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亦银
(山东省昌邑市潍水学校)
让学具成为小学数学教学中亮丽的风景线
◆姜亦银
(山东省昌邑市潍水学校)
学具是数学教学的重要部分,更能增强教学的趣味性,突出数学学科的操作性,将抽象的知识化为具体可感的事物与活动,不仅可以激起小学生参与数学学习的主动性,引导学生展开积极的操作与思考,还可以帮助学生更加深刻地理解这些抽象的数学知识,让学生享受到数学学习的乐趣。
数学学具 学习兴趣 理解水平 数学思维
教学具同样是数学教学中不可或缺的重要部分,具有现代信息技术所不具备的优势,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在学具的制作与运用中,我们要以新课改所提出的先进教学理念为指导,引导学生动手动脑动口,让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到数学的探究中来,这样才能让学生在掌握数学知识的同时使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创新能力得到全面发展。
兴趣是最好的教师,是学生主动探究的原动力。尤其对于小学生来说,本身并没有形成较强的自主意识与学习能力,在认知活动中学习的动力主要来自于外界的不断刺激。只有对教学精心设计,善于借助教学手段让教学富有活力与魅力,自然就可以吸引学生,激起学生积极的学习情感,让学生快乐参与其中。而学具的制作与运用更能增强教学的趣味性,让教学活起来,动起来,这样才能深深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如三角形内角和的求解,我们可以让学生在课前亲自动手来制作一些三角形,让学生充分运用自己制作的三角形来展开三角形内角和的探究。这样的教学不再是复制教材机械而枯燥的讲解,而是让学生借助学具在操作活动中展开,这样的教学更加符合学生的心理特征与思维特点,自然能够换来学生饱满的学习热情,实现学生由苦学到乐学的转变。
小学生处于认知初级阶段,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主要从具体可感的事物与活动中获取形象的感性信息,而数学具有较强的抽象性,如果只是单纯地就知识本身来进行讲解,只能是架空的理论灌输,小学生难以真正地理解,而只能让学生成为公式、定理的机械记忆者与运用者。而学具的运用可以将难以用语言讲解清楚的抽象的数学知识点化为直观而形象的模型之中,化抽象为形象,可以帮助学生从中获取直接而直观的感性信息,再经由学生的思考上升为理性认知,这样才能在学生的深入思考中深入知识本质的真正理解。
如“面积和周长的比较”,我们可以带领学生一起来制作学具,准备泡沫板、牙签与绳子,然后让学生在泡沫板上画出长4厘米的正方形,长6厘米宽2厘米、长3厘米宽5厘米的长方形,再在四个角上插上牙签,然后让学生用绳子绕着牙签围成一圈。接着,再让学生在作业本上来计算这三个图形的周长与面积。学生计算完毕,教师将三个矩形的周长与面积计算过程板书于黑板上,接着让学生根据操作学具与计算过程来思考:周长与面积指的是什么?周长与面积的计算方法是什么?周长与面积的计量单位是什么?在教师的指导与学生的思考下学生自然就可以总结出周长与面积二者存在着概念、计算方法、计量单位的不同。但学生也会产生这样的疑问:边长为4厘米的正方形的周长与面积的计算都是4*4,那是不是说正方形周长和面积的计算是完全相同的?让学生再次操作与思考来说一说是否相同?学生通过充分的讨论与交流后得出虽然边长是4厘米的正方形周长和面积计算都是4*4=16,但代表的是不同的周长。这样,就可以帮助学生更加深刻地理解周长与面积的不同。
学具的制作与运用,实现了手脑并用,让学生在操作中思考,在思考中操作,更能让学生的双手成为思考的工具与镜子,帮助学生获取数学知识。我们可以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借助学具(两个大小一样的透明水杯、橡皮或石子或其他小物品)来展开这样的操作。一是在其中一个杯子中装满水,在另外一个杯子中放入小物品,然后将装满水的杯子中的水倒入装有物品的杯子中直到水满;二是在一个杯中倒入部分水做好标记,然后将小物品拴上绳子,慢慢地放入水中,记录下沉入一半、完全沉入时的水的高度。这样借助简单的学具操作,学生通过第一个实验观察到水还没倒完另一个杯子就满了,得出体积的概念就是物体所占据空间的大小;通过第二个实验学生观察到随着物体浸入水中,水杯中的水是不断上升的,进而得出物体浸入水中部分的体积就是物体所排开的水的体积,学生更加深刻地理解了体积这一抽象的概念,同时在学生的动手与动脑中更能激活了学生的思维,这样更加利于学生数学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培养。
总之,学具就地取材,现实生活中一切可以利用的材料都可以制作成学具。将之运用于数学教学中,更能让原本枯燥的教学更加生动,更贴近生活,更能促进学生创新能力的发展。
[1]贾永高.学具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的运用.学生之友,2012,(11):23.
[2]蔡林飞.玩得快乐 学得开心——谈农村小学数学课堂中学具的运用.小学教学参考,2009,(08):28-29.
[3]浅谈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学具的有效使用.小学教学参考.2011,(06):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