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 露,谢云中
( 铜仁学院 艺术学院,贵州 铜仁 554300 )
贵州土家族传统服饰风格特征
崔 露,谢云中
( 铜仁学院 艺术学院,贵州 铜仁 554300 )
贵州土家族传统服饰历史悠久,蕴含着丰富的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通过对贵州土家族传统服饰的颜色、样式、图案、制作技艺以及功能属性等方面进行研究,深入了解贵州土家族传统服饰的风格特征和文化特征,有利于更好地保护土家族服饰的传统文化,开发贵州土家族服饰的应用价值,展现土家民族特色。
土家族;传统服饰;风格特征
土家族是我国较大的一个民族,历史悠久。贵州土家族主要分布在铜仁市的沿河土家族自治县、印江土家族苗族自治县、德江县和石阡县;黔东南自治州的岑巩县;遵义市的道真仡佬族苗族自治县和务川县。伴随着社会变迁,土家族服饰风格特征亦出现了变迁,到目前为止,研究者们仍持不同的看法。如:张惠朗、向元生认为土家族服饰的演化分为三个历史阶段:“即五代时期(古代服饰之前)、中世纪服饰时期(土司时期至改土归流时期)和社会主义服饰时期”[1];田发刚、谭笑认为土家族服饰的演化大体上可分两个阶段:“即改土归流前和改土归流后,其中改土归流前是土家族服饰逐步形成的阶段,改土归流后是土家族服饰逐步趋于汉化的阶段”[2];齐志家认为土家族服饰的演化可划分为:“古代时期、土司时期和改土归流时期三个历史时期”[3];刘芝凤则认为土家族服饰的演化可划分为:“清改土归流之前,清改土归流至民国时期,新中国成立后至20世纪80年代,20世纪90年代至今四个历史阶段”[4]。从不同的研究角度,研究者们对土家族服饰的历史划分各不相同,但从贵州土家族传统服饰特征的表现来看,贵州土家族服饰演化倾向于“四段论”的分法。
贵州土家族传统服饰的颜色、样式等变得多元化是在改土归流之后;在改土归流之前,服饰的样式单一,颜色单调,且不分男女。如“八幅罗裙”是男女都可以穿,但在土家族服饰经过强制性改革后,八幅罗裙就只有在一些特别的仪式上巫师才穿。从改土归流到建国前,随着人口流动的活跃,贵州各少数民族文化开始了深刻的互动融合。其中,在杂居的地区汉文化对土家族影响较大,土家族基本上采用的是满汉服饰;新中国成立后,土家族服饰发生了深刻的变化,青年人们开始追求服装的时尚性,传统的土家族服饰主要是偏远山区的老年人在穿着;在现当代,贵州土家族传统服饰大多出现在土家族传统节日上或旅游地区。
贵州土家族男人与女人、大人与小孩在传统服饰上存在不同的风格特点。
1.男子服饰
土家族男子传统服饰相对女子服饰来说比较简单,主要以“对襟衣和宽大的裤子为主”[5],腰间缠花板带,带子上一般挂着荷包,荷包上多绣有花卉图案。成年男子包青布头帕或者白头巾,头帕长约7 到9尺,宽不超过6寸,缠绕于头上,成人字形纹路。中年男性上装为立领对襟衣,袖瘦而长,胸前布扣成对排,数量一般为6对,也有5对和7对,俗称 “蜈蚣扣”。根据年龄“对襟衣”还存在“对襟短衣”和“大襟衣”两种款式,其中滚韭菜花边对襟短衣为青年男子着装,胸前有5对或者7对布扣,而老年男子对襟衣为右衽大襟衣,衣袖大且短,对胸开襟,没有领子,扎腰带。衣服由自制的土粗布制成,坚固耐磨,透气性好。下装是白布裤腰的青蓝色长裤,裤腰多在四尺以上,比较宽松,为方便劳动,裤腿多在二尺以上,表现为肥大而短。鞋子不分年龄,都穿白底青布面鞋。
2.女子服饰
贵州土家族传统女子衣服以矮领、右衽大襟、大袖的麻质或者棉质短衫、八幅罗裙、百褶裙、筒裙及大脚绣花筒裤为主。年轻姑娘喜欢穿滚边挑花排子衣,边口滚栏杆。在胸前系上一块挑花或者蜡染围腰,围腰上齐胸下至大腿,左右两边缀有八颗银质的围腰排子,整套服饰外观朴实大方;中年妇女着装与时间节点有关,如在盛大节日,中年妇女会穿上粉红或蓝色两种比较鲜艳的衣服,意在增添节日气氛。而日常着装颜色多以素色为主,且衣角会绣上各种花卉图案;老年妇女服装为青色或青蓝色布衣,少有装饰图案,样式分为有领和无领两种。土家族女装美观大方,青年、中年女装在袖口、裤脚口绣上各种花草图案,全为手工制作,表现土家族女孩对美的追求和对生活的热爱,同时也是女性才艺的展现和比拼。贵州土家族女子头部包白头帕或花头帕。包法不像男子那样用缠绕的方式,而是将帕子叠成折、对应整齐后才包在头上,帕头用别针扣实。女性包头帕视为已婚,并且头发在脑后会挽“粑杷髻”;女性没有包头帕视为未婚,头发一般是梳一条长发辫子,用头绳扎好,披搭在身后或者盘在头顶,额头上还会留出一束头发,未婚女子只戴耳环,不戴首饰。青年妇女包白帕子或花头巾,显示自己年青漂亮,中年妇女包的都是青丝帕,显示高贵、富态。
贵州土家族女子服饰的重要标志当属围腰。围腰样式分长围腰和短围腰,长围腰下至膝盖;短围腰略长于衣摆。围腰颜色是蓝布或青布。围腰上有土家女子亲手绣制的装饰图案,内容为花卉、鸳鸯鸟等象征着爱情的植物或动物。土家女子的鞋子与男子的鞋子一样,是青色或青蓝色白底布鞋。
3.小孩服饰
贵州土家族传统小孩服饰按儿童年龄分为三种:从出生到三、四岁左右为第一阶段,即幼儿阶段,男女小孩着装无区别;三、四岁至八、九岁为第二阶段,这个阶段是童装向成年装过渡时期,这个阶段女孩就会在打扮上有别于男孩,如短发女童会留一圈盖状头发,长发女童会梳一条小辫,女孩子五岁穿耳,七岁戴瓜子耳环;八、九岁至十四岁为第三阶段,这个阶段已经接近成年服装。
贵州土家族小孩传统服饰分为帽子、衣服(土家语叫衣裳)和鞋子三个部分。其中,最具特色的是帽子,帽子呈圆形,分为“帽沿、帽身和帽顶”[6]。帽沿的前部分,从眉心到两耳缀有类似于“十八罗汉”的锡箔佛像图案,以祈求神灵保佑孩子平安、健康;帽沿后部则缀有悬挂着银铃的黄色丝穗。帽身四周多绣彩色的云朵纹样、波浪纹样或代表着吉祥花卉的图案。帽顶部一般为黑质绒布,顶部正中常缀各色丝绒做成的绒球。衣服方面,小孩服饰颜色种类多,衣服一般没有扣子,裤子是开裆裤。男孩着装会随着年龄的增长逐渐变得单一起来,女孩着装则以自家染成的花布为主。鞋子方面,小孩鞋子的鞋底多是软底布鞋,有很好的舒适性。鞋子前部分和鞋子的后跟部分缀上铃铛,以此来满足孩子好玩的天性。帽子和鞋子上所绣的图案不仅代表着母亲对孩子的爱,而且是土家族母亲之间刺绣水平的比拼。
1.实用性与审美性
实用性是服饰的基本特征。从总体上讲,服饰的主要功能是遮羞,但是不同的风格类型的服饰其实用性也有所差别。着装方面:贵州土家族男子布类便装,是自制的土布制成,特别适用于粗重的农活儿,特点是“吸汗、透气、坚固耐磨”[7];土家女子的日常着装与重大节庆着装又有所区别,日常生活中以素色为主,阔大宽松,便于在劳动时,身体能自由的活动,也有利于汗水蒸发,重大节日着装富丽鲜艳,重在突出喜悦、快乐的气氛。服装配饰方面:土家男女在劳动时都戴围腰,旨在保护衣服,防止衣服的磨损。
贵州土家族传统服饰除了实用性外还具备土家人独特的审美观点。如:贵州土家族传统服饰中的新娘装,颜色为红色,意在突出新娘的美丽与朝气;新娘装“制作工序复杂,要请专门的绣娘到家去量身定做”[8]。新娘装的制作以及人们对制作的重视展现了土家族对美好生活的追求,体现了土家独特的服饰文化和审美理想。
贵州土家族传统服饰的实用性与审美性二者是相互依存、有机统一的。实用性是审美性的前提和基础,审美性反过来以达到实用为目的。二者相互促进,共同构成了土家传统服饰的风格特征。
2.形象性
贵州土家族传统服饰的另一个重要特征是形象性,服饰的形象性反映了土家儿女的思想情感。不同民族的服饰形象具有各自不同的特点,都具有鲜明而独特的个性,但在保留个性的同时,又具有广泛的社会功能性。贵州土家族传统服饰正因具备了民族服饰的共性与个性才具有了独特的魅力。贵州土家族传统服饰的图案、造型、设计充分体现了民族心态和习俗,土家儿女在设计图案时,总能从生活中捕捉到具有独特个性特征又具有普遍意义的实物,重在表达土家儿女的思想感情,土家儿女把对生活的向往,对亲人的祝福等美好的愿望寄寓在图案设计中。如:“土家姑娘在制作鞋垫上的图案时,鞋垫上一般会绣上代表着吉祥美好愿望的花卉或者是‘卐’、‘福’等图案”[9]。鞋垫是土家姑娘送给亲人、朋友的一种礼物,针对不同对象鞋垫上的图案有所区别:对象为心仪的异性朋友,所绣图案为牡丹、桃花等具有大富大贵寓意的植物;对象为家人,图案多是“福、禄、寿、喜等文字”,具有多子、多福和长寿之意;对象为未婚夫或男朋友,图案选择鸳鸯、双鱼、双喜等,具有成双成对之意。图案形象并非按照实物再现外形,而是通过土家族姑娘的想象,以符号形式来传情达意。
3.表现性与形式美
土家族传统服饰风格与整个土家族生活习俗、文化心态、民族审美等有着密不可分的内在联系。服装的外形设计、色彩搭配、图案装饰等承载了土家族独特的信仰、审美等文化信息。
土家族传统服饰的风格表现不仅独特,而且十分注重形式美感。如:小孩的虎头帽外形酷似老虎,形象生动,小孩戴上意指像小老虎一样健康成长。当然在土家族传统服饰的图案造型设计中,离不开吉祥、幸福、美满等概念性的符号,这些符号向人们展示土家民俗文化的深厚底蕴和生命情感,如前面谈到的土家族鞋垫。另外,土家传统服饰在色彩的选择上也很讲究,如:贵州土家族男女日常着装以青、蓝、白三色为主色调,表达了质朴浑厚,洁净爽朗,朴素纯真的自然之美。
贵州土家族服饰所表现出来的独特魅力,让世人在赞叹服饰的精美之时,也体会到土家儿女纯朴、善良、充满智慧的品质。贵州土家族传统服饰的图案造型设计精美、不繁杂、内容丰富;服装无太多的装饰饰品,显得简单、素雅;日常生活服装颜色以青色、蓝色、白色三色搭配。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文化融合进程的加快和生活方式的巨变,加上土家传统服饰做工复杂,服装师傅不愿费时制作等原因,土家传统服饰在生活中濒临消亡。土家族是我国一个较大的民族,而贵州又是土家族的集聚地,“在这世纪之交的时期,为配合中国民间文化遗产抢救工程和中国民族民间文化保护工程”[10],当地政府及相关部门应对土家传统民族服饰文化的传承和保护进行深入的研究,使贵州土家族传统文化能薪火相传。
[1] 张惠朗,向元生.土家族服饰的演变及其特征[J].中南民族学院学报,1990,(4).
[2] 田发刚,谭笑.鄂西土家族传统文化概观[M].武汉:长江文艺出版杜,1998.
[3] 齐志家.土家族服饰历史分期的初步研究[J].武汉科技学院学报,2004,(4).
[4] 刘芝凤.中国土家族民俗与稻作文化节[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1.
[5] 李克相.土家族传统服饰及其文化象征——以沿河土家族自治县及周边地区为例[J].南宁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2).
[6] 周玉明,胡文娟.土家族服饰的文化内涵探析[J].企业家天地,2011,(4).
[7] 李春莲,张馨文.论土家族服饰视觉信息符号的情感传达[J].湖北民族学院学报,2008,(6).
[8] 杨玲编.武陵山区土家族服饰制作工艺[M].重庆:重庆出版社,2015.
[9] 王平.论土家族服饰的文化内涵[J].湖北民族学院学报,2009,(3).
[10] 黄柏权,李学敏.土家族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的历程考察[J].铜仁学院学报,2014,(5).
The Style Features Of Tujia Traditional Costumes In Guizhou
CUI Lu,XIE Yunzhong
( College of Art and Design,Tong Ren University,Tongren,Guizhou 554300,China )
The style of Tujia traditional costume in Guizhou,rich in material and spiritual cultures,has a long history. This paper has a study on its color,type,pattern,production skill,function and attribute with an attempt to have a deep understanding of its style and culture features,which is beneficial to the better protection of its traditional culture ,the development of its practical value and the reveal of Tujia’s characteristics as well as the construction of Tujia cultural tourism industry.
Tujia,traditional costume,style feature
J523.5
A
1673-9639 (2016) 05-0167-04
(责任编辑 鲁娜娜)(责任校对 王小聪)(英文编辑 何历蓉)
2016-03-18
贵州省教育厅高校人文社科大学生项目“贵州土家族传统服饰风格特征研究”(2015DXS09);贵州省重点学科“民族文化遗产学”;武陵民族文化生态保护与旅游开发协同创新项目(ZDXK[2014]17);铜仁学院重点支持学科“美术学”(14181)。
崔 露(1995-),女,贵州沿河人,铜仁学院艺术学院本科生,研究方向:美术教育。
谢云中(1969-),男,贵州德江人,文学学士,教授,研究方向:民族民间美术。