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实践论》看广东改革开放

2016-02-13 13:32广东农工商职业技术学院广东广州510507
探求 2016年4期
关键词:实践论在实践中广东

□陈  慧(广东农工商职业技术学院,广东  广州510507)

从《实践论》看广东改革开放

□陈慧(广东农工商职业技术学院,广东广州510507)

毛泽东的《实践论》虽已问世70多年,但其蕴含的深刻哲理至今仍为改革开放提供了强大的理论支撑。广东30多年改革开放的实践,为中国乃至世界提供了鲜活案例和成功经验,《实践论》在广东的实践运用,开启了广东改革开放的新时代,开创了广东改革开放的新局面,明晰了广东改革开放的新方向,从而验证了《实践论》的基本原则在广东改革开放事业中发挥着哲学指南的作用。

毛泽东;《实践论》;广东改革开放

70多年前,毛泽东的《实践论》从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高度阐述了认识对于实践的依赖关系。70多年后的今天,世界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作为世界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中国也进入了前所未有的历史发展机遇期。但毛泽东的《实践论》所体现的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仍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和现实的感召力,其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依然闪烁着熠熠光芒。在《实践论》的指导下,广东30多年的改革开放取得了世界瞩目的辉煌成就,为中国乃至世界提供了鲜活的案例和成功的经验,开启了广东改革开放的新时代,开创了广东改革开放的新局面,明晰了广东改革开放的新方向。

一、《实践论》中“真理的标准只能是社会的实践”的观点开启了广东改革开放的新时代

《实践论》是毛泽东运用马克思列宁主义认识论的基本原理在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中,与出现的教条主义和经验主义的不断斗争中诞生的一部经典著作,具有极强的针对性和哲学意涵。在《实践论》中毛泽东将认识论和唯物史观相结合,提出了“真理的标准只能是社会的实践,实践的观点是辩证唯物论之第一和基本的观点”。[1](P284)这一观点开启了广东改革开放的新时代。

在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实践是指人能动地改造客观世界的物质活动。中国30多年的改革开放体现了鲜明的实践特性。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广东作为改革开放的前沿,在改革开放道路的选择上,关键是冲破教条主义的束缚,重新确立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然而,在“文化大革命”结束后,当时主持中央工作的领导人却坚持“两个凡是”的错误指导方针,即“凡是毛主席做出的决策,我们都坚决拥护,凡是毛主席的指示,我们都始终不渝地遵循”。是坚持“两个凡是”,还是坚持实事求是,原本在毛泽东《实践论》中已经阐明了的问题却又一次摆到了人们的面前,扰乱了人们的视听。早在延安整风期间,“实事求是”已被确立为党的思想路线,但“两个凡是”依然盛行,错误的指导方针桎梏了人们的思想,党和国家在徘徊中止步不前,“文化大革命”期间制造的个人崇拜上升到了极致,中华民族又一次站在了历史的抉择点上。如何解除“两个凡是”的枷锁,如何纠正人们的错误观念,如何开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路,这一系列的问题历史地落在了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邓小平身上,他以极大的勇气和热情支持和领导了“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的大讨论,他曾多次表示:要“准确地完整地”对待毛泽东思想,强调不把书本当教条,不照抄照搬别国模式,要尊重群众的首创精神,走自己的路。他说:“我们改革开放的成功,不是靠本本,而是靠实践,靠实事求是。”[2](P382)他还指出:“一个党,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如果一切从本本出发,思想僵化,迷信盛行,那它就不能前进,它的生机就停止了,就要亡党亡国。”[3]正是邓小平应用毛泽东的实践认识论,在“文化大革命”后,尽管面对重重压力仍进行了思想路线、政治路线和经济发展方针的三个重要方面的拨乱反正,实现了中国共产党三个历史性的伟大转变:即由“两个凡是”到实事求是的转变、由“以阶级斗争为纲”到“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转变、由僵化封闭到改革开放的转变。[4]从此,中国的面貌开始焕然一新,中国的改革开放顺利推行。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是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基石。按照马克思主义观点,任何一种认识,只有通过实践才能证明其是否正确。粉碎“四人帮”后,无论是党内还是党外,传统的阶级斗争思维惯性巨大,从中央到地方对改革开放缺乏足够的认识,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批判了“两个凡是”的错误方针,重新确立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从这个意义上说,毛泽东的《实践论》是反对“两个凡是”和真理标准讨论的重要武器,正是邓小平创造性地应用毛泽东的《实践论》进行拨乱反正,正本清源,才使得我们党重新回归到真正的马克思主义。在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思想路线指引下,我们党做出了实行改革开放的重大决定,从而掀开了改革开放的序幕。在邓小平的领导和支持下,中央批准在广东建立经济特区,实行特殊政策和灵活措施,从此开启了广东改革开放的新时代。广东以“杀出一条血路”的令人震撼的气魄率先成为中国改革开放的试验场和先行者,通过在社会主义制度中植入市场经济的基因解决了落后生产力效率难题,随之带给广东的是一个又一个明媚的春天,创造了举世瞩目的“广东奇迹”,实现了社会主义2.0的效率神话。回顾中国共产党走过的38年的改革开放历程,可以说,如果没有当时以邓小平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对马克思主义教条式理解的突破,就没有思想解放,就没有改革开放,如果没有当时以邓小平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坚持“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的马克思主义认识论这一基石,就没有广东改革开放的今天。

二、《实践论》中“在实践中得到预想的结果”的观点开创了广东改革开放的新局面

广东38年的发展历程就是一部浓缩的、催人奋进的中国改革开放史。广东改革开放的成功实践,不仅依据了马克思主义的一般原理,而且也是集中全党智慧,正确地总结改革开放实践经验的产物。正如毛泽东在《实践论》中指出:“许多时候须反复失败过多次,才能纠正错误的认识,才能到达于和客观过程的规律性相符合,因而才能够变主观的东西为客观的东西。”进而强调“在实践中得到预想的结果”。[1](P294)

毛泽东《实践论》中提到的“在实践中得到预想的结果”思想告诉我们,要想在实践中获得预想的认识,需要经历一个从实践到认识,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由浅入深的渐进式过程。正如马克思列宁主义认为,认识过程中两个阶段的特性,在低级阶段认识表现为感性的,在高级阶段,认识表现为理论的,但在任何阶段,都是统一的认识过程中的阶段,感性和理性二者的性质不同,但又不是互相分割的,它们在实践的基础上统一起来的,广东的改革开放也是如此。改革开放是社会主义建设中一项伟大的创造性工程,需要反复的实践。要完成这一历史使命,既要坚持经典作家关于社会主义的论述,但也不能使其绝对化和教条化,要着重研究当前的实际,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使理论运用于实践。

改革开放是前无古人的崭新事业,必须坚持正确的方法论,坚持在不断实践探索中推进。以《实践论》为指导,在改革开放的实践中,中国逐步形成了独具特色的改革开放理论和实践方法策略,如何开创广东改革开放的新局面,邓小平反复强调:“我们现在做的事都是一个试验。对我们来说,都是新事物,所以要摸索前进。”[2](P174)邓小平“摸着石头过河”思想,彰显了其渐进式改革的思维模式。“摸着石头过河”就是摸规律,从实践中获得真知。他提醒全党:“我们现在所干的事业是一项新事业,马克思没有讲过,我们的前人没有做过,其他社会主义国家也没有干过,所以,没有现成的经验可学。我们只能在干中学,在实践中摸索。”[2](P258-259)邓小平的“摸论”,体现了改革开放事业的方针政策要在实践中寻找正确的方案。1992年1月,邓小平视察广东,为广东改革开放指明了前进方向,邓小平的南方谈话,吹散了笼罩在广东人民心头上的迷雾,澄清了姓“资”姓“社”的疑问,有力地推进了广东改革开放进入一个新的历史时期。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我们党面临着新的历史条件下建设一个怎样的党,怎样建设党等重大问题。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集体,着眼于对实际问题的思考,面对党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新的实践和新的发展,积极推进党的理论创新。2000年2月,江泽民视察广东时指出:“总结我们党七十多年的历史,可以得出一个重要的结论,这就是,我们党所以赢得人民的拥护,是因为我们党作为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在革命、建设、改革的各个历史时期,总是代表着中国先进社会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着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代表着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并通过制定正确的路线、方针、政策,为实现国家和人民的根本利益而不懈奋斗。”[5]“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广东的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注入了前进的动力。进入新世纪以来,广东乃至全国取得举世瞩目的辉煌成就,但同时也存在一些突出矛盾和问题。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在改革开放中继承和发展了《实践论》,继续在改革开放中创新各项政策和制度。2003年4月,胡锦涛视察广东,着眼于广东的深层次矛盾,科学总结广东在改革开放以来关于“加快经济结构调整”、“着力推进区域协调发展”、“重视可持续发展”等实践的基础上,创造性地提出了科学发展观,对广东反思发展中遇到的挫折和教训,调整发展思路和战略提供了重要的实践基础,促进了广东的科学发展。这一切,都不是历史的偶然和巧合,而是说明广东多年来敢闯敢试的探索和实践,为理论创新提供了丰厚土壤。

曾几何时,从哲学的指导思想而言,中国的改革开放被外界讥讽为“摸论”和“猫论”。实践证明,这些理论正是当代中国共产党人创造性地运用毛泽东的《实践论》而产生的丰硕成果。改革开放38年来,广东在“四个春天”的感召下,取得了令世人瞩目的成就,成为引领中国改革开放的先行地区。广东改革开放的成功实践进一步证明了,改革开放只能在实践中大胆探索,由实践到认识,再由认识到实践,由此形成正确的关于改革开放的理论和政策。在《实践论》的指引下,广东改革开放找到了新的发展方向。

三、《实践论》中“客观现实世界的变化运动永远没有完结,人们在实践中对于真理的认识也就永远没有完结”的观点明晰了广东改革开放的新方向

毛泽东在《实践论》中指出:“客观现实世界的变化运动永远没有完结,人们在实践中对于真理的认识也就永远没有完结”。[1](P296)可以看出,《实践论》把实践看成一个动态序列,这种需要随着客观事物的运动变化而发展的观点,深刻地说明了随着变革客观现实的实践一次又一次地向前发展,人们对于客观现实的认识,也就一次又一次的深化。因此,毛泽东在《实践论》中得出结论:“通过实践而发现真理,又通过实践而证实真理和发展真理。从感性认识而能动地发展到理性认识,又从理性认识而能动地指导革命实践,改造主观世界和客观世界。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这种形式,循环往复以至无穷,而实践和认识之每一循环的内容,都比较地进到了高一级的程度。这就是辩证唯物论的全部认识论,这就是辩证唯物论的知行统一观。”[1](P296-297)

毛泽东《实践论》关于“客观现实世界的变化运动永远没有完结,人们在实践中对于真理的认识也就永远没有完结”的观点,推动广东再一次擂响了改革开放的新鼓点,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认真践行《实践论》。2012年12月,中共十八大闭幕不久,习近平总书记就来到改革开放风气之先的广东,针对广东的改革实践强调:“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最关键一招,也是决定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一招。”[6]习近平总书记并特别对广东提出了殷切希望:广东要努力成为“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排头兵、深化改革开放的先行地、探索科学发展的实验区,为率先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率先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而奋斗”,发出了“改革不停顿、开放不止步”的铿锵宣言。习近平总书记对广东提出的“三个定位、两个率先”激励广东再次以“排头兵”的气魄,吹响新的改革开放号角。在当前全国深化改革的攻坚阶段,广东为全面深化改革再涉深水,全面启动近200项改革任务。“改革虽险,吾必攀之”,这也许就是广东体内流淌的生生不息的改革血液。在“十二五”期间,广东不断开拓创新,率先转型升级,继续坚持市场经济的改革方向,通过腾龙换鸟、自主创新、招商引资、政府职能转变、公民社会自治,形成了新广东人精神,广东人的这种“敏于行”、“敢为人先”的时代精神,已很好地为全国做好了诠释,为中国的改革开放和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发展提供了宝贵的实践经验。

毛泽东《实践论》中关于“客观现实世界的变化运动永远没有完结,人们在实践中对于真理的认识也就永远没有完结”的观点为广东改革开放破解发展难题、增强发展动力、厚植发展优势指明了方向。从根本上说,改革开放是个无限广大、极其复杂而且处于不断运动、不断变化之中的事物。我们现在达到对它的规律性认识仍非常有限,仍需要持久的实践,不断地前进。各级政府要善于从人民的实践创造和发展要求中完善政策主张,使改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在当前进一步深化改革的实践中,新情况、新问题层出不穷,一个问题解决了另一个问题又出现了,用“在实践中对于真理的认识永远没有完结”的观点来看待这些问题,要求我们对改革开放的认识要随着改革开放实践的发展而发展,随着实践的深化而深化,善于在实践中获得大量的感性材料,进行分析、研究、加工,不断地从中探索新规律,发现新问题,使认识跟上实践的发展。[7]实践发展永无止境。正如习近平总书记在2012年12月31日组织中共中央政治局,就坚定不移推进改革开放进行第二次集体学习时强调:“改革开放是一项长期的、艰巨的、繁重的事业,必须一代又一代人接力干下去。改革开放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这一创造性的提法为《实践论》辩证的过程思维作了精彩的注解。

毛泽东的《实践论》是中国共产党的精神瑰宝,启迪了一代又一代中国共产党人的智慧,哺育了无数社会精英的成长。广东改革开放30多年的历程证明,只有立足于历史的实践,着眼于新的实践,才能产生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的巨大理论勇气,才能创新马克思主义发展的新境界。习近平总书记反复强调,改革开放是我们党的历史上一次伟大觉醒,正是这个伟大觉醒孕育了新时期从理论到实践的伟大创造。广东改革开放事业任重道远,广东要敢于啃硬骨头,敢于涉险滩,既不走封闭僵化的老路,也不走改旗易帜的邪路。改革开放是广东最鲜明的时代特征。2014年1月27日《中共广东省委关于认真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全面深化改革的决定》确定了广东省全面深化改革的目标:到2020年,在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上取得决定性成果,在全面深化改革中继续走在全国前列,形成系统完备、科学规范、运行有效的制度体系,并制定出52条改革具体任务。可以预见,毛泽东的《实践论》将继续在广东改革开放事业的征程中发挥着哲学指南的作用。

[1]毛泽东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

[2]邓小平文选(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

[3]邓小平文选(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3.

[4]石仲泉.《实践论》、《矛盾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哲学基础[J].毛泽东邓小平理论研究,2007,(9).

[5]江泽民文选(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

[6]习近平.承前启后继往开来继续朝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目标奋勇前进[M].北京:中央党校出版社,2013.

[7]郑国瑞.《实践论》与改革开放[J].毛泽东思想研究,2009,(9).

□责任编辑:温朝霞

D67

A

1003—8744(2016)04—0010—05

2016—6—26

陈慧(1972—),女,广东农工商职业技术学院国际交流学院院长、教授,中国社会科学院2015级博士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猜你喜欢
实践论在实践中广东
从李达到陶德麟的《实践论》解读之路
不煲“仔”的广东煲仔饭
社会实践论:研究中国绿色住宿消费的新视角
实践论(节选)
党纪与国法在实践中要相互契合分析
广东舆情
在实践中探索教师教育课程改革
在实践中增强自主意识,在活动中提升综合能力:浅谈中学数学综合与实践活动课教学
建国以来《实践论》学习和宣传述论*
我们都是卑微者(组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