.3%的学生选择“互教互学”,其次“师生问答”、“小组问答”、“模拟表演”也有超过36%的人次选择。那么,线下与老师见面的课堂学习到底起到多大作用?是否让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掌握更全面和深入呢?42.6%的学生选择一般,34%的学生选择较全面和深入。
总体看来,常州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应用语文”翻转课堂的在线视频质量一般,不太能够吸引学生主动观看,甚至在采访过程中,有学生表示在实际学习过程中,他们一边开着视频,一边看别的书或做别的事情,主要是完成那个在线学习时间的任务,拿到这门课40%的成绩。无论是问卷调查数据、还是采访过程中学生的回答都显示,对于“应用语文”,传统的面授课堂互动交流形式更能吸引学生参与。
(三)对“应用语文”翻转课堂提出的建议
在本次问卷调查中,唯一的主观题就是“提出你对‘应用语文’课堂的建议,比如上课方式、授课内容、教师素质、考核方法等”。围绕上课方式,提出的建议最多。有学生写道:网络课程虽比较新颖,但没有线下老师上课生动有趣,不能够吸引我们,所以老师授课比较好。有学生反映:线上课堂好多时候听不清楚。关于授课内容,学生提到最多的是要加强口头表达能力的训练,比如多让学生演讲、练习朗诵、举办些比赛、让学生表演、要多介绍些课外书、增加更多的文化知识。对于教师素质,学生提到“教师的普通话要更标准些”,老师要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最后对考核方式,有多位学生建议应多样化。目前语文翻转课堂的考核采用过程性考核,看视频占40%,完成线上线下作业20%,期末出试卷考查占40%。而对于学生比较看重的口头表达,却没有太大的考核。
(一)继续发挥线上视频学习的优势
与传统的课堂教学相比,线上视频的优势比较突出。比如,它能在较短的时间内,面对大批量学生讲解某一个知识点或某一方面的内容。视频还易于回看、暂停、定格、重复,视频中也可以穿插图片、图表、音乐、电影等素材,在观看体验上,比传统课堂有趣味性,能较好调动学生的眼睛、耳朵、大脑等。基于以上优点,应用语文视频的制作上,应该更丰富些。
(二)明确“翻转课堂”学习内容
从学习心理学的理论上可以看出,任何一门课程的学习都要清楚,哪些是知识、概念,哪些是规则,然后明确要掌握什么技能,形成何种态度,最后能够运用到实践中,并且更为高阶的是可以创新。
从视频本身来讲,它比较适合知识讲解,不太适合实践、技能操作、口语表达训练等方面的学习。因为学生“知道什么、理解什么”,并不代表他们“能够做什么”,更不等于他们“能做好什么”。职业院校人才培养,最本质的任务是要学生熟练掌握技能,而不是单纯考查学生能背多少概念、知晓多少常识。
学习心理学强调,任何技能的学习需要反复练习、有效示范、及时反馈,这意味着在高职人才培养过程中,要重视师生间的互动。翻转课堂再精彩,也难以取代课堂教学过程中的交流与碰撞、互动与分享、预设与生成、沟通与反馈。视频比较适合知识的讲解、概念的辨别,能够完成布鲁姆教育目标分类法中认知领域的前三个低阶层次,即识记、理解和应用,并不涉及后三个高阶层次,即分析、综合与评价,[5]长期只注重低阶思维训练,只会培养出“高分低能”的学生。
(三)提升高职院校语文教师素质
深化翻转课堂改革,推进教学模式创新,对教师要求比较高。比如学习视频的制作,这其中就包括选题、设计、方案、预录和评审等多个内容,视频录制完成后,还要追求质量,做大量的后期调试等工作。翻转课堂效果能否真正发挥,线下对学生进行答疑解惑、指导等特别重要。例如演讲这一智力技能的学习,老师不能简单的布置一个主题让学生自由发挥,老师应该事先对演讲有研究,利用视频把演讲的概念、规则、技巧等一一讲解清楚,线下通过课堂模拟练习、团学活动等方式让学生充分练习,并全程给予专业指导和反馈,如此这般,才能保证学生完全掌握这一技能。
(四)完善教与学的互动模式
师生间的互动,不仅在课堂,还可以在视频的教学内容上下功夫,制作问答类、讨论类、探究类、表演类等多种形式的视频。布置作业,也需要有技巧,不一定全部是让学生提交文字材料,也可以设计部分“口语”作业,让学生以团队形式去完成。当然,教学互动最充分的地方还是线下的课堂,教师要善于利用不同素材、不同方法来活跃课堂气氛,多与学生沟通互动,能给不善于表现、表达的学生机会,让尽可能多的学生掌握语文应用的技能,而不是培养出一大批考试的高手。
参考文献:
[1]杜悦.“翻转课堂”:翻什么转什么坚守什么[N].中国教育报,2014-04-09(8).
[2]庞维国.论学习方式[J].课程·教材·教法,2010(5):14-16.
[3]王斌华.探寻“翻转”背后的教育逻辑[N].中国教育报,2015-04-01(9).
[4]臧秀霞.在“翻转”的过程中不断改进[N].中国教育报,2014-04-09(7).
[5]洛林.W.安德森.布卢姆教育目标分类学视野下的学与教及其测评[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9.
[责任编辑陈国平]
基金项目:常州大学高等职业教育研究项目“高职院校大学语文教学改革研究——基于职业汉语测试(ZHC)的实践”(项目编号:CDGZ2013005)
作者简介:黄丽娟,女,常州信息职业技术学院讲师,硕士,主要研究方向为高职院校素质教育、校园文化建设;周海英,女,常州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副教授,硕士,主要研究方向为教育管理、中国现当代文学、通俗文学。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7747(2016)09-0065-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