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性教学协同机制与实现途径

2016-02-15 11:20袁凤林
职业技术 2016年2期
关键词:协同机制研究性教学平台建设

袁凤林

(扬州大学 商学院,江苏 扬州 225127)



研究性教学协同机制与实现途径

袁凤林

(扬州大学 商学院,江苏 扬州 225127)

摘要:研究性教学是深化教学改革的重要举措,是高等教育界关注的热点问题,研究性教学需要从协同学角度建立研究性教学培养人才目标的引导机制、整合机制、部门协作机制、师生互动机制等运行机制。并从人才培养目标的引领、教学理念的更新、教学资源的建设与完善、教学资源信息化平台的建设等方面保障协同机制的运行。

关键词:研究性教学;协同机制;平台建设

0引言

近年来,教育主管部门正积极深化教育改革,提高教学质量,努力提高大学生的学习能力、创新能力、实践能力、交流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研究性教学作为推进教学改革、实现素质教育和教育创新的有效手段之一,在我国高等教育中仍处于探讨和初步运用阶段,当前仍只是“星星之火”,难以形成“燎原之势”。笔者利用在世界著名大学澳大利亚国立大学做访问学者机会,深入课堂,与国外教师和教育主管部门交流,并通过文献研究发现研究性教学需要构建多种资源、多个部门、多元化教学理念全方位协同的机制并努力促进教学资源的整合,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作用,调动教师、学生与支持部门的积极性,才能促进研究性教学的有效开展,并取得长效发展,达到高效培养高素质综合型人才的教学目标。

1研究性教学协同机制的内涵

1.1协同机制

“协同”这一概念最早是由德国著名物理学家哈肯(Hermann Haken)于1971年提出的,并于1976年形成了系统的协同理论。指系统中各子系统的相互协调、合作或同步的联合作用及集体行为,结果是产生了“1+1>2”的协同效应。协同机制是指在组织系统处于变革或临界状态下,通过协同方式使得系统内部各子系统或要素之间相互配合、协调一致,产生支配整个系统发展的序参量,从而形成新的有序状态的内在机理(陈劲等,2012)。

1.2研究性教学协同机制

研究性教学是教师在教学中充分发挥学生独立的探索和独立思考精神,调动学生主动学习,主动思考,主动实践,从而达到吸收知识、应用知识并在提出问题基础上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最终实现学生综合素质的增强与适应实际工作能力提升的教学活动(刘立群,2011)。教学是一个系统,是由相互作用着的教师、学生、内容与环境等空间结构性要素,和目标、活动与评价等时间进程性要素构成的特殊复合体(黄甫全等,2003)。同样,研究性教学也是由多个要素与子系统组成的复杂系统,只有各要素与子系统相互配合与协同才能达到系统的目标。研究性教学协同机制就是研究性教学系统中各子系统或要素相互配合、协调一致产生的支配整个教学系统发展的序参量,并达成教学目标的内在机理。这里的序参量在教学中是指教学资源整合、信息化平台融合、部门职能的优化等,某种意义上就是教学各要素协同的内在联系、功能与运行原理。当前我国高校这种协同机制并没有有效建立,因此研究性教学效果并没有明显进展。

2研究性教学的协同机制

2.1引导机制

研究性教学作为一种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积极思考、勇于探究和不断创新的教学形式,在西方发达国家高校教学运用中成效显著,所采用的课堂讨论(discussion)、小组交流(group communication)、小组研讨(seminar)、课堂报告(presentation)、论文(essay)、小组合作报告(group report)等研究性教学形式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调动了学生主动参与教学活动的兴趣,培养了学生发现问题、思考问题并解决问题的能力,增强了学生的问题意识和创新意识,提升了学生的社会适应度和岗位胜任能力。笔者在国内对《财务管理》课程进行了研究性教学,教学效果显著。在世界著名大学澳大利亚国立大学进行了体验,发现研究性教学已然成为日常的教学形式,已深入人心,教师和学生没有感觉到压力,但研究性教学需要教师与学生投入更多的时间与精力,需要丰富的国内外文献资源、数据库,需要学校加强图书资源、实践基地建设,特别是加强教学资源的信息化建设和教学支持部门的协同。目前各高校的研究性教学尚处于起步阶段,只有少数教师和少数课程实施研究性教学,大多数老师存在“三怕”,怕花时间精力,怕被学生质疑,怕损害教师尊严。因此,在教育部大力推进“本科教学质量”工程的背景下,逐步推进教学改革,将教师和学生引导到研究性教学的氛围中来,各高校要建立研究性教学理念宣讲、方法示范、过程监管、资源协同、评价考核等引导机制。

2.2整合机制

研究性教学的整合机制就是要围绕应用型、复合型和创新型人才培养的目标,将各方面资源整合到各行各业所需优秀人才的培养目标轨道上来。通过对人、财、物、时间、空间和信息资源的整合,发挥资源的协同作用,产生协同效应,促进研究性教学的有效开展。

2.3部门协作机制

当前我国高等学校教学的主要责任部门是教务处,主要负责全校人才培养方案和教学计划的制定与修订、教学任务的下达、学生入学注册、学生的选课与课表安排、教材征订、教学日常运行管理、期中期末教学检查、教学实践与教学研究、教学奖和教学项目的评定等教学相关的工作。图书馆主要提供日常图书期刊借阅及电子文献建设与管理。信息中心主要负责校园网的运行及信息设施的建设。各学院负责配合教务处处理相关事务。招生与就业办主要负责一年一度的学生录取与毕业分配工作。日常这些职能部门彼此相互独立,从信息管理角度来看,可谓各为其政,形成了“信息孤岛”,部门之间分隔和教学相关资源信息系统封闭的状况使得资源不能发挥协同作用,信息不能共享,不利于研究性教学的开展,不利于培养具有综合素质、复合技能和创新精神的适应各行各业需求的优秀人才。因此,只有建立健全部门协作机制,才能更好地开展研究性教学。

2.4师生互动机制

研究性教学参与主体广义来看涉及提供教学资源的各个主体,狭义来看,主要是教师与学生两个主体,富有成效的研究性教学表现在教学活动中教师与教师、学生与学生及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互动机制的建立与良性运行,师师、生生与师生之间互动的频率、互动内容的深度与广度、互动时间长短与互动空间的变换都是传统意义的教学所不可比拟的,在某种意义上,研究性教学充分发挥了教师与学生两个积极性,挖掘了教师与学生两种潜力,真正实现了循循善诱和教学相长。而目前我国高校的教学大多在教师的绝对权威和主宰下组织的,尽管采用信息技术手段建设许多多媒体教室,但也沦为教师PPT放映的场所。学生探索欲望与好奇心没有得到激发,求知欲泯灭,沦为知识的容器,不少学生通过考前临时抱佛脚,复印笔记,打印PPT课件,结合教师圈划的范围就能考出理想的成绩,结果是学得快忘得快,就业用不上。研究性教学注重学生参与、主动思考与探索,注重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答案一般也不唯一,真正体现了“实践出真知”。可见,高校应提高教师开展研究性教学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在充分发挥教师主导作用的前提下实现师生教学活动的互动,实现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的协同,进而培养出适应社会经济发展需要的合格人才。

3研究性教学协同机制的实现途径

3.1人才培养目标的引领

《国家中长期人才培养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对人才培养开发机制提出了新目标,即坚持以国家发展需要和社会需求为导向,以提高思想道德素质和创新能力为核心,不断完善现代国民教育和终身教育体系,注重在实践中发现、培养选拔人才,构建人人能够成才,人人得到发展的人才培养发展机制。进一步明确了今后大学的人才培养就是要培养德才知行和谐发展的具备全面素质的人才。因此,在大学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过程中,体现人才培养目标精神,设置科学合理的课程体系,同时通过建立“教师教学发展中心”,积极开展教师培训、教学改革、研究交流、质量评估、咨询服务等各项工作,提高教师教学能力,从而为研究性教学提供合格的师资保证,充分发挥人才培养目标在研究性教学中的引领作用。

3.2教学理念的更新

传统的大学教学主要是教师向学生灌输知识,教师以教学权威的身份出现,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自己设计教学过程,并控制教学活动的进程,教师与学生之间互动少,学生被动的参与教学活动中,教学以结果为导向,学生靠死记硬背应付考试。而研究性教学不仅是一种教学形式,更是一种教学理念和一种教学模式,要求教师通过启发式、探究式教学方法,激发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并解决问题的兴趣,学生在参与教学活动过程中得到了平等的交流,亲自的体验,文献阅读能力、小组合作能力、表达沟通能力、社会适应能力、创新发展能力等诸多能力得到全面提升。从传统教学转变为研究性教学需要教师与学生投入更多的时间与精力,需要改变传统的教学与学习习惯,突破原有的教学与学习模式。只有树立研究性教学的观念,研究性教学才能深入人心并得到有效实施,才能实现高等教育德才知行和谐发展的人才培养目标。

3.3教学资源的建设与完善

如前所述,教学资源包括人、财、物、时间、空间与信息等方面,教学资源的协同首先要建设教学资源,然后要优化配置,才能满足研究性教学的需要。第一,从研究性教学参与的两个主要主体来看,需要使教学逐步树立研究性教学的观念,鼓励教师开展研究性教学,同时加强学生对研究性教学的认识,努力使学生通过克服过去教学中被动、懒散的思想积极参与到研究性教学中来;第二,高校要集中一部分财力,在讨论室、多媒体教室、教学文件、电子和纸质图书资源、研究性教学研究项目等方面加大资金投入,满足研究性教学所需要的场地和数据库、期刊文献的需要;第三,提高教学资源配置的科学性,努力发挥教学资源的协同作用。如澳大利亚国立大学拥有发达的网络资源,数量纵多的seminar研讨室,教学中桌椅排放,图书馆的图书资源和开放时间等都尽可能的为研究性教学提供了软硬件条件,教师与学生自由、平等、充分而又富有激情的投身到研究性教学活动中,教学效果得到学生的普遍赞同。因此,为了促进我国研究性教学的发展,必须加大教学资源的建设力度。

3.4教学资源信息化平台的建设

当前我国高校教学信息化取得了不少成就,但信息技术应用不深入,教学模式不成熟,不能体现研究性教学的内在规律和有效开展研究性教学的要求,导致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缺乏优质教学资源的支持,既有的教学平台如清华教育在线网络教学综合平台(THEOL)等缺乏与其他教学资源系统的有效对接,主要注重教学素材的添加和管理,无法实现教师与教师、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互动与交流,无法与学校图书馆资源、社交网络资源互联互通,学生对现有的教学资源不感兴趣,不能激发学生对这些资源的利用热情,导致教师觉得与其徒然地耗费时间与精力编辑与维护教学资料,不如按传统的教学模式那样组织教学省事,最终导致研究性教学步履维艰,收效甚微。同时,学校各管理职能部门“各自为政”的现实造成“部门壁垒”与“信息孤岛”,进一步削弱了教学资源协同作用的发挥。为此高校要大力加强数字校园建设,加大教学资源信息化平台搭建的人、财、物的投入力度,构建教育资源协同机制,运用教学资源信息化平台通过子系统接口集成,使人、财、物、时间、空间与信息等教学资源相互依存、相互作用,实现资源共享,协同作用,以有效促进研究性教学和保证研究性教学的质量。

4结语

综上所述,研究性教学的实施是一项系统工程,它不仅需要学校的各级职能部门的协同支持与参与,特别是学校领导的高度重视,教师与学生的观念转变,而且需要学校深化教学资源的整合与优化配置,并加大信息化平台的建设力度与资金投入。

参考文献:

[1]陈劲,阳银娟.协同创新的理论基础与内涵[J].科学学研究,2012,(2):161-164.

[2]刘立群.用知识的广度和深度激发学习潜质——试论知识社会中的研究性教学[J].中国大学教学,2011,(9):61.

[3]黄甫全,王本陆.现代教学论学程[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3.

[4]周川.从洪堡到博耶: 高校科研观的转变[J],教学研究,2005,(6):26.

[5]Halliwell, J. (2008). The Nexus of Teaching and Research:Evidence and Insights from the Literature. Toronto: Higher Education Quality Council of Ontario.

[6]黄水林.大学人才培养路径的思考[J],江苏高教,2012,(6):98.

[7]汪霞,崔军.本科教学质量保障:大学教学发展中心的建设[J].江苏高教,2013,(1):35.

(编辑马海超)

Synergetic Mechanisms and Realization Countermeasuresof Research-based Teaching

YUAN Fenglin

(School of business, Yangzhou University, Yangzhou 225127, China)

Abstract:Research-based teaching is an important measure to deepen teaching reform. It is a hot issue in higher education.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synergetics, it is necessary to establish the operating mechanisms of research teaching, such as guiding mechanism of objective of talent training, integration mechanism, department coordination mechanism, and mechanism of interaction between teachers and students. To attain the purpose, some suggestions to ensure the operation of the cooperative mechanism are made as follows: the guidance of talents training objectives, renewing of teaching philosophy, construction and improvement of teaching resources, the construction of information platform of teaching resources.

Keywords:research-based teaching; synergetic mechanisms; construction of platform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码:1672-0601(2016)02-0001-04

作者简介:袁凤林(1970-),扬州大学商学院副教授,博士,硕士生导师,澳大利亚国立大学访问学者。研究方向:财务会计,职业教育。

基金项目:江苏省高校优秀中青年教师和校长境外研修计划(苏教师[2013]8号)。

收稿日期:2015-12-02

猜你喜欢
协同机制研究性教学平台建设
探析“三网联动”品牌传播机制
研究型大学本科生科研能力提升策略
基于研究性教学的数字电路与系统实验教学改革
协同机制视角下社会组织参与社会管理创新的实践与思考
水质工程学课程群研究性教学改革与实践
运用QQ群开展高校学生党建工作研究
新经济时期高校纪律检查与业务监管协同机制建设的探索
研究性教学理念下的普通心理学教学改革
高职院校图书馆数字资源绩效提高途径探析
“互联网+”思维在应用型高校课堂管理的思考与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