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学生可雇佣性提升的大学英语课程设计分析

2016-04-07 07:52刘双丽韦召辉
职业技术 2016年2期

刘双丽,韦召辉

(1.齐齐哈尔工程学院,黑龙江 齐齐哈尔 161005;2.农安县合隆镇高级中学,长春 130500)



基于学生可雇佣性提升的大学英语课程设计分析

刘双丽1,韦召辉2

(1.齐齐哈尔工程学院,黑龙江 齐齐哈尔 161005;2.农安县合隆镇高级中学,长春 130500)

摘要:学生毕业后的就业取决于其可雇佣性的高低,大学教育在其可雇佣性的获得方面则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英语教育以及学习均应该从“应试必需”转化为“实用必需”。“英语加专业”课程的设计方案能够解决如何应用英语这一国际交流语言、运用英语促进其非常规交流能力提升等问题。

关键词:可雇佣性、“英语加专业”;非常规交流能力

0引言

国际权威机构的研究表明,未来社会对毕业生的工作影响起决定作用的就是他们“找到工作、维持工作并在需要时获得新工作的技巧与能力”,全国300多所高校转型为应用技术大学,表明学生的终身职业能力培养已经成为必需。所以,学生通用能力培养必须服务于专业能力的提升。

大学英语课程的关键在于英语与专业知识的衔接及过渡,就有可能走向“高中英语的继续”或者是“专业英语的提前预热”两个极端。

1“英语加专业”实现中学英语向大学专业英语的过渡

1.1调研思路解析

如图1所示,依据双情(社情和学情)调研结果,从社情的角度包括校内和校外两个维度,校外的因素指各专业学生面临的岗位和岗位群对人才提出的要求、国家高考制度改革对人才培养新要求;校内因素考虑的是对各任课专业所做的调研及设计者对大学英语任课教师的调研结果分析,以及校内因素——涉英资源方面。企业对人才的“可雇佣性”及非常规交流能力能的要求是本设计思路的核心,着重突出“实践”原则。

1.2课程设计解析

如图2所示,大学英语必修课程的修业时间为大一学年(新生入学年限),共80学时,5学分,集中学习基础性英语知识与通用技能,适用所有专业。根据入学的高考成绩及对学生的入学考核成绩实施分层教学,分别为A班、B班和C班,即特色班(冲击四级班)、基础班(基础性学习为主班)和特长班(实用性学习为主班)。

表1 课程设计依据(调研结果)

大学英语限修(按专业限选)课程的修业时间为大二学年,共144学时,9学分。按照工具专业和实体专业分别开设“实用科技英语”和“跨文化交际英语”课程,并为学生提供学分置换的项目,如“科研成果”(调研、论文、专利等)、社会服务(社区服务、区校共建等)和创业实践(组建创业团队、开办创业公司等),并制定明确的置换细则和原则。学院教务处提供学院学分置换的总体原则。

表2 课程设计方案

2以能力模块为基础,围绕培养学生非常规交流能力设计教学内容

“非常规能力”是指“解决没有现成解决方法、步骤的问题的能力”(李立、葛伟:《对高职培养目标定位的思考》)[1]。非常规交流能力即指运用语言为工具,在不可预知的交际环境下根据特定的目的进行交流,语言的运用与专业知识的把握是关键。从目前的国际形势看,企业对人才的常规能力的要求已经常态化,而三种非常规能力(非常规交流能力、非常规分析能力和非常规动手能力)中,以非常规交流能力及非常规分析能力要求不断攀升(王文瑾《从国际经验看职业院校专业与课程建设》报告)[2],表明对于人才的创新与创业能力的要求在增加,所以“英语加专业”的课程设计思路恰好能够满足这一需求。

大学外语教学团队按照所授专业不同对教学材料(教科书、教案、开课说明等)进行重新设计,编写及出版包括管理类、信息类、交通类、建筑类和机电类的五种教材,充分体现专业不同、授课内容不同、教学目的统一的设计原则。区别于传统的本科大学英语教材的单一设计(此处指专业趋向的单一),将基础英语向各专业英语的过渡性知识囊括其中,动态取材、多元设计,理论与实践相融合,保证教学过程对参考资料的需求。

3基于“形成性评价体系”的过程加终结测评保障

20世纪20年代,美国著名教育评论家拉尔夫·泰勒[3]提出了一套以教育目标为核心和依据的课程和测验编制的原则,试图通过这种方式把社会需求(社情)和学生需求(学情)反映在课程与测验中。基于这一理论,“英语加专业”的课程设置亟需一个适当的过程性评价体系,从而对学习效果与教学效果做出认定,并为“英语加专业”的课程设计的修改及完善提供依据。

4结语

“英语加专业”的大学英语课程设计是对传统的大学英语教学方案的改革与提升。突出大学英语教学服务于专业课程教学并完成由中学基础英语教学到大学高年级专业英语教学的过及衔接两个特点。

新西兰国立理工学院校长瑞克·依德(Rick Ede)博士在2015中国国际教育年会报告上说的“除了一纸文凭,用人单位目前还希望毕业生拥有其它综合技能。例如,他们希望毕业生能够马上投入工作,且具备学术、社会和个人技能”(在2015中国国际教育年会上的报告)[4],所以,以提升学生“可雇佣性”为基础的课程模式的设计、实施及其成果对于其它公共课程,如大学语文、大学物理、高等数学等课程的建设都具有有益的参考作用,因为它改变了传统教学针对应试的单一教育,注重对学生实践技能的培养及训练、非常规交流能力的提高与运用以及最终促进其可雇佣性的提高。

参考文献:

[1]李立,葛伟.对高职培养目标定位的思考[J] 职业与教育,2007.11.

[2]王文瑾.从国际经验看职业院校专业与课程建设(报告)[C]齐齐哈尔工程学院南苑讲坛105期, 2014.02.

[3]瑞克·依德(Rick Ede)在2015中国国际教育年会上的报告(北京) 2015.10.

(编辑赵欣宇)

Analysis on the College English Course Design Based onStudents’ Employability Promotion

LIU Shuangli1, WEI Zhaohui2

(1.Qiqihar Institute of Engineering, Qiqihar 161005; 2.Nong’an Senior High School, Changchun 130500, China)

Abstract:The employment of the students after graduation depends on their employability degree. College education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in getting such an ability. English education and learning should be changed from examination-oriented to application-oriented. “English plus specialty”, as a newly-designed program, is able to solve the problems as “how to make full use of English as the international communicative language, how to promote the unconventional interactive ability by using English, and how to use the language professionally” and so on other problems.

Keywords:employability; “English plus specialty”; unconventional interactive ability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码:1672-0601(2016)02-0051-03

作者简介:刘双丽(1977-),女。硕士研究生,讲师。主要研究方向:英语语言文学方向。

基金项目:黑龙江省高等学校教改工程项目-应用型本科院校依托《大学英语》提升学生非常规交流能力的实践研究 JG2014011126;黑龙江省高等教育学会青年专项课题-应用型本科高校大学英语课题教学形成性体系研究。

收稿日期:2015-1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