贾来生(天水师范学院 政法学院,甘肃 天水 741001)
《文昌延嗣经》生育思想初探
贾来生
(天水师范学院 政法学院,甘肃 天水 741001)
《文昌延嗣经》是文昌信仰重要经典《文昌应化元皇大道真君说注生延嗣妙应真经》的简称,其中蕴含了丰富深刻的延嗣生育思想。《文昌延嗣经》秉持了“道生万物”的生命哲学和阴阳和合的生命孕育思想,它认为无嗣的原因在于纵欲竭精、触犯性禁忌、妻妾不和、婚配犯煞,因而与之相应的提出了持诵此经、敬惜字纸、筹办社仓等极具文昌信仰特色的延嗣措施。该经缓解了普通民众求嗣无门的巨大心理压力,扩大了道教的影响力和传播范围,提出了不同于正统儒家的注重阴阳平衡的生育理念,通过宣扬因果报应和道德教化思想提升了社会道德文明水平。深入剖析这部道教科技文献,在现代社会仍然具有重要的思想意义和现实价值。
《文昌延嗣经》;生育思想;文昌信仰
《文昌延嗣经》全名《文昌应化元皇大道真君说注生延嗣妙应真经》,是道教文昌信仰的重要经典。文昌帝君,又称梓潼帝君,梓潼真君,是道教吸收民间信仰而尊奉的科举文运之神。《历代神仙通鉴》称文昌帝君“上主三十三天仙籍,中主人间寿夭祸福,下主十八地狱轮回”,足见文昌帝君神位之崇高。“主文运”“掌科举”“司禄宏仁”的文昌帝君,作为学问、文章、科举士子的保护神,受到人们的顶礼膜拜。后经历代帝王多次敕封,至明清时,天下学宫皆立文昌祠。清代时,文昌帝君被列入国家祀典,以致陈其元在《庸闲斋笔记》卷六中感叹道:“今文昌之祀遍天下矣,隆重几与文庙等。”[1]149而道教生育思想的命题至今仍显得非常新颖。从目前所见的学术资料看,发表在1998年《中国哲学史》第2期,由卿希泰、盖建民先生撰写的《道教生育观考论》一文,最早提到了道教生育思想这样一个值得学术界深入探讨的命题。原文指出:“道教在人类的生育问题上有许多独到的见解,形成了带有鲜明道教特色的生育观。[2]51而中国古代的典籍中,对生育进行了多种多样的解释:“‘生,出也'(《广雅释诂一》);‘生,进也。象草木生出土上。凡生之属皆从生。'(《说文》)”[3]718“‘育,养也'(《易象上传》);‘育,养子使作善也'(《说文》)”等等。[3]1892而卿希泰、盖建民先生对于生育的解释是:“‘生育'一词,在汉语有两个主要涵义:一是生子,二是养育。”[2]54总之,“生育”一词包含了人们的生殖孕育、繁衍、抚养、养育等整个过程,而道教生育思想指的就是蕴含在道教科技文献中的对生育的价值观念、行为规范、组织制度形式及优生优育等各个方面进行论述的思想观点。
《文昌延嗣经》以玉皇大天尊和张仙真人的问答作为叙述方式,玉皇大天尊在该经中是最高神灵,而文中的张仙大真人就是道教中重要的生育神灵张仙。 《道教大辞典》解释道:“世传为送子神,其像挟弹弓,作贵者装。”[4]543《续文献通考》说道:“张远宵,眉山人。宋时游青城山,有四目老人,传以弓弹,谓能避疫;并授以度世之法。远宵奉而修之,旋常往来邛州挟仙楼,以挟弹为人家击散灾难,甚着神效,人因称为张仙,或呼张四郎,敬之如神,后民间多绘其像,悬以祀,谓能避邪,又可令人有子云。”[5]327这些史料都说明了张仙被当作生育神灵来加以崇拜由来已久。而该经中讲到“绵绵瓜瓞,蛰蛰螽斯”[6]29“挽弓挟弹,以兆悬弧诞子之像,以灭孤辰寡宿天狗等害”,[6]34也印证了该经中与天尊对话的主要神灵就是道教中发源于蜀地的主管生育神灵张仙。
《文昌延嗣经》蕴含了丰富深刻的生育思想。该经目前被收录在《藏外道书》第四册和《重刊道藏辑要》星集九中。由于经文相对晚出,因而一度被疑为伪经。但它能够反映出文昌信仰的神职从主管教育文运到延嗣生育的多元化嬗变等情况,并且思想内容丰富,所以值得深入研究。下面从生命哲学及生命孕育思想,无嗣原因,求嗣思想及其理论渊源和社会意义四个方面深入剖析《文昌延嗣经》中的生育思想,以就教于大方之家。
《文昌延嗣经》一开篇即以玉皇大天尊之口提出人世的生育问题:
尔时玉皇大天尊在浮黎空境郁罗洞天,观无极世界,见无量众生,有富贵康宁子孙绕膝金紫肩摩者;亦有业累万金荣敷数世,后来继世不续宗祠无承者;有受贫穷苦楚孤独零丁形影孑立者;亦有家无担石地鲜卓锥,后来子姓昌大数叶不衰者。[6]27
天尊发现,无论贫富贵贱,都有人面临无嗣这样一个生育问题。而且这个生育问题的重大意义,由后文张真人对天尊的祈诉中讲的更为清楚:
说是因缘,臣伏维思若此众生,无有嗣息,皓首何依,空悲日暮,举目谁亲。病来畴顾,独对孤灯,涕泪交注,太息呼天,天高难诉,一旦无常,空归泉路,骨肉未寒,家资残破,柩返夜台,谁歌薤露?谁继蒸尝?谁承封树?惟愿哀怜,屈为普度。[6]28
结合序言中所说“孟子云:不孝有三,无后为大,善哉是言也!”[6]26就不难总结,在这里张真人把生育的重要意义大致概括为生活无依、精神孤独、无人养老和烟火不续这样几点。这在古代社会保障不济的农业社会显得尤为突出。因而天尊真人想实现的是“人人有后,代代相承”的完美局面。
那么,《文昌延嗣经》传达了怎样的生命哲学思想呢?我们通过天尊和张真人的对话,发现天尊其实就是道教中终极大道的神格化的具体表现。张真人白曰:
天尊大圣,诸天之父,众真之祖,恩覃万类,泽沛九坛,上天下地,往古来今,色色形形,生生化化,无有纪极,无有尽藏。……伏愿广布好生之德,照原无后之愚。宥其往愆,示之生道,使人人有后,代代相承。[6]27
这里把天尊说成是“诸天之父,众真之祖”,“恩覃万类,泽沛九坛”,掌控着从天上地下,往古来今,形形色色万物的生化孕育,并具有“好生之德”,掌握“生道”,这只不过是“道”的神格化的生动表述。天尊进一步讲述了生育哲学思想:
蠢尔众生,莫知至道,道生天地。天地妙合,二五储精,成男成女,至秀至灵,盈天地间。若有知,若无知,若有情,若无情,皆从不有中有,不形中形。惟人最贵,尤独得灵。[6]27
天尊所言乃是《老子》中“道生万物”的思想,认为男女是天地阴阳和合而成。而且认为“有知”“无知”“有情”“无情”等任何种类的生物都是从本体虚无的原始大道孕育的。特别是“皆从不有中有,不形中形”,与《老子》第四十一章中“天下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7]459以及第一章中“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7]441的思想如出一辙。同样的思想亦见于颂言之中:“道生天地人,生续造化妙。人本非空桑,何以绝宗祧。”[6]34而天地之间人为贵。那么,文昌信仰阐述了“皆从不有中有,不形中形”“道生万物”的生育哲学之后,对于人的具体孕育是如何看待的呢?《文昌延嗣经》中天尊明确讲到:
人生在世,乾父坤母,阴受阳施。气禀清浊,男女异姿,贤愚贵贱,造物攸司。厥初生民,媾遇有时。天然节制,准以信期。[6]28
同样的思想亦见于《文昌孝经》:
乾为大父,坤为大母。含宏覆载,胞与万有,群类咸遂,各得其所。赋形为物,禀理为人。超物最灵,脱离蠢劫。[8]4
它们都把人的生命孕育看做是天地乾坤阴阳和合而成。具体认为男施精,女受孕,男女媾遇是有时间要求和具体规律的。而至于为何有人生男,有人生女,贤愚贵贱等等,则是由其先天禀气清浊和造物主决定的。这种对于男女生命孕育的思想,显然是古代生理科学和医学不断进步的结果,而且也是传统思想观念的一种折射和反映。
难能可贵的是,《文昌延嗣经》中还特别提出了珍惜生命反对弃子的生命哲学思想。十戒的“一戒宰杀之恶”还仅仅停留在爱惜生命、反对杀生的传统观念上,而“八戒弃子之恶”则明确反对任何一种形式的弃子罪孽,主张平等爱人,珍惜生命特别是人的生命,具有重大价值和进步倾向。其曰:
苴饶富户张千十,凡租其田而食者八十余家。先授田之日,约有男子力能耕获者留之,后有所生,断不容留,率以为常。千十有二子,长者废疾,次子三岁有癎,医卜巫禁皆不能治,动辄数日不苏。一夕其子自言:‘弃人之子而爱己子,惜其冗食而轻其命,其诸佃之弃其子者,已四十余命矣。俱诉于冥,今率汝子而同死也。’言毕而死,千亦随毙,嗣遂绝焉,此为弃子者报。[6]32
这里通过一个为富不仁,逼人弃子,最终导致自己丧命绝嗣的案例,来警示世人要珍惜生命,以人为贵。这种思想观点显然具有重大价值和进步意义。
我们已经交代了《文昌延嗣经》对于生育的重大意义和无嗣的悲惨状况的深深了解,也阐述了其生育哲学思想,那么深入探讨无嗣原因便是顺理成章的事情了。文昌信仰秉承了道教科技文化中一贯的道德解释思路,对于无嗣原因首先总体概括为:
万有不齐,是虽前世来因,亦由今生造作。[6]27
这里把无嗣的原因概括为前世承负和现世造孽所为,这说明它秉承了道教自早期《太平经》就宣扬的承负思想。为了神道设教,警世易俗,它也从现世的世界中寻找原因。文昌信仰中还把无嗣的原因归结为宿命所致:
是虽气数之适然,亦或天心之有在。[6]28
而具体到子嗣生育的深层原因,文昌信仰则将其归结为四个方面:
(一)纵欲竭精。其曰:
所以圣人,不屏男女之欲,惟循圣人之道。降及后世,情窦日开,风气日漓。非时淫纵,任意妄为。元精耗竭,欲炽神疲。[6]28
这里讲到,本来圣人秉承道教“欲不可禁”“不屏男女之欲”的思想宗旨,但是到了后世,很多俗人滥情纵欲,任意妄为,其结果因为欲望炽烈,精神倦怠而终于使元精耗尽,灯枯油尽,导致了不能生育而无嗣。而节欲宝精、重精贵施,是道教自《太平经》、《老子河上公章句》、《老子想尔注》等早期经典开始便一以贯之的思想倾向。
(二)触犯性禁忌。其曰:
或裸露星月,或触秽神祗,或三元五腊,或四绝四离,或晦朔弦望之日,或疾风暴雨之时,不知禁忌,大则绝嗣,生亦愚夭。[6]28
道教生育思想中有诸多性禁忌。这些性禁忌大致可以分为天忌、地忌、时忌、人忌等等。而这里的“晦朔弦望”“疾风暴雨”指的是异常的天气条件;“裸露星月,或触秽神祗”指的是有些男女在星月神庙附近媾和,冲犯神灵;“或三元五腊,或四绝四离”指的是时间和人的性禁忌。如果冲犯禁忌,要么绝嗣,要么即使生子亦或夭亡,或愚痴。那么如何看待这些性禁忌呢?我们认为文昌信仰中秉承道教和古代文化中因天气异常、特别的地理环境、特殊时间和人的特殊状况下实行性禁忌的思想观念,而且以神的惩治和天谴报应来威慑,这种性禁忌在今天看来,虽不能一概而论,但很多方面确实也符合优生学的要求,因而有一定的价值和思想意义。
(三)妻妾不和。其曰:
更有妻不和顺,内多嫉妒。妾媵不容,以致灭宗不孝之罪。上与天通,似次众生,太上不痌。[6]28
这里从现世社会的家庭结构等方面探索原因。妻妾不和,遂导致和合不顺,精气不畅,也很可能导致绝嗣不育,从而大逆不孝。
(四)婚配犯煞。其曰:
亦有夫妇于婚配时,或犯咸池,或坐华盖,或罹三刑,或招六害,孤阴寡阳,天罗地纲,命宫所载,嗣息艰难。是虽气数之适然,亦或天心之有在。[6]28
古人非常讲究婚姻中男女双方的属相配合问题,也非常重视大婚之时的种种禁忌。例如,有坐在新娘盖头上的,有冲犯地煞的,有遭三刑六害、孤辰寡宿的,有冲犯命宫的。凡次种种,不一而足,在古人看来都有可能导致嗣息不继。当然,这种观念我们今天要批判的理性看待,有些很可能是没有科学道理的迷信思想。
另外,《文昌延嗣经》中花大量的篇幅来宣扬“十戒”、二十毋的思想,这些戒律中,很多往往也会导致无嗣不育,或者子嗣夭亡痴呆疾病等等因果报应,因而从广义上也应该是不育无嗣的原因。
既然《文昌延嗣经》中非常重视“不孝有三,无后为大”的生育意义,也深刻理解无嗣在宗法制的古代社会所面临的诸多痛苦,所以分析不育原因之后,理应着手解决无子求嗣的问题。《文昌延嗣经》以因果报应为指导思想,以道德救度为主要途径,期望淳化风俗,人人文明,社会进步,国泰民安。如颂言中明确讲到“惠吉与逆凶,皆由人自造。”又如序中讲道:
盖天之生机本自不息,而人乃有嗣。有不嗣者,以其人之善恶有殊而天之生机因而异耳。然历观乏嗣之人,半属痴迷不悟,溺于声色货利之场而于立心行己之要置若罔闻。于是玉皇大天尊哀悯凡愚,爰命帝君,着斯经以垂世,俾人于捧持之际,猛然深省,改其向日之非,以归于是,将一心悔悟,即格天心。心既可以对诸天地,而天地之生机即在我矣,又何虑嗣之不延乎?[6]26
天地本来赋予了每个人生育的生机和能力,但是因为很多人沉溺于声色货利而不能自拔,于是天帝神灵要求人们只要痛改前非,心格天地,以该经为药,生机自来,不愁无嗣。正文中的“十戒”讲到,如果诚心悔戒,绝大多数都有延嗣生育的神力。这十戒分别是:
一戒宰杀之恶;二戒窃盗之恶;三戒酷取之恶;四戒淫污之恶;五戒口舌之恶;六戒巧诈之恶;七戒忍亲之恶;八戒弃子之恶;九戒焚焰之恶;十戒暴性之恶。
后来真人更是将这十戒进一步侧重于延嗣方面,而总结为“二十毋”。其曰:
咨尔有众,听予格言。毋欺天远,毋谓神幽,毋言暗室可欺,毋道明庭不畏,毋可一念忘乎父母,毋使一事昧于伦常,毋凌孤寡,毋侮老成,毋取不义之财,毋淫非己之色。毋厚结他人而亲戚陌路,毋泛交异姓而兄弟阋墙,毋恃己长,毋攻人短,毋立身不正,以暧昧贪饕为能,毋立心不臧,以机巧奸诈为胜,毋面誉背非而苟合于人,毋口是心非而不容于物,毋外貌慈祥徒巧言而善色,毋中情狠暴好濳贼而阴谋。苟负吾言,难逃天宪。或覆灭宗祀,或殃及子孙。[6]33
这二十毋涉及到社会生活中的方方面面,直指人心。如果违背这基本的伦常道德,则“难逃天宪”,天谴神责,或者“覆灭宗祀”,后继无人;或者“殃及子孙”,夭亡愚痴,血光之灾等等。
但是这些都是道教一般性的禳解救助之法,《文昌延嗣经》还从文昌信仰的一贯特色出发,提出来了三个极具文昌信仰特色的救度无嗣的途径和办法。分别如下:
(一)虔诵此经
天尊曰:若有善男信女,欲求嗣息者,能于二月初三日及每遇朔望本命甲子庚申等日,持斋虔礼,捧持次经,自然居室欢和,精神完畅,祥光馥郁,生气氤氲。当有九天监生高元帅,招神摄灵,笃生桂胤。比及生产,太乙在门,司命在庭,或有触冒,或有凶厄,虔诵此经,即得九天卫房圣母元君,阴空抱送,临盆有庆,子母无虞。婴儿在于襁褓之中,为父母者,有能考据五蒸十变之期,焚香祈祷,持诵此经,即得五臓六腑长养和平,胎毒潜消,痘症稀少,关煞不侵。如欲聪明智慧,寿命延长,本命长辰,宜诵此经,诸所饶益,福德无量。[6]29
这里讲到,善男信女如果能于文昌帝君二月三日诞辰或别的甲子庚申等重要日子,持诵此经,则有“九天监生高元帅”或“九天卫房圣母元君”,阴空抱送,孕育子嗣或者顺利产育。如果已经怀孕,则能保胎养胎,臓腑平和,胎毒消除;如果已经生育,则保佑婴孩痘症消除,关煞不侵,直至长寿聪慧,福德无量。由此可见信奉此经确是解决无嗣或者保佑婴孩的一个重要途径。
(二)敬惜字纸
真人曰:惟有敬惜字纸,亦可回格天心,果报昭然,在人耳目。如泸州杨百,行坐经文而举家害癞;昌都鲜于坤,残《孟子》而全家灭亡;杨全善埋字纸而五世登科;李子才拾字纸而终身显达。若人能以字纸或埋于土,或焚于火,或以之而教习后人,或以之而播誉亲友,自然富贵康宁,多男衍庆,阴报昭昭,毫厘不爽。凡祈嗣者,信受奉行。[6]33
该经首先举了正反四个例子,不敬惜者有全家灭亡之虞,敬惜者有五世登科、终身显达之佑。那么如何敬惜字纸呢?文中提出的办法是或埋于地中,或用火焚烧,或教育后人,或传于亲友。文中还特别提出祈嗣者更应该信而奉行,这充分反映了文昌信仰主司文运科举的鲜明特色。
(三)筹办社仓
又曰:善报者百无一二,恶报比比皆然。……惟有社仓一事,可以拯救贫弱,计时丰歉,贱籴贵粜,不取子钱,互有所济,其利甚广,行之一族,或给一乡,自然后胤繁衍,建立功业,享有遐龄,报应不爽。富足有余,凡欲求嗣,信受奉行。[6]34
真人针对明清民不聊生、生灵涂炭的社会现实,在该经中把筹办社仓一事提到了很高的地位。认为这样可以“拯救贫弱”,互济互利,兼顾丰歉,惠及乡里。这种善举主要是针对有一定资财的富人,倡导他们贱籴贵粜,平抑物价,惠施族乡,从而后胤昌盛。
《文昌延嗣经》中蕴含的大量丰富深刻的生育思想,是兼容并包融会贯通传统文化和道家道教科技文献乃至三教思想的结果。其思想渊源,表现在以下两点:
(一)吸收了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生育理论
中国传统文化和哲学,乃至民俗文化和医学中,都有很多生育思想文化。《文昌延嗣经》是对这些思想的广泛吸收。如其新婚禁忌,关于三元五腊的禁忌,因果报应,宿命思想等等,多来源于传统礼俗文化。
(二)融会了以道家道教科技文献为主的儒释道三教思想
该经继承了道家道教的生育理论,吸收了儒家伦理道德,借鉴了佛教的戒律思想。作为道教文昌信仰重要典籍,其当然继承了很多道家道教生育思想,如生育哲学中明确提到“道生万物”,有生于无,元精耗竭导致无嗣不育等理论。《文昌延嗣经》是三教融合的产物,因而大量吸收了儒家的伦理道德思想。筹办社仓等,正是儒家经世济民思想的表现。如十戒,二十毋中的绝大多数思想,都是儒家伦理观念的映射。至于该经采取天尊与真人问答的表述方式,不杀生、不淫盗、不诽谤等思想,俨然是吸收佛教戒律思想的结果。这种融合正好反映了当时三教融合的思想背景,有利于经文的有效传播和广泛接受。
《文昌延嗣经》所体现的文昌信仰作为一种宗教神学,其蕴含的丰富的生育思想无论对于普通信众,还是对于社会和道教本身而言,都具有非常重要的影响。探究这种影响,对于我们在现阶段如何正确引导宗教特别是道教来为社会和民众服务,具有很大的借鉴价值和启发意义。笔者认为,《文昌延嗣经》所蕴含的重要价值和现实意义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第一,从普通信众来看,《文昌延嗣经》乃至文昌信仰的子嗣生育思想能够在一定意义上满足他们对于子嗣生育禳解的心理和精神需求。在古代中国社会缺医少药的穷乡僻壤之中,人们面对这种生儿育女的祖宗大事极其重视。有了文昌信仰,他们随时可以就近到当地的庙宇祈求子嗣、保胎护产、佑护妇婴。虽然不一定每次都能完全达到效果,但这些都极大地满足了信众对于子嗣生育的心理或者精神需求,也起到了济世度人的宗教目的。
第二,从道教来说,《文昌延嗣经》乃至文昌信仰的子嗣生育思想进一步扩大了道教的传播和影响力,使得更多民众信仰道教。该经的生育思想严格说来属于道教医学的有机组成部分。道教在创教初期,就坚持了“以医传道”“借医弘道”的传道路线,而且后来这条传教策略一直被贯穿沿用了下来,无论是早期的五斗米道、太平道,还是后来的天师道和全真道。葛洪说:“是故古之初为道者,莫不兼修医术,以救近祸焉。”[9]272这种传教策略的极大成功,是道教适应了中国普通民众医疗落后的现实状况和信教的实用主义价值取向的结果。而信众的生活之中,又以生儿育女之事为大。正如孙思邈所言,人们以“养小为大”。所以,该经乃至文昌信仰的子嗣生育思想和措施,极大的宣传了道教济世度人、大慈大悲的宗教情怀,有效的扩大了道教的广泛传播,客观上对于道教的发展起到了有力的推动作用。
第三,从生育文化的建设而言,《文昌延嗣经》乃至文昌信仰的生育思想对于儒家生育思想乃至传统生育思想都起到了巨大的补充作用。我们知道,儒家生育思想长期以以来居于官方支持的正统地位,虽然依靠了国家制度和法律道德等的强力推动,但是文化有其自身的内在规律和相对独立性。儒家长期在生育方面坚持早婚早育、多生多育、重男轻女的生育理念,在一定阶段和地区给社会造成了弃杀女婴,性别比例失衡,人道主义丧失,资源紧张,社会负担沉重等负面作用。而《文昌延嗣经》的生育思想从贵生重命,道法自然,阴阳平衡,道德救度等思想理念出发,十戒中明确提出包括反对弃杀女婴在内的弃子之恶,倡导节欲延嗣等思想观点,在后期儒释道三教越来越相互融合的历史大背景下,能够对儒家正统的生育思想乃至传统的生育思想起到巨大的冲击和提供有益补充。
第四,从社会层面来说,《文昌延嗣经》乃至文昌信仰的生育思想遵循道教神道设教的方法,宣扬因果报应、积德延嗣的思想,这对于扬善抑恶并促进社会的道德进步,提升社会的文明水平都起到了巨大的建设作用。道教坚持道德救度的路线,对于延嗣生育历来以道德解释和救赎。例如,在《碧霞元君护国庇民普济保生妙经》中讲到了因果报应的思想:“凡人动作之际,遭逢善事,是为善报。遭逢恶事,是为恶报。”“欲知往生,当观今生。欲知来世,当观今世。”“或遭产难,不顺分娩,或子存母丧,或母子俱亡,此是往生揉堕胎婴,抛弃儿女,残悮托生,今受斯报。”[10]744所以,该经通过生育宣扬的因果报应思想和道德救赎观念,以遭天谴惩罚相警戒,一般很容易为普通民众所接受,客观上起到了扬善抑恶,淳化风俗,提升社会道德和文明水平的作用。
[1]陈其元.庸闲斋笔记:卷六[M].北京:中华书局,1989.
[2]卿希泰,盖建民.道教生育观考论[J].中国哲学史,1998,(2).
[3]阮元,等.撰集.经籍纂诂[M].北京:中华书局,1982.
[4]道教大辞典[M].北京:华夏出版社,1994.
[5]王圻.续文献通考[M].北京:文海出版社,1984.
[6]文昌延嗣经[M].道藏辑要:星集九.成都:巴蜀书社,1995.
[7]陈鼓应.老子今注今译[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7.
[8]文昌孝经[M].道藏辑要:星集九.成都:巴蜀书社,1995.
[9]王明.抱朴子内篇校释:增订本[M].北京:中华书局,1980.
[10]碧霞元君护国庇民普济保生妙经[M].道藏:第34册.北京:文物出版社,上海:上海书店,天津:天津古籍出版社,1988.
〔责任编辑 余粮才〕
B952
A
1671-1351(2016)02-0065-05
2016-01-23
贾来生(1974-),男,甘肃镇原人,天水师范学院政法学院副教授,四川大学道教与科技交叉研究中心研究人员,博士。
2015年国家社科基金项目“甘肃道教史研究”(15BZJ031)阶段性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