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桂芬
(韩山师范学院,广东 潮州 521041)
加涅信息加工理论对课堂有效教学的启示
苏桂芬
(韩山师范学院,广东 潮州 521041)
加涅信息加工理论中的学习观点和教学观念对教育界产生了巨大的影响,本文以加涅的信息加工理论为基础,探讨其对于课堂有效教学的启示。基于信息加工理论的有效教学,应该是注重学生的记忆和复述来促使教学有效率,运用加涅的教学九阶段来促使教学有效益,采用加涅对学习结果的定义和评价来促使教学有效果。
信息加工;学习条件;教学事件;有效教学
现代人类获得知识与能力的主要途径是进入学校系统地接受正规教育,而教育结果能否达到预定效果,主要是受教师课堂教学的影响,因此,课堂教学研究成为教育工作者致力研究的领域。随着教育界对课堂教学领域的逐渐深入探索,20世纪上半叶人们开始关注课堂教学的有效性,而加涅的信息加工理论通过揭示学生的具体学习过程,提出课堂教学应该依照一定的教学程序与规律,这对于课堂有效教学具有诸多启示。
(一)信息加工理论简介
受认识发展水平的限制,心理学界对许多较为高级或复杂的学习现象无法做出让人信服的合理解释,因此,西方于20世纪60年代诞生了“认知心理学革命”。并由此分流为两大不同学派,一派是以皮亚杰、布鲁纳与奥苏伯尔等为代表的建构主义者,他们倡导学习是学习者主动建构知识的过程;另一派是以加涅为代表的信息加工心理学家,认为学习是信息从外部输入到人的大脑,大脑对其进行各种加工,然后个体对信息做出行为反应的过程。长期以来,信息加工理论对我国教育界,特别是传统课堂的教师教学产生了深远持久的影响。
加涅作为信息加工理论的代表,将该理论不断深入和完善,并基于信息加工系统阐述了一整套关于课堂教学与学习的观点。在他的系统理论中,他分别提出了内部事件、外部事件、学习条件论、习得的性能等主要相关概念。
(二)信息加工理论相关概念
内部事件是指个体在学习过程中需要满足的内部条件,亦称为“学习事件”。学习事件包含九大内容,也就是说,要想调动个体的内部学习动力并引发学习行为,需要满足这九大条件。
外部事件是指影响学习者学习的外部条件,亦称“教学事件”,教学事件包含九大教学阶段,具体解析教学过程中,应采取相对应的教学程序与策略。
加涅认为,学习的产生受自身内部和外在力量的影响,因此,学习的条件分为内部和外部的,“内部事件”和“外部事件”加起来称为“学习的条件”。学习事件的主体对象是学生,而教学事件的主体对象是教师,课堂上,大部分学习是围绕着这两大主体而产生。
习得的性能(Learned capabilities)是加涅的另一个重要概念,它指的是个体一种潜在的心理状态或心理品质,在特定的条件或情境下个体能够外显表现出来的行为或状态。习得的性能包含着五种学习结果。
信息加工理论关于学习的观点是,个体的整个学习过程是主动加工信息的过程,其理论基础是关于学习和记忆的信息加工模型。信息加工这一概念源于计算机领域的科学术语,计算机由人从外部通过键盘输入信息,计算机系统内部记忆、加工、编码,并将信息的结果输出显现在电脑屏幕。同理,加涅将个体的整个内部学习过程比拟成计算机对信息的处理与加工过程,个体之所以产生学习,源于外部条件产生。在教育中,即教师进行课堂教学,信息输入学习个体的大脑,学习个体主动调动内在的学习条件,对外部信息产生动力并主动加工,从而内化为内在的思想或品质,或未来某一时刻的外显行为或表现。然而,外部信息输入个体大脑中是一个关键的过程,虽然外界的教育环境对学习者的刺激很多,但是这些刺激必须通过个体大脑的感受器的接收才能进入感觉登记器,通过几百毫秒的瞬间登记后,才能进入短时记忆,短时记忆将信息传递到系统中的反应发生器,最后是促使效应器对信息做出最终行为反应。
此外,人的记忆可分为短时记忆与长时记忆,大脑对信息的短时记忆只维持25秒左右,由于容量不大,因此,很多信息进入短时记忆后很快就会被遗忘掉,要想将信息保存在长时记忆中,需要个体对系统内的短时记忆进行一定的复述。
有效教学是针对长期以来课堂上的“低效”,甚至是“无效教学”而被教育研究者提出来的。个体在现代社会里获得知识、习得能力,主要是通过接受学校教育这一途径,而课堂教学是学校教育的具体表现形式,学习者能否取得良好的教育结果,主要取决于课堂教学。因此,人们开始关注课堂教学是否是有效的,但长久以来,很多课堂教学是低效,甚至是无效的,因而如何在课堂上建构“有效教学”这一概念被提出来。有效教学(Effective Teaching)至今仍没有一个广为认同的定义。我国学者崔允漷认为,所谓“有效”具有一定的评判标准,那就是说,教师在课堂上实施教学后的一定时间段内,学生产生了相对应的成长或提升,因此,学生跟受教育之前比,具有显著的成长成为评判教学是否有效的具体指标。笔者认为,课堂有效教学是指在课堂上教师的教学过程与结果是有效率、有效益和有效果的。
加涅的信息加工理论从学习者和施教者的角度,揭示学习的产生与教学应该遵循的规律,为教师在课堂上实施有效教学提供参考。
(一)记忆与复述——有效率
课堂教学有效率是指在一定时间内教学产出时效短,即教学的速度又快、又好。教师在每节课40分钟左右的固定教学时间里,能够传递给学生很多的教学信息,然而,教师传递的这些信息是否能够在学生的大脑机构中加工为知识,存储于大脑中,这就决定了教学效率的高低。要使教学有效率,教师教的量要控制在一定的比例,因为这涉及到学生的记忆系统能接收多少外在的教学信息。
心理学认为,人的记忆分为短时记忆与长时记忆。短时记忆的存储空间小,并且很快就会被遗忘,只有当信息到达长时记忆中,才能较为长久地保存下来,而要想使得短时记忆的信息进入长时记忆,必须进行“复述”这一行为。教师在课堂教学中通过各种方式的复述,可以将信息不断强化和整合,当外在刺激产生时,便于学生大脑中信息提取。复述不是传统理解的要求学生单纯地重复同一信息,而是个体有意义、有意识的信息加工环节,复述中包含着一定的重复与信息加工。我国古代学者很早就提出复述的思想,孔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乐乎”“温故而知新”,这都论证了复述是牢固掌握学习的必要条件。教师在决定教多少量为好时,应当了解学生学习的记忆规律,指导学生进行一定量的有意义复述,才能使得教学有效率。
(二)教学过程——有效益
课程教学有效益是指学校教学用最少的教学投入,得到最多的教学产出或教学所得,即教学成本低。根据学习过程的九个阶段,加涅将教学过程划分为九个阶段,这九个教学阶段基本上对应学生的九大学习过程,其缘由是教师的教学应为学生的每个学习过程提供相应的帮助。在加涅的九个教学阶段中,教师首先要调动学生对教学内容的注意,从而产生学习的动机;将学习目标告知学生是为了让学生做好学习准备,并有意识地主动参与教学活动;温习之前的学习内容,理解现有的学习内容,将两者联系起来;接着对学生的现有学习提供相对应的指导,以便学生进行有效的加工和编码;最后,通过一定的方式检验学习的学习成果,对学生的学习进行评价与强化,促进学习的迁移。
教学过程的九个阶段并非要照搬硬套地加以实施,假如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自己能够达到某些学习阶段的条件,那么教师就应该对教学程序做出相应的调整,直接跳到下一个教学阶段,节省教师教学的付出,用最少的教学投入来获得最大的教学产出,使得课堂教学有效益。教学过程的九个阶段揭示了学生的整个学习过程和教师教学程序的特点与规律,为教师的有效教学提供了一套教学程序和策略。
(三)教学目标与教学评价——有效果
课堂有效教学的有效果是指教师的课堂教学产出达到了先前预定的教学目标,学生的思想、行为或能力在教学后具有明显的进展与提升,并能维持较长久的效应。要想衡量学生是否在教学中取得进展与提升,首先应该明确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的预定教学目标是什么,并通过教学评估探究学生的学习成果。
1.教学目标
我国传统的教育观念注重学生知识的掌握,教育重点在于培养智力,而素质教育背景下,要求教师的教学目标要从传统的注重学生的知识与书面测验成绩,转变为注重培养学生的智力与能力。加涅认为,学习者通过学习活动后可以产生多方面的变化,因此可以将学习结果分为五类,亦称“习得的性能”,分别是言语信息、心智技能、认知技能、动作技能和态度,并强调这五种学习结果是跨学科与领域的,不同学科的教师都能够依据这五大学习结果来设立详细且可评估的课堂预定教学目标。
2.教学结果的评估
全面地、客观地评估学生在教学后获得的学习结果,即教学结果,才能评判学生的思想、行为或能力是否具有明显的进展与提升,是否达到先前预定的教学目标。加涅认为,教师通过教学可使学生获得五种学习结果,而每种学习结果的习得表示学生获得相应的能力,而这些能力能够通过行为表现出来。因此,教学结果的测量与评价依据预设的教学目标进行,将实施教学前的预设教学目标与教学后的学习目标进行对比,即可得出教学结果的评价。具体做法是:为学生创设相应的学习情境,假如学生能够在不同的情境下做出基本一致的行为表现,即可证实学生已学到相应的能力。
[1]王更生,汪安圣.认知心理学[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4:138.
[2]R·M·加涅.学习的条件和教学论[M].皮连生,王映学,等译.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
[3]王鉴.课堂教学的有效性问题研究[J].宁夏大学学报,2006,(28).
[4]崔允漷.有效教学:理念与策略[J].人民教育,2001(6): 46-47.
[5]皮连生,王小明,王映学.现代认知学习心理学——打开有效学习之门的钥匙[M].北京:警官教育出版社,1998:11-42.
G642
A
1673-0046(2016)5-0135-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