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历史规律与人的能动性的思考
——驳波普尔《历史决定论的贫困》

2016-02-13 05:31
关键词:能动性

胡 杏

(华中师范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 湖北 武汉 430079)



【哲学】

关于历史规律与人的能动性的思考
——驳波普尔《历史决定论的贫困》

胡杏

(华中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湖北武汉430079)

[摘要]波普尔在其《历史决定论的贫困》一书中对马克思的历史决定论提出了质疑,通过分析波普尔否定历史决定论的论据,可以发现其失误的关键点在于夸大了人的能动性在历史进程中的作用,进而展开了对历史规律与人的能动性如何并行不悖的思考。借助于马克思在提纲中对之前一切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错误的总结,启示我们应摆脱直观的和抽象的思维模式,立足于感性对象本身去分析二者之间的关系,正视二者各自的地位和作用,对历史决定论作深层次全面的理解。

[关键词]历史规律;能动性;历史决定论

人类历史只不过是人的实践活动在时间中的展开,每一个曾经活着的人们的行为一起构成了人类的历史事实。但是对于每一个活在当下的个人而言,历史事实又过于庞杂繁琐,如何梳理人类的历史,哲学家们形成了各种不同的看法。马克思之前的哲学家,无论是唯物主义者还是唯心主义者,在涉及人类历史时由于无法正确理解人的能动性在历史进程中的作用,无一不在历史观的问题上陷入唯心主义的窠臼,把人类历史理解为一种主观性的存在,即“精神的历史”。马克思通过分析人的实践活动,认为对人类历史进程起决定性作用的是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从而实现了对人类历史的唯物主义理解,创立了唯物主义历史观。从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矛盾运动理解人类历史的变迁,用阶级分析法得出无产阶级终将取代资产阶级,打破生产资料私有的局面,实现生产资料归全民所有的共产主义社会。波普尔在其《历史决定论的贫困》一书中对马克思的历史决定论提出了质疑,这里主要结合波普尔的质疑对历史规律与人的能动性关系进行思考,从而论证马克思历史决定论的合理性。

一、波普尔强调人的能动性来否定历史决定论

首先,波普尔提到:“由于纯粹的逻辑的理由,我们不可能预测历史的未来进程:历史发展受人类知识的增长影响,人类知识的增长无法预测,所以历史发展无法预测。”[1]2我们来对这个推论进行分析,其大前提是,历史发展受人类知识的增长的影响,确实,纵观人类历史可以看出,从远古时代人类的刀耕火种的生活方式到现今的自动化信息化时代,人类知识的丰富大大改变了人类作用于自然界的方式,从集群而居的部落首领制的社会制度到现代法治社会民主制的日益完善,人类知识的扩充丰富了人类自我管理的能力,人类历史的确随人类知识的丰富而向前演进。其小前提是,人类知识的增长无法预测,人类历史已用事实向我们证明了这一点。目前人类发展经历了石器时代、青铜器时代、铁器时代、蒸汽时代、电气时代、信息化时代,仅仅在工业革命之后短短一百多年的历史中人类就经历了三个时代的转变,并且信息化所带来的是更迅速的转变,今天是新生事物明天或许已是尽人皆知,转眼就已变为旧的事物。在信息化时代之前我们无法想象信息全球化零距离传递的场面,无法设想地球村有一天成为事实,事实表明人类知识的发展具有加速度的性质,我们无法预知和想象人类知识在加速度的条件下将实现何种突破。马克思在分析资产阶级时说道:“资产阶级在它的不到一百年的统治中所创造出来的生产力,比过去一切时代创造的全部生产力还要多,还要大。”“过去哪一个世纪料想到在社会劳动力蕴藏有这样的生产力呢。”[2]405既然大前提和小前提都正确,那么我们是否可以由人类知识增长的不可预测性推断历史决定论的失败?答案是否定的,这是因为历史发展虽然受人类知识的增长的影响,但是,人类知识的增长却不对历史的发展起决定性的影响,人类知识的增长对历史的进程起的只是快慢、形式方面的而不是决定其实质内容的影响,它依然否决不了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推动历史发展的规律,人类知识的不可预测性仅仅表明了生产力发展的速度我们无法预测,但它却不影响也不能否决我们依靠这个规律去推断人类历史发展的方向。

其次,波普尔指出预测可影响被预测事件,二者之间有十分复杂的关系,预测也许正确,但预测本身便破坏了预测的客观性。对人类历史的探析因为有了人类自身的参与而很难使客观性得到确定,在对历史活动进行研究中,一方面,人类是站在历史之外将历史事实作为纯客观的资料加以分析,另一方面个人又不可避免的是人类历史的参与者,人类既是历史的剧中人又是历史的剧作者。历史是在人的实践活动中形成和发展起来的,预测性结论的出现必定会对当下的人类活动产生或促进或阻碍的影响,很难规避“俄狄浦斯效应”的出现,这也是历史规律不同于自然规律的复杂所在。历史预测无法做到像自然预测那样的客观,这是否就意味着历史决定论的贫困?我们再来看预测对被预测事件的影响,预测确实会对被预测事件产生影响,我们需要思考的是预测在多大程度上对被预测事件产生影响,它是否能够使历史局面的发展违反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矛盾运动的规律,是否能够逆历史潮流而产生作用。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相互之间的矛盾运动所起的决定作用是历史发展趋势的主线,在这条主线所决定的历史大方向周围的摆动便是预测所能左右的范围,但并不能逆这个大方向而行动,袁世凯复辟,有当时言论的铺垫与支撑,但最终因开历史倒车的本质而走向失败。另外,正是因为预测能对被预测事件起到作用,才显示了我们论证寻找历史规律的必要性与意义所在,社会的运动规律,“它还是既不能跳过也不能用法令取消自然的发展阶段。但是它能缩短和减轻分娩的痛苦”[3]83,虽然我们无法跳过生产力发展不足这个阶段,但我们所进行的特色社会主义革命和改革便是充分发挥能动性认识规律,减轻不必要压迫的伟大尝试,在一定范围内,历史可以这样走也可以那样走,我们要做的便是利用规律选择一条伤害最小、最有利于全体人民群众的道路。

不难看出,在上述两个方面,波普尔无疑过于强调了人的能动性在历史进程中的作用,夸大了人的主观能动性在历史规律方面的作用,因而得出了错误的结论。无论是人类知识的增长速度还是预测性言论,其在历史进程中所起的作用,都只是在由历史规律所起的决定性作用规定的范围内才能发挥它的作用。人类知识的增长速度和预测性言论在历史进程中所起的作用都只是次要的和形式方面的,只有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性运动才对历史的进程起着决定性的主导作用,认识到这一点才能正确定位人的能动性和历史规律的关系,才能正确定位人的能动性在历史进程中的地位。

二、正视人的能动性与历史规律的关系

人类历史的进程与每一个生活于其中的个体是否有关系,个体在历史的发展中扮演着何种角色,能在多大程度上决定历史的方向,也就是说,人的能动性在历史的发展中体现在哪些地方?历史是否是按照预定好的方向在前进,如果有历史规律,历史规律又如何对历史的发展产生影响?个人的能动性与历史规律如何并行不悖地存在?这些都是我们在思考能动性与历史规律时所必须要考虑的问题,只有这些问题得到了有效的解决,才能真正处理好二者关系,进而正确觉知个人应如何发挥能动性,促进历史向前发展。

1.历史规律问题。如何理解历史规律又关系到历史是否具有客观性的问题。通常我们从马克思关于生产力与物质基础的描述中得出,生产资料、物质基础对历史的发展起着决定性的作用,“手推磨产生的是封建主为首的社会,蒸汽磨产生的是工业资本家为首的社会”,“一切对于后来时代来说是偶然的东西,对于先前时代来说则相反,亦即在先前时代所传下来的各种因素中的偶然的东西是与生产力发展的一定水平相适应的交往形式”[2]203。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矛盾运动推动着历史按照既定的方向前进,因此得出历史具有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性。这是不是就意味着个人无法左右历史的前进轨迹,个人不用对历史或前进或倒退而负责?这个结论又与我们所真切感受到的历史事实相违背。我们从史实出发,毛泽东在领导中国进行新民主主义革命、推翻三座大山的压迫时的丰功伟绩与在新中国成立后所实行的文化大革命,前者确实因为毛泽东的英明领导加快了人们迈进新时代的步伐,后者造成的结果使新中国的国力倒退,我们又该如何理解毛泽东在其中发挥的作用呢?

2.人的能动性问题。如何理解人的能动性问题关系到在历史面前个人是否具有选择权的问题。历史是由人的活动所构成的,历史也是人所特有的存在方式,人类随着历史的不断前进自身的本质力量也随之提高,改变着自身作用于自然的方式,扩大着选择的空间,人类历史就是人不断由必然走向自由的过程。人类在每一个历史的发展阶段都人为自主地设定相应的历史规划和目标,然后举全国之力去实现目标,这个过程本身就是一部人的能动性不断展现和提高的历史。召开两会,设定百年目标,从这个角度来说,历史规律的决定性作用的发挥必须通过人们的实践活动来体现,无论决定正确与否,历史方向至少在短时期内是按照人为规划的道路前进,这个短时期也是历史环节中的一部分,那么,这是否意味着人类能够左右历史的方向?

3.历史规律与人的能动性如何并行不悖的问题。人的能动性与历史规律的存在,二者都有理论和事实的依据,那么二者如何并行不悖地存在?规律代表着固有的、本质的、必然的联系,历史规律既然是规律,那么它也就必须具备这些条件,历史规律的固有性是否和历史是人类实践活动在时间中的展开相违背,历史规律的必然性又如何与人的能动性的发挥相统一?问题的难点在于,人如何一方面站在历史之外谈论历史规律,另一方面又在历史之内参与历史。波普尔认为,“每一个历史事件都不能在精确相似的条件下重复,社会运动不存在与原型相同的重复,所以历史没有规律”[1]38。这就要涉及历史规律与自然规律因能动性个人的参与而相区别的地方。不能重复的只是历史现象,在多种多样的历史现象背后,存在着只要具备一定条件就会重复起作用的历史规律。马克思的哲学是突出实践性的哲学,我们可以结合马克思在《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中开篇对我们生活于其中的世界的突破性阐释来解释历史:“从前的一切唯物主义(包括费尔巴哈的唯物主义)的主要缺点是:对事物,现实,感性,只是从客体或者直观的形式去理解,而不是把他们当作人的感性活动,当作实践去理解。所以,结果竟是这样,和唯物主义相反,唯心主义却发展了能动的方面,但只是抽象地发展了,因为唯心主义当然是不知道真正现实的、感性的活动本身的。”[2]133同理,我们可以这样理解历史:历史既不能单纯从主观方面理解为无规律性,也不能只从客观方面理解为机械决定论,而应该从主客观两方面共同理解,是人的主观见之于客观而形成的历史。历史规律是支配历史发展的主轴,但实际情况是历史不是严格按照这个主轴而形成轨迹,而是根据各个时代下人们能动性的参与在这个主轴的上下浮动形成轨迹。历史规律能够左右的只是前进的方向,但具体如何前进则依照人们的选择的不同而各有差异,历史规律决定的是历史前进的主轴,人类能动性决定的是当下历史在主轴周围的具体轨迹。

三、历史决定论是何种意义上的决定

对主观能动性与历史规律的关系进行思考,有助于我们对历史决定论有更进一步的理解。历史规律具有客观性,但组成历史的个人活动却具有能动性,历史规律的客观性依据人类交往活动、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而来,随着现代化进程的不断加速时常受到来自人类能动性不断提高的挑战。对此,我们可以进行这样的推断:个人活动具有能动性,但是人是社会关系的总和,社会关系由个人组成,一旦形成又会具有相对独立性而对个人的活动形成制约作用。因而,历史进程中,人的能动性的活动是由人的行为组成,而人又是社会关系的总和,无时无刻不束缚于社会关系之下,社会关系不受个人力量的控制而存在决定了能动性发挥作用的范围,能动性不是毫无限制恣意的能动性。马克思所论及的历史决定论归根结底是历史规律的决定性。在前述对历史规律的分析中我们已经知道,历史规律的决定性不是机械性的决定性,而是包含个人能动作用的决定性,因而我们不能祈求通过历史决定性来对未来时事的发生一一预测,历史决定论只具有指导性的作用而不具有预言性质的作用。

历史决定论不同于历史目的论。历史目的论是把世界设想成一个受最高目的指引的有机体,这个最高目的可以是世界内部本身所具有的,也可以是神灵从外部给予这个世界的,历史的一切发展,前面所做的一切努力都是为最后这一最高最神圣的目的服务的。历史目的论这一思想在古希腊以柏拉图、亚里士多德的思想为代表,发展到中世纪,其在神学思想体系中占居主导地位。有的人把马克思的历史决定论理解为历史目的论,认为人类历史的所有斗争都是为了自由王国的实现,共产主义是前期人类一切阶级斗争的最终目标,一切都是因为这个最后的目标而存在。马克思在描述共产主义社会时曾指出“共产主义者并不以为过去世世代代的意象和使命就是给他们提供资料”,[2]203表明历史在马克思唯物史观中的无目的无使命性。每一个历史阶段都是由当下的生产资料和物质条件所决定的,外加具体个人的能动性所影响而形成的历史事实,我们不能将此时此刻鲜活的历史理解为仅仅是作为未来某个终极目标的一个环节而存在。马克思的历史决定论不是针对终极的理想王国而言的,而是力图说明人类历史的发展过程总是有意识无意识地在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的作用下而发展,通过论证这种历史规律的存在,为个体能动性的发挥提供方法论和指导性的法宝,减少历史过程中的疼痛,使我们以更快的速度步入实现人类的理想王国。

历史决定论不同于机械决定论。在如何看待和研究人类历史的问题上,有的人试图将人类历史等同于自然历史,将人类历史看作是整个自然历史运动中的一个与其他动物进化史并没有什么大的不同的环节,尝试对人类历史加以自然式的研究方法。这种探索在近代唯物主义者那里曾经兴盛一时,随着当下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人类已经能通过特有的机械装置测试和改变个人的内在情感和心理活动,这一现象的出现又激起了对人的各种活动做以物理化的研究。这种研究本质上还是试图忽略人的能动性的做法,正如前文所述,马克思哲学的一大突破就是打破了两极化的世界观,把世界、对象当作人的感性活动,当作实践去理解,马克思的历史决定论是尊重人的主观能动性的决定论,给个体以充足的发挥空间的决定论。

历史决定论不是指最终目的意义上的决定,也不是指每个历史阶段具体轨迹的决定,而是历史规律即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矛盾运动所主导的决定,这个决定只带有主轴式的规定性的作用。但人类历史是以主观的形式表现出来的,正是人的主观能动性赋予了历史丰富多彩的外观表现。人类历史的具体轨迹是由每一时代现实的人的行为所决定的,围绕着历史规律所形成的主轴上下浮动,越与这个主轴趋于一致,就越是能在生产力发展这个角度上促进社会的发展。我们要自觉用唯物主义历史观思考分析历史,结合历史规律发挥个人主观能动性,使个人能动性的所指方向与历史规律相吻合,形成历史向前发展的推动性力量。

[参考文献]

[1]卡尔·波普尔(著),杜汝(楫).历史决定论的贫困[M].邱仁宗,译.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9.

[2]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一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

[3]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二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

[4]苗力田,李毓章.西方哲学史新编[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0.

[5]顾海良.马克思主义发展史[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9.

【责任编辑冯自变】

[收稿日期]2016-04-08

[作者简介]胡杏(1991-),女,山西运城人,华中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在读研究生。

[文章编号]1672-2035(2016)04-0007-04[中图分类号]B022.2

[文献标识码]A

Thought on Historical Laws and the Initiative of the People—— Refuting Popper’s “Poverty of Historical Determinism”

HU Xing

(CollegeofMarxism,CentralChinaNormalUniversity,Wuhan430079,china)

Abstract:Popper questions historical determinism of Marxism in his book “Poverty of Historical Determinism”. Through the analysis of the argument about negation historical determinism,the paper points out that Popper’s major mistake is exaggerating the initiative role of the people in the historical process, then reflects on the initiative role of the people and historical law to figure out how they run parallel. A summary about the fault in all the materialism and idealism in Marx’s outline enlighten us that we should get rid of visual and abstract thinking mode, and analyze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m, recognize their status and role so as to understand historical determinism in a profound and comprehensive way.

Key words:the historical laws; initiative; historical determinism

猜你喜欢
能动性
基于新课程改革的英语教师负向能动性及其应对策略
非英语专业大学生英语能动性投入研究
——以川北医学院为例
调动主观能动性,提高写作水平
系统功能语法视阈下能动性的建构和转变——以英语学习故事为例
激发英语兴趣,走出教学误区
培养初中生数学自主学习的能动性
在实践中如何激发幼儿学习数学的情趣
爱心评价 激活课堂
比较主观能动性、意识能动性、意识对客观事物的反作用的异同
冯契对毛泽东的主体能动性思想的解读和阐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