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就业指导课的创新思路研究
——以江苏理工学院为例

2016-02-18 01:10
职教通讯 2016年9期
关键词:实施路径就业指导课程改革

杨 惠



高校就业指导课的创新思路研究
——以江苏理工学院为例

杨惠

摘要:通过对江苏理工学院学生和教师进行抽样问卷调查,了解学生和教师对就业指导课程开设情况的意见和建议,介绍课程改革中采取的具体措施。在分析就业指导课程改革的原则和重点的基础上,提出就业指导课程改革的基本思路。

关键词:高校;就业指导;课程改革;实施路径

教育部2007年通知要求,普通高校2008年起要全面开设就业指导必修课。多数高校的就业指导课已纳入学校总体教学计划并在不断地改革创新,成为高校就业指导与服务的重要平台,为毕业生顺利走上工作岗位起着重要作用。[1]以江苏理工学院为例,该校2007年9月开设就业指导课程至今,课程教学大纲每年重新修订,近年针对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等课程核心要素进行重点调研和改革。本文对江苏理工学院就业指导课程调研情况、构建课程教学新思路以及如何实施进行总结探讨,以期对兄弟高校的就业指导课程改革提供参考。

一、就业指导课程教学情况调查研究

为进一步了解学生和教师对于就业指导课程教学情况的满意程度和意见建议,提高课程教学的实效性,学校于2012年成立课程研究课题组,2013年4月-6月期间针对课程情况进行了师生分类抽样问卷调查。授课教师问卷发放24份,有效问卷24份,回收有效率100%;学生问卷发放500份,实际回收有效问卷472份,回收有效率为94.4%;其中大一学生99份,占有效问卷的21%,大二学生93份,占有效问卷19.7%,大三学生86份,占有效问卷的18.3%,大四学生194份,占有效问卷的41.1%;其中女生有效问卷261份,占有效问卷的55.3%,男生有效问卷211份,占有效问卷的44.7%。调查样本和调查结果符合调查问卷标准要求。调查结论综合如下。

(一)学生对课程情况的看法

学生总体认为,就业指导课程开设对于本人树立职业理想、寻找求职途径、提升应聘技巧起着重要作用。在被调查对象中,有86.3%的同学认为,课程开设对把握就业形势、提高求职主动性有重要作用,有66.4%的同学认为,课程对就业心理调适、法律意识增强有帮助,64.7%的同学认为,课程对于如何获取求职信息,应聘技巧培训有帮助。但学生同时对于就业指导课程还有许多意见和建议。

1.教学方法和手段相对单一。调查中,48.2%的学生表示教师传统讲授为主的方法已经不符合本课程认知需要,PPT制作再精彩,也不能适应课程本身实践要求高,操作性强的特点,虽然有部分教师采用了听讲座、到企业参观等方式,但是缺乏系统性,未能与具体专业很好地相结合。

2.教学内容全面但重点不突出。教育部规定的就业指导课程教学大纲有4大板块14节主题内容,在指定教学时间内要完成全部内容,教学实践尤其是实战训练方面的课程分布就显得较为薄弱。有73.6%的同学认为,应当大幅减少理论知识讲解内容,大量增加面试模拟、企业HR经验交流、职业能力训练等课程教学内容的比重。

3.课程实践性欠缺。就业指导课程以大班教学为主,57.1%的学生认为,现有课堂教学中的实践、训练环节组织难、参与面不广、效果不佳。教师对于实践环节的组织能力和把控能力有待加强。

(二)任课教师对课程情况的看法

1.专业缺少上升通道,教师和教学可持续发展能力不足。就业指导相对于其他专业学科而言,起步晚,发展慢,学科受重视程度不够,在学校教学体系中地位较低。43.6%的教师认为,虽然学校重视就业指导队伍建设,但是队伍稳定性在现实高校人事制度下却无法得到应有保障。81.6%的教师认为,就业指导课程专业发展前景渺茫,个人教学提升和发展动力欠缺。

2.课程缺少理论支撑和实践训练。就业指导课程基础理论多来自美国等职业发展理论起步早的国家,国内在上世纪90年代后期才将相关信息和实践工作引入并探索,缺少本土理论支持,在各级各类就业指导专业培训中,几乎没有针对就业指导课程教法的学习和交流。59%的教师认为,课程发展缺乏理论和实践的系统本土教学研究专业背景,对于课程教学信心不足。

3.教师本身成长经历对课程教学的影响。受调查者中,89%的教师认为,自身缺少求职经验,96%的授课教师缺少企业实践经历,这些个人成长经历对于课程教学效果影响较大,47%的教师认为,自身对于学生个性化求职指导缺乏经验。

二、构建就业指导课程教学的新思路

根据调查结论,就业指导课程的开设和改革不仅是必要的,也是迫切的。课题组在总结分析调研数据的同时,结合兄弟高校的改革经验,提出了适应学校自身的就业指导课程教学新思路。

(一)改革原则

1.符合大学生学习特点。大学生学习特点主要包括:学习的自主性、专业性、多样性、创造性。就业指导课程改革方向应该是发展为让学生有学习内驱力、能够结合自身专业特点、学生乐于接受、形式多样、能够充分适应其求职需要和职业发展的课程。简单来说,课程教育目标是能够提升大学生职业发展中的就业能力,并且课程学习的过程是系统且丰富的。

2.适合高校辅导员特质。高校辅导员是个特殊的群体,大多数辅导员是毕业后留校或者毕业后直接应聘到高校的,一般都接受过硕士以上的高等教育,求学期间文体活动经验丰富,但社会工作经验不足,企业经历更是缺乏。[2]在顶层设计课程教学时,应将辅导员特质扬长避短,在被充分设计过的就业指导课课程中,教师的任务不再是传统的理论讲解者,而是担任着比赛评委、活动主持人、咨询师等一系列灵活而丰富的个体角色。

3.适应教学信息化需要。信息技术对于新课程的改革和冲击是革命性的。网络就业指导课程作为学校信息化就业指导平台的重要部分,可为学生提供最新就业政策、最新行业专家评论、多元相关课程资料等有价值的辅助学习内容。网络课程也可弥补教师课堂教学的不足,同时,教师可利用个人账号进行网络学习与提升。另外引进网络学习平台,可跟踪系统记录网络学生学习轨迹,保留职业测评档案,将学生求职简历向用人单位推荐等,帮助建立学生全程化的大学职业发展路径、学生个人成长和职业发展情况,从而跟踪和反馈教学效果。

(二)改革重点

1.课程内容。根据《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要求:“高等学校按照国家法律法规和宏观政策,自主开展教学活动、科学研究、技术开发和社会服务,自主设置和调整学科、专业,自主制定学校规划并组织实施。”

就业指导改革重点是教学内容的改革,通过精简理论教学内容,突出课程重点,合理分配课堂学习、课后自学和实践、训练时间。[3]课程学习的考核综合了学生课堂参与练习情况,实践课程评分、网上考试成绩相结合,记录听取专题讲座、活动记录,生涯规划比赛、创业大赛等作为附加成绩,增加了过程性评价,关注学生的知识学习情况,更关注学习过程中的体验和能力获得。

2.课程教法。要改变教学过程中重知识轻能力的倾向,就要改革课程教学方法,实现课程学习与课外实践结合、课堂教学与网络自学结合、教师辅导与企业人员指导结合、教学过程考核与学期考核结合。

(1)实现课程学习与课外实践结合。减少就业指导课程课堂教学课时,增加实践课程和训练课程时间,课堂教学采用分组讨论、模拟面试、焦点辩论等灵活多样的学生乐于接受的方式,结合企业参观、招聘会观摩等方式以增强学生的学习感受。

(2)实现课堂教学与网络自学结合。就业指导网络课程为不同阶段的学生提供相应的提升职业发展素养的专家课程,学生在接受专业和及时的职业发展资讯和交流服务的同时,学习过程受到授课教师的监督和管理,网络课程学习效果可通过课堂模拟训练和课外实践进行考核。

(3)实现教学过程考核与学期考核结合。就业指导课作为实践取向的特殊课程,它更关注学习者在课程学习中的参与程度、体验感受、深度思考和应用能力。所以考核方式应注重平时学习中的点滴考核而不是学期结束时的死板的理论知识问卷回答。

三、就业指导课程的改革实施

就业指导课程设置的核心宗旨是帮助大学生们顺利就业,学校在近年的就业指导课程改革中,综合以上改革思路,以提升学生就业能力为目标,以实践课程为重点,采取学校统一组织指导、教师训练辅导和学生自行线上学习相结合的教学形式,各教学模块分学期进行考核,考核综合成绩记入学生学籍成绩。主要做法如下。

(一)引入锦程教育网络平台

就业指导课程教学资源是否有效开发和充分利用,影响着课程教学质量。学校引进吉讯职业生涯规划测评系统、锦程职业发展教育平台,作为就业指导课程课程的有益补充,为每位学生提供测评和视频公开课指导服务。2013年,开发并修订与网络课程、实践课程相结合的校本教材,制定了从大一到大四、贯穿学生大学全过程、教学较完备的就业指导课程标准。

(二)引进本地知名HR经理进课堂

就业指导课程的实践部分尤其是体验教学是课程的重点和难点,学校邀请校外具有丰富经验的专家学者和企业人力资源经理参与课堂教学,2013年,共有常州万达广场人力资源总监等12人参与课堂教学,教学活动覆盖2014届每一位毕业生。作为兼职导师,企业HR丰富的实践经验和高水准的培训实力有效地激发了学生主动学习课程和付诸个人行动的意志,更好地实现了就业指导课程教学目标。

(三)教师课堂教学以讨论和练习为主

在学校新版就业指导课程教学大纲中,将理论知识学习内容放入网络课堂学习模块,教师课堂教学模块中注重课堂交流,以讨论和学生练习为主,要求教师在课程教学中,针对教学重点内容,灵活运用案例教学、情景模拟、经验交流等方式,针对重点教学内容进行活动主题设计、活动过程控制、活动分析评价。在案例教学过程中,为学生寻找榜样、树立信心。在以情景模拟为学生打造的仿真平台中,增强学生的求职技能和水平;在经验交流过程中,让学生外化为行动的力量,感受自身的进步和提升。

(四)举办特色就业力训练营并逐步推广

大学生就业力训练营是学校大学生职业素养提升的重点项目,也是全面改革学习就业指导课程的试验项目。训练课程包括体验式培训、实景式演练和针对性推荐。用人单位在学校进行人才定制,按照实际招聘岗位的一定比例,对学生组织单独的课堂教学和训练,引进知名职业专家、企业高管和企业核心技术人员对其职业素养、专业能力和综合发展水平进行重点提升。该项目已经让600多名毕业生受益,项目正在学校和邻近高校进行宣传和推广。

参考文献:

[1]张菁.高校就业指导课程教学的实然与应然——以某地区高校就业指导课程教学比赛为例[J].河北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2(8):77-80.

[2]杨艳艳.就业指导课程多样化教学方法初探[J].北京教育(高教版). 2013(9):55-57.

[3]刘春娇.医学院校就业指导课程体系的构建——以哈尔滨医科大学大庆校区为例[J].大庆社会科学,2014(8):66-69.

[责任编辑陈国平]

基金项目:江苏理工学院学生教育管理研究课题(项目编号:kyy12098)

作者简介:杨惠,女,江苏理工学院讲师,主要研究方向为大学生就业与创业工作。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7747(2016)09-0041-03

猜你喜欢
实施路径就业指导课程改革
案例教学法在翻转课堂中的应用初探——以大学生就业指导课为例
大学生就业指导教育工作开展对策探讨
略谈开展大学生就业指导的重要性
高校纪检监察工作实施“三转”的思考
一项必须做好的育人工程
创新创业教育融入高等学校人才培养体系的实施路径研究
“双创”形势下高职财务管理课程改革探索
基于创意的对口单招色彩课程改革突破点研究
校企协同实施高职专业课程改革的实践研究
高校辅导员在就业指导工作中作用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