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梦:科学社会主义的社会理想在当代中国的实践

2016-02-13 13:32张万杰浙江工商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浙江杭州510070
探求 2016年4期
关键词:科学

□张万杰(浙江工商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浙江  杭州510070)

中国梦:科学社会主义的社会理想在当代中国的实践

□张万杰(浙江工商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浙江杭州510070)

科学社会主义经典作家从基本科学原则出发,立足于欧洲资本主义现实社会以及经济文化落后国家的初步实践经验,对未来理想社会进行了科学理论构建。中国梦构想与科学社会主义社会理想在理论上具有契合性,它符合科学社会主义社会理想实现的理论逻辑。当代中国正处于科学社会主义理想社会思想的实践轨道中,探索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描绘和呈现出当代中国发展转型变迁的未来美好图景。

中国梦;科学社会主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想社会

一、科学社会主义经典作家对未来理想社会的理论构建

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创始人马克思和恩格斯在将社会主义学说从空想变为科学的过程中,深入批判了空想社会主义的空想性,在他们看来,空想社会主义学说不是用从头脑里构思出来的理想去代替现实,而是把自己的理想当作对现实社会内部矛盾及其发展趋势之纯科学的、纯经验的分析的结果。[1](P41)

立足于近代欧洲资本主义现实社会,马克思和恩格斯对未来理想社会的初步宏观构想,不是“发明”出来的,而是“发现”出来的,他们确信自己的任务不是要迫使现实按照头脑里的原则去发展,而是要顺应现实去确定原则,即依靠现实条件所能够保证的物质力量去实现这些原则。[1](P42)正是基于上述基本原则,并以1871年巴黎公社这一新型国家的实践经验为蓝本,马克思和恩格斯对未来新型国家的基本特征进行了构想,概言之有以下几方面:一是新型国家的政体和政治职能。在政体上采用民主共和制政体,是一个“真正共和国”。[2](P58)政治职能在逐步消亡,阶级压迫的职能越来越弱化,在共产主义社会第一阶段(即从资本主义社会向社会主义社会过渡的时期),国家性质是无产阶级专政,这是暂时性的从旧的阶级社会向无阶级新型社会过渡的国家形态;阶级消失后,国家阶级压迫的性质和职能就会消亡,管理社会公共事务的职能仍保留着。二是新型国家的经济基础。新型国家实行公有制,以生产资料的社会占有和联合劳动为经济基础。生产资料由全体社会成员共同占有、共同管理和共同使用,国家能切实保障其每一个社会成员直接参加生产资料管理和使用的权利。三是新型国家的政府。新型政府是一个精干的“廉价政府”[2](P58),是机构精简、廉洁高效的政府;地方政府拥有适当自治权,中央政府只执行“为数不多然而非常重要的职能”;政府行使公务的“公仆”完全对社会负责,国家行政管理职能由他们去行使。四是国家公职人员。取消旧国家的高级官吏享有的所有特权,将逐步废除作为旧政府两种“物质权力的工具”[2](P55)的常备军队和警察。为防止“社会公仆”变为“社会主人”,将把“行政、司法和国民教育方面的一切职位交给由普选选出的人担任”,规定“选举者可以随时撤换被选举者”[2](P12-13);为“可靠地防止人们去追求升官发财”,将“对所有公务员,不论职位高低,都只付给跟其他工人同样的工资”[2](P13)。通过对国家公务人员的民选制和限薪制从制度上有效规范公共权力的运作。

继马克思和恩格斯之后,列宁在其晚年对未来社会主义社会的建设进行了新的构想,他建立在对经济文化落后又情况复杂的俄国基本国情的考察之上。

第一,经济方面,需进一步探索适当的所有制实现形式、分配制度和资源配置方式。新的国家在所有制形式上,要在公有制基础上承认并充分利用社会主义所有制的多种形式来恢复和发展经济,主要包括合作社形式、租赁制、租让制等形式。认为公有制本身有多种形式,不只是有国家所有制一种形式。新经济政策的实质之一即是要允许多种经济成分并存。“新经济政策的最深刻的意义在于”,它“第一次开辟了各种经济力量、各种经济成分互相繁荣的可能性,而只有在这个基础上才能得到经济的增长”。[3](P357)认为“在生产资料公有制的条件下,在无产阶级对资产阶级取得了阶级胜利的条件下,文明的合作社工作者的制度就是社会主义的制度”。[4](P352)在分配制度上,实行按具体劳动的数量和质量付给报酬的基本原则,发展经济要与个人和集体的物质利益相结合。列宁对农村土地改革中出现的吃“大锅饭”、急躁冒进、侵吞公共财产等现象进行了严肃批评。在对经济资源的配置方式上,它在探索中初步认识到,应在国家计划领域内充分利用商业和商品货币关系,国企须实行“商业化原则”,进行经济核算,不能在短时间内废除货币,要充分考虑运用市场和价值规律的作用。在具体实践中他很快意识到,“完整的、无所不包的真正的计划=官僚主义的空想”。

第二,政治方面,改革国家机关,反对官僚主义,实现民权,使劳动者能广泛参与国家事务和社会事务的管理。对于改革国家机关的必要性,列宁在1923年1月承认“国家机关及其改善的问题,是一个非常困难、远未解决同时又亟待解决的问题”,在苏联大多数的国家机关“仍然是一些最典型的旧式国家机关”,须“找到真正革新这些机关的办法”。[4](P361)他当时认为,新政权在俄国建立后,官僚化的现象或问题已经出现,称其为“可笑的装腔作势或可笑的妄自尊大”,并已显著扩散,认定“官僚不仅在苏维埃机关里有,而且在党的机关里也有”。[4](P373)关于政改目标,列宁基于当时具体情况认为,党和国家机关内部改革目标是增进同群众联系,提高工作效率,加强对领导机关的纪律检查和监督。党的中央检察委员会委员们,应形成一个紧密的严格集中的和威信很高的集体,这个集体“应该‘不顾情面’,应该注意不让任何人的威信,不管是总书记,还是某个其他中央委员的威信,来妨碍他们提出质询,检查文件,以至做到绝对了解情况并使各项事务严格按照规定办事”。[4](P365)要通过改革,减少中央委员会里纯粹个人因素和偶然情况的影响,减少组织分裂的危险。[4](P364)关于改革方法和应坚持的原则,他认为,在改革国家机关的过程中,“应该遵守一条准则:宁可数量少些,但要质量高些”。[4](P368)要改组工农检查院,“不应当追求数量和急于求成”,应“关心特别认真地提高它的质量,把具有真正现代素质的人才,即同西欧优秀人才相比并不逊色的人才集中到工农检查院里来”;[4](P366)要想使工农检查院达到应有的水平,就须遵守“七次量,一次裁”的准则;[4](P36)代表大会应从工人和农民中增加新的中央检察委员,并缩减工农检查院的职员人数,以提高工农检查院工作人员和整个工作的质量。

第三,在文化教育上,应在推动和实现农业合作化中提高农民的文化水平,要提高教师的地位和待遇。列宁认为,为了完成向社会主义过渡,在文化和教育上“就需要一场变革,需要有全体人民群众在文化上提高的一整个阶段”;对俄国来说这需经历“一个特殊的历史时代,如果不经过这一历史时代,不做到人人识字,没有足够的见识,没有充分教会居民读书看报,没有做到这一点的物质基础”[4](P351),就达不到进行社会主义实践的目的。他提出,“在农民中进行文化工作”是“我们面前摆着的两个划时代的主要任务”之一。[4](P354)他认为,在实现合作化过程中,尤要注意提高“人数众多的农民的文化水平的问题”,“没有一场文化革命,要完全合作化是不可能的”[4](P355);解决文化水平低的问题,不可急于求成,“在文化问题上,急躁冒进是最有害的”。[4](P366)他清醒地认识到,俄国居民距离普遍识字还远得很,甚至和沙皇时代(1897年)相比,进步也太慢,今后需要做很多工作才能达到西欧一个普通文明国家的水平;作为社会主义国家,应当把国民教师的地位提到在资产阶级社会里从来没有、也不可能有的高度。[5](P24)

列宁晚年的社会主义构想,当时并没有被布尔什维克党的领导层所充分领会;他提出的一些具体建议,后来也未能被采纳。列宁的社会主义新构想对于经济文化落后的东方国家,在生产力水平还比较低的状况下进行社会主义建设,具有普遍的重要的启示意义。

二、中国梦构想与科学社会主义社会理想理论上的契合性

中国梦与科学社会主义的社会理想在理论上是契合的,它符合科学社会主义社会理想实现的理论逻辑,这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第一,从民族觉醒、解放、独立、发展的角度看,中国梦凝聚了几代中华儿女的民族理想和夙愿。中华民族的复兴已经历了一百余年波澜壮阔、沧桑巨变的历史探索过程,还要经历一个较长的历史阶段。正如习近平在讲话中所比喻的,中华民族在复兴历程中,昨天“雄关漫道真如铁”,今天所走的路“人间正道是沧桑”,在明天将“长风破浪会有时”。在人类历史长河中,中华民族创造了世界瞩目的成就,曾长时间走在世界前列,古老东方大国为人类文明发展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但近代以来,中国在帝国主义列强欺凌和封建专制主义统治下,日渐衰落,几近亡国灭种。自此,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成为所有中华儿女的强烈愿望和共同期盼。从五四运动以来,中共领导推动的革命和建设事业历经新民主主义革命阶段、社会主义革命(改造)阶段、社会主义建设曲折探索阶段,都为中国梦的实现奠定了坚实基础;改革开放后,又进入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新时期,三十多年的改革开放成就巨大,使民族复兴显现出了美好前景。展望未来,到21世纪中叶,中国将完成第三步现代化建设战略步骤,实现“两个一百年”的奋斗目标,届时民族复兴将近在咫尺。纵观多个重要发展阶段,这是一个符合社会革命和社会发展基本规律的客观历史过程。

第二,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推动实现中国梦的主体是人民群众,中国梦的实现需要中国人民自觉的、长期的努力奋斗。近代中国,中国人民经过艰苦卓绝的斗争,实现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建立了新中国,实现了民族独立。新中国成立后,又在“一穷二白”基础上创立了独立的经济体系。改革开放新时期以来,历经艰难曲折的社会主义建设洗礼,广大民众倍加珍惜来之不易的发展机遇期,在实现现代化、实现民族复兴道路上更加努力进取,取得的成就举世瞩目,发展的成果来之不易。实现民族复兴是人间正道,是一个长期的奋斗历程,不能急躁冒进、急于求成。正如马克思在论述工人阶级的历史使命时所指出的,“为了谋求自己的解放,并同时创造出现代社会在本身经济因素作用下不可遏止地向其趋归的那种更高形式,他们必须经过长期的斗争,必须经过一系列将把环境和人都加以改造的历史过程”。[2](P60)从1840年中英鸦片战争算起,中国人民的奋斗历程至今已有近两个世纪之久,到本世纪中叶现代化基本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达成时,中华儿女历经了两个多世纪的风风雨雨。

第三,实现中国梦离不开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按照马克思恩格斯的无产阶级政党学说,能否建立一个“自觉的阶级政党”来正确领导工人阶级和人民大众的斗争是社会主义、共产主义事业成败的关键。同时,无产阶级社会主义政党至少须具备四个条件才能在斗争中实现“自觉”的正确领导:这个政党是以科学理论为指导的政党、由先进分子组成、须是一个民主性的政党、须密切联系群众。中国共产党从领导中国人民的革命斗争事业开始,历经新民主主义革命、建立新中国、社会主义革命、社会主义建设、社会主义改革,一路走来,是个久经考验的无产阶级社会主义政党。中国共产党是以科学理论为指导的政党,它以马克思主义作为行动指南,邓小平曾深刻指出:“我坚信,世界上赞成马克思主义的人会多起来的,因为马克思主义是科学。”[7](P382)中国革命、建设、改革的突出历史成就表明,中国共产党能把科学理论与具体实践相结合,并能与时俱进,开拓创新,根据形势变化发展保持了理论上的生机和活力。中共党员由中国先进分子组成,中共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同时也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中共实行民主集中制的组织原则,在党的历史上经过多次正反两方面的实践历程,逐步探索出了较为有效的自我纠错能力,党内民主制度建设在不断推进。党注重不断加强和巩固与民众的血肉联系,大力开展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深入倾听基层群众呼声,根据群众要求不断改进自己的工作。

第四,实现中国梦有无产阶级领导的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政权作为政治前提。中共领导广大民众通过新民主主义革命推翻旧政权,建立起新中国,为民族复兴奠定了政治基础,为中国梦的实现提供了最基本的政治前提。正如《共产党宣言》所指出的,“工人革命的第一步就是使无产阶级上升为统治阶级,争得民主”。马克思主义国家理论认为,工人阶级和劳动人民的国家政权只能采取民主制的共和国的形式,而不能实行君主制或君主立宪制。新中国采取了民主共和国的国家形式。在建国后社会主义建设的曲折探索中,历经惨痛教训,在较短时间内逐步在制度上克服了个人集权制、职务终身制、指定接班人制等弊端。中国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实践证明了,通过暴力革命取得政权的无产阶级政党,一定要发展党内民主和人民民主才能保证党的长期科学执政。工人阶级和劳动人民掌握国家政权通常要有社会主义政党的领导,也要实行多党合作,需要有党际民主。一个成熟的无产阶级政党要善于联合其他政党,实现党际民主,以便更好地执政。中国在革命和建设的探索中,将马克思主义政党理论和统一战线学说与中国的具体实际相结合,实行中共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中国共产党与各民主党派“长期共存,互相监督,肝胆相照,荣辱与共”,这种社会主义协商民主进一步丰富了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形式,拓展了民主党派的参政渠道,有助于实现国家政权的广泛参与。

第五,中国梦将使广大民众共同享有梦想成真的机会,推动实现人的全面自由发展。科学社会主义的社会理想明确以扬弃资本主义私有制,实现无产阶级和人类解放为目标。中国梦是国家的梦、民族的梦,也是每一个中国人的梦。中国社会主义改革、发展,“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达成,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实现都将为人人得享共同发展、为人的全面发展奠定坚实的物质基础,实现人民幸福的目标。在中国梦的实现过程中,人民各项权利的保障亦将越来越充分,共同享有人生出彩的机会。这将为终结人类社会的异化史、奴役史,开启人类的自由发展史做出中国独特的贡献。

三、当代中国正处于科学社会主义理想社会思想的实践轨道中

当代中国在近现代中国的艰辛革命、曲折建设实践探索中奠基并走来,当前正在改革开放的主题背景下由中国共产党推进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建设实践。近现代中国的革命、建设和改革事业都是中国共产党根据人类社会发展规律,将马克思主义、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原理与中国这一东方文明古国的具体实际相结合而进行的实践探索,其领导力量是以马克思主义、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为指导思想的无产阶级社会主义政党,其所遵循的社会发展基本规律是经科学社会主义基本理论逻辑推衍出的科学规律,其最终的目标指向和归宿也体现在科学社会主义理想社会思想所描绘出的未来美好愿景中。

当代中国正处于实践探索形态中的、由改革开放所推动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遵循着中国近现代社会发展的历史逻辑和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逻辑。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将科学社会主义的理想社会思想与当代中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相融合,纳入到中国社会主义改革开放的实践探索中。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愈来愈深入、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所取得的成就愈来愈突出,科学社会主义理想社会的未来愿景也会于当代中国愈来愈多地呈现。科学社会主义的理想社会思想在当代中国已经进入到了实践的轨道,实践的成果将会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

的深入推进而不断显现。

中国梦构想展现出了当代中国的宏伟发展蓝图。当代中国已经逐步具备了实现大国崛起、民族复兴的多方面基础:在经济上,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不断改革完善,生产力发展迅猛,综合国力得到显著提升,民众生活水平显著提高,初步实现了较高水平的小康;在政治上,中国共产党领导推进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道路在实践探索中发展完善,社会主义政治制度的优越性在中国日益显现;中国的文化软实力和国际影响力也都已明显增强。在此基础之上,到2020年左右,中国将圆满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经济基础会更加雄厚、各项制度将更加完善,中华文化的世界性影响力以及中国在国际上的大国地位都将得到进一步的提升。再经过三十年左右的改革发展、转型跨越,到21世纪中叶,中国将全面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三步走”中的第三步战略步骤,实现“两个一百年”的奋斗目标,整体上达到中等发达国家的水平,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完成当代中国的转型与崛起。届时,中华民族将承继历史上的辉煌,再次实现民族复兴的宏伟大业,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的中国梦。探索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描绘和呈现出当代中国发展转型变迁的未来美好图景。

[1]张光明.社会主义由西方到东方的演进——从马克思到邓小平的社会主义思想史考察[M].昆明:云南人民出版社,2004.

[2]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3]布哈林文选(上册)[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1.

[4]列宁专题文集(论社会主义)[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

[5]中共中央编译局.列宁最后的书信和文章[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1.

[6]习近平.承前启后继往开来继续朝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目标奋勇前进[N].人民日报,2012—11—30.

[7]邓小平文选(第三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

□责任编辑:周权雄

D616

A

1003—8744(2016)04—0015—05

*本文系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中国梦理论与实践研究》(编号:13&ZD005)子课题《科学社会主义视域下的中国梦》、教育部人文社科青年基金项目《季米特洛夫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编号:14YJC710053)、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第55批面上资助项目(编号:2014M550332)的成果。

2016—6—26

张万杰(1981—),男,法学博士,浙江工商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浙江大学在站博士后,主要研究方向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与世界社会主义比较研究、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史。

猜你喜欢
科学
点击科学
走进科学
走进科学
点击科学
点击科学
点击科学
走进科学
科学大爆炸
科学怪咖
科学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