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 静,周艳茹
开放大学开展创新创业教育的思考
——基于京津冀一体化视角
胡静,周艳茹
摘要:我国的创业教育起步很晚,尚未引起政府、学校和社会等各方面的高度重视。目前,除了少数重点大学开展了创业教育外,绝大多数高校还停留在创业计划竞赛的指导和就业指导层面。在京津冀一体化大环境下,京津冀的开放大学,尤其是河北省的开放大学承载着巨大的提升社会教育功能责任,需要在继续教育中推行创新创业教育。虽说开放大学在创新创业教育方面已取得一定的成绩,但在课程实施体系及系统地开展等方面还没有完全形成规模,而这也正是开放大学今后努力的重要方向。
关键词:开放大学;创新创业教育;创新创业教育课程;继续教育;京津冀一体化
创新创业教育以培养具有基本创业素质和开创型人格特质的人才为基础目标。所以,在教育过程中,除了必要的学识的培养,还要重点培育学生的创业意识和创业精神与能力,有意识地去训练学员基本的创业技能,这样,才能培养出具有创新思维和创业能力的高素质创新型人才。也就是说,创新创业教育的宗旨绝不是只培育所谓的创业意识和创业精神,其教育理念要面向整个社会,对教育对象进行分层,根据未来创业型、开始创业型、创业成功型等不同群体,根据学员的具体情况进行分阶段分层次的教育,如进行不同程度的创新思维的培养或者不同类别的创业能力的教育,并且,将其与一些实用技能或资质证书相联系,使其具有相当意义上的实用性。所以,从本质上说,创新创业教育是一种素质教育,也是一种实用教育。
(一)开展创新创业教育的必要性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也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中国古代在科技术方面的发达程度远远超过同时期的任何一个国家,有史可证。但到了近代,国难频仍,国人忙于自救,创新创业无从谈起。解放以后,又曾经有很长时期“左”倾空想社会主义横行,知识分子受到不公正的待遇,创新创业甚至被作为异类被排斥、被惩罚。直到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拨乱反正,国人正常的思考方向才得以实现,1995年,党中央正式确定“科教兴国”的战略方针,创新的意识才正式进入我们的体系。所以,创新创业教育的本质也是对民族精神的复兴和提升。
目前,我国不仅产业技术中的核心专利技术相对较少,在工业生产中所需要的大量的技术装备,尤其是高端产品还主要依赖进口。而且,我国对引进技术的消化吸收一直缺乏足够的重视。这些现状只能说明,我们的人才属性里欠缺创新创业理念,我们的教育里缺乏对于创新创业能力培养的足够重视。为此,培养创新创业人才是高等教育的当务之急。其实,要提升人才的创新创业能力,培育良好的创新创业教育氛围,建设完善的创新创业培育体系,最终形成良性循环,需要包括高校、政府、企业、家庭、学生等多个子系统之间的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相互支撑。开放大学,作为教育的特别补充形式,在其中发挥的作用不可小觑。
开放大学教育层次一直在稳步提高,其内容也在提高的过程中趋于全面,通过促进成人教育发展来推进社会整体进步,这是开放大学发展的根本目的,也是对开放大学发展的必然要求。如果在开放大学的教学设计中,若能真正引入一套以成人学习者为中心,为成人学习者服务的创新创业教学体系,就可以让成人学员在工作岗位上发挥其创业创新的能力,从而与社会需求良性互动,就会比普通高等教育更直接地刺激到生产力的发展,也就会使开放大学创造出具有自身特色的教育品牌,重振昔日广播电视大学的风采。
(二)开展创新创业教育存在的障碍
当前,中国中小企业家的质素问题是中国创新创业项目发展的一个瓶颈,这既阻碍着中小企业的发展,也阻碍其吸纳创新创业型的大学生人材发挥能力。将创新创业教育内容融入大学教育的课程体系,培养出创新创业型人才,使其参与中小企业的创业竞争,是改善中小企业家素质的最佳方法之一。而就目前的创业教育而言,还存在以下四方面问题。
1.创业教育对象十分有限。与西方发达国家实施创业教育的广度和深度相比,中国的创业教育起步甚晚,有点成就的探索也只限于寥寥的几所重点高校。即中国开展创业教育的对象存在很大的局限性,绝大多数的大学生的创业教育基本处于空白状态。
2.对创业教育内涵的认识严重不足。中国实施创业教育的原动力来自日渐严重的就业难题。此种功利化的导向必然造成创业教育活动只停留在操作层面和技能层面,或者干脆理解为第二课堂或实践活动,要不就是一步到位地要教会学生创办企业或公司。这种忽视对施教对象创新能力和创业能力的深层培养的做法,在某种程度上扭曲了创业教育的本质。
3.创业教育太重形式。目前开展的创业教育往往以创业教育理论指导为主,创业实践活动为辅,没有形成统一的教材,更谈不上较为成熟的教育教学模式。在课程设置中,没有体现出创业教育的系统性、实践性及创新性,没有提出创业意识培养、创业知识建构、创业心理品质教育、创业能力培养等创业教育的主要教学目标。
4.创业教育整体效果不明显。从总体上看,除了少数几所重点大学开展了真正意义上的创业教育之外,绝大多数高校还主要停留在创业计划竞赛的指导和就业指导层面上。实践证明,以创业计划大赛和创业设计活动为主的创业“实务”教育不可能深入持久,实际效果也微乎其微。与西方发达国家相比,中国大学生个体创业能力相对偏低,即欠缺管理创业企业的经验与知识,缺乏创业机会识别与资源组织能力。
(一)京津冀一体化对教育提出的新要求
2015年4月30日,中央政治局会议审议通过的《京津冀协同发展规划纲要》指出,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是一个重大国家战略,核心是有序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此外,要加快破除体制机制障碍,推动要素市场一体化,构建京津冀协同发展的体制机制,加快公共服务一体化改革。
京津冀教育协同发展的必要性还源于三地教育存在的巨大差距。有统计显示,北京形成高教资源的高地,天津紧跟,河北略低于全国平均水平,但不到京津一半。2012年,京津冀三地的人均公共教育支出,北京是河北省的两倍多。再如,普通高校每百名学生拥有的教师数量,北京达到10人,天津为6.3人,而最少的秦皇岛只有4个人多一点。京津冀人均公共教育支出的悬殊差异,公共服务水平的大落差,定会影响区域间的要素流动,进而影响到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成效和区域的协同发展。自协调发展战略提出以来,北大、清华等高校与天津、河北的合作越来越密切,仅北大与天津和河北各企事业单位、高校、科研机构合作项目就分别达到170余个和160余个。
世界银行于1999年提出的一份报告给出了“知识促进发展”的四要素:(1)完善的经济体制和社会公共事业机构制度;(2)受过教育的、创新性和技能型人才;(3)较好的信息化基础;(4)有效的创新体系。以此四要素衡量一下京津冀,河北省还处于爬坡追赶阶段。要做好教育的疏解工作,促进教育协同发展,首先需要树立创新理念。因为京津冀协同发展是跨界合作,需要冲破一些阻碍协同发展的体制机制壁垒,需要通过协同创新来促进协同发展。只有通过创新,打破一些发展障碍,促进要素流动,优化空间结构,才能释放被抑制的潜能,开辟发展的新局面。另外,还要创新多种疏解方式,如整体搬迁、部分院系搬迁、办分校、对口合作、集团化办学、联合办学、共建校区或特色学科、组建京津冀高校联盟等,促进高校优质教育科研资源共享。协同发展中必须有共有价值的构建,即形成共识,获得双赢很重要,而政府的指导、协调与参与占有重要地位。
(二)京津冀一体化格局下河北省开放大学的新任务
开放大学是实施继续教育的主力军。而继续教育是面向学校教育之后所有社会成员特别是成人的教育活动,是终身学习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1]继续教育这种特殊形式的教育,往往是针对专业技术人员的知识和技能进行更新、补充、拓展和提高,进一步完善其知识结构,提高其创造力和专业技术水平。
京津冀一体化的主要思路是完成京津冀的协同发展,打造新的首都经济圈。河北省必须承接首都部分功能的疏解。而在人才再教育、素质再提升方面,河北开放大学必须承担重任。
为此,在开放大学的教学及服务理念中加入创新创业的成分非常必要。深化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既是当前推进高等教育综合改革的重要内容,也是京津冀一体化形势对河北开放大学提出的新任务。(1)明确创新创业教育目标要求,完善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2)推进人才培养与社会需求间的协同,建立结构调整、多样合作、交叉培养新机制;(3)加强实验教学资源建设和共享,广泛搭建实习实训平台;(4)建立个性化培养教学管理制度,改革学生学业考核评价办法;(5)坚持全员参加、专兼结合,加强创新创业教育教师队伍建设;(6)要把创新创业文化作为大学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全方位、多方面开展主题活动。
(三)开放大学开展创新创业教育的策略
纵观各发达国家成熟的创新创业教育,一般都会以教学对象的年龄、心理、知识层面及知识需求作为相应依据,对学生采用分类指导的方式,在课程设置方面尤其富于特色。如美国,针对本科生的创新创业教育,在课程设计上侧重于创业企业管理的一些实务,注重激发热情;而对于研究生,则更侧重于培训创业能力和技巧,引导其成功创业和有效管理企业。借鉴国外的先进经验,开放大学开展创新创业教育,首先要从课程设计开始。开放大学的学历层次设计主要在专科和本科。在专科层面,应重视意识的培养,在本科层面,则要重视能力与技巧的培训。而且,基于开放大学的教学形式,创新创业课程不宜太多太杂,更不宜蜻蜓点水,应让学员真正学到一些实用的技巧,并能进行实际操练。
1.开放大学创新创业教育课程的特点有5个。(1)培养学员创新、创业的意识。要教育学员打破中国传统的求稳心态,引导其从“被动适应”向“主动挑战”转型,鼓励其进行创新创业。(2)要包括创业管理课程,把它作为工商管理、金融等专业的必修课,其他专业亦可选修。如“创业规划与经营管理”“企业成长战略”“技术竞争优势管理”等课程,都可以作为创新创业的专项课程融入到开放大学课程体系中。(3)创新教育与创业教育可适度分开。让学员自主选择创新教育或创业教育,创新教育突出工作中的创意,创业教育则侧重于开辟企业发展的新路径或创办企业。(4)培养创新创业的感性体验。创新创业大赛是个不错的选择。自1983年美国首次举办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以来,世界各地的大学都在纷纷举办此类大赛。如笔者作为秦皇岛广播电视大学的创新教师,曾联合企智培训有限责任公司在世界五百强的中粮集团驻秦皇岛公司举办过一次创新大赛,效果良好,企业和员工都很满意。(5)要以踏实的学术研究作为支撑。河北开放大学在创新创业课程的设置方面正投入专项的资金与人力,力图在创新创业教育中辟出一条适合成人学员的道路。
2.开放大学创新创业课程设置原则。(1)创新创业类课程必然涉及各专业学科之间的交叉和渗透融合。这类课程的设置既要符合其专业的基本要求,又要拓宽其认知领域,让学员既“专”又“通”,才能有效发挥创新创业课程的作用。(2)除了专业的管理知识,还要让学员做到文理兼修。如今,企业家正成为一种重要的生产要素,要让学员对人文类课程与自然科学类课程都有所涉猎,提升其基础素质。为此,要反复梳理和设计教学内容,以使知识迅速转化成生产力。(3)知识与能力并重。知识固然重要,但能在实践中发挥作用的知识才是有用的知识和活的知识。所以,课程里应包括大量的实训课程,以启发学员的创新思维,培养学员的创新创业能力。
3.开放大学创新创业课程的具体设置。课程的具体设置分为专业学习及社会培训两类。(1)专业学习类创新创业类课程。分专科和本科两个层次,在工商管理专业率先设置。①专科分为必修课程与选修课程,必修课除常规课程外,还设置财会、营销、谈判等方面的课程;选修课设置多门与创新创业有关的课程,如“国际创业型财务学”“社会型企业的有效领导”“社会部门内的企业家精神”“从创业视角看全球化企业的演变”,等等。②本科也分为必修课程与选修课程,必修课除了专科的必修课外,要突显案例课程,尤其是研讨式课程,如“创业型管理者”之类的课程,分为如何成为创业型人才、创业的基础、成长中企业的管理、如何实现利润等若干部分,每一部分都佐以大量的案例进行研讨,并要求学员以小组为单位进行相应的项目实践,通过比拼利润、团体满意度来决定其学分;选修课则与专科选修课同。(2)社会培训类创新创业类课程。这类课程针对有意愿进行创新创业的人群进行。这类课程动用开放大学与各企业及单位的合作关系,筹备最优秀的师资举办讲座、论坛、沙龙或短期讲习班等多种形式的培训。涉及的范围可以从公共教育到工作福利环境,到社区发展,再到企业的运营环境等各个不同的领域,可探讨企业管理、职业生涯、个人发展等各个方面问题。
4.教学方法的选择:(1)不从定义角度去约束学生。既然是创新创业教育,就不应该从定义角度去约束学生。以往的纸质考试往往是考各式各样的概念,创新创业教育要鼓励学生阐述自己的理念,通过思考,提出自己的理解。考试可以开卷、案例分析或写作小论文为主,甚至可以是实践项目的量化指标。(2)改革课堂形式。传统的电大教育,是学员们坐在一起听广播、看电视,现在虽是网络教学,但是授课过程“一言堂”的形式还是不少。创新创业教育,要一改“一言堂”授课方式,可请专家学者,尤其是有一定实战能力的各方人才在来授课,要允许“思想碰撞”,就问题进行积极讨论,演习各种思考和管理方法。(3)鼓励小组学习。开放大学一直鼓励小组学习,但是,离形成真正的团队还有很大差距。在创新创业课程里,要组织学员形成真正的团队,设计出很多方案让各团队分头去阅读材料,准备案例讨论,进行竞争。(4)实行实践教学。创新创业教育不同于普通教育,先把理论学通,再去参与实践。在开放大学建设的各个基地中,学员们可以通过业余时间,一边实际参与,一边继续理论研究。开放大学的很多学员都是在职的,要鼓励他们把新学到的经验用到自己的工作中,把工作中遇到的新问题带到课堂上来讨论。开放大学创新创业教育可以利用得天独厚的条件,掌握很多新的案例,不断补充更新,打造职业人再成长的优秀平台。
参考文献:
[1]百度百科.继续教育[EB/OL].http://baike.baidu.com/sub view/58206/58206.htm.
[责任编辑金莲顺]
基金项目:河北开放大学2015京津冀一体化专项课题“探索开展新创业教育项目”(项目编号:2015jjj06)
作者简介:胡静,女,秦皇岛广播电视大学副教授,主要研究方向为法律、创业教育;周艳茹,女,秦皇岛广播电视大学副教授,主要研究方向为法律、创业教育。
中图分类号:G7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7747(2016)10-0045-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