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文化建设提升广州城市竞争力

2016-02-13 13:32谢小娜中共广州市委党校荔湾分校广东广州510360
探求 2016年4期
关键词:广州文化

□谢小娜(中共广州市委党校荔湾分校,广东  广州510360)

以文化建设提升广州城市竞争力

□谢小娜(中共广州市委党校荔湾分校,广东广州510360)

本文基于城市竞争力比较分析的视角,指出广州城市文化软实力取得的成就以及不足之处,进而提出增强文化软实力是未来广州发展的必然选择。在此基础上,认真剖析广州城市文化软实力建设过程中存在的优势与不足,据此提出通过文化建设增强广州城市竞争力的可能性路径选择。

城市竞争力;文化软实力;广州市

作为岭南文化的发源地、古代海上丝绸之路的发祥地——广州,善于引领风气之先,及至成为中国近现代革命的策源地和改革开放的前沿地,在2200多年的发展历史中蕴积了深厚的城市文明,拥有丰富的科技、教育、文化资源。2008年公布的《珠江三角洲地区改革发展规划纲要(2008—2020)》,提出建设国际商贸中心和世界文化名城的“双轮驱动”战略,2011年《广州建设文化强市培育世界文化名城规划纲要(2011—2020)》的发布,使得广州文化建设的目标更加明确。近年来,广州的文化建设呈现跨越式发展的态势,城市的文化创新力、文化凝聚力、文化辐射力日益增强,城市文化软实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明显提升。根据中国社会科学院公布的2015年城市竞争力蓝皮书,在中国城市竞争力市级排名中,广州仅次于深圳、香港、上海、台北,排名第五。可持续发展竞争力排名居第六位,位于香港、上海、北京、澳门、深圳之后。

2016年2月,国务院发布了关于广州市城市总体规划的批复,根据批复,国务院原则同意了《广州市城市总体规划(2011—2020年)》。总规划显示,未来十年广州的城市性质定位为“国家中心城市之一,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广东省省会,我国重要的国际商贸中心、对外交往中心和综合交通枢纽,南方国际航运中心”。这一定位说明广州的城市定位提升,从过去华南中心城市升级为国家中心城市。而要构建国家中心城市,发挥区域引领作用,增强区域辐射力量,城市文化软实力的提升是未来发展的必然选择。

一、问题的提出

(一)广州与同位级城市的竞争力比较

作为引领改革开放风气之先的前沿地,广州锐意进取,在30多年的改革开放过程中,实现经济发展的突飞猛进,综合经济实力居中国城市第三位。与此同时,由于广州经济主要依靠传统产业,世界经济不景气和产业新格局变化对广州经济发展的影响很大。而同位级的其他三个城市都有自身独特的优势。北京作为首都、直辖市、国家中心城市、超大城市是全国政治中心、文化中心、国际交往中心、科技创新中心,有巨大的政治优势;上海作为我国的经济、金融、贸易、航运中心,有巨大的经济优势;深圳作为第一个经济特区,作为我国改革开放的窗口,汇聚了大量敢想敢干的年轻人群,吸引了众多创新型企业,有巨大的创新优势。与此相比,依靠传统产业的广州正在失去优势,广州面临的竞争压力很大,严峻的竞争形势要求广州必须寻找新的出路,只有如此才能成为名副其实的改革排头兵,才能获得更大的发展。

(二)增强文化软实力是未来广州发展的必然选择

伴随人类文明进步发展起来的城市,是人类文明的主要组成部分,其产生、发展的基本动力就是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不同的历史发展阶段,城市发展的动力也有所不同。在工业化的初级阶段,城市发展主要依靠自然资源和原始资本的积累;到工业化的中高级阶段,城市发展主要依靠先进的管理制度;到后工业化时期,城市发展更多的是依靠文化和创意。[1]比如世界上经济实力最强的几个城市——纽约、伦敦、香港、东京、首尔、上海,它们的发展过程中文化竞争力的比重越来越大。特别是当社会发展进入到知识社会的创新2.0时代(创新2.0即Innovation 2.0,是面向知识社会的下一代创新,它的应用可以让人了解目前由于信息通讯技术发展给社会带来深刻变革而引发的科技创新模式的改变——从专业科技人员实验室研发出科技创新成果后用户被动使用到技术创新成果的最终用户直接或通过共同创新平台参与技术创新成果的研发和推广应用全过程。《复杂性科学视野下的科技创新》一文认为创新2.0是“以用户为中心、以社会实践为舞台、以共同创新、开放创新为特点的用户参与的创新”。),技术上的优势只是短暂的优势,文化上的不败成为竞争力的根本。

从秦朝开始至今的两千多年历史发展中,广州一直都是华南地区的经济、政治、文化和军事中心,在漫长的社会发展中蕴积了深厚的城市文明,孕育并繁荣了岭南文化的重要分支广府文化。另外,从3世纪30年代起,广州成为海上丝绸之路的主港,唐宋时期成为中国第一大港。明清两代,广州成为中国唯一的对外贸易大港,是中国海上丝绸之路历史上最重要的港口,有“千年商都”之称。在未来发展中,广州应该充分利用其文化优势,继续走“文化强市”的发展道路,坚持通过提升文化品位塑造城市形象、通过繁荣文化提升群众生活品质。在建设文化强市、培育世界文化名城的过程中,不断增强文化软实力和国际竞争力,为加快建设国家重要中心城市、全面提升科学发展实力,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和文化支撑。

二、广州文化建设发展现状

要建设文化强市,培育世界文化名城,增强文化软实力,首先需要对自身进行精细化分析,明确自身的优劣势。

(一)优势

1.畅通便捷的地理位置。广州地处广东省中南部、珠江三角洲中北缘,是西江、北江、东江三江汇合之处,濒临中国南海,与香港、澳门隔海相望,是海上丝绸之路的起点之一,是中国的“南大门”。畅通便捷的地理位置使得广州成为珠三角城市群、华南经济圈和南中国的区域中心,在海陆空三方面都是中国最重要的交通枢纽之一。在公路方面,随着省市交通建设的迅速发展,已经基本形成珠三角1小时经济圈;在铁路方面,除了早就建成使用的京广、京九干线外,有了广深、广佛、广珠专线。在机场方面,白云机场是我国规模最大、功能最先进、现代化程度最高的国家级枢纽机场之一,与北京首都国际机场、上海机场并列为全国三大国际航空枢纽机场,旅客吞吐量国内排名第二位、国际排名第十九位,已成为我国面向东南亚和大洋洲地区的第一门户枢纽。在港口方面,作为全国第三大港口的广州港,是重要的国际贸易中枢港,也是珠三角地区乃至华南地区的主要物资集散地,其港口货物吞吐量在全世界港口中排名第五位,贸易往来地区遍布全世界17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500多个港口。畅通便捷的交通基础设施,必将极大地增强广州市文化要素的集聚与辐射能力,成为建设文化强市、增强文化软实力的有力支撑。

2.丰富多彩的文化资源。从秦朝开始至今,建城2200多年的广州,拥有丰富多彩的岭南文化资源,比如:粤语、粤剧、粤曲、广东音乐、传统舞蹈(广东醒狮)、传统美术(广绣、象牙雕刻、广州灰塑、广州榄雕、广州玉雕)、传统技艺(凉茶制作技艺、广彩陶瓷烧制技艺、广式硬木家具制作技艺)、传统医药(陈李济传统中药文化、潘高寿传统中药文化)、岭南诗歌、岭南画派、岭南书法、岭南建筑(广州骑楼、西关大屋、东山洋房)、岭南盆景、岭南工艺、岭南民俗(乞巧节、波罗诞)以及源远流长的饮食文化。这些文化资源构成了广州深厚的文化底蕴,成为广州区别于其他城市的核心标志,也是构建广州文化软实力的重要基石。

除此之外,广州文物古迹众多,拥有一千年历史以上的就有六榕寺、光孝寺、怀圣寺、南越王墓、南海神庙等。明清时期也有众多文物古迹遗留至今,比如镇海楼、五仙观、莲花塔、余荫山房以及陈家祠等等。作为中国近现代革命的策源地,广州也保有众多革命历史纪念地,比如中山纪念堂、黄埔军校旧址、广州起义烈士陵园、黄花岗七十二烈士墓以及毛泽东同志主办的农民运动讲习所旧址等等。这些承载不同时期历史光辉的建筑,至今映照着广州独特的城市文化气质。

3.敢为人先的创新精神。秦始皇统一七国之后,命屠睢为主将、赵佗为副将率领50万大军平定岭南地区的百越之地。在不断的斗争和融合之中,广州形成了敢为人先、革故鼎新的文化精神。这种文化精神使广州成为包容性、创新性很强的城市,各种新思想、新事物在广州诞生传播。康有为、梁启超的维新思想首先在这里传播,陈独秀在这里阐发自由革命思想,孙中山在这里建立国民政府,其他如国民党一大、国共合作、广州起义、北伐战争等都和广州密切相连,广州成为我国近现代民主革命的策源地和重要城市。进入新时代以后,广州又成为改革开放的先行地区,第一批个体户、首家超级市场(广州友谊公司)、第一家仓储式商场(广客隆)、最早的现代购物中心(天河城)等都在广州诞生。

4.庞大的文化消费群体。至2015年年末,广州常住人口1350.11万人,户籍人口854.19万人,城镇人口比重为85.53%。2015年广州完成地区生产总值1.81万亿元,人均生产总值突破2万美元,迈入高收入地区行列。2015年全年城市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46734.60元,增长8.8%;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9323.10元,增长9.4%。全年城市常住居民家庭人均消费支出35752.50元,增长7.1%。农村常住居民家庭人均生活消费支出15924.85元,增长9.5%。城市常住居民恩格尔系数为32.8%。城市常住居民消费支出中教育文化娱乐支出所占比重为13.0%。农村常住居民恩格尔系数为39.4%。农村常住居民消费支出中教育文化娱乐支出所占比重为9.3%。[2]随着人均地区生产总值的增长,市民的文化需求也迅速增长,并日益向高级化发展。另外,伴随泛珠三角合作以及广州、深圳、香港间经济走廊的建立,广州对内拥有覆盖中国1/5的国土面积和1/3的人口的广大腹地,对外可以成为与台湾、东南亚和欧美等地合作交流的桥头堡。

(二)劣势

1.城市规划缺乏文化品位。2011年发布的《广州建设文化强市培育世界文化名城规划纲要(2011—2020)》和2012年发布《中共广州市委广州市人民政府关于全面推进新型城市化发展的决定》提出城市规划要从“千城一面”向更加注重传承岭南优秀文化、凸显城市特色转变。但从目前来看,广州市的整体规划建设上面岭南建筑风格的特征并不突出,城市风貌的独特性与多样性还未得到突显。在岭南建筑特色丰富的荔湾、越秀等老城区,由于规划建设认识不到位,一些历史遗留街区正在失去本来的面目。一些骑楼老街整体格局非常不协调,整条街有高端茶餐厅、文艺用品经营店、普通超市,也有修车铺、电焊铺。有的房子贴着市级保护文物的牌子,右边就是废品回收站,整体布局杂乱不堪。这些骑楼老街、麻石巷是广州历史的见证,是城市文化的特质,对体现岭南特色,彰显城市文化魅力,增强城市对居民、游客和投资者的吸引力,有着不可估量的重要价值。

2.文化基础设施相对不足。近年来,广州非常重视文化建设,在图书馆方面建成了广州图书馆新馆,在文化传媒方面建成了广州报业文化中心、广州新电视塔、广州大剧院、岭南文化演艺中心,在博物馆方面建成了南粤先贤馆、广州新博物馆等,另外,广州新画院、广州文化中心(太古汇)、广州文化产业创意中心等大型文化设施相继建成。这一大批文化设施在规模和标准方面都处于国内前列。但是在总体数量上来看,广州的文化设施仍然不足。另外,公共文化基础设施的人均保有水平也比较低。根据《广州蓝皮书:中国广州文化发展报告(2015)》的数据,全市十一区中人均藏书量最多的是新黄埔区,达到0.96册,远超其余10区,即使这个数量也远低于上海等城市,更没有达到国际图联、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规定的公共图书馆人均藏书1.5—2.5册的标准。另外,广州每万人拥有公共文化设施面积也排在北京、上海之后。

3.文化高端人才不足。文化领域是最需要人才的领域,因为所有的想法、创意都来源于人才,特别是高端人才。伴随着知识创新社会的到来,文化建设领域越来越呈现知识密集型、人才密集型态势。因此,要增强广州城市文化软实力、提高广州城市竞争力必须吸引留住人才,特别是高端人才。近年来,广州一直致力于引进人才,但是依然是一个缺乏文化人才的城市,特别是一个缺少文化大师的城市。因为缺乏人才,即使有了广州大剧院等超现代的文化建筑,但是因为本身不具备文化生产能力,所以也只能沦为一间豪华出租屋。同时,因为缺乏人才,广州近些年几乎没有能在国内外产生较大影响的文化精品和影视作品。虽然《外来妹》、《喜羊羊与灰太狼》获得较好的收视率和口碑,但是这样的作品屈指可数。

由于广州整体文化水平不够,人才引进的配套设置也不健全,造成人才进不来、留不住的现象。长此下去,必将拖累广州文化建设的发展,也难以形成助推经济、社会发展的文化软实力基础。

三、以文化建设提升广州城市竞争力的路径选择

(一)重视城市文化规划

规划引领未来发展,对文化建设同样如此。在推进文化强市、培育世界文化名城、提升城市竞争力的过程中,要重视坚持规划先行。统观世界大城市发展过程,都能看到规划先行的印迹。比如伦敦为了维护和增强其作为“世界卓越的创意和文化中心”的声誉,于2004年4月公布了《市长文化战略》,以此引领伦敦的文化建设;巴黎作为历史名城、时尚之都、创意重镇得益于《城市规划和保护法》的引领;新加坡在2000年制定了新世纪文化发展战略,确立了建设“文艺复兴城市”的愿景;首尔为实现成为世界一流城市的目标,制定了《为创建“文化城市——首尔”的文化艺术部门十年计划》。[1]广州要培育世界文化名城、走文化强市的道路,需要高度重视科学规划,把规划放置在整个城市文化发展的核心主干地位。另外,要切实加强全社会在文化规划制定过程中的参与力度和执行过程中的监督力度,形成维护规划稳定有效的长期机制。

(二)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

文化建设绝不是曲高和寡的行为,繁荣的文化来源于深厚的群众文化根基。要培育世界文化名城、要走文化强市的道路,必须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建设,切实提高全民特别是基层和农村地区的文化水平。这就需要健全完善市、区(县级市)、街(镇)、社区(村)四级公共文化基础设施建设,打造功能完善、布局合理、覆盖城乡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

(三)构筑文化人才高地

人是文化的创造者,人是文化的传播者。在培育世界文化名城的过程中,需要紧紧围绕广州文化发展的需求,实施人才、团队引进计划。另外,在本土人才的培育方面需要明晰方向、改变机制,重点培养一批创新型、科技型、复合型的文化高端人才,培养一批熟悉文化产业运作、经营及管理的专业人才。在产业园区方面,需要充分发挥园区集聚功能,通过优惠的经济政策、完善的社会政策、良好的文化环境等吸引人才集聚。

(四)打造城市文化形象

1.凸显“千年商都”文化特色。深入挖掘广州作为古代“海上丝绸之路”发祥地、中国最早对外贸易的通商口岸、“中国第一展”——广交会所在地、近现代重要工商业城市、当今我国外向型经济发达沿海城市等历史,凸显广州独特深厚的“商贸”特质。深化“千年商都”的文化研究,挖掘、丰富、发展兼收并蓄、博采众长的开放精神,敢为人先、奋发有为的创新精神。加大“千年商都”文化资源的保护力度。充分利用十三行、黄埔古港、南海神庙等传统商贸资源,塑造广州别具一格的商业文化景观。

2.塑造现代城市文化形象。以古代中轴线、近代传统中轴线和广州新城市中轴线这三大城市轴线全面梳理广州的文化资源,明晰其文化特质、文化价值和文化功能。同时,对城市的标志性建筑进行全面梳理整合,致力打造传统内涵和现代精神相结合、本土特色与国际气魄相统一的多层次城市文化景观体系。

(五)推动城市文化传播

1.打造城市文化符号系统。围绕“千年羊城、南国明珠”的城市形象定位,建立形象、具体且具有核心区别力的城市文化符号系统。并采取市场化运营的方法,加强对于城市系列外宣品的制作和投放,提高广州城市形象的知名度和美誉度。

2.办好大型节会活动平台。大型节会活动是宣传城市形象的良好时机,中国音乐金钟奖、星海国际合唱节、羊城国际粤剧节、广州国际艺术博览会、中国国际漫画节等重大文化节会活动的成功举办已经证明了这一点。在今后的城市发展中,应该争取举办更多国际性、高层次的文化艺术体育、会展活动。

3.扶持民间民俗艺术活动。民俗活动是地方文化的基础,也是地方文化的重要特质。要传承传统文化、彰显广州特色,必须大力扶持民间民俗艺术活动,重点办好广府庙会、迎春花市、水乡文化节、十三行文化节、国际龙舟邀请赛、岭南书画艺术节、农村文化欢乐节等一批民间民俗文化活动,打造群众文化活动品牌。

[1]吴忠.提升城市文化软实力的意义与路径选择[J].学术界,2011,(5).

[2]王会芳.文化软实力概念浅析[J].今日中国论坛,2013,(1).

□责任编辑:温朝霞

G124

A

1003—8744(2016)04—0050—06

2016—6—26

谢小娜(1982—),女,中共广州市委党校荔湾分校讲师,主要研究方向为社会发展与社会治理。

猜你喜欢
广州文化
文化与人
以文化人 自然生成
年味里的“虎文化”
“国潮热”下的文化自信
没有叫停!广州旧改,还在稳步推进……
117平、4房、7飘窗,光大来惊艳广州了!
9000万平!超20家房企厮杀! 2020年上半年,广州“旧改王”花落谁家?
多彩广州
广州路壹号院
谁远谁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