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责任意识的培养与强化

2016-02-17 15:38郭正红段亚云山西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山西临汾041000
中共山西省委党校学报 2016年1期
关键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统文化大学生

郭正红,段亚云(山西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山西 临汾 041000)



大学生责任意识的培养与强化

郭正红,段亚云
(山西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山西临汾041000)

〔摘要〕加强大学生责任意识教育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一项极其重要的任务。当前,由于各种因素的影响,导致部分大学生社会责任意识不强,存在一定程度的社会责任意识淡薄现象。因此,高校要以中国传统文化为理论基础,通过发挥思想政治理论课主渠道作用、拓宽责任意识教育渠道、完善责任意识教育机制等途径,进一步加强大学生责任意识教育。

〔关键词〕大学生;责任意识教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统文化

在多元文化交流与融合的背景下,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大学生责任意识教育之中,用正确的价值标准增强他们对国家、社会及他人的责任意识,已成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一项十分重要的任务。当前,由于各种因素的影响,部分大学生社会责任意识不强,存在一定程度的社会责任意识淡薄现象。为此,高校要有针对性地采取对策,进一步加强大学生责任意识教育。

一、以中国传统文化为理论基础,充分发挥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主渠道作用

(一)发挥我国传统文化精髓的引导作用

中华民族在五千多年的历史长河中逐渐形成了丰富的伦理道德思想,这些思想是中华民族宝贵的精神财富,指引着一代又一代的仁人志士肩负起对国家、社会的使命和责任。新形势下,高校要加强大学生责任意识教育,必须以中国传统文化为理论基础,与时俱进,进一步发挥思想政治理论课在大学生责任意识教育中的引导作用。

第一,高校要加强传统文化教育,培养学生自强、坚韧的意志品质。自强不息的奋斗精神是我国传统文化的主要内容,激励着人们挑战自我、克服困难、奋勇前进。高校在加强传统文化教育过程中,要积极引导学生去领悟传统文化中的自强意识,使他们在多元化的社会中树立自己的人生目标,积极主动培养自己的竞争意识和奋斗精神,不断进取、不断超越,努力实现自我的人生价值〔1〕。第二,高校要开展以“诚实守信、仁爱友善”为主题的传统道德教育,不仅要帮助大学生养成诚实守信的优良品质,而且要提升他们关爱他人和服务社会的责任意识。第三,高校要发挥传统文化教育的积极作用,不仅要帮助大学生树立爱国主义忧患意识,而且要培养他们主动履行国家义务、甘为国家无私奉献的担当精神。高校教师可以通过讲述一些典型人物自强不息的模范事迹,进一步培养大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教育他们以国家的繁荣富强为己任,从而真正有效地督促自己掌握好所学技能,胸怀大志,为国家效力。

(二)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帮助大学生树立人人有责的价值理念

当前,随着社会的不断变革、市场经济的蓬勃发展以及各种思想文化的相互冲击与融合,导致大学生的价值观念、理想信念及责任理念发生了深刻的变化。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指出,广大青年要倡导社会文明新风,带头学雷锋,积极参加志愿服务,主动承担社会责任,热诚关爱他人,多做扶贫济困、扶弱助残的实事好事,以实际行动促进社会进步〔2〕。因此,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导向,明确个人价值与国家、社会之间的关系,是新形势下高校责任意识教育的重要任务。

第一,加强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涵的解读,深刻认识爱国、敬业、诚信、友善价值理念对大学生责任意识教育的重要作用。高校要通过开展理想信念教育、爱国主义教育及诚信、友善、感恩等道德教育,引导大学生树立远大的理想、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同时激发他们的爱国主义热情,培养其关心、爱护他人的道德品质和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的价值观念,从而不仅将大学生个人发展与国家、社会的发展形势紧密联系在一起,而且进一步增强他们的责任意识。第二,加强对社会思潮的动态分析。高校教师不仅要及时掌握社会动态,强化社会热点难点问题的正面引导,还要通过道德模范人物、感动中国人物的先进事迹向学生传递正能量,帮助他们在多元复杂的社会思潮和文化冲击下明确自己的地位和应尽的责任,进而引导他们树立“我为人人、服务社会”的价值理念。

(三)深化形势与政策课的教学改革,培养学生“知国情、懂时事”的责任意识

形势与政策课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对大学生进行责任意识教育的主要渠道。因此,高校要深化形势与政策课的教学改革,鼓励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国家政策扶持项目,培养他们对国家大事的关注度和参与意识。高校教师首先要完善形势与政策课的教学内容,如要选取当前政府与社会的热点话题,特别是与大学生联系紧密的一些事例进行讲授。其次要改进形势与政策课的教学方法。高校教师不能仅仅进行思想理论灌输,还必须引导学生参与一些社会热点问题的思考和讨论,让他们明确自己在国家发展中所处的地位和所享有的权利,从而不仅提升他们对国家大事的关注度和敏感度,而且强化其学习形势与政策课的责任和义务,进而增强他们“服务国家、奉献社会”的责任意识。

二、优化教育环境,改进教学方法,提高大学生的责任意识

(一)营造良好的教育环境

良好的教育环境是一种重要的无形资源,对大学生责任意识的培养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因此,高校要根据大学生的认知能力以及兴趣爱好,并结合现代电子信息技术,努力营造良好的责任意识教育氛围,进而使大学生清醒地认识到自身所应承担的责任,并自觉地把责任意识内化于心、外化于行。一是要利用报纸、宣传公告、电视台、广播站以及网络等媒介对大学生进行潜移默化的责任意识教育,如通过报纸、校园广播等讲述身边的感人事迹,以进一步增强大学生的责任意识。二是要利用教师的话语点评以及榜样示范作用对大学生进行责任意识教育。教师可以组织大学生利用周末开展以责任意识培养为主题的点评交流活动,鼓励他们积极主动地发表自己的观点和意见,知道自己应该承担什么样的责任、怎样承担责任等。另外,高校教师要增强自我的责任意识,以身作则,时时为学生树立良好的榜样,从而进一步优化大学生责任意识教育的环境〔3〕。

(二)大胆运用情景式教学模式

当前,大学生普遍知道“责任是什么”“自己应该承担的责任有哪些”,但一些大学生对责任的认识有时仅仅停留在理论认识层面,处于一种“知而不为”的状态,没有达到主动帮助他人、服务社会的作为层面,其主要原因在于教师责任意识教育形式过于单一化、理论化。因此,高校教师在开展责任意识教育时,不能只是进行“填鸭式”的教学,还必须使课堂内容生动化、教学形式多样化。一是要开展启迪情感的情景教学。教师可以选取某个专题,鼓励学生利用历史学和音乐学等方面的知识开展情景表演,或者拍摄有关责任意识教育专题的微电影,并要求学生主动参与点评。以上这种情景式教学模式能够提升学生的参与热情和关注度,使学生在现实的情景中得到感悟和启发〔4〕。二是要开展提升认知能力的情景教学。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围绕是否要加强责任意识教育开展辩论赛,要求学生自由抢答、总结陈述,通过其对论点的思考、辩论达到责任意识教育的目的。笔者认为,高校教师运用情景式教学模式开展责任意识教育,不仅培养了学生主动思考、积极参与的能力,也使他们在学习思考的过程中增强了责任意识。

(三)完善实践性教学体系

如何做人、如何做事,是大学生必须要面对的人生课题,而要使责任意识内化为自觉意识、转化为实际行动,关键在于责任意识教育的实践效果。高校一些教师在开展责任意识教育时,只注重大学生运用理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培养,却往往忽视其实践能力的培养,从而影响了责任意识教育的效果。因此,高校教师要提高实践教学的能力,使大学生在参与中学会做人、学会做事〔5〕。同时,高校在开展责任意识教育的过程中,要把社会实践与社会热点难点问题相结合,使大学生及时了解国家、社会的发展动态,进而增强他们的忧患意识和社会责任感。具体而言,一是要开展与爱国、敬业、诚信等相关的主题活动。教师要引导学生以道德教育为重点,把主题活动与理想信念教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相结合,引导他们承担社会责任,实现真正的人生价值。二是要开展公益性实践活动。高校要定期组织大学生参加尊老爱幼、义务支教、捐款救助等公益性实践活动,在实践的过程中教育他们从自己力所能及的小事做起,不求回报、踏实干事,不仅培养其乐于助人、勤于奉献、勇于担当、踏实做人的道德品质,而且增强他们服务社会、奉献国家的责任意识。

三、完善大学生责任意识教育的相关机制

(一)完善激励机制

在现代社会,良好的管理是国家和社会有效运转的关键,而激励机制则是现代管理的核心,对国家和社会的发展起着重要的推动作用。因此,高校在培养大学生责任意识教育的过程中,必须注重激励的强化功能,进一步完善责任意识教育的激励机制。高校一是要通过思想引导、利益调节、精神鼓励和物质奖励等正向激励机制强化大学生的责任意识,对自觉履行自我、他人及社会责任的学生给予奖助学金、推荐就业等奖励,以使他们获得喜悦感和满足感,进而深化其内心的责任意识。二是要通过扣除学分、行为纠正等反向激励措施规范大学生的责任行为,促使他们自觉接受责任意识教育、规范责任行为。三是要强化大学生权利意识教育,在权利和责任的辩证关系中激励他们的责任意识,即权利是责任的基础,责任是权利的保障。

(二)完善监督机制

高校教师一是要认真学习、掌握国家出台的法律政策,努力为大学生责任意识教育营造良好的法律环境。二是要完善责任意识教育中相关的规章制度。高校要通过学生守则、教学规范、奖助学金评比等规章制度告诉大学生什么应该做、什么可以做、什么不能做,以及做了不该做的事应承担怎样的后果,以强化他们的责任意识,规范其责任行为。三是要通过多种网络媒介宣传爱国家、爱社会主义、关爱他人、服务社会的责任品质以及具备这些品质的人和事;通过学校的电台、广播等批判违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理念,对社会、对他人及对自己不负责任的行为,从而形成强大的社会舆论。四是要通过微信、微博等建立校园“微时代”交流群,及时把握学生的思想动态,时时进行责任监督。

(三)完善评价机制

高校一是要明确责任意识教育的评价标准,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的“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等核心价值观作为大学生责任意识教育评价的主要内容,帮助其树立正确的价值导向。同时,高校要建立科学、明确、系统化的评价标准,并将其作为衡量老师和学生责任行为的标尺,以利于大学生责任意识教育工作的顺利开展。二是要明确老师与学生的评价主体地位,确保评价机制公平、公正。高校要明确学生的评价主体地位,要求他们每一学期对自己、对他人的尽责与失责行为进行评价,不仅激发他们尽责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而且增强其对自己所犯错误勇于承担责任的勇气,并督促他人以身作则、发挥榜样的示范作用。三是要建立多元的评价方式。高校教师要通过学习成绩、学分以及荣誉评选等方式对责任意识教育进行评价,同时要把评价方式与学生的实际利益相结合,以增强他们的责任意识。四是要重点关注学生的心理素质,将之作为责任意识教育评价的重要指标。高校教师要通过了解学生的心理承受能力、调控能力以及社会适应能力,更有效地把握他们的思想意识,时时进行心理辅导,从而帮助其树立“我为人人、奉献社会”的责任理念,进而增强他们的责任意识。

〔参考文献〕

〔1〕彭媚娟.论传统文化与大学生责任意识的培养〔J〕.理论月刊,2011(2):180-182.

〔2〕习近平.在同各界优秀青年代表座谈时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3-05-05(1).

〔3〕范洁波.论大学生社会责任感的培育途径〔J〕.高教探索,2013(3):151-152.

〔4〕陆士桢.“中国梦”与社会责任感教育〔J〕.中国德育,2013 (16):15-20.

〔5〕刘峰,宋越.大学生社会责任感问题探析〔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14(11):136-139.

责任编辑芳晔

〔作者简介〕郭正红(1964-),女,山西文水人,山西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段亚云(1991-),女,山西吕梁人,山西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2013级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硕士研究生。

〔基金项目〕山西省高等学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项目(思想政治教育专项)(2015ZSSZ012)。

〔收稿日期〕2015-员2-园9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1203(2016)01-0126-03

猜你喜欢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统文化大学生
带父求学的大学生
大学生之歌
在高校有效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途径探索
IP影视剧开发中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构建
浅析日本“世袭政治”产生的原因及其影响
大学生国学教育中相关概念辨析
中国影视剧美学建构
中国传统文化与现代社会主义的和谐思想融合
高中政治教学中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有机融入
让大学生梦想成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