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就业为导向的高职商务日语专业课程体系建设途径探析*1

2016-02-13 18:52:02韩晓玥崔美玉
通化师范学院学报 2016年4期
关键词:商务日语以就业为导向课程体系建设

刘 静,韩晓玥,崔美玉

(1.大连职工大学,辽宁 大连 116033;2.通化师范学院 外语学院,吉林 通化 134002)



以就业为导向的高职商务日语专业课程体系建设途径探析*1

刘静1,韩晓玥1,崔美玉2

(1.大连职工大学,辽宁 大连 116033;2.通化师范学院 外语学院,吉林 通化 134002)

摘要:近年来,随着中日对我贸易的发展,高职商务日语专业毕业生的就业市场在不断扩大.从当前用人单位对商务日语人才的需求分析来看,更强调人才的综合素质和能力.专业基础知识和技能加上良好的职业道德和职业素养才能构成高职商务日语专业毕业生的核心竞争力.该文旨在探析以提高学生就业能力为导向,合理配置高职商务日语专业的课程,建立凸显培养学生就业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的课程体系,转变教学观念,改变教学方法,全方位多途径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提高学生的核心竞争力.

关键词:商务日语;核心竞争力;以就业为导向;课程体系建设

“以就业为导向,以服务为宗旨”是职业教育的指导思想,高职教育培养的学生应具有扎实的专业知识,熟练的职业技能以及良好的职业道德和职业素质,还应当具有走向职业岗位之后持续发展的能力.对于高职商务日语专业的毕业生来说,除了具备必要的日语知识以外,更要拥有较好的仪表仪态、良好的沟通交流能力、较强的团队合作精神和规范的职场礼仪礼节.同时,为了增加就业砝码,除了具备日语能力证书、日语技能证书外,还要考取普通话证、秘书证、会计证、中英文录入证等证书.面向日语专业的就业岗位如工业公司、国际贸易公司、信息技术公司和现代服务型企业.从用人单位为毕业生提供的岗位来看,多为基础性服务性岗位,这些岗位普遍对日语水平要求不高,但却要求学生具有较强的岗位适应能力.从学生的就业动机来看,很多学生报考职业院校就是要能就业早就业,学习商务日语是为了以日语为平台构建从业能力.为此,构建以从业能力为导向的高职商务日语课程体系尤为关键.

1以就业为导向是建设高职商务日语专业课程体系的关键

依据就业市场对商务日语人才的需求分析,构成高职商务日语专业核心竞争力的能力应包括:扎实的日语语言应用能力、计算机办公能力、商务职业能力、较强的汉语语言文字表达能力和书面沟通能力、具有良好的人际沟通能力、团队协作精神和协调能力.高职商务日语专业的课程体系建设,就是要确定“以职业能力为核心,能力与知识素质相结合,以就业为导向,培养学生的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培养模式,并以此确立培养这些能力的支撑课程.以就业为导向建设高职商务日语专业课程体系的关键在于构建商务日语专业打破原有的强调“日语+职业技能”的培养模式,在“以就业为导向”的前提下,针对学生的实际水平和能力,学生自身的性格和就业需求,在日语基础好的学生身上突出“日语+职业技能+职业素养”的培养模式,在日语基础较为薄弱的学生身上突出“职业技能+职业素养”的培养模式.以学生为本,对其进行准确合理的定位,摒弃日语专业的毕业生就只会日语,日语学不好就不能从事其他工作的旧观念,合理配置高职商务日语专业的课程,建立凸显就业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的课程体系,转变教学观念,改变教学方法,寻找行之有效的教学手段和评估方法,多方位多途径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提高学生的核心竞争力.

2以就业为导向的高职商务日语专业课程体系建设途径

以就业为导向的高职商务日语专业课程体系建设应由三个模块组成,即理论教学模块,实践教学模块和素质拓展模块.

2.1理论教学模块

理论教学模块主要培养学生的日语能力,应包括专业基础课程和职业资格证书考试课程.

(1)适时调整专业课程设置,分层次、分阶段教学.应在充分考虑学生学习时间和学习能力的基础上,根据每届学生的特点制定合理的教学大纲和计划,确定日语必修课程(基础日语、日语听力、日语会话等)和选修课程(旅游日语、计算机日语、酒店日语、服装日语等),灵活设置日语课程的开课门数、开课时间和授课进度,如在零基础班减少授课门数、增加基础课时,非零基础班加快授课进度、增设选修课程等;适时地整合和拆分有一定关联度的课程,如在入门阶段分设听力课和会话课,在初级阶段学习后将听力课和会话课整合为听说课,将日语写作课和日语阅读课整合为日语商务应用文实训等.

(2)增设职业资格证书考试课程,培养职业技能.“学历证书和职业资格证书并举”是高职教育培养人才适应社会要求的必然选择.这就要求高职院校在设置课程教学计划时,专门开设考取职业资格证书所需要的课程.第一学年重点开设专业理论课程、基础知识课程,第二学年学生可以根据自身喜欢的就业方向和学习能力,选择相应的职业资格培训课程.要围绕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结合区域经济需求、地方特色和行业背景,充分利用学校的优势资源,针对不断变化的社会需求,适时调整培养方向和课程设置,凝练特色,与岗位特点对应.其主要课程应包括商务日语专业必备证书的考试课程,如:国际日语能力考试证书、普通话证书、计算机应用能力证书等.还应包括学生根据自己对未来就业方向的设计,自选的职业资格证书,如:服务、销售、文秘、录入、导游、会计等职业资格证书.

国际日语能力考试证书课程的开设,可以有两种形式.一种是按照考试级别和难度设立课程,如开设日语能力考试三级实训、日语能力考试二级实训、日语能力考试一级实训等课程,这种开课方式适用于日语综合学习能力较高的学生;另一种是按照考试内容,逐级逐项设立课程,如开设日语能力考试三级(词汇、听力、语法、阅读)实训、日语能力考试二级(词汇、听力、语法、阅读)实训、日语能力考试一级(词汇、听力、语法、阅读)实训等课程,这种开课方式适用于日语综合学习能力较差的学生.应在对学生综合能力进行考查的基础上选择适当的开课方式.

2.2实践教学模块

实践教学模块主要培养学生的职业技能,应包括职业指导课程、跨专业合作课程和岗位实训课程.

(1)开设职业指导课程,充分开展职业指导.应开设正规的职业指导课程,并作为必修课列入教学计划,使用规范的教材、合理安排课时、制定有效的成绩考核方式等.有组织、有计划、按学年分阶段开展,并针对学生的具体情况,进行有侧重点的职业指导.一年级要指导学生学好文化课、商务日语专业基础知识和日文办公基础技能,充分认识自我、认识所学专业、明确学习目标和个人发展方向;二年级要指导学生按照自己的学习能力,选择强化专业技能,如参加日语能力考试、商务相关资格考试等.还要注重其他能力的培养,并加强人际交往能力和职业适应能力的训练;三年级是实习阶段和准备毕业阶段,这一时期是对学生进行职业指导的最佳时期.应充分帮助学生多渠道搜集、处理日语相关的升学就业信息,了解当前日企就业形势、就业制度和不同性质单位的用人制度,调整择业观和择业心理,掌握求职应聘的技巧和基本礼仪,训练开拓创业的精神和方法.

职业指导不应只在课堂上短时间进行,应长期、全程开展,贯穿于学生在校学习到毕业以及毕业后的始终.要主动加强与政府劳动部门、社会职业中介机构、用人单位、学生家长、往届毕业生的互动联系,利用他们了解商务日语毕业生的就业情况、掌握就业趋势和人才的需求信息等,适时对本专业的职业指导课程和指导方向进行调整,适应学生自身需求和社会需求.特别是商务日语专业的毕业生,由于日语水平参差不齐,从事的行业多、岗位多,更应加强以上方面的指导.

(2)与其他专业合作,开设跨专业课程.以就业为导向的高职商务日语专业课程体系建设要求与其他专业合作,共同制定符合学校特色和学生特色的教学计划,为学生提供充分的跨学科跨专业学习共享平台和必备条件.可采取开设跨学科跨专业课程;架设以微课为主的网络课堂学习平台;创建微信群、QQ群、校园学习网之类的在线解疑渠道等手段.

商务日语专业学生商务能力的培养应通过跨学科跨专业课程进行,这是因为日语教师中既懂语言又懂商务的双师型教师很少,很难讲授好商务类专业课程.可与会计学、市场营销、计算机等专业合作,开设基础会计、营销方法与策略、图形图像处理等课程,指导学生配合日文会计、营销日语、IT日语等职业日语的选修课程,选修与之对应的课程;并与其合作共同制作网络微课程,使每门课程都有对应的中日文两个版本,方便学生的课后学习;通过多专业教师的在线解疑渠道,达到日语能力与商务能力的同步提升.

(3)优化实践课程,在岗位上进行实训.要优化实践课程,增加实践课程在课程设置中的比例,注重培养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与知识转化能力.应将学生的顶岗实训作为必修课纳入课程体系.要与企业结合,实行“校企结合”方式,走出去,请进来,让企业参与设置需要的课程体系建设.如适应外包服务公司的需求开设日文办公系统操作课程、日文录入课程;适应贸易公司的需求开设外贸函电日语、日语簿记等课程.在校内、校外建设实训基地,打破专业限制,让学生在不同专业、不同性质的岗位多方位实训,可以密切学生与企业、岗位的关系,即既掌握商务日语专业的专业知识,又掌握其他方面的专业知识,能够在工作中展现专业能力与职业能力;可以使学生了解岗位需求的专业知识与能力,并通过实践加以掌握甚至强化;还能让学生意识到与相同岗位的专业技能会因企业的不同而有所差异.

岗位实训课程的授课模式可采用“现代师徒制”.所谓“现代师徒制”,教学师资和学员都是双重身份,即在校是正式学生,由学校派专业理论教师进行相关专业知识的教育,在企业作为准员工,跟着企业里专门指派的师傅进行相关职业技能的学习;与传统学习方式相比有很大不同,以“学校课堂教育+岗位师傅带徒技能培训”相结合为主要方式,工学交替,半工半读;学习内容上,以“知识+技能”为主要内容构成整个教学体系,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使职业与专业、岗位与课程完全对接和融合,实现企业岗位需求与培养内容的对接,并将职业技术与职业精神教育贯穿教学全过程.如商务日语专业的学生在日文录入岗位实训时,可在校学习基本录入知识,在企业跟有经验的录入师学习录入技巧和纠错能力;在服装检测岗位实训时,可在校学习服装日语等课程,在岗位上跟检测师傅学习有关行业标准和检测能力.

2.3素质拓展模块

素质拓展模块主要培养学生的职业道德、职业素养以及职业适应能力,应包括企业文化、职业素养等相关课程的设置.

(1)开设企业文化、职业素养等相关课程.在建设以就业为导向的高职商务日语专业课程体系过程中,还要开设日企文化、职业素养等相关课程,如大学生心理健康、职业生涯规划等课程,要深入挖掘课程中的职业要素,塑造学生的职业认识和职业行为;要始终关注行业新动态,注意挖掘课程中与就业密切相关的内容,如日企法律法规、商务仪表仪态、日本礼仪礼节等;让成功人士、优秀毕业生、行业专家到校内进行讲座、座谈会、交流会、报告会等;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各种班会、表演、竞赛、实习,展现自我,培养团队合作精神、沟通能力、自主学习能力.

(2)开设岗前培训课程,增强职业适应能力.职业适应能力,是个体能够顺应职业环境变化,解决职业发展中的现实问题所需具备的一系列的能力,包括组织融合能力、工作沟通能力、学习发展能力、情绪调节能力和职业转化能力五个方面,个体的职业适应能力如何,不仅关乎个人的收入、工作的稳定性,也关乎企业发展.高职商务日语专业的毕业生在确定工作单位和岗位后,通常还要在学校学习两个月左右的时间,构建以就业为导向的高职商务日语专业课程体系,应在此期间针对学生已选择的具体单位和具体岗位,细化并强化职业技能课程,使岗前培训课程细化到单位,细化到岗位,细化到个人,增强学生的职业适应能力.这时应将班级所有的学生按照单位和岗位细化为若干个学习小组,由指定教师进行岗前强化技能课的设置和授课.如针对与日本的门窗制作和销售公司签订就业合同的学习小组,增设公司概况、门窗行业日语、门窗制造流程、门窗物流等课程,聘请公司员工与学生进行岗位待遇、岗位规则和从业要求的交流,使学生在短时间内完成岗前培训,直接成为企业拿来就能用的员工.

构建以就业为导向的高职商务日语专业课程体系,要求加大实训课程的比例,还要对原有的“一卷定终身”的考评方式进行改革.应建立科学的考评指标体系,针对专业学习能力强、日语应用水平高的学生,将考评指标分为学习态度、学习能力、学习效果和专业技能.针对专业学习能力弱、日语应用水平低的学生,将考评指标分为学习态度、学习能力、学习效果和综合技能.各项考评指标都进行即时性、过程化的记录,期末进行累积计算,进行全方位、全过程的综合考评.方式包括: 笔试、作品设计、方案策划、问卷调查、项目答辩、团队活动等.另外,“以赛代考”“以证代考”也是近年被许多职业院校广泛使用的考评方式,这种考评方式在很大程度上激发了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提高了学生的职业品行和职业素养.考评主体应由学生、在校教师和企业兼职教师构成,以保证考评的准确性、公正性.建立考评结果查询、申诉制度,及时将考评成绩通知到学生,及时更正考评过程中的偏差和不当.

参考文献:

[1]程玲.日语专业毕业生就业状况调查与分析[J].长春理工大学学报,2009(10):85-86.

[2]张魁元.当前日本经济的现状及中日经贸关系展望 [J].广西财经学院学报,2013(02):69-73.

[3]符小军.关于高职日语专业的未来定位和发展的思考[J].高职教育,2011(02):185-186.

(责任编辑:品风)

Curriculum System Construction of Employment-oriented Higher Vocational Business Japanese Teaching

LIU Jing, HAN Xiao-yue, CUI Mei-yu

(DalianStaffandWorkersUniversity,Dalian,Liaoning,China)

Abstract:In recent years, the labor market of higher vocational business Japanese graduates is growing. From the analysis of employer demand for business Japanese talent, more emphasis on the overall quality and ability of talent. Professional knowledge and skills coupled with good professional ethics and professionalism in order to constitute the core competitiveness of higher vocational business Japanese graduates. This article is intended to guide the employment of vocational business Japanese graduates, and the rational allocation of higher vocational business Japanese professional curriculum, highlighting the employability and capacity for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changing the teaching concept and methods to find effective teaching means and assessment methods, multi-faceted and multi-channel to stimulate the students’ learning enthusiasm, improve their core competitiveness.

Key words:Business Japanese; core competitiveness; employment-oriented; curriculum system construction

DOI:10.13877/j.cnki.cn22-1284.2016.04.036

*收稿日期:2016-03-24

基金项目:辽宁省职业技术教育学会科研规划项目“高职商务日语专业核心竞争力的课程体系建设”(LZY15194)

作者简介:刘静,女,吉林通化人,讲师;韩晓玥,讲师;崔美玉,女,讲师.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8-7974(2016)02-0118-04

猜你喜欢
商务日语以就业为导向课程体系建设
高职院校特色化课程体系建设路径探索
职教论坛(2016年26期)2017-01-06 19:20:01
以就业为导向探索产学研结合人才培养模式
高职法律文秘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青春岁月(2016年22期)2016-12-23 09:47:32
以就业为导向的高职院校体育教学改革
探讨“以就业为导向”的中职英语学困生教学模式
考试周刊(2016年92期)2016-12-08 00:51:09
浅论日语教学中建立以就业为导向的教学体系
考试周刊(2016年89期)2016-12-01 13:02:17
浅议全媒体时代新闻采编专业课程体系建设
今传媒(2016年10期)2016-11-22 13:07:17
浅谈职业学校商务日语专业人才培养模式
企业导报(2016年19期)2016-11-05 17:49:45
综合性大学研究生公共英语课程体系建设研究
成才之路(2016年30期)2016-10-31 16:15:35
浅析商务日语教学中日本企业文化的导入
中国市场(2016年36期)2016-10-19 05:15: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