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静雯
摘 要 信息加工理论揭示了人脑信息加工的过程及语言、记忆和认知的相互关系,是认知心理语言学中的重要理论。本文简述了卡罗尔的信息加工模型及相关理论要点,并将其与加涅的信息加工模型相比较,以理解信息的心理加工过程,为语言教学提供一定的理论和实践指导。
关键词 心理语言学 卡罗尔 加涅 信息加工模型
中图分类号:B84-0 文献标识码:A DOI:10.16400/j.cnki.kjdkz.2016.10.062
Abstract This thesis introduces David W. Carrolls the Information Processing Model and its related theories and compares it with Robert Mills Gagnes model. The thesis can help to understand information processing process from the aspect of psycholinguistics and provide certain theoretical as well as practical guidance for language teaching.
Keywords psycholinguistics; Carroll; Gagne; Information Processing Model
0 引言
作为认知科学中一个重要的学科分支,心理语言学繁盛于20世纪初的欧洲及20世纪50年代的美国,于20世纪70年代末传入中国,长久以来一直是学术界的热门研究话题。
近年来,我国在心理语言学与英语教学的结合方面开展了广泛的研究,而基础的理论研究却相对缺乏。对基础理论的研究是任一研究开展的基石。只有理解了语言产生和习得过程的本质,才能正确理解语言的规律和特点;也只有探索了语言信息的加工过程,才能理解语言、记忆和认知的相互关系,从而制定相应的策略以指导语言教学。本文将以卡罗尔(David W. Carroll)的《语言心理学》(Psychology of Language)为依据,探讨信息加工的模型和基本过程。
1 卡罗尔的信息加工模型及三种心理结构
1.1 卡罗尔的信息加工模型
卡罗尔(David W. Carroll)是美国著名的心理语言学家,其著作《语言心理学》是认知心理语言学领域的经典教科书,着重探讨人们使用和习得语言的心理过程。全书第三章介绍了信息加工的基本概念和其如何运用于语言,从认知的角度探讨了使用语言的心理机制和信息的心理加工过程。他用图1展示了信息加工的一般模型。
根据卡罗尔的信息加工模型,信息加工被理解成是不断地编码、存储和提取的心理过程。输入的感觉信息(如听觉和视觉信息)首先以一种逐字的、未分析的状态短时间保存在感觉储存器中,若信息得到永久记忆中能识别模式的辨认,信息即被激活,将被临时存储于工作记忆中。当新的信息进入,工作记忆对信息进行语义编码后部分旧信息被删除,部分被丢弃,其他信息则被传送至永久记忆中,与永久记忆中的已存信息重新组合,而永久记忆同时具有的语义记忆和情景记忆特性帮助信息实现输出。需要注意的是,信息的加工并非单一的简单模式,它是三种心理结构(感觉储存、工作记忆、永久记忆)相互作用的复杂过程,并受到外界环境的影响和诸多因素(如目的、计划、策略等)的监控。
可以看出,在信息加工模型中,三种心理结构至关重要。
1.2 信息加工模型的三种心理结构及其相互联系
进入各种感觉器官的信息,首先被输送到感觉存储器中。卡罗尔认为人的每一种感觉系统都被假定设有一个感觉储存器,且信息在听觉存储器中储存的时间比在视觉存储器中储存的时间要长。感觉存储器可以是相当活跃的,外界环境信息(如颜色、声音、光、气味等)刺激它打开信息加工的这一接收通道,信息以一种原始的、未分析的形式被接收,进而或消失、或被分辨、或被选择保存。它是信息得以进行加工的第一步。
工作记忆传统上被称为短时记忆,它如同一个临时存储器,当感觉存储器接收并分辨后的信息与永久记忆中的信息吻合时,会出现模式识别,信息被激活并暂时存储于工作记忆中。作为一个主动的存储器,工作记忆不仅能在有限时间内存储有限的活动的信息,还具备信息的加工功能,这也是它与短时记忆的区别。工作记忆大约能存储7€?个信息单元,但记忆的能力能通过后天的训练加以提高。工作记忆既是信息加工过程的临时保存处,也是中转站,紧密连接着感觉存储和永久记忆。
永久记忆是我们对世界知识的存储器,包含如语法知识在内的一般知识,也包含个人经验等。永久记忆保存我们“过去获得的而现在并不活动的所有信息”。临时存储在感觉存储器或工作记忆中的信息若不能在永久记忆中进行模式识别,信息将不被保存;反之,若信息进入永久记忆并被已存于永久记忆中的信息激活并重组构建,才能成功实现信息的提取和输出。由此可见,在整个信息加工模型中,永久记忆中的信息就如同需要被匹配的钥匙环,而永久记忆则是能打开语言信息加工的钥匙。
永久记忆同时具备语义记忆和情景记忆的特征,二者在信息处理过程中相互作用,帮助实现信息的重建和输出。
三种心理结构在信息加工中环环相扣,相互作用。外部控制因素对信息加工的影响也不可忽略,比如听力技巧的有无就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听觉感官的信息接收及工作记忆的长短。因此,语言信息的加工过程是积极的心理能动过程。
2 卡罗尔的信息加工模型与加涅的信息加工模型的比较
2.1 加涅的信息加工的学习模式
早于卡罗尔,美国当代著名教育心理学家罗伯特·加涅(Robert Mills Gagne)在1974年就提出了影响深远的学习和记忆的信息加工流程图(图2)。
根据以上模式,环境刺激激活学习者的感受器,被选择性感知的信息最初在感受器中进行编码,以感官映像(如声音或形状等)的形式极短暂地被保留;紧接着进入短时记忆后的信息再次被编码,原先的感官映像信息以语义特征或图式等形式短时间地储存下来。然而,经过复述、精细加工和组织编码等,信息还可以进入长时记忆系统被永久保存;通过短时记忆或长时记忆储存的信息经过反应发生器和反应器进行信息转换和提取,反作用于外部环境。
“执行控制”和“期望事项”在加涅的信息加工模型中非常关键。“期望事项”是指学生的学习目的和动机,“执行控制”即加涅所讲的认知策略。
2.2 两种模式的比较
显而易见,尽管两种模式存在不同,但在信息加工的基本过程上却达成了共识。由环境刺激经过感觉存储器到短时记忆再到最终的永久储存,信息加工的这一链条清晰可见,链条上的每一环层层相扣,至关重要。
编码在两种模式中均被看作是长久储存信息的重要途径。卡罗尔在阐述短时记忆时提到了编码中及其重要的“组块”的概念,即将单独信息组成较大单元的信息来增加记忆量,从来提高短时记忆的能力。把信息编码成组块,增加信息的摄入量,从而提高信息在永久记忆中的存储几率。在加涅的模式中,强调的是通过“复述”这一看似机械的形式来进行编码,以最终获得长时记忆。
两种模式均肯定了控制过程的重要性。卡罗尔指出“语言加工不仅取决于语言结构,同时还取决于其他独立于语言的结构和加工因素”。而在加涅的模式中,执行控制的过程决定哪些信息从感觉登记进入短时记忆、如何进行编码、采用何种提取策略等。
我们必须注意到,尽管两种模型都阐释了信息加工的过程,但卡罗尔的模型侧重于利用信息加工的模型来解释信息加工的心理机制和这些机制是如何在语言加工中运用的,而加涅则是以信息加工、执行控制和期望事项这三者协同作用的过程来揭示学习的认知过程。
3 结语
在理解语言的过程中,我们需要不断地进行心理加工,并不断作出决策。卡罗尔的信息加工模型让我们了解到了语言的心理加工过程及心理机制在信息的输入、编码、存储和提取中的相互作用。将卡罗尔的信息加工模型与其他信息加工模型相比,能进一步理解认知和记忆系统中信息的表征和储存方式。对信息加工模型及其理论的深入探讨,并将其应用于语言教学中,必将大有裨益。
参考文献
[1] D.W.卡罗尔.语言心理学(第四版)[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
[2] 高觉敷,叶浩生.西方教育心理学发展史[M].福建:福建教育出版社,1996.
[3] David W. Carroll.Psychology of Language(3rd ed.).California: Brooks/Cole Publishing Company,19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