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十三五”及2016年经济平稳发展的战略与政策思路

2016-02-14 22:43刘战国杨思思刘艺娃
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学报 2016年1期
关键词:发展战略需求十三五

刘战国,杨思思,刘艺娃

(河南省人民政府 发展研究中心,河南 郑州 450003)

河南省“十三五”及2016年经济平稳发展的战略与政策思路

刘战国,杨思思,刘艺娃

(河南省人民政府 发展研究中心,河南郑州450003)

摘要:河南省为了应对世界经济低迷外需萎缩和国内经济持续下滑的复杂严峻形势,与全国同步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战略目标,保持“十三五”经济平稳健康发展,必须牢固树立 “创新、协调、开放、绿色、共享”五大发展理念,实施创新驱动、开放带动、中心城市带动、网络强省、绿色发展五大战略,尤其是实施创新驱动和开放带动两大战略。通过开放激发后发优势,通过创新培育先发优势,加快结构升级,增强经济发展活力和后劲;围绕新型城镇化、新型工业化、农业现代化、信息化“四化同步”, 现代服务业、开放型经济、民生保障“三个提升”,在重点领域展开一批重点项目建设,夯实基础,加快升级,激活投资需求,开拓出口市场,稳定消费需求,实现“三驾马车”协调拉动经济增长;优化发展环境,建立项目带动的体制机制,创新金融政策,鼓励“双创”,激发新动力。

关键词:发展战略;政策思路;结构升级;供给;需求;河南省

近几年我国经济增速持续下滑,从高速增长阶段进入中高速增长阶段,目前下行压力依然很大,造成这种困难局面的原因是由于长期的结构性因素和短期的周期性因素相互叠加共同作用的结果,既有工业化城镇化阶段转换的原因,也有世界金融危机造成的经济周期性波动的原因,从表面上看是需求不足,根本原因是结构失衡。从供求关系矛盾来分析主要有两个方面的原因:一是从供给的角度来说出现了刘易斯拐点,农村剩余劳动力无限供给的特征消失,劳动力供给总量达到峰值之后开始下降,劳动力成本快速提高,投资收益递减,要素驱动型增长模式走到了尽头;二是从需求的角度来说出现了城镇建设和房地产拐点,城镇化的峰值已过,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投资和房地产需求达到峰值之后开始下降,有效需求不足。经济增长是有效需求和有效供给的均衡增长,实现经济平稳发展应从增加有效供给和激活有效需求两个方面入手。

中央关于“十三五”规划建议提出了指导未来的“创新、协调、开放、绿色、共享”五大发展理念,这也是指导河南“十三五”发展的重大战略思想。习近平总书记在近日召开的中央财经领导小组第十一次会议上强调指出,“在适度扩大总需求的同时,着力加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再一次指明了做好“十三五”和2016年经济工作的两大重点。为了与全国同步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战略目标,应对世界经济低迷外需萎缩和国内经济增速持续下滑的复杂严峻形势,河南省必须牢固树立和贯彻落实五大发展理念,统筹推进稳增长、调结构、促改革、惠民生、控风险,着力稳增长,激活消费,稳定投资,扩大出口;着力创新驱动,培育新动力,强化先发优势;着力开放带动,承接产业转移,强化后发优势;着力调结构,推动产业结构、供给结构和需求结构升级;着力建设创新河南、开放河南、网络河南、绿色河南、智慧河南、枢纽河南、轨道河南、健康河南、和谐河南、共享河南,实现“十三五”和2016年经济平稳健康发展。

一、落实五大重要战略举措,推动经济平稳发展

法国古典经济学家提出的萨伊定律认为“供给会自动创造需求”①。萨伊定律从某一方面揭示了供给是供求矛盾的主要方面和主导因素,它给我们的现实启示是:优化升级供给结构即产业结构是实现经济平稳发展的根基。着力加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产业结构调整升级,增加有效供给,优化升级供给结构即产业结构,从供给侧来推动经济平稳发展。实施创新驱动、开放带动、中心城市带动、网络强省、绿色发展五大战略,尤其是实施创新驱动和开放带动两大主战略,通过开放激发后发优势,通过创新培育先发优势,增强经济发展活力和后劲。

1.实施创新驱动主战略,推动产业结构加快升级

美籍奥地利经济学家熊彼特新经济增长理论首次将创新纳入内生因素,认为“技术进步是经济长期增长的决定因素”②。这一理论给予我们的现实启示是:创新是推动经济增长的主动力,应对短期和长期的经济波动都应立足于创新,通过技术进步发展新产业并改造旧产业,推动产业结构不断升级和高级化,从而实现经济持续平稳增长。近年来要素驱动型外延式增长动力在不断衰竭,未来必须把发展的基点放在创新上,形成引领经济发展的新动力,以创新引领发展,不断培育和形成先发优势。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释放新需求,创造新供给,推动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蓬勃发展,加快实现发展动力转换。以创新推动结构调整升级。调整优化三大需求结构,由投资和出口导向逐步向消费导向转变,稳定投资需求,发挥其关键作用,稳定出口需求,发挥其外向带动作用,激发消费需求,发挥其主导作用,未来应积极发展消费导向型产业、外向型产业和高端装备产业;调整优化三次产业结构,积极推进经济服务化,巩固农业基础地位,提升工业的支柱作用,发挥服务业的主导作用;调整优化升级制造业结构,实施河南制造2025行动计划,积极发展新能源、新材料等战略新兴产业,优先发展信息经济、智能装备、生物医药三大新兴主导产业,巩固提升汽车、食品、新型建材等原有主导产业,加快钢铁、有色、化工、轻工、建材等传统优势支柱产业高科技化,淘汰落后产能,转移低端产能,将产业链向科技研发、网络营销、品牌塑造、资本运营等微笑曲线的两端延伸,推进智能制造和产业结构升级。建立创新企业梯队。支持一批有国际竞争力的创新型领军企业率先发展,支持科技型中小企业快速发展,培育发展100家跨国公司、1000家位居全国同行前列的创新型骨干企业、10000家小巨人科技创新型企业。力争每年50家企业在国内外主板上市、100家在新三板上市、1000家在国内区域股权市场上市。建设一流的勇于创新的企业家队伍。建设一批国家技术创新中心。将郑州、洛阳等省辖市建设成为具有强大带动力的创新型城市和区域创新中心。发挥科技创新在全面创新中的引领作用,加强集成创新,推进有特色高水平大学和科研院所建设。激发人才创新活力。借鉴湖北和四川等地激励创新的经验,深化科技体制改革,扩大高校和科研院所自主权,采取谁发明谁所有、股权激励等多种分配形式,实行以增加知识价值为导向的分配政策,向研发人员倾斜,构建产业技术创新联盟。

2.实施开放带动主战略,推进河南经济全球化

我国已经进入双向开放和双向投资时代,河南省应适应新阶段经济全球化大趋势,实施“引进来”与“走出去”的双向开放战略,推进双向产业转移,加快国际国内高端产业向河南省转移,加快河南省传统中低端产业尤其是产能严重过剩产业向外转移。实施“引进来”战略,打造承接国际国内高端产业链转移高地。一是积极引进高端产业链,引进高新技术产业即战略新兴产业,引进微笑曲线两端产业,着力打造开放型产业集聚平台,加快升级产业集聚区,优化环境,提升综合服务功能,建设特色产业园区,打造特色产业集群;二是推进产业园区国际化,与发达国家有关机构合作建设国别产业园区,例如可规划建设新加坡、日本、韩国等产业园区。实施“走出去”战略,打造河南本土跨国公司。鼓励河南省优势企业走出去,培育发展一批国际一流跨国公司,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建立产业园区、生产基地和营销网络,鼓励开展跨国并购,建立全球运营网络,开展国际产能合作,尽快把传统产业中的过剩产能转移出去。对接“一带一路”战略,打造互联互通网络。河南省是“一带一路”内陆枢纽、内陆核心区、重要节点和战略腹地,应积极对接,全面融入,积极构建国际大通道和网络,打造郑欧班列的国内中心,打造郑州—卢森堡航空运输“双枢纽”,逐步形成以郑州为中心的链接欧亚美等“1+n枢纽”网络,完善铁路、航空、公路、海运多种方式联运网络;加强与沿线国家和地区的经济往来,推动出口贸易,加强国际产能合作,将河南省的过剩产业转移出去,建设郑州E贸易和物流国际中心。建设河南自贸区,打造对外开放的实验田和窗口。自贸区是我国改革开放的试验田和窗口,又是新经济增长点,所以,河南省应实施“自贸区带动”战略,建立“举省体制”,完善提升总体方案,积极争取中央支持,夯实基础、培育产业,坚持拿来主义,建设“枢纽型和创新型”自贸区,走出一条具有河南特色的内陆自贸区申建之路。以制度创新为切入点,以投资贸易便利化为重点,积极推行负面清单管理制度,探索全面深化改革开放的新路径、新模式、新经验,突出区域特色,带动区域经济转型升级。

3.实施中心城市带动战略,构建国家级中心城市和国家级城市群

法国经济学家佩鲁的增长极理论认为,生产要素通过极化效应首先在区位条件优越的地区集聚,形成区域经济增长中心,然后通过扩散效应辐射带动周边区域发展。③该理论给予我们的启示是,应优先发展中心城市,同时带动网络化城市群协调发展。城市群是城镇化高级阶段的主体形态,是区域经济发展的战略支撑,中心城市是城市群的核心和主引擎,是引领区域经济发展的增长极。瞄准国家级乃至世界级更高目标优化中原城市群结构。中原城市群在中央“十三五”规划建议中再一次被列为重点发展的城市群之一,近期目标应建成为国家级城市群,远期目标应建成为世界级的城市群。遵循“核心区域同城化、外围区域网络化、全域一体化”的城市群发展一般规律,重新构建“一核一区一圈”和“双中心六副中心”的中原城市群框架体系:“一核”即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一区”即郑汴大都市区,“一圈”即以郑州为中心郑汴洛焦新许同城化的大都市圈;“双中心”即郑州国家级中心城市、洛阳中原经济区中心城市;根据康维斯的断裂点理论④,河南省应重构“六副中心”即将外围的安阳、南阳、信阳、三门峡、商丘、周口打造为中原城市群副中心,使之成为中原城市群对接外部经济中心的桥梁和纽带。瞄准国家级乃至世界级更高目标优化郑州中心城市。按照国家中心城市和世界城市的标准,重构“2核+3次+5卫+2副” 网络状多中心大郑州都市区框架体系。强化“双核”带动,构建中心城区和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两个核心增长极;拓展近郊“三大次中心”,分别在三个方向上规划建设郑东新区、郑西新区、郑南新区;构建远郊“五个卫星城”,将中牟县、新郑市、新密市、登封市、荥阳市的行政区划调整为“市辖区”,主城区的交通、基础设施、产业、环境进行同城规划建设;打造东西“两大副中心”,将巩义市行政区划调整为市辖区,并规划为郑州市西部副中心;推进郑汴同城化,将开封市定位为大郑州都市区的东部副中心,打造“郑汴港金三角”都市区;构建多中心之间的绿波带。

4.实施网络强省战略,培育发展壮大信息经济

信息技术深刻地改变了人类社会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信息经济将是未来相当长时期最大的经济增长点,同时大力发展信息经济,是实现“腾笼换鸟”、产业结构调整升级和加快构建现代产业体系的关键。进一步确立信息产业的主导地位,优先发展,扩大规模,增强综合竞争力,力争占GDP的比重尽早突破10%;实施网络强省、信息经济强省和国家大数据战略,强化信息经济发展的技术和产业支撑,围绕智能终端着力引进一批重大项目,构建完整的信息产业链,扩大信息消费,形成新的增长点;实施互联网+行动计划,推进产业组织、商业模式、供应链、物流链创新,支持基于互联网的各类创新,建设两化深度融合国家示范区,助力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实施电商战略,普及新型商业模式;加强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加快宽带网络升级改造建设,推进“三网融合”,建设云计算中心,推进智慧城市建设。

5.实施绿色发展战略,保障可持续发展

只有发展绿色GDP才是健康的和可持续的,为此必须推广绿色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实施绿色发展战略,推进绿色中原和美丽河南建设。大力发展新能源和节能产业。推进能源革命,加快能源技术创新,加快发展风能、太阳能、生物质能、水能、地热能,并安全高效发展核电。加强储能和智能电网建设,发展分布式能源,推行节能低碳电力调度。实施新能源汽车推广计划,提高电动车产业化水平。提高建筑节能标准,推广绿色建筑和建材。发展环保产业。发展节能环保装备产业。主动控制碳排放,加强高能耗行业能耗管控,有效控制电力、钢铁、建材、化工等重点行业碳排放。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实施循环发展引领计划,推行企业循环式生产、产业循环式组合、园区循环式改造,减少单位产出物质消耗。

二、抓好七大领域的重点项目建设,拉动经济平稳发展

英国经济学家凯恩斯的有效需求不足理论认为,边际消费倾向递减规律导致消费需求不足,资本边际效率递减规律导致投资需求不足,总需求不足导致萧条并进入经济周期谷底,要想走出谷底实现复苏,就要运用政府有形的手进行宏观调控,实行宽松的货币政策和积极的财政政策,激活消费需求和投资需求,特别是投资需求。⑤在国际国内需求不足、需求结构快速升级、经济增速持续下滑的大背景下,我国采取了稳健的货币政策和积极的财政政策,适度扩大总需求,稳定投资、出口和消费需求,实现“三驾马车”协调拉动经济增长。河南省在消费和出口需求稳定增长而投资需求持续下滑的情况下,稳投资将成为稳增长的关键。项目是投资的重要载体和重要抓手,下一步河南省应建立健全“项目带动”工作机制,围绕“四化同步、三个提升”,在七个重点领域谋划一批、储备一批、上马一批重点项目,夯实基础,加快升级,增强后劲,为经济平稳可持续增长奠定基础。

1.积极推进新型城镇化,构建现代化基础设施网络体系

基础设施是经济腾飞的重要支撑,又是扩大投资需求的重点。建设新型城市。河南省应围绕绿色城市、智慧城市、森林城市、地下城市、立体城市、海绵城市等重点推进基础设施建设,统筹城市地上与地下规划建设,加强城市地下空间的统筹开发利用,推进地下综合管廊、海绵城市建设,提高城市智能化水平;推动城市立体化、智慧化发展,建设城市风道,减轻雾霾和热岛效应,加快城市道路、污水处理、供排水、集中供热、供气、地下管网、海绵城市等配套基础设施建设,增强基础支撑服务功能。建设中原城市群“五网一体化”轨道交通体系。轨道交通运力大、全天候,特别适合人口密集的城市群,河南省应借鉴“轨道上的京津冀”发展规划,积极构建“轨道上的河南”,推进普铁、高铁、城铁、轻轨、地铁“五网一体化”轨道交通体系建设,实现互联互通、无缝对接、零换乘。加快规划建设米字型高铁网络,加快规划建设区域中心城市的地铁轻轨系统,加快规划建设“放射状+网络型”中原城市群城际铁路系统,将来力争城际铁路或轻轨连通80%以上的县城。建设中原城市群互联互通城际基础设施。统筹推进城际交通、能源、水利、信息等基础设施建设,构建布局合理、设施配套、功能完善、安全高效的现代基础设施体系,提升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和现代化服务水平。

2.扎实推进新型工业化,打造集聚发展和创新发展平台

加快产业集聚集群集中发展和创新发展。提升产业集聚区发展平台功能。建设特色园区,围绕一个主导产业、两个特色产业,大力发展特色产业集群;完善基础设施功能;强化综合服务功能,健全研发、物流、会展、专业市场、产品检验、信息咨询等配套服务功能,建立行业协会。打造自主创新平台。依托骨干企业建立一百家国家级、一千家省级、一万家市级研发中心、专业实验室、工程技术中心、质量检测中心以及中试基地;构建一大批由企业、高校、科研院所、金融机构等组成的自主创新联盟;推广建设一大批新型孵化模式,鼓励发展众创、众包、众扶、众筹空间。发展天使、创业、产业投资,支持科技型中小企业上市。

3.稳步推进农业现代化,建设美丽乡村

要同步实现小康,就必须加快推进农业现代化和新农村建设。加强粮食核心区建设。大规模推进农田水利、土地整治、中低产田改造和高标准农田建设,继续实施百千万工程,推进规模经营,完善农田基础设施,建设农业技术创新平台,健全农产品质量安全全过程监管体系、现代农业科技创新推广体系、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发展特色高效园区和特色集群。鼓励建设高新技术农业园区、都市农业园区、观光农业园区,打造一大批特色农业产业集群,依托集群建立特色农产品批发市场。推进美丽乡村建设。维护乡村自然风貌,实施美丽村庄“五化”环境整治建设计划:一是“硬化”,完善村庄路网,实现道路硬化。二是“绿化”,对村道两旁、房前屋后、河渠两岸等处进行绿化,鼓励栽种果树等经济苗木及花卉;三是“净化”,建设垃圾清运设施,完善供排水系统,达到户户通标准自来水,建设污水排放管网,消除面源污染,完善沟河渠排水灌溉系统;四是“亮化”,主街道安装路灯;五是“网络化”,鼓励天然气、光纤、电商快递进村,建设水、电、气、光纤等网络,建设农村电商网络。

4.大力推进信息化,建设智慧城市

积极推进信息化与城镇化、工业化融合,与城镇化融合就是要建设智慧城市,与工业化融合就是要发展智能制造和智能企业。运用最新信息技术改造升级信息网络系统,为信息化奠定基础。建设智慧城市可以有效解决城市病等发展难题,提高城市运转效率。重点建设智慧公共服务系统、智慧城市综合体、智慧政务城市综合管理运营平台、智慧楼宇社区、智慧教育文化旅游服务系统、智慧物流贸易金融等服务系统、智慧医疗健康保障系统、智慧交通 “数字交通”等重点工程。

5.大力提升经济服务化水平,打造服务业集聚发展平台

开展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行动,推动生产性服务业向专业化和价值链高端延伸、生活性服务业向精细和高品质转变,推动制造业由生产型向生产服务型转变。提升商务中心区和商业中心区的辐射带动功能。完善基础设施,优化环境,增强综合服务功能。加快郑东新区国际金融集聚区和金融中心建设。大力发展生产性服务业。建设一批研发基地、创意设计园区、物流园区、职教园区、特色专业市场等。大力发展生活性服务业。重点发展贴近人民群众生活、需求潜力大、带动作用强的生活性服务领域,推动生活消费方式由生存型、传统型、物质型向发展型、现代型、服务型转变。重点发展居民和家庭服务以及健康、养老、旅游、体育、文化、法律、批发零售、住宿餐饮、教育培训等服务。建设一批养老基地、体育公园、主题公园。大力发展电商产业。支持鲜易网等电商平台做大做强,重点支持10家电商平台在全国乃至世界建立网络,达到全国领先世界一流。构建电商物流快递网络。实施电商发展战略,推进企业电商化、商业市场电商化行动计划。大力发展文化旅游业。建设100个知名旅游景区、100个旅游小镇、100个主题公园。

6.积极提升经济开放水平,打造开放平台

加强对外开放的基础设施支撑体系建设。强化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国际国内枢纽地位。加快郑州新郑国际机场扩建工程,力争第二航站楼和第二跑道早日投入使用;加快郑州高铁南站建设,同时加快郑许城际(机场段)、地铁2号线建设;完善路网等基础设施功能;加快会展中心和物流园区配套建设。打造河南自贸区开放平台。完善跨境航空物流体系,配套建设仓储、物流、分装、加工区;构建国际航空运输双枢纽和“1+n”枢纽体系,提升郑欧班列站场基础设施水平,增加班次,提高作业效率;扩大保税区面积,提升配套功能,引入更多企业入驻。

7.稳步提升民生保障和消费水平,打造民生工程

惠民生是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建设民生工程又是拉动经济增长的重要手段。继续推进十大民生工程:“双创”支撑服务体系建设; “五化”美丽乡村建设;智慧城市(森林城市、美丽城市)建设;雾霾治理(环境污染治理、环境保护);保障房建设(棚户区改造、农村危房改造、旧城改造);交通枢纽及网络建设;高中和中职免费教育;社保升级(养老统筹、全民医保大病统筹、医养结合等);美丽河南生态建设;就业服务体系建设(农民工市民化);精准扶贫开发等。完善社会公共服务体系。加强社区标准化建设,在管理人员、经费、用房、设施等方面给予保障,建立网格化管理体系;完善社会治安防控网络体系;完善机关办事大厅和便民服务设施;加强公园、动物园、植物园、科技馆、博物馆、文化馆、学校等公共设施建设。稳定房地产市场需求。房地产既是第一大投资产业又是第一大消费产业,对稳增长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河南省应借鉴山西等省取消限购的经验做法,尽快出台促进房地产市场健康发展的配套政策。建立货币化补偿安置保障机制,政府可购买商品住房作为棚改安置房和各类保障房;减免各种税费,鼓励住房消费;放宽住房贷款条件,下调首付款比例,实行优惠利率,鼓励改善型住房消费;扩大住房公积金贷款规模,放宽条件,简化程序。发挥新消费引领作用。我国已进入消费需求持续增长、消费结构加快升级、消费拉动经济作用明显增强的重要阶段。鼓励教育、健康、养老、文化、旅游等服务消费以及信息消费、绿色消费、时尚消费、品质消费、农村消费等重点领域快速发展,引领相关产业、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投资迅速成长,拓展未来发展新空间。

三、完善五大保障政策,促进经济平稳发展

适应未来经济新常态,河南省应加大开放力度,激发后发优势,加大创新力度培育先发优势,加大环境优化力度激发经济发展活力。

1.建立项目带动的体制机制,把稳增长和调结构项目建设落到实处

项目是带动稳增长和调结构的重要抓手,应建立项目带动的工作长效体制机制:健全省、市、县三级项目库,改造一批、升级一批、上马一批、储备一批、谋划一批、引进一批、转出一批,调动企业积极性,充实项目库;建立领导分包项目责任制,建立层层负责制,齐抓共管,分工负责;建立项目推进机制,建立工作台账,严把时间节点;优化项目建设环境,执法部门要对影响项目进展的违法违规行为严肃处理;建立项目推进激励机制,将项目工作列入各级政府干部政绩考核重点内容,将项目绩效与奖惩挂钩,与干部升迁去留挂钩。

2.全面深化改革,营造市场化、国际化、高效化的营商环境

建立适应快速发展的体制机制、构建良好的发展环境是改革的重点。稳步推进国企改革。坚定不移地把国有企业做强做优做大,发展混合所有制,建立国有资本控股运营公司。鼓励民营企业依法进入更多领域,引入非国有资本参与国有企业改革,更好激发非公有制经济的活力和创造力。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进一步转变政府职能,持续推进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提高政府效能,激发市场活力和社会创造力。优化企业发展环境。限制政府对企业经营决策的干预,减少行政审批事项。清理和规范涉及企业的行政事业性收费,减轻企业负担。完善公平竞争、促进企业健康发展的政策和制度。保障要素供给,破解人才、资金、土地等要素瓶颈约束。

3.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发挥公共投资拉动作用

加大财政投入力度,保障民生项目,对经济进行逆周期调节。加大政府财政对公共设施和基础设施的投资力度,建立项目库,改造提升政府投融资平台企业,充实资本实力,增强资本运营能力和竞争力;鼓励引导社会资本投资公益性、经营性公共基础设施,对项目进行整体包装设计,打破准入限制,鼓励民间资本进入,灵活运用PPP等方式扩大社会资本投入,建立财政补贴和奖励制度,提高社会资本投资积极性。提高地方债规模,力争中央国债项目向河南省倾斜,加强社会事业和民生项目投入,增强地方政府对经济的调控能力;加大对自主创新项目的财政投入力度,对结构调整等各类发展基金打包,与政策性信贷形成合力,建立奖补机制,重点支持自主创新项目,支持创新型企业;加大减税清费力度,加快推进营改增,加大对小微企业、科技型中小企业、创新型企业的税费减免力度,加大对“双创”的财税金融扶持力度,清理整顿行政事业收费,消除不合理收费。

4.创新金融政策,增强金融服务支撑功能

加快金融业创新发展,改变金融业发展滞后局面,支撑经济发展。完善金融体系,健全商业性金融、开发性金融、政策性金融、合作性金融分工合理、相互补充的金融机构体系,鼓励做大做强本土金融机构,引进战略投资者,鼓励郑州银行、洛阳银行、中原银行上市;推动金融对外开放,大力引进外资银行金融机构,支持外资企业发展;发展创新金融,鼓励发展互联网金融、供应链金融、信贷资产证券化等;发展普惠金融,着力加强对中小微企业、农村特别是贫困地区的金融服务,鼓励发展小额贷款,鼓励大学生创业和农民工返乡创业;积极培育区域资本市场,推进股票和债券发行交易制度改革,提高直接融资比重,支持中原区域股权市场的发展壮大;优化金融生态环境,健全信用体系,控制区域金融风险,鼓励金融机构放贷,缩小存贷差;促进金融集聚发展,加快推进郑东新区金融集聚区和国际金融中心建设。

5.实施鼓励“双创”配套政策,激活发展新动力

支持各类众创、众包、众扶、众筹“四众”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支撑平台建设。创新财政科技专项资金支持方式,运用新兴产业创业投资引导基金、中小企业发展基金、高新技术产业和结构调整转型资金等政策性基金作用,引导社会资源支持四众加快发展,大力推进小微企业公共服务平台和创业基地建设,对小微企业减免税收。创新金融服务模式,引导天使投资、创业投资基金等支持四众平台企业发展,支持符合条件的企业在创业板、新三板等上市挂牌,积极发展知识产权质押融资。

注释:

①张世贤.西方经济思想史[M].北京:经济管理出版社,2009:84.

②刘志铭,郭惠武.创造性破坏、经济增长与经济结构:新古典熊彼特主义增长理论的发展[J].经济评论,2007,(2):55.

③杨卫东,郭虹,等.中心城市经济理论与实践[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11:9.

④康维斯.断裂点理论[EB/OL]. http://baike.baidu.com view/1363415.htm.

⑤Mark Blaug.经济理论回顾[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9:514.

责任编校:田旭,马军英

Henan province investment and economy grow problem research

LIU Zhan-guo,YANG Si-si,LIU Yi-wa

(Development Research Center of People’s Government of Henan Province, Zhengzhou 450003, China)

Abstract:the Henan province in order to deal with the world economic downturn continued to decline the decline in external demand and domestic economic complex situation, and the national synchronized to achieve the strategic goal of building a moderately prosperous society, and in 2016 45 maintain stable and healthy economic development, we must firmly establish the "innovation, harmony, green, open, sharing" five development ideas, the implementation of innovation driven, the opening drive, promoting the city center, network, such as the five province of green development strategy, especially the implementation of innovation driven and open to the two main strategic advantage, through open excitation, cultivate first mover advantage through innovation, accelerate the upgrading of the structure, enhance the economic development vitality and stamina; around the new urbanization, new industrialization, agricultural modernization, informatization "four modernizations synchronization", modern service industry, open economy, livelihood security "three. L ", a number of key projects in key areas, laying a solid foundation, accelerate the upgrading, activation of investment demand, expand export demand, stable consumer demand, to achieve the" three carriages "coordinated to boost economic growth; optimize the development environment, institutional mechanisms for the establishment of project driven, innovative financial policy to encourage the" double ", stimulate new impetus.

Key words:development strategy;policy thinking;structure upgrading;supply;demand;Henan province

收稿日期:2015-12-12

基金项目:河南省政府决策研究课题(2012B328)

作者简介:刘战国,男,河南漯河人,硕士,教授级研究员,主要从事政策研究工作。

中图分类号:F1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9734(2016)01-0018-07

猜你喜欢
发展战略需求十三五
“以学习为中心”的Checkouttime板块教学实践
从不同需求层面分析欠发达地区的发展与贫困
我国少儿图书的供给与需求关系探究
全球化背景下我国民航运输企业的发展探究
企业文化与人力资源培训的关联性分析及阐述
从财务角度分析公司发展战略问题探讨
基于SWOT分析的某公司人力资源发展战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