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中国职业院校艺术教育的实施响应

2016-02-16 04:50:41侯延爽
职教通讯 2016年14期
关键词:艺术课程艺术修养艺术教育

侯延爽



当代中国职业院校艺术教育的实施响应

侯延爽

摘要:当代社会,经济、文化、教育等领域呈现崭新面貌,文化在社会生活中开始扮演重要角色,它成为经济发展的新动力源泉。作为使人与职业相结合的职业教育,在当代语境中势必需要文化的建构和拉动。习近平主席在2014年文艺工作者座谈会上的讲话提出,高度重视文化艺术在全民工作、学习、生活各个方面起到的时代引领作用。从职业院校艺术教育缺失的现状及原因管窥、职业院校艺术教育的实施策略研究入手,响应习主席对文化建设方向指引的重要讲话。也呼吁相关部门对职业教育文化艺术构建的高度重视和实施。

关键词:职业院校;艺术教育;艺术修养;艺术课程;实施策略

2014年10月15日,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在北京主持召开文艺工作者座谈会上发表重要讲话:“每个时代都有每个时代的精神……好的文艺作品就应该……能够启迪思想、温润心灵、陶冶人生,能够扫除颓废萎靡之风。……要把爱国主义作为文艺创作的主旋律,引导人民树立和坚持正确的历史观、民族观、国家观、文化观,增强做中国人的骨气和底气。”习主席在文艺座谈会的讲话,与当年毛泽东主席在延安文艺座谈会的讲话,都振奋了民族精神,指明了我国文化艺术的发展方向。也看出国家对文化艺术的重视和关怀,它鼓舞着当代人民的时代追求,提升着当代人民实现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动力。在这种环境下文化艺术创作者、表演者和文化艺术教育者倍感责任和使命。

教育家杜威说过:“教育是文化的一个组成部分,是文化的继承者和传递者;教育在传递文化的过程中,要对文化进行选择和组织;教育随文化的发展而发展,要与社会文化紧密相连”。[1]教育是文化传承的载体,艺术教育是文化的灵动部分,它是一个人的综合人文修养形成的主体部分。我国教育阶段艺术教育缺失的现象主要集中在职业教育,因为职业教育主要关注就业,注重技能培训,忽视人文关怀,忽略学生全面综合能力的培养,极少关注学生的生存价值和人生发展走向等问题。而这个庞大人群的艺术缺失将直接导致我国整体国民文化素质的降低。他们数量多、影响广,肩负着祖国建设的重任,其艺术修养影响着周围的朋友、亲人和同事。可以看出,提升这部分人群的文化艺术修养,是一个国家整体文化水平提升的重中之重。

职业教育包括职业学校教育、工作单位的在职教育、社会职业教育。职业人群艺术修养的提升途径主要是在我国职业学校教育阶段完成的。尽管艺术教育伴随人的一生,但根据人的生理、心理发展规律,学校教育属于艺术修养形成期,这个时候是人构建自己综合艺术能力的阶段;而学校毕业后阶段是艺术修养的释放期,这个时期人们将根据自己的艺术兴趣爱好来陶冶、愉悦人生,提高工作效率,提升生活品味。所以,要重视职业院校教育阶段的艺术构建。面对当代职业教育人文素养滞后于经济发展的现实,试图采用艺术课程设置、学校文化环境建设、学校艺术社团活动开展等多种途径进行职业院校艺术实践活动,弥补职业教育真、善、美的缺失和遮蔽,达到职业教育的终极目的。

一、职业院校艺术教育缺失的现状及原因管窥

我国职业教育属于学校本位教育,学校缺失对职业生的人文关怀,学生的文化艺术培养缺乏职业特性。由于学校艺术教育环节薄弱,使得职业院校只能达到“使无业者有业”的目的,而无暇顾及到“使有业者乐业”的职业教育目标。(1)职业院校对职业艺术教育的实施缺乏系统规划,艺术课程门类设置和教学内容混乱,多以欣赏课程为主,课程内容单一,教学质量有待提高;(2)学生不重视艺术学科的学习,普遍的现象是爱艺术,但是不爱上艺术课程;(3)由于生源有来自农村、城镇等不同地方,他们的艺术基础参差不齐,大部分学生的艺术基础为零;(4)艺术实践环节辐射面较窄,学校把艺术社团、艺术课程当成是精英教育,部分学生没有接触到艺术熏陶的机会;(5)艺术课程教师比率严重不足,达不到国家要求的师生比,部分艺术教师素质不够,他们对个性化的职业院校的艺术教育,以及如何实施这种教育缺乏正确的理解与成体系的教学规划;(6)国家、学校对职业院校的艺术教育没有明确的评价指标,在职业院校的评价体系中,艺术教育所占的比重少之又少;(7)职业院校学生社团与学生课外活动与普通高等学校相近,社团主要有歌舞团、记者团、文学社团、话剧社、礼仪模特队等,这样的社团和学生艺术活动没有体现出职业人文教育的特点。以上种种现象只是学校的文化艺术教育的表象,深层次的原因是指导思想不对,人文精神内涵的定位不准确,等等。

(一)近代职业教育发展历史导致艺术教育的弱化

近代中国受到西方列强的瓜分,中国清政府意识到“师夷长技以制夷”,把教育的重心放在科学技术的发展上,对人文艺术教育忽视;新中国成立后,工农业生产亟待恢复和发展,中国需要大量的工程技术人员,人文艺术教育进一步受到冷落;改革开放之后,我国的职业教育是以升学为主的供给型教育,教学内容无不体现科学技术知识和专业技术、技能的传授与训练,文化艺术教育依然处于从属地位。

(二)模糊的办学理念导致培养目标的偏差

按照《国际教育标准分类》的定义,职业教育是面向具体职业的,主要是使学生获得从事某个职业或行业所需要的实际技能和知识的教育。国家在招生中是“先本后专”;政府对职业院校的投入低于对高等学校的投入;评估体系中学生人文艺术教育指标的权重过低;职业院校领导本身也认为职业院低于高等教育;关照学校的招生与就业;学校在培养指标的设定上艺术教育要低于高等学校,等等。所有这些原因导致许多高职学校忽视全面发展的教育方针,学生综合职业能力培养体系没有建立起来,职业院校人文艺术修养缺失的现实。

(三)功利主义的价值观影响职业院校学生人文素质的养成

教育家池田大作认为:“现代教育陷入了功利主义,这是可悲的事情。这种风气带来了两个弊端,一个是学问成了政治和经济的工具,失掉了本来应有的主动性,因而也失掉了尊严性。另一个是认为惟有实利的知识和技术才有价值,所以做这种学问的人都成了知识和技术的奴隶。”[2]长期以来,在职业教育中,人们“更多关注个体生存所必须的劳动技能,而忽略了人类品质、内在精神的培养,忽略了对于作为社会中的人的更广泛、更深层次的理解。”[3]当代职业教育更多地教会学生认识、适应、掌握外部世界,关注学生生存的知识和本领;以职业性和技能性为主来设置课程;根据就业需求,随意调整课程方向和内容;教师重视显性而忽略隐形课程内容;专业实践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忽视学生对不断地选择、生成、创造的能力培养。

(四)生源特点和师资水平造成职业院校艺术教育的滞后

现在职业院校的文化艺术教育,不论是课程设置,还是课外的实践活动,大都是放任自由的形式,由于职业院校学生生源基本上是农民工、普通工人、社会餐饮、卫生等服务行业的子女,从小接受的艺术教育有限,加之,社会网络、媒体等艺术作品的粗制滥造,致使职业院校的学生没有很好的艺术学习的辨识能力,他们被低俗、霉气、缺少正能量的功利性艺术包围着;还由于职业院校的师资数量少、艺术教师综合素质欠缺、责任心缺乏,进而导致职业院校的艺术教学培养出一批缺乏意志、情感,没有人生最终追求的生物人。所以,在职业院校在教学内容和教学手段、教学评价上紧密围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展开。唤醒学生的文化自觉意识,通过营造客观的文化艺术精神世界,构建学生主观、完美、和谐的主体精神。

二、职业院校艺术教育的实施策略

教育的原点就是育人的教育。当代中国职业教育背离了它的原点,成为经济的奴仆。中国的职业教育注重生机教育,忽略了完整人性的教育。习主席要求要处理好文艺与“真、善、美”的关系。“应该用现实主义精神和浪漫主义情怀关照现实生活,用光明驱散黑暗,用真善美战胜丑恶,让人们看到美好、看到希望、看到梦想就在前方。”人类文化的缺失,导致人的存在价值的缺失,王国维说“完全之人物不可不备真善美三德。”通过中国的文化艺术教育,使学生热爱祖国的民族文化精粹,增强民族自豪感;培养学生感悟、表现、创造美的能力;培养学生艺术修养提高整个中国的生活品味;发展个性、启迪智慧,为学生未来工作的创新思维和创造能力奠定基础。其主要的做法构建为如下五个方面。

(一)办学目标清晰

习主席强调要处理好“美的发现和美的创造”关系。有的文艺工作者创造美、表现美、弘扬美的出发点是好的,但是由于不够“接地气”,闭门造车的多、走马观花的多。要到人民群众中去发现美,要“从人民的伟大实践和丰富多彩的生活中汲取营养,用最美的旋律,刻画最美人物,坚定人们对美好生活的憧憬和信心。”职业院校重视文化艺术培养,目的就是要发现和创造美的艺术形式,培养、熏陶学生在未来工作中和生活中发现美、创造美、感受美、享受美的能力。那么,需要职业院校要去发现和创造真正美的艺术,与学生的需求“接地气”。这就需要职业院校的办学目标首先要清晰,因为办学目标是一个学校发展的根本。职业院校培养人才是什么样的?中国当代教育家鲁洁教授认为,教育的目的有两种,一种是有限的目的,即指向谋生的外在的目的;另一种是更为重要的无限的目的,即指向人的自我创造、自我发展、自我实现的内在的目的。[4]职业院校培养的是未来的职业人,这个职业人要适应产业结构的不断调整、分工的交叉与融合、跨地区和行业的劳动走向,要坦然接受工作的失去,并且,要有勇气和能力面对职业的挑战。所以,职业院校要贯彻全面发展的教育方针,实现科学技术教育与人文艺术教育的融合,建立彼此相互联系的知识体系。培养出多视野的、完整的、有IQ也有EQ的职业人,培养出适应社会需要的高素质、高技能的实用性专业技术人才。

(二)构建艺术氛围的校园文化环境

校园文化具有鲜明的导向功能。师生可以在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中受到潜移默化的熏陶,逐步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和相对稳定的特有的校园心理素质。校园文化环境分为静态和动态环境两种,首先,静态环境主要指物质的文化环境;动态环境主要指精神的文化环境。静态的校园文化环境要体现出学校的传统特色、地方特色,促进高职学生爱校、建校和服务地方经济建设的斗志,让校园的每一块墙壁、每一个楼梯、每一个角落都带上职业文化教育的特性,培养学生的职业文化素质。校园物质环境还要以板报、橱窗、网络、校园报刊等平台,营造积极向上的校园文化舆论环境,引导、感染、熏陶、教育、激励广大高职师生奋发向上,在高雅的精神生活中陶冶师生健康的文化品格;其次,动态的精神文化主要指学校领导、教师、学生的精神文化面貌,可以开展各种社团活动,丰富校园的动态文化环境,从而增长相关艺术知识,调高学生组织、协调、交往、团结的能力,增强学生的责任意识,丰富业余生活,锻炼、陶冶学生的精神情操,培养学生的创造愿望和创新实践能力,开发大学生的智力,实现大学生的个性价值的发展。

(三)教学环节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习近平主席提出:“广大文艺工作者要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旗帜,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生动活泼、活灵活现地体现在文艺创作中。”他要求,在文艺领域高扬核心价值观,在我国艺术教育领域也要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例如,职业院校在文化艺术的课程内容上,体现富强、民主、文明的核心价值观;在教学手法上,渗透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的核心价值观;在评价指标上,体现民主、文明、爱国、敬业的核心价值观。

(四)根据区域、学校、学生特点设置学科内容和实践方式

通过调研天津冶金职业技术学院、山东聊城职业学院、辽宁职业学院、陕西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四川绵阳职业技术学院等23所职业院校发现,艺术教育课程开课率不足1/5,艺术社团活动也和普通高等学校雷同。同时,在“2014年北京音乐教育国际论坛”和“2014年音乐教育学学术年会”上,笔者也询问了美国、德国、加拿大的音乐教育专家,他们的回答是,美国、加拿大有的职业院校会有艺术选修课程,艺术教育主要以艺术社团活动为主;德国没有艺术课程的开设,职业院校基本上是通过艺术社团来开展艺术活动的。这不仅使人深思,我国职业院校是否需要开设艺术教育课程?怎样进行社团活动?纵观对比中外基础教育和学生艺术素质及艺术文化国情,明确中国的职业院校不仅需要开设艺术教育课程,还要开展丰富多样的,带有职业、地域、学校特色的各种艺术社团。原因是美国、德国、加拿大的艺术环境较好,他们在9年或10年的义务教育阶段高度重视艺术课程的学习,学生艺术基础和艺术修养都扎实。所以,到了职业院校阶段,他们更多地通过社团的方式发挥学生的艺术特长和主观能动性来进行艺术活动熏陶。而我国的国情是基础教育阶段艺术教育发展不均衡,经济发达的大城市艺术课程开展完善,学生艺术基础牢固,而职业院校的学生大都来自偏僻的城镇和农村,生源特点如前文所述,他们不仅艺术修养没有很好的形成,就连明辨艺术作品优劣的能力都有待提高。所以,中国的职业院校有必要补上艺术修养课程,根据学生的实际基础分级、分类开设音乐、美术等必修课程和选修课程,并且根据职业教育的特点开展艺术社团,并由专业教师指导。只有这样,才能弥补中国基础教育中艺术教育缺失部分,提高我国整体国民素质,提升我国人们的生活质量和生活品味。

(五)建立职业院校文化艺术的评价体系

当今,职业院校艺术教育的评价体系还没有正规文件出台。为了规范、引领职业院校的艺术教育发展,明确职业院校艺术教育目标实行成果,考量学生艺术素养学习效果,切实提高学生综合素养,国家应该制定职业院校艺术教育评价体系。

1.着重评价指标的时效性和针对性。按照社会的实时需要,根据学生的个性特点、学科特点,制定开放性、动态性的评价标准。根据国家要求和办学的条件,建立国家、学校、学科的定性、定量标准。

2.在职业院校中,艺术修养在评价指标体系中所占的比例相对较低,不能满足职教学生对艺术素养的需要,所以要提高艺术课程在职业院校指标体系中所占的比例,首先在课程数量上、在学校考核指标比重上有所增加。

3.职业院校的艺术课程没有受到学校领导、教师、学生的重视,当成可有可无的学科,教学质量有待提高,在评价指标中体现出来的艺术课程指标并不真实。国家主管部门应该把学生平时的艺术实践活动,实际艺术修养水平作为考核的标准。本着客观、科学、整体、时效、审美的原则,考核真实的艺术教学质量。提高艺术教育在全校的考核比例。

总之,以习主席在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为指引,反思中国职业教育文化缺失的现象和原因,调整我国职业院校艺术教育部分不完善之处,建立清晰的办学目标,构建艺术氛围的校园文化环境,体现教学环节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根据区域、学校、学生特点设置学科内容和实践方式,建立职业院校文化艺术的新的评价体系。

参考文献:

[1]亦鸣.现代·当代·后现代——从现代哲学到后现代哲学[J].南京大学学报(哲学.人文.社会科学),1997(3):63-72.

[2]汤因比,池田大作.展望二十一世纪——汤因比与池田大作对话录[M].荀春生,朱继征,陈国梁,译.北京:国际文化出版公司,1985.

[3]BLUNDER R.Vocationaleducationandtraining and conceptions ofthe self[J].Journal of Vocational education and Training,1999(2):51.

[4]鲁洁.通识教育与人格陶冶[J].教育研究,1997(4):16-19.

[责任编辑秦涛]

基金项目:济南大学2014年度教学研究项目“高校音乐专业实践教学体系构建”(项目编号:JZ1325)

作者简介:侯延爽,女,济南大学教授,硕士生导师,天津大学在读博士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为职业教育基本理论。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7747(2016)14-0006-04

猜你喜欢
艺术课程艺术修养艺术教育
从“王向荣现象”看一位优秀民间歌者的艺术修养
乐府新声(2023年1期)2023-06-29 06:44:02
信息环境下中俄边境高校共享艺术课程研究
浅谈小学艺术课程对儿童价值取向的影响
浅谈舞蹈普及教育在小学艺术课程中的应用
我国幼儿园艺术教育特色的现状分析
艺术教育在精神文明构建中的作用
科学教育与艺术教育相互融合探究
成才之路(2016年25期)2016-10-08 10:35:49
构建和改进现代化学校美育工作体系研究
成才之路(2016年25期)2016-10-08 10:04:29
浅谈如何培养大学生的艺术修养
文学教育(2016年27期)2016-02-28 02:35:33
学词心语之二 提艺术修养 塑音乐形象
音乐生活(2015年2期)2015-12-19 13:23: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