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就业难在何处

2016-02-15 11:20:00杨明燕
职业技术 2016年2期
关键词:就业大学生课程

唐 武,杨明燕

(1.北京联合大学,北京 100020;2.北京市工贸技师学院,北京 100097)



大学生就业难在何处

唐武1,杨明燕2

(1.北京联合大学,北京 100020;2.北京市工贸技师学院,北京 100097)

摘要:就业乃民生之本,大学生就业牵动着亿万家庭的心,是国内热点问题之一。本文试图寻找到造成大学生就业难的成因,并针对大学生就业难提出一些合理化建议,以促进大学生就业。

关键词:大学生;就业;企业;课程

0引言

近年来,大学生就业问题越来越受到社会各界的关注,就业问题已是全球性的难题。今年我国经济下行压力持续加大,经济结构和产业结构深度转型造成用工岗位大量减少。预计明年大学生就业形势仍然不容乐观。要破解大学生就业难问题,首先,需要我们查找问题的症结所在,寻求解决问题的路径,使大学生就业压力得到有效缓解。

1大学生就业现状

近年来,高校毕业生人数逐年增加,从2001年的114万,猛增到今年的749万,外加近年未就业的毕业生,今年高校就业人数实际已多达近900万。就业之难似乎成了常态。连续几年的“史上最难就业季”给人的感觉就是 “没有最难,只有更难”! 对此,我们针对北京地区近5000名高校毕业生就业状况进行了问卷调查。

1.1毕业生就业期望值过高

调查显示近67%的毕业生期望工作地点在“北上广”等大城市,其次是二线城市,而表示“愿意”去基层工作的求职者比例呈缓慢下降趋势。毕业生期望的就业单位类型以公务员、事业单位、公有企业居多,其次是三资企业和民营企业。从月薪期望值看,毕业生2014年期望月薪平均值在3500元左右,而随着物价上涨,增长到今年的4500元,我国经济增长速度持续回落,出口增长乏力,加上原材料和企业用工成本的提高等因素致使大量的企业减员停招,而高校毕业生人数又不断攀升,造成就业形势更加严峻。

1.2“官本位”思想和攀比心理严重

中国社会长期以来,“官本位”思想根深蒂固,再上社会风气中的拜金主义、实用主义,促使大学生在择业时追“高”求“好”。加上家长和学生的攀比心理、求稳心态较为突出,家长不太考虑学生自身能力和水平,一味要求追逐大城市,选择经济收入高的行业,这种过高的期望值已然成为大学生的一种压力,这种压力会让大学生择业时不能正确定位,失去正确判断,最终导致失去择业机会。

1.3用工单位用人标准逐年提高

企事业单位招录条件逐年提高,个别企业出现不愿接收应届生的就业歧视现象。究其原因可能是企业认为大学毕业生经验欠缺、技能不足和处事青涩。但大学生代表着新生的力量,可塑性强,未来充满着一切可能性。对于这样一个优点与缺点都非常明显的群体,我们的用工单位应放弃歧视给学生一份希望一份未来,世上没有应届生就没有往届生,不培养新人就永远没有人才。

2大学生就业困境的成因

2.1大学生自我认识缺失,就业期望值过高

现在的毕业生群体多为独生子女,从小受到了家庭和社会的特别关注,“精英思想”较为严重。进入大学后自我定位不准,就业观念滞后,期望值高,与日趋严峻的就业形势产生矛盾。造成理想中的工作岗位过于理想化和盲目性。一味地追求“我想干什么”,而不考虑“我能干什么”。 宁肯“孔雀东南飞”,扎根“北上广”,也不愿意到中小城市、基层就业,呈现出有岗不去,找不到理想工作就不签约的怪现象。

2.2自我定位不准,职业规划意识薄弱

许多大学生进入大学后,往往对专业认识不足,缺乏兴趣,没有职业规划,忧患意识不强,只是忙于应付各类考试,缺乏广博的专业知识积累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思维狭隘,动手能力差,适应性不强。而用人单位希望所招收的大学生不仅要有扎实的专业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还应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质和社交协作能力以及适应时代发展的创新能力。大学毕业生往往是临近毕业才意识到就业问题的严重性,只能盲目找工作,又没有准确的行业和职业目标,信心不足,过分依赖父母的资源,为其“谋求”好岗位,不愿参加招聘会,错失良好求职机会。

2.3欠缺社会经验,实践能力不足

现在学生社会经验欠缺,实践能力不足。在校期间学生往往不太注重社会实践,导致个人实践能力欠缺,实践经验缺乏。虽然很多高校开展了各类社会实践活动,诸如:企业认知实践,顶岗实习,创新课题小组实践等活动,力求提高学生实践能力、丰富社会阅历,锤炼学生吃苦精神。但多数同学都是“蜻蜓点水”式的参与,没有深入到活动中,没有体会到活动的意义,最后也就没有得到能力的锻炼。因此,在面临就业竞争时,社会经验的缺乏直接导致毕业生应聘时失去就业机会。

2.4高校不断扩招,学生质量难以保证

目前,全国高校在校生达到2500万左右,本专科一年招生700多万。办学规模进一步扩大,而办学条件无法跟上。导致理论课过多,实践性课少。同时一些高校定位不当,“攀高”倾向严重,导致培养的学生既不是实用型人才,也够不上研究型人才从而无法满足用人单位的需要。也有一些高校为了缩减办学成本培养了一批市场上需求量不高、办学成本较低的专业,这也是造成大批毕业生滞留的一个因素。

2.5学校就业指导不完善

目前大部分高校都成立了就业指导中心,但部分高校的就业指导只是流于形势。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就业指导课程教学形式大于内容,针对性不强,没有形成系统、连贯的教学模式,现实指导意义薄弱。二是就业指导内容匮乏,操作性不强。三是缺乏自主创业指导,存在自生自灭现象。鼓励大学生自主创业还只停留在口头层面,没有进行广泛系统培训,跟踪扶持指导不到位,支持政策尚未完全落实。

2.6雇佣单位招聘存在不公现象

用人单位对招聘者的学历和能力要求存在过高现象。部分雇佣单位不切实际地储备高学历后备力量,造成人才的浪费。还有部分用人单位在招聘时过分强调工作经验,只招录从事相关工作有经验者,致使大学毕业生没有入围的资格。虽然现在高校都开设了实践环节,但用人单位对此并不认可,认为学生并没有完全接触社会,缺乏实战经验,无法胜任企业工作要求。

总结大学生就业难的成因,从就业主体上分析主要是大学生自我认识不到位,依赖思想严重,忽视就业难的现实,不积极应对,导致机会流失,这是其就业难的最主要原因。从人才培养单位看主要是人才培养和就业指导方面存在不足,培养的人才不能满足社会的需求,指导培训内容跟不上社会发展的速度。从就业客体上分析主要是用人单位招聘存在不公现象,性别歧视、生源歧视屡见不鲜。招录过程人情现象突出,程序存在漏洞,对大学生平等就业产生了阻碍。从社会环境上分析则是社会经济发展不平衡,提供的就业岗位不足等因素。诸多因素造成大学生就业难的现象。

3建议与对策

3.1学生层面

大学毕业生,应面对现实,找准定位,降低期望值。首先,要练好“内功”刻苦学习、提高知识水平的同时,积极参与各种社会实践活动,增加社会阅历,提高就业技能,积累工作经验。及时了解就业信息,把握好每一个就业机会。其次,要尽快转变就业观念,树立“先工作、后工资”、“重事业、轻地域”,“先就业求生存、后择业谋发展”等正确的择业观,自觉把自己的知识、技能和社会的需要结合起来。第三,要勇于创新,自主创业既是大学毕业生解决就业的行之有效方式,也是实现大学生人生理想的一条捷径。要利用自己的知识技能、准确把握自身特点,充分运用国家和地方的有力扶持政策,找准创业的“落脚点”,不畏艰苦,奋力拼搏,创出自己的一片天地。

3.2学校层面

高校的教学与培养模式应该面向社会,以社会需求为导向,适当调整专业与课程设置,更加贴近未来市场的需求和经济社会发展的要求。要从适应性教育、守成性教育向引导性教育、超越性教育转变。在教学手段上,应偏重于启发式教学,而非注入式或灌输式教学,要积极引导学生学会独立思考、自立研究的学术氛围,锤炼学生学以致用的品质。在课程设置上,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素质,强化文理互补及交叉学科的融合。在教学实践中,要以注重学生的独立思维和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为主线,既注重学术性目标的实现,也注重对应用型目标追求。在教师聘任上可采用请进来与走出去相结合的方式,尝试进行一定程度的开放式教学:“请进来”聘请更多有实践经验的社会人士为客座教授;“走出去”加大大学生实践基地建设。同时,结合各高校各专业自身的特点与优势,校企合作联合开发实践课程,搭建实践基地,创造实践机会,提升学生实践技能和研发能力,真正培养出社会需要的人才。

3.3社会层面

对于大学生毕业去向问题,家长不应过度干预,应该让学生自主择业。相信自己的子女能够做出正确选择。对于用人单位,在招聘过程中,应加强公平意识,减少就业歧视。对于社会媒体,应当多做正面引导少些负面新闻报道。引导大学生正视就业压力,面对现实,发挥优势,合理定位,更好地利用各种资源顺利就业。对于政府需要尽快调整经济结构,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创造更多的智力密集型就业机会。适时调整各项鼓励政策,引导大学生到基层、中小型企业就业。

4结语

总之,要解决就业问题就需要国家、政府、高校和个人的共同努力。特别是对于大学生自身来说,只有不断地去补充自己,完善自己,提高自己的能力,才能在激烈的竞争中取得优势性的胜利。

参考文献:

[1]武佳文. 大学生就业的困境与对策研究[D]. 济南:山东大学,2013.

[2]钱路平. 当前就业压力下高校人才培养问题研究[D]. 济南:山东大学,2013.

(编辑文新梅)

The Study of Difficulty of Hunting Jobs for College Students

TANG Wu1, YANG Mingyan2

(1.Beijing Union University, Beijing 100020, China;2. Beijing Industry And Trade Technicians College, Beijing 100097, China)

Abstract:Employment is vital to peoples’ livelihood. The employment of college students touches hundreds of millions of families’ hearts and therefore is one of the hot topics in China. This article will attempt to discover the reasons of the difficulty of hunting jobs for college students and put forward some reasonable suggestions according to this phenomenon in order to promote the employment of college students.

Keywords:college students; employment; enterprises; curriculum

中图分类号:G473.8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码:1672-0601(2016)02-0081-03

作者简介:唐武(1974-),硕士,讲师。主要研究方向:党建,德育理论,职业规划等。

收稿日期:2015-11-27

猜你喜欢
就业大学生课程
数字图像处理课程混合式教学改革与探索
软件设计与开发实践课程探索与实践
计算机教育(2020年5期)2020-07-24 08:53:38
为什么要学习HAA课程?
带父求学的大学生
大学生之歌
黄河之声(2017年14期)2017-10-11 09:03:59
技工院校以就业为导向市场营销专业人才培养的思考
浅谈高校辅导员的就业指导力
大学教育(2016年9期)2016-10-09 08:25:02
如何指导大学生提高面试技能
考试周刊(2016年76期)2016-10-09 08:13:25
内蒙古自治区高校毕业生就业指导服务体系建设及对策研究
大学教育(2016年9期)2016-10-09 07:57:56
MOOC起步,从微课程开始
物理与工程(2014年2期)2014-02-27 11:22: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